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4 蜘蛛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蜘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3赏析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准确凝练的表达。4提高抓住要点筛选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2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教学难点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合作探究,擦出智慧火花学 生 活 动教师活动一、日积月累,扩大视野蜘蛛谕 苏拯 春蚕吐出丝,济世功不绝。 蜘蛛吐出丝,飞虫成聚血。 蚕丝何专利,尔丝何专孽。 映日张网罗,遮天亦何别。 傥居要地门,害物可堪说。 网成虽福己,网败还祸尔。 小人与君子,利害一如此。1.读一读2.评一评(鉴赏角度不拘一格,可品诗的意境、诗句的妙处、也可借诗发挥等 )二、故事引导,走进新课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三、检查预习,展示自我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屋檐(yn) 蚊蚋(ru) 闲暇(xi)B怅然(chng) 提防(d) 蜾蠃(1u)C柞蚕(zu) 腹腺(qun) 诧异(ch) D捆缚(f) 忒劳顿(t) 黏液(nin)2填空:蜘蛛作者,家家。3阅读和写说明文时,应抓住事物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常用的说明方法、 、等。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第1段的谜语能否删去,并简述理由。2文章围绕蜘蛛的什么特点,介绍了它的哪些知识?其中说明的重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本文内容丰富又要言不烦,层次多叠却条理清晰。作者在向我们介绍时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又是如何介绍的?4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五、精读课文,合作探究作者之所以能把与人们常见的蜘蛛有关的科学知识写得如此新鲜清晰又饶有情趣,是因为:一、抓住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二、把记叙和描写作为手段,进行生动的说明。1蜘蛛如何捉拿昆虫?课文怎样描述的?你喜欢这样的写法吗?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好?2把说明蜘蛛捉飞将和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以及蛛丝的用途的文字进行比较,找出它们语言上的不同点,结合课文谈谈理由。 六、课堂质疑,疑难排解同学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解决。七、课堂小结,收获整理这一节你学到了哪些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总结。八、精彩语段,背诵积累绿,是夏日树阴下的那潭清泉,里面荡漾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绿,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引得无数文人为之神魂颠倒。绿,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成为脍炙人口的美文。毫无置疑,绿是最令人心动的颜色。墨绿给人以淡泊宁静;浅绿给人以恬静轻快;嫩绿则给人以生命的畅想。而绿的乐章给人的或许就是对生存、生活、生命的思索。九、巩固练习,提升能力一、诗词积累教师出示课件。1学生齐读。2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给予鼓励。二、 导入新课,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的蜘蛛顿生敬意,那么,蜘蛛还有哪些生态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周建人的蜘蛛。(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教师出示投影片。1题学生抢答,并把错误的注音改正过来。再齐读一遍1题的所有的词,以加深印象。2题指名学生回答。3题学生抢答,教师针对学生答题情况随时点拨并给予鼓励。四、整体感知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读后学生概括,(提示:注意搜集课文提供的信息,筛选要点。)师生共同点评。五、合作探究学生精读课文后讨论。利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找一名优等生当记者,在同学讨论完后,由以上两个问题入手进行采访。最后师生总结完成。六、课堂质疑师生共同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七、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八、学生自由背诵。九、巩固练习学生课下完成。二、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一)基础巩固1根据课文内容,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_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腿_一推_一撑,好容易把_条腿缚住,_条腿又伸出来了。2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1)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 )(2)它的腹内有数种腺,藏着液体,都能从腹部末端放出来。一种叫做壶状腺一种叫做葡萄状腺一种腺叫做复合腺还有管状腺一种梨状腺是把丝黏着时用的。( )(3)可是有些蜘蛛并不都做网,泥土上跑来跑去的狼蜘蛛,壁上的蝇虎,蟢子即壁钱,还有八脚,都不做网,丝却是有的。( )(4)蚕丝一股有一英寸的二十分之一的粗。园蛛的丝细到只有大约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了。( )(二)能力提高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此后我就留心这八条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1第1段中写作者幼时猜过的谜,从而引出说明的对象蜘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第2段中写飞来的是蚊蚋等小虫时都用了哪些动词?动词的使用对说明起了什么作用?3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来的飞将是带枪的”,“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这对说明有什么作用?4第2段说明蜘蛛怎样捉飞将时,先说捉蚊蚋,再说捉飞虫,最后说捉带枪的,这是用的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三)课外拓展青 蛙各种蛙都有出色的捕鱼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和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歉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水旱卜青蛙。”说到青蛙的捉虫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谈起。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端分叉,舌面上有一层胶粘的液体。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腔的前部,舌头是向里伸向咽喉的。