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输液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快速纠正水电和酸碱紊乱;(口服较缓慢,有吐泻或 严重的紊乱不能及时正确解决) 静脉输入药物;(口服吸收差、口服胃肠道反应太大,危重 病人急救) 补充营养、水分和电解质。(消化道疾病、昏迷等不 能进食者) 静脉输液是儿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方法,每 个儿科医生必须正确掌握液体疗法。 缺点:花费大;患儿痛苦大;过多过快或 张力过高可致病情加重,还可能引起心衰 、肺水肿、脑水肿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婴 幼儿。 液体疗法必须个体化。液体疗法原则可归 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计划、二步 走、三定、四句话”。 就是把24小时患儿需要输入的液体总量、 液体的种类、各种液体的量、需要输入的 药物放在什么液体内输入、各组液体输入 的顺序、液体输入速度为多少等都计划好 ,开好医嘱。 液体输入不能想道什么就输什么,临时开 医嘱而没有一个统盘的计划。 病情愈危重,年龄愈小,输液就愈要有计 划。 据体重、年龄、病情、检验结果安排好输 液总量、分组、排序并留出抢救用药余地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输液计划。 具体步骤: 1、根据体重和年龄计算出需要输入的液体总量; 2、根据病情、血液化验结果决定需要多少等渗含钠;生 理盐水、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为3.5张)、血浆、全血 都要计算在等张含钠液之内; 3、根据液体总量扣去等渗含钠液的量,其余的量以5%或 10%葡萄糖液补充; 4、再计算哪些药物须从静脉钠输入,哪些药物无配伍禁 忌,可放在一组输入; 5、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好先后输入的顺序; 6、液体总量需留出10%-20%,以备病情变化时,输入抢 救药物。 病人需要补充的液体包括: 第一部分:累积丢失量,指从发病到开始治疗 合计异常丢失的液体; 第二部分:继续丢失量,指治疗开始后继续异 常丢失的液体; 第三部分:生理需要量,指为了维持生理代谢 每天需要输入的液体。 三部分液体总量不同、张力不同、输入速 度也不同。 先补充累积丢失量,称为第一步; 再补充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称为第 二步。 以上原则即为二步走。 二步走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并非每 个患儿都需要补充上述三部分液体。(exp:腹泻 脱水纠正前后、肠造瘘的外科患儿、脑炎昏迷患儿) 二步走补液原则并非一定要从静脉补充。(胃 肠功能正常,尽可能全部或部分由消化道进行,静脉输液花费高,且营养不 全面,全肠道外营养除外。Exp:1岁患儿静脉输液100ml/kg/d,即使全部输 入10%GS,也只能提供168kj/kg热量,而维持生命的生理需要量至少要 252kj/kg。) 定性:补什么液体? 定量:补多少液体? 定时:多少时间补完? 定性 就是确定水电紊乱和酸碱紊乱的性质和程 度,决定补什么液体。 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张力问题 2、酸碱紊乱问题 3、电解质问题 张力问题:也就是渗透压问题。 血液正常渗透压:280-320mOsm/L 低于280mOsm/L为低渗性脱水 高于320mOsm/L为高渗性脱水 280-320mOsm/L为等渗性脱水 血液渗透压估算:(血钠+10)2 常用液体渗透压(张力) 血浆:等张 葡萄糖液:0张 10%氯化钾:8.9张(有争议) 生理盐水:1张 5%碳酸氢钠:3.5张 1.87%乳酸钠:1张 0.9%氯化铵:1张 补充累积丢失量液体张力的选择 理论上讲:高渗性脱水补充低张液,等渗性脱水 补充等张液,低渗性脱水补充高张液 机体有调节能力,钠过多,心、肾负担重。 高渗性脱水:1/2-1/8张 等渗性脱水:2/3张 低渗性脱水:等张(血钠110-130mmol/L),低于 110mmol/L,高张液(如3%氯化钠) 以上是补充累积损失量的液体张力。 补充继续丢失量的液体张力要根据丢失的 液体张力。 生理需要量液体张力通常为1/4张-1/5张。 钠的需要量包括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血 浆和全血中的钠盐。注意小儿盐的生理需 要量(新生儿:0.25g/d;6个月左右婴儿:0.5g/d;1岁:1g/d;2岁以上:2 -5g/d。) 尽量口服补充。 酸碱平衡问题(输入液体等张含钠液和碳酸氢钠 的比例) 人体血钠:血氯=142:103约为3:2 生理盐水钠:氯=1:1 生理盐水输入过多可致高氯性酸中毒。 输入钠盐较多时等张含钠液和等张碳酸氢钠按2:1 输入比较合理。 代酸需要纠酸的,先根据酸中毒程度计算出等张 碳酸氢钠需要量,再根据张力情况算出液体中等 张含钠液的量,减去等张碱的量,就是生理盐水 的需要量。 其他电解质问题 钾:特别是进食差和使用利尿剂的患儿要注意钾的补充。 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进入细胞慢,机体细胞内缺的钾应分3天补充 。 