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_第1页
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_第2页
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_第3页
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_第4页
中考语文 专题十五 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专题巩固(十五)课内文言文阅读(一)论语十二章2017德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学而不思则罔C曲肱而枕之D切问而近思2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_ (二)曹刿论战2017常州阅读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甲】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释】季世:末代。弭:平息,消除。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牺牲玉帛()(2)齐师败绩()(3)夙夜筹谋()(4)楚使请城()(5)乃自刎以死国()2用现在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1)彼竭我盈,故克之。_(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_3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蔓子将军?_4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B乙文主要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蔓子这一人物形象的。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D曹刿的“肉食者鄙”,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三)孟子三章2017黔东南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完成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通“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无实义)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鱼我所欲也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D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那些“舍生取义”者的表现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原创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问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无违夫子()(2)妾妇之道()(3)以顺为正者()(4)居天下之广居()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_(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_7作者认为成为大丈夫的两条途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_8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孟子这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_ 2017盐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说:劝说,说服。少:轻视,贬低。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饿其体肤()(2)衡于虑()(3)出游数岁()(4)期年,以出揣摩()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3)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_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_ (四)庄子一则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北冥有鱼()(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怒而飞()(4)野马也()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_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中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B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又写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C文中用夸张的手法从大鹏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D从庄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的话中说明鹏鸟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但人对事物认识是没有局限的。4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_(五)礼记一则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弗食,不知其旨也()(2)教学相长()(3)虽有至道()(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2)故曰:教学相长也。_3选文集中论述了_与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的道理。(六)列子一则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伯牙善鼓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志在登高山()(2)钟子期必得之()(2)卒逢暴雨()(4)吾于何逃声哉()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_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中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B“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C“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一句主要是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之情,首先运用倒装句,先用“善哉”表达强烈的赞美之情,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衬托。其次,从语气上看是用感叹句,真诚地表达了钟子期对伯牙琴技高超的赞美。D我们从本文得知“知音”表现在“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从伯牙的感慨中“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可体会其无处逃遁的苦恼。4本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本文表达了什么?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怎样做呢?_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2017安顺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吾 妻 之 美 我 者(2)宫 妇 左 右 莫 不 私 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_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知。_(八)出师表2017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2)夙夜忧叹()(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B诸葛亮追述三顾茅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九)桃花源记2017苏州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简要分析。_(十)答谢中书书原创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完成问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3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A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B全文以“美”感慨发端,展示了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C风格雅淡,文字华丽又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D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4作者融情于景,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哪些情感?_(十一)三峡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素湍绿潭()(4)属引凄异()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_(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_(十二)马说原创阅读马说全文,完成问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2)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_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_(十三)陋室铭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惟吾德馨()(4)可以调素琴()2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3用原文回答。(1)本文的主旨句是:_(2)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3)表现陋室主人交往高雅的句子是:_4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态度,你同意吗,为什么?_(十四)小石潭记2017长春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本文的作者_(人名),_(朝代)文学家。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2)佁然不动()(3)悄怆幽邃()(4)隶而从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小石潭的美?_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_5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_ (十五)岳阳楼记2017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B“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一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景象。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幽美的秋天夜景。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3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二和第三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B选文语言骈散结合,依文章内容而变化,既简洁凝练,又流利畅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C选文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在一起,于起承转合之间传达出作者超然物外、心怀天下的理想。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豁达乐观的胸襟。4下列诗句与本文作者表达的家国情怀最相近的一句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十六)醉翁亭记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