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含解析)_第1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含解析)_第2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含解析)_第3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含解析)_第4页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运动、质量与密度一、单选题:1.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是() A.B.C.D.2.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B.C.D.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5.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B.C.D.6.下图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 A.B.C.D.7.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 A.甲车快B.乙车快C.甲车慢D.无法确定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越小B.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 C.认真测量就不会有误差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9.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A.大于0.9103kg/m3B.小于0.9103kg/m3C.等于0.9103kg/m3D.无法判断10.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二、填空题:11.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25圈铜丝的长度为 _ c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2.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2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_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_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 13.如图所示,用A、B两侧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_ 尺精密些,欲使用方法而言, _ 不正确,B尺 的分度值是 _ cm14.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关心的嘱咐小蚂蚁要抓稳了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 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 _ (填“向前”或“向后”)的15.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 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_ t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6.在“用天平测铁块的质量”的实验中,称量前应将游码移至标尺 _ 处,并调节 _ ,使天平在 _ 平衡,若砝码磨损后,天平测得的质量将偏 _ 17.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某冰块的体积为1010-3米3,其质量为 _ 千克若该冰块中有310-3米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 _ 千克,水的体积 _ 310-3米3(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下表记录了在1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20时水的密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温度()密度(千克/米3)温度()密度(千克/米3)温度()密度(千克/米3)0999.8407999.90114999.2441999.8988999.84815999.0992999.9409999.78116998.9433999.96410999.69917998.7744999.97211999.60518998.5955999.96412999.49719998.4046999.94013999.37720998.203当温度为10时,水的密度为 _ 千克/米3 表中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_ 三、实验探究题:19.实验学校科技节中,物理兴趣小组举办了“模拟降落伞飞行比赛”并在学校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图2乐乐和琪琪积极地谈论这个问题: (1)为了比较不同降落伞下落的快慢,可将降落伞按如图1 _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2)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自由下落,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 _ 比较 _ 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选填“路程”或“时间”) (3)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 _ (答出一条即可)20.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_ cm,分度值是 _ 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_ cm,分度值是 _ 500cm= _ m,72km/h= _ m/s21.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若某次测量时,天平上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a)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 _ 克;若将该物块放入盛有20厘米3水的量筒中后,水面位置如图(b)所示,则该物块的体积为 _ 厘米3;实验中,对于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应该测量 _ 数据(选填“一组”或“多组”);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该选择 _ 物质的物块再进行实验(选填“一种,或多种”) 22.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展开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a)(b)(c)(d) 由图 _ 可以证明这一说法是不合理的 通过实验发现,物质质量与体积、种类都有关,其中图 _ 可以说明物体质量与种类有关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软陶表二铝块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17.55413.5521510527.010322.515640.515(1)分析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质量(m1、m2、m3)与体积(V1、V2、V3)满足关系 _ ,则可以验证假设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_ 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 _ 越大,物质质量越大四、计算题:23.小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利用天平(砝码)、量筒、烧杯和细线等器材,对某种合金和水进行了探究 (1)小明首先对该种合金材料制成的不同合金块进行探究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游码归零后,若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a)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_ (左/右)端调节; 图(b)是正确测量合金块质量时使用砝码情况和游码的位置,它的质量为 _ g; 图(c)是他用量筒测量中合金块体积的情景,则该合金块的体积是 _ cm3; 换用大小不同的合金块,重复上述测量他得到不同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 像如图(d)所示由图象可知,合金块的质量与体积成 _ 比; 通过上述探究,若合金块的体积为l0cm3,则它的质量m= _ g; (2)小明接着对水进行探究,描绘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如图(e)中甲所示他分析后发现,由于误将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当作了水的质量,导致图线甲未经过坐标原点由此推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图(e)中 _ (乙/丙/丁) 24.小明和同学一起到“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景区游玩那是明朝建筑皇陵时采集石材的地方他们看到一块当时留下的长方体形状的巨大碑身,如图甲所示,十分惊讶:要搬运如此巨大的碑身,该有多困难啊!他们想知道碑身的质量究竟有多大,于是用圈尺测出碑身高51m、宽14m、厚4.5m,并从附近找到一些与碑身材料相同的小石块带回学校,利用实验室的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砝码规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60cm小明用细线将小石块悬挂后放入量筒中,水面静止后如图丙所示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请计算: (1)小石块密度多大? (2)碑身的质量多大?