无缺钾,不能进食,生理需要量:50mg/kg/d; 轻度低钾:机体缺钾约4mmol/kg,血钾在34mmol/L,补充氯化钾( 分子量75):475mg/kg=3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100mg/kg 中度低钾:机体缺钾约8mmol/kg,血钾在23mmol/L,补充氯化钾( 分子量75):875mg/kg=6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200mg/kg 重度低钾:机体缺钾约12mmol/kg,血钾在12mmol/L,补充氯化钾 (分子量75):1275mg/kg=900mg/kg,每天补充氯化钾300mg/kg 尽量口服补入,不足部分静脉补入,浓度不超过0.3%。 补钾的其它事项: 血钾低于2.0mmol/L时,QT延长,T波低平,U波 高大,可在严密心电图监视下,滴1%氯化钾,一 旦心电图T波直立,立即改为0.3%氯化钾静脉滴 入。(纠正低钾效果好,但有一定危险性,必须 有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在严密心电监护下使用。 ) 明显低钾患儿如果开始治疗前2小时内排过尿,即 可开始补钾,而不必见尿才补。 患儿摄入热量一半来自食物时,其摄入的钾盐已 免人体需要,不必补充。 营养不良而又长期呕吐、腹泻、进食少的 患儿,静脉输液后及时补充钙、镁,防止 惊厥发作。 总量包括:累积丢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 理需要量。 累积丢失量 轻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5%以下。所需补液为 50ml/kg。 中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5%10%。所需补液 为80ml/kg。 重度脱水:丢失液体占体重10%以上。所需补液 为100ml/kg。 一问:是否口渴、尿量是否减少; 二看:眼眶、前囟是否下陷,哭时是否有泪; 三摸:口腔粘膜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良好。 根据临床表现定脱水程度,根据脱水程度 来定补液量。发病前体重不易测到,所以 不是根据脱水量来定脱水程度。 估计脱水程度必须注意以下3点: 1、新生儿估计脱水较困难 2、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容易把脱水估计过重 3、肥胖儿易把脱水估计过轻 继续丢失量 应根据病儿具体情况,如胃、肠引流或造 瘘,可直接测量。对于呕吐或腹泻,一般 年长儿可按每次50ml,婴儿按每次30ml计算 。 生理需要量 每代谢418kj,需排出液体150ml(包括小便 、大便、出汗、唾液) 维持生命需要最低热量:婴儿250kj/kg,年 长儿209kj/kg。生理需要量为:婴儿 90ml/kg,年长儿:75ml/kg。如病儿主要热 量由葡萄糖供给,蛋白质消耗减少,生理 需要量相对减少,婴儿65ml/kg,年长儿: 50ml/kg。 即确定液体输入速度。一般分3个阶段: 1、纠正休克阶段(快速扩容、容量复苏) 只使用于严重脱水并有休克的患儿。 2、纠正脱水阶段 输入其余的累积阶段, 时间48小时。 3、维持阶段 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 量。能口服尽量口服。静脉输入最高速度 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 纠正休克阶段:通常又称为快速扩容、液体复苏、容量复苏。 对于急诊休克患儿液体复苏 目的:恢复低血容量休克患儿的有效循环容量;恢复失血性休克患儿 携氧能力;纠正代谢紊乱。 各种疾病造成摄入不足(长期不能进食)或体液异常丢失(严重呕吐 、腹泻、大量失血、烧伤、外伤体液丢失)均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脓毒症性、过敏性、神经源性休克不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毛细血 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渗透到间质中出现相对低血容量,故所有的休克 在最初治疗时均需要考虑容量输入,一旦确定为心源性休克通常需要 改变治疗。 通路准备:休克抢救必须尽快建立血管通路或骨髓腔内通路。用大孔 、短的血管内穿刺导管,最好放置二根大孔穿刺导管,即建立双通道 ,并放置三通管,以提供最佳的液体复苏通路。 附:骨髓腔内通路的建立:选择胫骨粗隆下1-3cm的表面或胫骨粗隆 下正中一横指内侧平坦处,用16号穿刺针作骨内穿刺,穿刺成功后连 接输液即可。 纠正休克阶段 液体的选择: 低血容量性休克扩容的理想液体选择尚有争议。因为价廉易得且不产生过敏 反应,最常选用的是等渗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和生理盐水。但只有1/4的等 渗晶体液能维持在循环血管内数分钟,故其只能暂时扩充血管内容量,要恢 复血容量必须大量输注晶体液(可能4-5倍的缺失量)。快速输入这些液体, 一般患儿能耐受,对于伴有基础心脏或肺部疾病者可能引起肺水肿。 胶体溶液如全血、5%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和合成的胶体溶液(右旋糖酐40 和右旋糖酐60)在血管内比晶体液有更长的维持时间,扩容效果更好。但胶 体溶液可引起过敏、体温过低(特别是创伤、溺水者快速输入冷冻血制品时 )、低钙血症,后两者可导致明显的心功能不全。低右还可能影响需要输血 患儿的血型鉴定。 补充失血或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有明显指征输注血制品。非创伤性低血容量性 休克,用全血和血制品扩容有效但非首选,有血液受感染的危险。 创伤患儿持续失血伴低血容量休克时可给予2-3次晶体溶液(40-60ml/kg), 但理想的选择仍是全血,故应尽快输血,紧急情况下在合血前可输注O型血 液。 纠正休克阶段 液体复苏输注速度:液体复苏治疗是指20ml/kg(最大300ml)等渗晶 体液在获得静脉或骨髓腔内通路后立即以尽快的速度(5-10分钟内) 推注。