《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pdf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pdf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pdf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pdf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共 21 页) 国贸 1392 班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 1、单项选择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2、名词解释(4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3、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4、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5、计算题(2 题,共 22 分) 6、论述题(1 题,共 12 分) 1、单项选择题(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2、名词解释(4 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 3、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4、简答题(4题,每题6分,共24分) 5、计算题(2 题,共 22 分) 6、论述题(1 题,共 12 分) 一、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单选+判断)了解周边知识,不仅仅是背诵概念!了解周边知识,不仅仅是背诵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4、中间产品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5、托宾托宾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6、凯恩斯陷阱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 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 陷阱”。 7、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 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再贴现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10、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称为 基础货币。 11、货币创造乘数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 (亦即货币供给量) 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 供给量的 1/Rd 倍,1/Rd 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1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3、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 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4、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 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 降造成的。 二、重要知识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如何理解 GDP 的内在涵义。(教材 P368) 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 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注意:二手货、 存货不计入 GDP) GDP 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2 【注意】GNP 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 有的全 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 与 GNP 的区别 GDP 是与所谓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 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 GDP。 如外国公司在本国子公司所得利润应计入本国的 GDP,而该国企业在国外子公司创造的利润 就不计入本国 GDP。 GNP 是与所谓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本国国民(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 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 GNP。 如一国企业处于国外的子公司的利润收入应该计入该国的 GNP,而外国公司位于本国的 子公司所创造的利润收入则不应被计入该国的 GNP。 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 GDP 中,此外,非法生 产也被忽略) 2、熟练掌握 GDP 的各种核算方法。(教材 P307 起) 方法: 生产法: 方法: 生产法:核算各行各业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价值增值总额。 支出法:支出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额。 GDP=C+I+G+(X-M) 收入法: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额。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要求:判断不必记忆)它与支出法计量的 GDP 从理论上说是相等的,实际核算中有若干误差。 增值法:增值法:核算新价值的总和。 例题 1、课后第 12 题:1、课后第 12 题: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美元)如下表 所示 1998 年1999 年 数量价格数量价格 书本1001011010 面包(条)20012001.5 菜豆(千克)5000.54501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 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案】【答案】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3 (1)名义 GDP98=10100+1200+0.5500=1450 (2)名义 GDP99=10110+15.200+1450=1850 (3)以 98 年为基期: 实际 GDP98=名义 GDP98=1450 实际 GDP99=10110+1200+0.5450=1525 两年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5.17% (4)以 99 年为基期: 实际 GDP98=10100+1.5200+1500=1800 实际 GDP99=名义 GDP99=1850 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2.78% (5)从 3、4 可知,同样的两年,不同的基期价格,GDP 的变动百分比不同。导致 GDP 变动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 还有生产数量的变动。因此,这句话不完整。 (6)98 年为基期: GDP 折算指数98=(名义 GDP98/实际 GDP98)100%=100% GDP 折算指数99=(名义 GDP99/实际 GDP99)100%=121.31%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DPIPI个人所得税 2、假定某经济社会有 A、B、C 三个厂商,A 厂商年产出 5000 美元,卖给 B、C 和消费者。其中 B 买 A 产出 200 美元, C 买 2000 美元,其余 2800 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出 500 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 年产出 6000 美元,其中 3000 美元由 A 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多少? (2)计算 GDP 为多少? (3)如果只有 C 有 500 美元折旧,计算 NDP. (4)若只有 C 缴纳了 300 美元的间接税,并获得政府 350 美元的补助金,计算 NI. 【答案】【答案】 (1)A 的增加值为:5000-3000=2000,B 为:500-200=300,C 为:6000-2000=4000, 合计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美元) (2)GDP=2800+500+(6000-3000)=6300(美元) (3)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资本折旧=6300-500=5800(美元) (4)国民收入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5800-300+350=5850(美元) 3、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 GDP、NDP、NI、PI 及 DPI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净投资300 净出口40 储蓄 资本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4 dy dc MPC y c APC dy ds y s MPS 【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300+50)+200+40=109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109050=1040(亿美元) (3)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104075=965(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965(100+50+130) +120 =805(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80580=725(亿美元) 4、课后第 11 题:4、课后第 11 题:假设某国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 一银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b) 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加 工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 40 万美元。 (1) 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 GDP。 (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 GDP。 (3) 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 GDP。 【解答】(1) 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 40 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 10 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 30 万美元,即 40 万美元10 万美元30 万美元, 两个阶段共增值 40 万美元。 (3)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 GDP 为 12.527.540(万美元) 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得的 GDP 是相同的。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与储蓄倾向的计算、关系、几何意义)(教材 P383-387) 消费与储蓄倾向的计算: 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MPC) 定义: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 倾向(MPC)。(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公式: y c MPC 或 y c 若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均为极小时, 采用数学的微分形式可将上述公式写成: 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消费倾向(APC) 定义: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 公式: 边际储蓄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它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公式为: (后者表示增量极小的情况) 平均储蓄倾向(APS)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 的比率。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5 yc ys)1 ( yyyysc y s APS y 公式: 几何意义(关注斜率): 图中消费曲线的特征: B 点是消费曲线与 450线交点,表示这时候消费支出和收入相等,称 B 点为收支相抵点; B 点左边表示消费大 于收入;B 点右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 随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这条曲线和 450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 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 MPC,而且从左到右斜率越来越小,说明 MPC 越来越小;而 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 APC,且亦呈现出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的趋 势。但 APC 始终大于 MPC。 MPC 总大于零而小于总大于零而小于 1;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APC 与 MPC 的大小关系: (1)从图形上看,消费函数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所成射线的斜率都大于消费曲线的斜率; (2)从公式看 yy y y c APC (3)随着收入增加,之值越来越小,说明 APC 逐渐趋近于 MPC.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 从公式看: 从图形看: 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消费 c,450 线所有的点 代表收入等于消费,即收入全用于消费。c=c(y)曲线 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此时消费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函数上的 每一点的斜率都相等,且大于 0 小于 1。 且边际消费倾向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6 i y k 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乘数 1 1 MPSMPC k 1 1 1 1 1 1 kt t y 1 1 g y kg 2、若 APC 和 MPC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 APCMPC,则 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MPC,则 APS 和 MPS 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 APSS,说明产品 市场上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LM 曲线实际上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 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 来的。 象限(1)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 象限(2)则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时,应如何来划分用于 交易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 象限(3)的曲线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象限(4)表示与货币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息与收入的一系 列组合。包含了以上三个象限的内容。这样,将一系列使货币 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组合点连结起来,就描绘出 LM 曲线。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0 2、只存在产品市场均衡2、只存在产品市场均衡 1、两种市场都不均衡(即点既不在 IS 曲线上也不在 LM 曲线上)1、两种市场都不均衡(即点既不在 IS 曲线上也不在 LM 曲线上) 总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总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 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iS,超额产品需求 iS,超额产品需求 LM,超额货币需求 LM,超额货币需求 LM。 即在 C 点上,产品市场均衡,但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 货币需求。 以部分内的任意一点为例。它处于 IS 曲线的右上方、LM 曲线的左上方。 IS 曲线右上方的点有 iS,说明: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大于总 需求,超额产品供给。 LM 曲线左上方的点有 LM,说明:货币市场上总供给大于 总需求,超额货币供给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1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的结论(教材 P439 起)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应 IS 曲线移动IS 曲线移动):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松财政:r 、y (IS 右移) 2.紧财政:r 、y (IS 左移)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对应 LM 曲线移动LM 曲线移动) :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松货币:r 、y (LM 右移) 2.紧货币:r 、y (LM 左移) 财政政策效果大小分析(IS、LM 斜率) 1、LM 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IS 斜率而异1、LM 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IS 斜率而异 2、IS 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LM 斜率而异2、IS 曲线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因 LM 斜率而异 根据 IS、LM 曲线斜率的决定,各种系数对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d,d 越大,IS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2)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 h,h 越大,LM 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3)支出乘数的大小也会影响政策效果乘数越大,增加同样多的支出量,所产生的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越大, 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货币政策效果的 IS-LM 图形分析 1、 LM 形状不变,IS 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1、 LM 形状不变,IS 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r0、Y0 相同,右移的距离 EE相同,但效果 Y0Y2 Y0Y1 IS 陡峭(红线,d 小或小),移动 IS 曲线,政策 效果大(Y0Y2) IS 平坦(蓝线,d 大或大),移动 IS 曲线,政策 效果小(Y0Y1) 1、LM 陡峭(k 大、h 小),移动 IS 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2、LM 平坦(k 小、h 大),移动 IS 曲线,政策效果大(Y1Y2) 从图上可以看出, Y1Y2Y3Y4,而 IS 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2 2、IS 形状不变,LM 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2、IS 形状不变,LM 形状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凯恩斯极端和古典极端的含义、特点(教材 P442、446)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 情况:IS 曲线垂直、LM 曲线水平。 