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至7页,第卷9 至 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客观题 共60 分)一 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 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4、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耕织结合”的特点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5、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6、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B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D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7、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B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8、下表是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影响唐宋城市化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269%A国家统一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9、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 B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C手工业和商业受官府严格控制 D全部工商业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10、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11、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12、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冶金技术的进步 C.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13、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4、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15、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A. 创设国家中央银行B. 建立近代金融体系C. 仿效西方公司制度D. 建立近代保险制度16、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出现于这种新生产方式破土时期的中国民族企业是()A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C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D英商创办的耶松船厂1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说:“这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虽较快,但它主要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是主要原因。”这期间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A清政府不得不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间的战争扩大中国的海外市场C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18、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E到F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略图19、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20、右图是 1929 年至 1932 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21、“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A. 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原因之一 B. 十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C. 文化的发展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D.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艺复兴衰落 22、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A美洲的发现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C殖民扩张的开始 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2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如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24、17 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前提是()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D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25、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26、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D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27、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她们(当工人的城郊女性)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这反映近代农村女性当工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A培养了农村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 B大大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C有利于农村旧礼教、旧道德的瓦解 D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28、右图所示刊物在发刊词中写道:“泰西各国创造电气秘机,凡有所欲言,瞬息可达数千里,而中国从未闻此。”这里的“电气秘机”是( )A发电机 B电话机 C有线电报机 D电动机29、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 该报使用白话文 B. 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 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 该报因内容的通俗性受民众欢迎30、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生产的人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结构C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 31、“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32、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3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 B C D34、一本数学课本上的习题是:“公社领导计划在五年内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为原来的150,问:每一年应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几?”这应当是何时何地使用的课本?( )A1870年的巴黎 B1920年的基辅 C1959年的武汉 D1985年的南京35、1961年全国城镇各级机关人员裁减约一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这主要是为了( )A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B满足城镇化进程所需承载量C纠正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36、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3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38、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这主要是由于(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3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这三次三中全会,说法错误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三次三中全会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C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40、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 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第卷(共40 分) 注意事项:第卷共2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1题23分,42题17分)41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1)材料一中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6分)(2) 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简要评价其影响。(9分)得分 阅卷人4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以下二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1)材料一表明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6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