(过去未明确时间到30分钟-1小时内、15-30分钟内、20分钟内 ),边注入边评估病人的反应,每次推注后应作循环灌注的评估以确 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再一次的扩容治疗,直至循环灌注改善和 休克体征被纠正。一般两剂晶体液后可考虑应用一剂胶体液,第二剂 可以是胶体液或晶体液。 休克体征:皮肤花纹或苍白、皮肤湿冷、外周脉搏减弱、毛细血管再 充盈时间延长、意识状态的改变、尿少,血压下降或正常。 容量复苏需要输入的液量:一般低血容量性休克患儿在复苏的最初一 小时内需要40-60ml/kg,偶尔在开始治疗的几小时内可多达200ml/kg 。感染性休克时,起初一小时内通常需要60-80ml/kg。 严重外伤持续出血造成血容量持续丢失者需要外科紧急手术治疗。 骨骼腔内输注 经骨髓给药与中心静脉给药进入体循环的时间大致相同,快于外周静 脉给药 。 在严重休克、心肺复苏及严重外伤的急诊中,遇到建立静脉通路十分 困难时,先行骨髓输液给药,其穿刺成功率高达90%以上,操作简便 、安全、快速,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 美国心脏学会规定,静脉穿刺失败3次,或时间超过90秒,应建立骨 髓通路。 骨髓输液的并发症及其防护:液体外渗:主要是穿刺过浅或留置时 间长、或给予高渗液体引起,一旦发生即停止给药。骨髓炎:是最 严重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4 270例次发生27例次(0.6%),主要发 生在长时间置留或菌血症的患儿。如仅用于急救的临时输液与用药, 发生率极低,为预防骨髓炎发生,行骨髓输液时要严格无菌操作,骨 髓输液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30 min至1 h(最长不超过24 h),在赢得 抢救时间后尽快建立静脉通路继续补液,另外预防性使用适当的抗生 素,可降低骨髓炎的发生率。 纠正脱水阶段 本阶段输入累积损失量中除去扩容阶段补 充的液体量的其余部分。时间为4-8小时, (教科书8-12小时)一般输入速度为8- 15ml/kg/hr。 维持阶段 即输入生理需要量和继续丢失量阶段.。如 能进食,尽量采用口服补液。静脉输入最 高速度为纠正脱水阶段的60%,(12-16小 时)即5-9ml/kg/hr。 对于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 肺炎等基础疾病患儿,输入速度适当减慢 。 指液体疗法中的4个注意事项。最早于1964年由邓 金鎏教授提出“先浓后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修正为: 1、先浓后淡 先用高张液,后用低张液。纠正休 克用等张液,纠正脱水用2/3张,维持用1/4-1/6张 。 2、先快后慢:输液速度的安排 3、见尿补钾:缺钾明显,输液前2小时内有过尿 ,可提前补钾。 4、随时调整。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自古有“ 凡药三分毒”一说,药物的过敏反应、副作 用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中,器官功能尚不够成 熟,对药物毒副作用较成人更为敏感。 儿科药物治疗须掌握药物性能、作用机制 、毒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精确 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 儿科药物治疗特点: 1、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不同:如巴比妥类、吗啡、四 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2、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不同: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 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在未成熟儿却低得多 。 3、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 熟,肝酶活性低,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 4、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肾功能不成熟,药物 及其分解产物廓清率低,造成其在体内滞留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 用。 5、先天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 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 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远期影响。 抗生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退热药 镇静止惊药 镇咳止喘药 止泻、导泻药 乳母用药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细菌、 真菌、放线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 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 质,可化学合成或半合成。