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货币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货币 政策完全无效政策完全无效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 况:LM 曲线垂直、IS 曲线水平。 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货币政策完全有效、财 政政策完全无效政政策完全无效 IS 陡峭:d 小,移动 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小(Y1Y2)。 IS 平缓: d 大,移动 LM(货币政策),政策效果大(Y1Y3)。 如左图,LM 移动同样的距离,但是 Y1Y2Y1Y3 LM 陡峭(红线):k 大,h 小,移动 LM,政策效果大 LM 平缓(蓝线):k 小,h 大,移动 LM,政策效果小 初始状态相同(r0、Y0),LM 右移距离相同(EE),但 Y0Y1Y0Y2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3 3、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教材 P444) 1)支出乘数的大小(正比) 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正比) 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反比) 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正比) 图形上,LM 越陡,IS 越平,挤出效应越大 凯恩斯极端的挤出效应为零(支出不影响投资) 古典主义极端的挤出效应完全(支出的增量等于投资的减少量) 4、混合政策的效果和适用情况(教材 P448-449) 例题课后 12 题: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 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 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LM曲线右移, 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 消费支出相应减少,这使IS曲线左移。如图 156 所示,y0为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移至LM,利率由r1降至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 政策使IS左移至IS,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y0,而私人投资增加了,消 费支出减少了。 课后 13 题: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 说明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有什么区别。 【解答】(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动至IS曲线,这使得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加至y1,为了 使利率维持在r0水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LM曲线处,从而利率仍旧为r0,国民收入 增至y2,均衡点为LM与IS曲线的交点E2。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LM不变,这些减税使IS曲线向右移至IS曲线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r1,国民收入增至 y1,均衡点为LM与IS曲线的交点E3。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 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y2,而在(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 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y1(y1 y2)。上述情况可以用图 157 表示。 面临的状况政策组合产出变动利率变动 轻微萧条扩张财政与紧缩货币不确定上 升 严重通货膨胀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下 降不确定 轻微通货膨胀紧缩财政和扩张货币不确定下 降 严重萧条扩张财政和扩张货币上 升不确定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4 课后 15 题: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 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表示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 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ISLM图形上的表现也不相同,现在分别加以说明。 (1)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 图 158(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I0左移到I1。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I1I0,即从I0减少到I1,然而投 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IS曲线要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LM曲线不动)的条件下,利率必然 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 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在图 158(b)中,设IS曲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IS0左移到IS1,结 果使收入从y0降到y1,利率从r0降到r1,在图 158(a)中,当利率降为r1时,实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I1, 而是下降到I1,因此少降低I1I1的数额。 (2)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同样会使IS曲线左移。假定左 移情况也是图 158(b)中的IS0曲线移动到IS1曲线,则收入和利率分别从y0和r0降到y1和r1,由于增加所得 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0,但是由于利率从r0降到r1,因而投资得到刺激,投资量 从I0增加到I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财政政策的三大工具 【政府购买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教材 P459 起)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 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定。 (一)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对社会总支出水平的调节作用) 1、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 G 对社会总支出水平的调节作用(逆经济风向行事)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5 2、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补助(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只是收入的重新分配,全社会总 收入不变) 对社会总支出水平的调节作用(逆经济风向) (二)政府收入政府收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税收1、税收(强制、无偿、固定性)分为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税收对社会总支出水平的调节作用(逆经济风向) 2、公债2、公债 公债对经济的作用公债对经济的作用 2、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率】(教材 P472 起)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 经济目标的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总需求) 1、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政策 (1)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一般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 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 (2)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过程: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3)再贴现率政策的操作 萧条时,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借款Mri、c总需求增加 繁荣时,再贴现率商行向央行借款Mri、c总需求,抑制通胀 (4)再贴现率政策的评价:不具主动性,只能被动地等待商业银行向它借款;在货币政策中的重要性已 大大减弱,效果相当有限;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而言,贴现只能作为紧急求援手段,平时少加利用;往 往作为补充手段和公开市场业务结合在一起执行。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6 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 (1)作用过程:通过金融市场上对政府债券的公开买卖来调整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发生作用。对准备金的调整表 现在: (2)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 (3)公开市场业务的评价:是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最为主要的手段;比其他政策更具灵活性,易于准确控制 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可利用债券的具体规模来控制;可以连续地、灵活地使用,且纠错能力强,能及时纠错。 