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与命题猜想运动、质量与密度答案和解析【答案】1.B2.C3.C4.B5.A6.D7.A8.A9.A10.D11.1.90;偏小 12.6;12m/s;8m/s13.A;B;0.2 14.静止;向后 15.运动;0.14;不变 16.左端0刻线;平衡螺母;水平位置;大 17.9;2.7;小于 18.999.699;1标准大气压下、020时的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19.B;路程;时间;把伞面做得大一些 20.2.4;1cm;2.40;1mm;5;20 21.21.4;10;多组;多种 22.d;a;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铝块的比值大于软陶的比值;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3.左;34;5;正;68;丙 24.解:(1)图乙中,标尺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则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1g, 则小石块的质量: m石=50g+20g+10g+1g=81g, 图丙中小石块的体积: V石=V-V=90ml-60ml=30ml=30cm3, 小石块密度: =2.7g/cm3=2.7103kg/m3; (2)碑身的体积: V碑=51m14m4.5m=3213m3, 则碑身的质量: m碑=V碑=2.7103kg/m33213m3=8675.1kg 答:(1)小石块密度为2.7103kg/m3; (2)碑身的质量为8675.1kg 【解析】1. 解: A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意思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汽车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2. 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确定甲车是向西运动的然后即可做出选择 3. 解: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故图ABD不合题意,图C符合题意; 故选C (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 (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4. 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故选B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但要注意,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5. 解: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故正确; 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时间比路程,故正确; 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故正确; 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求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错误 故选A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用时越少,运动越快 (2)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经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1)掌握利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采用v=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6. 解: A、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此选项错误; B、刻度尺未放正此选项错误; C、刻度尺左边的零刻线(或其他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此选项错误; D、有刻度的一边没有紧靠被测物体且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此选项正确 故选D 正确使用刻度尺要牢记以下几点: (1)观察零刻线,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3)零刻线磨损时,要从其他刻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A选项的零刻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错选 7. 解:根据速度的公式v=,保持t不变,做时间轴的垂线, 由图可知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所以甲的速度快,乙车速度慢 故选A 比较速度要根据公式v=,综合考虑s和t是如何变化的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分析 8. 解:A、据减小误差的方法可知,采用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故符合题意;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故不符合题意; C、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即使测量过程中再认真,误差也是存在的,故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可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 要掌握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这是区分二者的关键 9. 解:水和酒精的体积: V水=V酒精=50mL=50cm3, 由=可得,水和酒精的质量分别为: m水=水V水=1.0g/cm350cm3=50g,m酒精=酒精V酒精=0.8g/cm350cm3=40g, 混合液的质量: m=m水+m酒精=50g+40g=90g,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由=可得该混合液的密度大于0.9103kg/m3 故选A 已知水的体积和酒精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水的质量和酒精的质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体积小于100mL然后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即为该混合液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混合液体密度的计算,要注意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体积小于100mL 10. 解:A、指针偏向左侧,说明一开始右侧的质量就偏小,而这一部分质量必须通过多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读取出来的,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不符合题意; B、游码未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说明一开始就有了一定的示数,而这部分示数最终会计算在测量的结果之内,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不符合题意; C、磨损的砝码会使其质量变小,就必须多添加或多移动游码的位置,从而使最终的读数变大,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偏右会使左侧游码对应的值偏小,造成测量的最后结果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1)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的偏向直接反映了哪一侧的质量会偏大,因此对最终的测量结果会造成影响; (2)磨损的砝码质量会变小,但读数时我们仍会按标注的质量读取,因此也会影响测量结果; (3)游码相当于加在天平右侧的小砝码,如果没测量之前,游码就已经有了示数,也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影响天平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时会偏大、有时会偏小,分析时牢记左物右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在调节、使用以及日常保养中,都有一些特定的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了解 11. 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6.90cm-5.00cm=1.90cm; (2)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故答案为:1.90cm;偏小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 “测多算少”是我们在测微小量时常用的方法,也称“累积法”,可适用于长度、质量等多个物理量的测量,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实用的方法 12. 解:全程120m,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60m,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v1=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v2=12m/s, 全程的速度v=8m/s; 故答案为:6;12m/s;8m/s 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速度,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3. 