1940年青霉素 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发现或发明了几千种 抗生素,常用的也有几百种。小儿容易患 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素抗感染。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主要有: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倍他内酰胺类、万古 霉素、杆菌肽、环丝氨酸等; 2、损伤细菌胞浆膜:多粘菌素、多烯类抗生素如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灰黄霉素等; 3、抑制蛋白质合成: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氨 基糖甙类等; 4、作用于细菌核酸合成:磺胺类、利福霉素类等 抗生素的大体分类: 1、倍他内酰胺类:包括青毒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2、氨基糖甙类 3、氟喹诺酮类 4、四环素类:四、土、金、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等; 5、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6、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交沙霉 素等; 7、多肽类:多粘菌素、杆菌肽等; 8、抗结核抗生素: 9、抗真菌类抗生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 球红霉素等。 抗生素合理应用: 选择有效抗生素首先要掌握其抗菌谱,务必使所 选用的抗生素的抗菌谱与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一致 。尽可能根据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选择不当,某些抗生素的某些毒副作用对人体 极为有害,甚至致命。如青霉素类的过敏性休克 、氨基糖甙类的不可逆性耳聋、氯霉素可致再生 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减少,等等。过量使用抗生 素还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耐药、二重感染等。 合理选择和给药 根据药代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特点、 是否需要透过血脑屏障等进行选择和确定 给药方案。如氯霉素、青霉素、磺胺、美 洛西林、头孢哌酮可用于中枢感染;氨基 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只能用于周围感染; 大环内酯类对胆道感染有效;青霉素、头 孢、氨基糖甙类对尿路感染效果好。按半 衰期确定给药次数。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1、严格掌握适应症: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不能用抗生素。(肿 瘤、类风湿、哮喘、SLE等); 2、抗生素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3、使用抗生素剂量要适当,疗程要足够,防止产生耐药和疾病复发 ; 4、抗生素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严重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二重感 染; 5、必须考虑抗生素的吸收、分布等特性; 6、新生儿及肾功受损时,慎用氨基糖甙类、多肽类;肝功受损时, 慎用大环内酯类、利福平、两性霉素、氯霉素等; 7、绝大部分感染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获得预期疗效,心尽量避免多 联应用。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适应症: 1、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2、避免长期单一用药产生耐药性; 3、所用抗生素不易渗透到感染灶。 原则: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协同作用; 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拮抗作用;静止期与 速效抑菌剂协同或相加作用;速效抑菌剂和慢性 抑菌剂有协同作用。与药物种类和用药顺序有关 。 严格控制预防应用 风湿热应用长效青霉素防止咽部链球菌感染 风湿热或先心病患儿口腔手术前应用青霉素防止 亚心炎; 感染性病灶切除后据药敏选用适当抗生素; 复合外伤术后应用青霉素防止气性坏疽; 磺胺预防流脑; 结肠手术前应用氨基糖甙类减少肠道感染。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短疗程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 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 、荨麻疹等某些皮肤病提倡局部用药。 