3、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 (1)作用过程:利用货币创造乘数原理(M/H=(rc+1)/(rc+rd+re)),rd 的调整可以扩大或收缩信贷,进而增加或 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利率,最终影响总需求 (2)操作: 萧条时,rdM/H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M r i、C 总需求 繁荣通胀时, rd M/H ,商业银行对外贷款 M r i、C 总需求 (3)评价:作用猛烈,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AD 曲线的几何推导与理论解释(教材 P486-487) 用 AD 代表总需求,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ADC+I+G+(X-M)ADC+I+G+(X-M) 价格水平变化对总支出水平(即产出)的影响(即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利率效应: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的减少。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DPIC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称为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它描述了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各行 为主体的总支出。(总支出即为社会的总产出) 总需求曲线的几何推导(通过 IS-LM 模型) 价格 P 变动M/P 变动LM 移动Y 变动 对应的价格水平与均衡收入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总需求曲线 AD,此时货币市场和产品 市场同时均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7 2、AS 曲线的三种类型(假设、形状、政策效果)及其划分标准(教材 P492-497)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的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一、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 AD-AS 模型) 长期总供给: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 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 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 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 古典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的解释: 1、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或立即自动调节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或立即自动调节,来维持充分就业的水平,产出维 持在潜在产量水平,不受价格变动影响。 可知古典总供给曲线可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个极端状态) 2、古典学派一般研究长期状态研究长期状态,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 可知古典总供给曲线又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甚至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 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 AD-AS 模型) 关键在于货币工资“刚性”、价格“刚性”的假设。 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保持不变的价格水平,产出会随着需求的 增加而增加,体现在图形上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达到最优国民收入 yf 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 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体现在图形上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线形状的原因: 1、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即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2、通论所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短期的情况。短期,W 和 P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因此,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另一极端情况。隐含在凯恩斯总 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由于存在着失 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 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 品数量。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 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三、常规总供给曲线三、常规总供给曲线 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和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两种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极端状态。 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8 非线性常规总供给曲线:非线性常规总供给曲线:CC 的斜率代表货币工资和价格的调节速度,斜率由零到无穷大,表示从凯恩斯极端 的 W 和 P 完全不能进行调节到古典极端的能立即调节。 3、AD-AS 模型中两线移动导致的四种状态(教材 P498-499)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1)最初,充分就业AD 左移萧条(yyf,ppf) (2)最初,充分就业AD 右移高胀(过热)(yyf,ppf) (3)长期充分就业状态AS 曲线垂直AD 右移产出 yf 不变,价格 p 上涨。 (4)最初,充分就业AS 左移滞涨状态(yyf,ppf) 例题 1、课后第 9 题: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 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解答】收入恒等式为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Y 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 Y1 800100r(1) 式(1)即为该经济的IS曲线方程。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19 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 C=1400+0.8YD消费T=ty=0.25Y税收I=20050r投资 G=200政府购买支出Md=0.4Y-100r货币需求Ms=900名义货币供给 试求:(1)总需求函数;(2)价格水平 P=1 时的收入和利率; (3)若总供给函数为 y=3350+400p 试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答案】(1)先看产品市场均衡C=1400+0.8YD=1400+0.8(y-0.25y)=1400+0.6y代入收入恒等式: Y=C+I+G=1400+0.6Y+200-50r+200=1800+0.6Y-50r得 0.4y=1800-50r Y=4500-125rIS 曲线的方程 再看货币市场均衡实际货币需求为 MD/P=0.4Y-100r,故:名义货币需求为 MD=(0.4Y-100r)P 货币市场均衡时有900=(0.4Y-100r)P0.4Y-100r=900/P即 100r=0.4Y-900/P r=0.004Y-9/PLM 曲线的方程 将 LM 曲线的方程代入 IS 曲线的方程得Y=4500-125(0.004Y-9/P)=4500-0.5Y+1125/P 转项化简得 Y=3000+750/P总需求函数 (2)当 P=1 时,Y=3000+750=3750收入r=0.0043750-9=6利率 (3)AD=AS,即 3000+750/P=3350+400P有 400P2+350P-750=0即(20P-20)(20P+37.5)=0 得 P=1 或 P=-1.875,显然,P=-1.875 应舍去,故知均衡价格水平 P=1,收入 Y=3350+4001=3750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失业的类型(教材 P505) 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失业,起源于劳动力供给方):劳动力在正常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失业摩擦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长期性的失业,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在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 劳动力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扩张步伐放慢所产生的失业。 4、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5、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2、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经济效应(教材 P512-518)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诚毅国贸 1392 班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页(共 21 页)20 货币数量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胀的基本原因。 货币交换方程(又称交易方程):货币(M)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P)产出(y) V:名义收入与货币量之比 通货膨胀率关系式: vym 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1、含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超额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2、瓶颈现象及瓶颈式通货膨胀 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图形表示:(AD 曲线右移,p)(AD 曲线右移,p) 4、对需求的冲击: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论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是来自消费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