解:(1)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2)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3)如图所示,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2cm 故答案为:A;B;0.2 (1)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小的刻度尺精确程度高; (2)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3)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是一道基础题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14. 解:乌龟驮着小蚂蚁去参加动物晚会,乌龟和小蚂蚁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小蚂蚁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 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和小蚂蚁之间位置发生了改变,且距离变大,所以以小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向后移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向后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5. 解: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的位置相对于月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把一个质量为140kg的物体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140kg=14010-3t=0.14t 故选:运动;0.14;不变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质量的概念,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相应的含义即可解答 16. 解: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称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读数时一定认清标尺上的分度值,由图可知,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50g+4g=54g 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左端0刻线;平衡螺母;水平位置;大 天平的正确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到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 (3)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考查天平的基本使用法则,会操作会理解记忆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特别是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 17. 解:由=可得,冰的质量: m冰=冰V冰=0.9103kg/m31010-3m3=9kg, 由=可得,冰块中有310-3米3的冰熔化成水: m水=m冰=冰V冰=0.9103kg/m3310-3m3=2.7kg, 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根据公式V=可知,水的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9;2.7;小于 (1)已知冰块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根据公式m=V求出冰块的质量; (2)冰完全熔化成水,质量是保持不变的,即水的质量等于冰的质量,再根据公式V=求出水的体积 本题考查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变化,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还要知道质量的性质 18. 解:表格中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密度为999.699千克/米3;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1标准大气压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即0到4水的密度随温度上高变大,4到20,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故答案为:999.699;1标准大气压下、020时的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10时水的密度可由表格中查找; 表格中水的温度由0逐渐升高,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本题考查了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要注意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04之间反常膨胀-热缩冷涨 19. 解:(1)为了比较降落伞下落的快慢,把两个降落伞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降落伞的上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降落伞的下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1B的位置释放; (2)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自由下落,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 (3)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自由下落,距离是一定的,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增加降落伞下降的时间,所以可以把伞面做得大一些,使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增加降落的时间 故答案为:(1)B;(2)路程;时间;(3)把伞面做得大一些 (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 (2)比较快慢时,即可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 (2)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自由下落,距离是一定的,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 此题主要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在本实验的探究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3)小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0. 解:图示甲刻度尺1cm又分为1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c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9.0cm,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6cm,物体长度为9.0cm-7.6cm=2.4cm; 图示乙刻度尺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cm,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40cm,物体B长度为8.40cm-6.00cm=2.40cm 因为1m=100cm,所以500cm=5m; 因为1m/s=3.6km/h,所以72km/h=20m/s故答案为:2.4;1cm;2.40;1mm;5;20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甲图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9.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9.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乙图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6.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6.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1. 解: (1)由图a知,物块的质量m=20g+1.4g=21.4g; (2)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40cm3,从图中读出浸入物块后总体积为30ml=30cm3,物块的体积: V=30cm3-20cm3=10cm3; (3)为了得到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要进行多次测量,具体做法:应测量多组数据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还要选择多种物质的物块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21.4;10;多组;多种 (1)测量时,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物体的体积等于量筒中排开的水的体积,即放入物体后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 (3)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本实验要进行多次测量,包括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不同的物块实验、换用不同的物质重复实验 本题为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天平、量筒的使用与读数,同时考查了多次实验的目的,属于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22. 解:为了验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