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1 川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1 川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1 川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教学目标 1、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份;知道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放的窗口城市。2、掌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2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总体来看,他们对古代史还要感兴趣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运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他们感知历史。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 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歌曲颂扬的是何人何事,巧妙地引出邓小平和对外开放。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一)经济特区的设置:1、提出: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2、设置:1980年,国家设置市、市、汕头市和厦门市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 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3、政策与措施:在不损害 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特区实行 ,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国家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4、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二)对外开放的扩大:1、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1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2、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 ,设置 新区,并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地区的经济的新飞跃。此后,党和国家先后开放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西北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形成了 - - - ,这样一个、 、_ 的对外开放格局。3、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的发展,带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 ,培养了大批 和 ,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活动3【活动】合作与探究 1、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吗?晚清“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经济特区之“特” 在何处?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活动4【练习】学生练习 1. 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 )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B. 开放沿海14个城市C.成立海南省D. 开发上海浦东2.被外国朋友称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的是( )A. 珠海 B. 深圳 C.汕头 D.厦门3.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的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大连 B.深圳 C.海南 D.浦东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文化 B.发展我国经济 C.引进外国资金 D.与外国合资办厂5.我国开始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在哪一年后( )A.1979年 B.1984年 C.1990年 D.1992年6.被确定为我国90年代开放的窗口指的是 ( )A.上海浦东 B.深圳 C.海南 D.大连7.观察右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包括 ( )促进外贸发展引进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 引进先进管理经验A. B. C. D.9.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A. B. C. D.二、非选择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在很短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它发展变化之快。(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我国哪项政策的成功范例?该政策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2)和深圳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最大是哪一特区?(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活动5【测试】课堂延伸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材料二:主张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三: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认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有何后果?(2)材料二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的指导下,发起了什么运动?(3)根据材料三这种认识,我党提出了什么方针?(4)同样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材料二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清朝富强,而材料三却使我国富强起来,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