注意:1、短期大量使用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 不用; 2、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盐、蛋白质、 脂肪代谢,可引起血压升高和库欣综合征; 3、长期使用除上述副作用外尚可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4、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 5、水痘患儿禁用激素,防止病情加重为出血性水痘。 退热药 发热是儿科常见症状,是人类抵抗疾病反 应的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腋 温39 )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 代谢增加,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 染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侵害, 甚至可诱发高热惊厥。退热药为儿科最常 用的药物之一。 退热药 1 水杨酸类:能选择性地使细胞内环氧化酶乙酰化,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下丘脑中强致热因子前列腺素E的合成,恢复调节体温的正常反应, 因而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副作用:胃肠道刺激症状、出血、水杨酸反应、皮疹、或哮喘等,其中哮喘 最多见(约占2/3),故哮喘患者慎用。患流行性感冒(流感)或水痘后用本 品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2 个月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的退热药,代表药如小儿 百服宁、泰诺林滴剂等。 退热药 3、 吡唑酮类:安乃近其退热作用机制与布洛芬相似,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 之久。本品解热镇痛作用强,作用迅速,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它的不良反 应报道较多,甚至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一般不作为首选药,在急性高热且 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口服给药已 较少使用,多用20%溶液滴鼻,婴儿每次每侧鼻孔12滴,2岁小儿每次每侧 鼻孔23滴,对5岁的儿童一般不滴鼻给药。 安乃近所致不良反应中以泌尿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多为肉眼血尿,亦有急 性肾功能衰竭。严重不良反应是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其中再生障碍性贫 血发生较多,病情严重,预后多不良,对皮肤的损害较常见,全身剥脱性皮 炎、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出血性皮疹、乃至危及生命的中毒性表皮松 解型药疹,重症药疹发展较快,还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病 情严重。消化系统的损害表现有消化道溃疡穿孔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瑞典在 1974年、美国FDA于1977 年因其潜在性致粒细胞缺乏的严重反应而决定从市 场上撤出其全部剂型。1982年,我国卫生部将复方安乃近片列为淘汰药品, 退热药 4 、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4.1 布洛芬布洛芬即异丁苯丙酸,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刺激 垂体后叶血管加压素和黑细胞刺激素,增加散热过程,并使体温中枢的调控 点下移从而达到退热效果,降热效果维持时间长,且毒性低。可引起肾脏损 害,可能是布洛芬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 减少,使肾脏缺血引起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导致急性肾功 能衰竭。对伴有有效血容量减少的患儿和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消化系统副 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还可见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哮喘发作、喉头水肿、口腔疱疹、多脏器功能衰竭 、双下肢水肿等。 4.2 萘普生(Naproxen,甲氧萘丙酸)。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加氧酶, 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疗效确切,耐受性好 ,副作用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解热止痛药中较为理想的药品。常见的不良反 应是胃肠道反应,最严重的是胃肠溃疡及出血,高剂量的萘普生对肾脏、肝 脏都有可能影响。特殊的不良反应有阵发性房颤、哮喘、血尿、心动过缓低 血压,有报道与芬必得合用引起广泛性出血致死亡。 