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江苏省启东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2.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3.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5.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6.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A.迪亚士的远航 B达伽马的远航C.哥伦布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7.“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8.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9.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10.儒勒凡尔纳所写的小说环球世界80天是有现实依据的,1870年,一位名叫乔治特雷恩的人环游了世界80天。特雷恩当时环游世界有可能借助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 B火车C飞机 D自行车11.观察下面关于美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的是60年代建立第一个炼油厂70年代组成美孚石油公司80年代控制美国90%的石油供给与炼油市场90年代开始将工业资本投向银行业,形成大财团A垄断组织的产生 B石油行业竞争激烈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2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这段材料表明此时中国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D社会习俗逐渐西化13.1872 年,近代实业家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 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此材料可以印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 B手工业生产方式日趋流行C近代工业企业体系的完备 D遭到旧习俗、旧观念的抵制14.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际上是“种豆得瓜”。这里“种豆得瓜”的本质含义是指洋务运动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5.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C.无可奈何花落去 D.忽如一夜春风来16.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 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B. 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C. 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D. 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时间1937.81938.21938.71938.101938.121940.7迁移方向上海武汉武汉宜昌宜昌川渝等地内迁企业数量121家304家448家A 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 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C 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D 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18.有学者要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A建立了国营经济体系 B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 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20.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展国企改革22.下面是中国1980-2006年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商品数占总商品数的比率统计图。其变化反映了我国A. 商品市场价格不断增长 B. 商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C.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迅速23.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唯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闺阁中人,亦有酷喜乘此者。每当那个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A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B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C.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 D西方文明冲击国人传统观念24.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25.1912年8月9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23%,被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A. 西餐开始传入内地 B. 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C.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D. 政治革命促进习俗变迁26.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27.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 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A调整农业结构并稳定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28.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C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29.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30.如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 A.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B.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3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1(9分)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材料二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3分)32. (8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摁血手印,写下保证书:“我分田到户、每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材料二歌以言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岗村的农民要实行“分田到户”的原因。(4分)(2)材料二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其有何影响?(4分)33.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注重实标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暫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頋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7分)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者的区别。 (4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DC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申报护理市级课件要求
- 2025年建筑设计师入门模拟题集与答案详解初级
- 外科常见各种引流管护理
- 诗经秦风蒹葭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三助式教学课件
- 江苏苏州2014-2021年中考满分作文78篇
- 用电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河南省郑州市枫杨外国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中考新突破教学课件
- 了解纸藤花教学课件
- 202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验收标准
- 政府会计(第八版)课件 王宗江 第1、2章 政府会计概述、流动资产
- 健康保险相关行业公司成立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 彩钢瓦检验批
- 还款计划书15篇
- 送货单完整模板
-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医生
- 雅安市雨城区2024年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
- 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正式版)
- 土地出租合同书电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