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立即闪电似地突然向前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科学家作了一个试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不几天就活活地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苍蝇一样。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作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够吃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期6至8个月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青蛙的幼虫蝌蚪,不少画家常爱以此为题进行创作。我想起已逝的画家齐白石的一段故事。1957年,我国著名戏剧家老舍曾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白石老人作画。命题要求把无形的青蛙声描绘成有形可见的画面,着实很棘手,但白石老人苦苦构思之后,挥毫画成这样一幅杰作:一片急湍的流水从山间乱石中泻出,水中夹着几只活泼的蝌蚪,高处再抹几笔远山相衬,把诗的意境含蓄地烘托出来了。人们透过这几只蝌蚪形象,仿佛听到十里山泉里传来的阵阵蛙鼓。这个故事虽然是指文艺创作要独辟蹊径,但也说明白石老人对于蛙的生活史是多么熟悉啊。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蛙。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1你结合段内容,发挥想象力,简要阐述一下青蛙舌头位置和舌尖构造对捕食虫子的作用。答:2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尽地说明青蛙眼睛的奇特结构呢?答:3“电子蛙眼”是根据青蛙眼睛怎样的特点仿制的?(请尽量筛选文中的有关语句作答)答:4依你之见,“电子蛙眼”除了可以帮助指挥飞机的降落之外,还能有哪些可能的用途呢?(写出两种)答:(1)(2)5文章末尾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对调一下是否更好?为什么?答:(四)写作攻略自然界是奇妙无穷的,在广阔的大自然中,生活着无数种动物,它们有各种各样的习性和特点。请你课下查阅有关资料,把你较感兴趣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大家。要求:1写一篇说明文;2形式自由、语言活泼;3字数在600字左右。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三、1C 2周建人 政治活动家 生物学家 3特征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下定义 作比较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四、1谜语不能删去。它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的生活特点结网捕虫,又赞扬蜘蛛高明如诸葛亮;不仅说明了蜘蛛在网上的位置,描绘了蛛网的形状,而且“稳”“单捉”等词把蜘蛛捉飞将那种稳操胜券的心理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这种饶有趣味的开头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自然地总起全文,更体现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2本文是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围绕这个特征,介绍了蜘蛛各种各样的捕食方法;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及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等内容。课文的重点是说明蛛丝的利用。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来说明蛛丝的实用价值,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这是因为科普小品不仅要丰富读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造福人类。3课文按照由“表”(蜘蛛的生活习性)及“里”(蜘蛛吐丝的生理特点),由“此”(蜘蛛本身的形态性质,常见的结网蜘蛛)及“彼”(蛛丝的用途,较少见的不结网的蜘蛛)的逻辑顺序,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蜘蛛的生态特征和人类对蛛丝的认识与利用。4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如第2、3自然段结合蜘蛛捕食的三种情景,介绍了三种捕捉食物的方法。举例子:如第3自然段中“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披甲飞将的难捉。作比较、列数字:如第6自然段中“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比蚕丝细得多了。”准确地说明了园蛛丝的细。五、1蜘蛛捕捉飞虫“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作者把蜘蛛成功捉飞将”的情形分作三类:一类是蜘蛛用擒拿法捕捉的蚊、纳等小飞虫;一类是用捆缚法捉拿“力气较大的飞虫”;一类是用游击战对付“带枪的”“飞将”。失败的则分为两类:一类是“甲很厚,很重”,“力气很耐久”的“披甲的飞将”;一类是“最可怕的”蜾蠃,蜘蛛不仅捉不到它反而被它俘虏。作者怀着对蜘蛛的无比热爱之心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去写作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无比热爱之情。因为热爱是最好的催化剂。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这个妙趣无穷的生物世界。2蜘蛛捉飞将的那两段文字语言很生动,后面的文字要平实得多。作者在说明蜘蛛捕捉飞虫时运用了生动的描写,他恰当地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形容词,并且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富于变化,因而既使枯燥的昆虫知识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又使读者获得形象的感受,从而具体地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说明蜘蛛的生理特点及蛛丝的利用的两部分语言是平实的。如谈到蛛丝的利用时,作者将蚕丝和圆蛛丝作对比,如果是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就不能准确地显示二者孰粗孰细,而采用具体数字一比较,结论就让人确信无疑。从而显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内容的科学性。巩固练习(一)1兜东西这那 2(1)打比方(2)分类别(3)作诠释(4)作比较 列数字(二)1作者以幼时的童心去观察蜘蛛,这样与少年儿童有了共同语言,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2写蚊蚋“飞来”、“触”、“挣扎”,写蜘蛛“赶到、捉住、咬、吸取”,或者“咬、回”。这些动词的使用使文章生动、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3因为是科普读物,这些比喻使文章生动、形象,既能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又能吸引读者。4这是用的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按照对手的力量来分类,蚊蚋是力量最小的,飞虫是力量较大但对蜘蛛没有危险的,第三类是带枪的,这一类不但力量大,而且还会对蜘蛛有危险。用这种方法能把复杂繁多的事物化为简单易理解的事物。(三)1青蛙舌根和舌尖的特殊位置与构造,使舌头可以伸得更长,伸出的速度更快,从而更容易捕捉到虫子 2因为要捕捉虫子,首先必须敏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