退热药 4.3 尼美舒利(nimesulide)可高度选择性抑制炎症性前列腺素合成酶-环氧化 (COX-2)的活性,减少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清除已形成的次 氯酸和氯胺从而抑制蛋白水解酶(包括弹性蛋白酶和金属蛋白酶)的释放,起 到强大的退热、抗炎和镇痛作用,对具有保护性的COX-抑制作用很弱,在 发挥有效的抗感染作用的同时,减少了其他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常见的 消化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等副作用,曾被认为是一个安全性好、有良好发展 前景的非甾体抗感染药。然而近几年,随着该药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严重不 良反应多有报告,尤其肝毒性,鉴于此,葡萄牙于1999 年3月停售尼美舒利 儿科制剂,芬兰、西班牙、土耳其等三个国家于2002 年停止销售含有尼美舒 利的产品。爱尔兰药监局于2007年5月15日宣布中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在市场 销售。目前尼美舒利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机制并不十分清楚,临床用药时尚 缺少准确的损害预测机制。不良反应种类方面:肝脏损害(如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炎、肝衰竭)及肾脏损害(如血尿、少尿)是该药最为严重的不 良反应,也是限制该药广泛使用的主要因素;具有特异体质及对该药及其成 分过敏的患者禁用,对多药有过敏史者慎用;还有下肢浅静脉炎、胃肠道出 血、视力下降、月经异常等不良反应。鉴于该药副作用大,不建议儿童使用 。 镇静止惊药 高热(尤其是有热性惊厥病史者)、烦燥 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可予镇静药。 惊厥发作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 西泮等镇静止惊,首选地西泮。 镇静止咳药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 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排出。哮 喘患儿提倡局部吸入倍他2受体激动剂,必 要时可使伤用茶碱类,新生儿及小婴儿慎 用。 止泻药和导泻药 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防止和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前题下,可适当使用肠 粘膜保护剂和微生态制剂。(注意使用注 意事项);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采用调 整饮食等方法。 乳母用药 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可经母 乳影响哺乳婴儿,应慎用。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药物易引起毒副 作用。磺胺、维生素K3可引起高胆红素, 头孢曲松可增加高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 生的危险,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等。 给药方法 选择原则: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 药途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以保证药 效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尽量 选择患儿和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给药) 口服:最常用的给出药方法。幼儿用糖浆、水剂、口服液、颗粒剂、冲 剂等较适合,也可将片剂研末后加糖吞服(缓释剂、肠溶片等除外)。年长 儿可服片剂及药丸。婴儿喂药时要抱起或头略抬高,特殊病情需要可管饲, 尤其注意防止吸入。 注射:比口服起效快。缺点:对小儿刺激大、肌肉注射次数过多还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控护士竞聘课件
- 谓语非谓语课件
- 2025版材料智能家居产品采购与销售合同
- 2025产品集成与定制化技术服务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度河道疏浚工程土石方清运劳务分包合同
- 2025版建筑结构设计咨询及优化服务合同
- 2025年教育贷款担保合同范本大全
- 2025草坪种植工程与配套灌溉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摊位入驻服务合同
- 2025典当行股权收购与品牌建设一体化合同
- 2025年彩票技术管理员招聘笔试模拟题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教学计划
- 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 《循证医学》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钢结构设计计算书(毕业设计)
- 拌料作业指导书
- (本科)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十一章教学课件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