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概论小学教学幻灯片_第1页
急诊医学概论小学教学幻灯片_第2页
急诊医学概论小学教学幻灯片_第3页
急诊医学概论小学教学幻灯片_第4页
急诊医学概论小学教学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医学绪论 内科学教研室 概论 l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新兴的跨 各临床专业的学科。 概论 l研究的对象:发生外伤和突发医学问题 的病人; l研究的内容:病人的转运、分诊、初步 评估、稳定、诊断、治疗和预防决策。 美国急诊医学发展史 l1968年成立急诊医师协会 l1972年颁布加强急救工作法案 l1979年急诊医学被正式确立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各医学院校医科学生为必修课 l高层次急救是移动式ICU或称伞降救护 l急救电话:911 911 日本急诊医学发展史 l1973年成立急诊医学会,急救中心可通过电脑 和无线电通信与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级医疗 机构进行密切联系。 l1982年规定每年1010月月1010日日为“急救日急救日”。由普 及委员会对中学生及居民进行教育。 l每3万人装备1台急救车,急救系统为国家拨款 ,全免费。 l英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专业的医疗机构 ,呼救电话:999999 l法国:具有现代化的监护急救设备的监护 性救护车,可现场急救。呼救电话:1515 l组建急诊医学最早的国家之一,组成急救 网络系统有全球性,凡参加网内的法国人 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意外,可向各地区呼 救,立即直升机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并 送回巴黎。 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史 l1980年卫生部发文“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 意见” l1984年“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 (试行)的通知” l1981年创刊中国急救医学 l1986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 l1990年创刊急诊医学杂志 l2000年更名为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急诊医学的专业特点 l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临床学科区别; l急诊医学尤其强调时间的紧迫性; l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的特殊性; l急诊医学余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 密切; l必须具备团队精神; l培养我国急诊医学专科医生任务的艰巨性 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的范畴 (一)院前急救(初步急救) 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 (二)复苏学 1.基础生命支持(ABC):院前急救。 2.进一步生命支持(DEF):院内急救。 3.延长生命支持: 主要为脑复苏。 (三)危重病医学 主要包括心搏呼吸骤停、休克、各系统的危重病 和多器官衰竭。 (四)创伤学 1995年我国交通事故7万人,伤残20万人。 救治原则:早期处理,先“救”后“查” (五)急性中毒 (六)灾难医学 自然灾难和人为自然灾难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l l 急诊医学的服务范围不只是局限于院内急诊医学的服务范围不只是局限于院内 ,而是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而是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 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Ems)。)。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急诊科(室)急救 ICU急救 院前急救 (First aid )(First aid ) 院前急救 现场急救 途中急救 院前急救特点 l情况紧急 ;急救条件较差 l病种涉及多科 ;体力消耗较大 l对症急救是主要任务 先 “救” 后“送” 院前急救任务 120 1.对呼救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 2.灾难或事故时对伤员的院前急救 3.急救网络中的通讯联络 4. 重大任务救护值班 5.急救知识的普及 院前急救的内容 1.医疗 维持呼吸系统功能;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各种创伤的出血、包扎和固定; 解痉、镇痛、止吐、止喘、止血 2.搬运 (最常用的是担架搬运) 3.运输 (救护车) 院前急救 l通讯:GPS l急救网络的设置 急救半径5公里 日本急救医疗系统关系示意图 医院急诊室和急诊科 (一)急诊室的建设 预检分诊处 急诊抢救室 急诊手术室 急诊诊室 急诊输液室 急诊监护室 急诊辅助部门 (二)急诊科的任务 常见急诊病人的接诊和治疗。 对病情紧急的急、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 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制定急诊抢救的实施预案。 开展急诊医学教学和培训。 重视急诊管理和科研。 (三)急诊科的管理 (四)急诊专业队伍的建设 急诊医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l突出一个“急” l强调一个“救” l争取一个“快” l达到一个“高”(高效率、高质量) 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集中各有关专业急诊 知识和技术,对危重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 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也是对病人实施集 中管理、强化监护与治疗的区域,是危重病 医学理论的实践场所。 重症监护 l危重急诊患者在急诊初步抢救后, 需要通过严密监测,对危重患者器 官系统功能进行全面的动态观察和 评估,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特别是针对急性中毒、复合外伤、 失血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 l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三、中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l据研究表明,冠心病急性发作后24小时内死亡人数占 因冠心病死亡总人数的75%,其中发作后1小时内死亡 人数占因冠心病死亡总人数的1/3,努力降低冠心病 急性发作院前死亡率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 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 l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绝对值居世界之首,据统 计,在上海因交通事故造成院前死亡(现场死亡和转 运途中死亡)人数占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3, 而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将会带来更高的死亡率。 l区域卫生规划:统一规划、统一设置、统一 管理 l就近、安全、迅速、有效原则,急救网络 l原则上一个城市一个急救中心(站) l未覆盖县、县级市可建独立急救站 l未经批准,任何机构、组织、个人等不得使用“ 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中心(站)”名称, 并从事院前急救工作 l“120”唯一院前急救特服号码,任何医疗机构 不得擅自设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电话 l体现政府职能、公益型,财政经费支持 l不能局限于单纯转运病人,提高现场医疗急救、 途中监护水平和能力 l科学设计急救网络,解决急救不急、反应时间过 长、急救半径过大等问题 l结合“医院管理年”,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急救医 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l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高水平、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队伍 l信息建设 l发挥专业技术优势 与红十字会合作,群众自救、互救等初级救 护知识、技能培训 急诊病人的接诊 急诊接诊工作的特点 患者的数量与流量 病情的复杂性与广泛性 信息缺乏及治疗手段和处置方法的限制 涉及法律问题 急诊病人的信息收集 l先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l系统性原则;反复与准确性原则 l多渠道原则;收集与分析相结合原则 急诊病人的评估 l即死与非即死;致命与非致命; l器质性与功能性;传染与非传染。 急诊室多任务时病人处理原则 l一、进行多任务处理的基础 l1.扎实的业务基础 l2.充沛的精神和体力状态 l3.急诊用品和设备处在最佳状态 l4.团队合作精神 l5.建立各种危重症的处理流程 l6.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