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6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 金匮要略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 3世纪初,属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 杂病 部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金匮要略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篇 1 原先打算,一条一条的写,但写了几条后发现如果前后不对照的话,没法写。原来的条文本来就是比较乱,还是按某种方式总结比较好。不过,加上 万山的,自己只看了三遍,感觉水平还不行,也不知道该怎样总结。哎,试试吧,开头总是最难的,想哪写哪吧,以后再整理。 版本,根据讲座来看不是桂林古本,应该是宋 寒论通行本,并参考成无己本,很多也与医宗金鉴对比。 寒例等是王叔和搞的,非仲景所写,所以他不讲这些。我听的伤寒论讲座是直接从“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开始的,包括下面的六经病,有 8 篇: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下,三篇。 辩阳明病脉证并治 辩少阳病脉证并治 辩太阴病脉证并治 辩少阴病脉证并治 辩厥阴病脉证并治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6 辩霍乱病脉证并治 辩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共讲了 10 篇。 啥太阳病讲上、中、下三篇,这么长 ? 六经的条文共 381 条,太阳病三篇就占了 178 条,占了快一半 ;全书方剂 112 方,太阳病三篇就占了 74 方,一半还多。目前 (以后不一定,呵呵 ),我的理解是: 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体来说,开始得病时病邪应该都是从外到内影响人体 (不是从表到里,少阴病也有表证 ),也就是说对理论上健康的人,最先得的病应该全部是太阳病 ! 如果人体抵御能力比病邪能量强,那么在太阳病阶段就可以将病邪排出体外。如果人体抵御能力比病邪能量弱,那病邪就会通过 六经往内进行传变。 在通过六经传变的过程中,人体也是在不停的与病邪斗争的,这个过程黄帝内经中叫“正邪交争” ;比如,在太阳经时,人体会尽量汗出而解 ;经过人体的抵抗后,病邪在向内传的过程中也会变弱,最终会怎样 ?我想无外乎 3 种: 气胜,邪气退。 气胜,正气衰。 邪没有力量进攻,人体也没能力将它排出去。那病邪就会停留于人体某处,如湿停于关节,就会造成湿痹,如果水停于肺,遇寒就会咳 ;当然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6 这不是一次就会这 样,就像胃寒,都是经常喝冷饮造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知道病邪在哪,并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就可以及时截断病邪的继续侵入,帮助人体将病邪早一点排除出去。仲景的伤寒论,就是告诉我们通过病人的病证、脉证去判断病邪在那条或那几条经上,以及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剂将病邪排出体外。 上面是对理论上健康的人而言的,现在应该没有了 ;那如果假如人体本身就已经有病邪在体内,或因为这些在里的病邪影响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那在病邪刚到太阳经时,要么直接突破,要么就会与内里的病邪相互作用,这时,就会有很多变数。就像太阳病 三篇中大多条文的开头都是:太阳病,寒, 风, 我想这就是太阳病篇为啥讲这么多的原因吧,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 按黄帝内经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且他们知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那个时候,应该有这种健康的人,当病邪比较厉害的时候,他们一开始得病都是太阳病,所以汤液经中治太阳经的方剂也非常多 。仲景论广汤液经而成伤寒杂病论,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6 太阳病讲的也就多。 这一点是我胡掰的啦,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呵呵。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篇 2 先写太阳病篇,这也是最难得部分。 胡希恕讲完太阳病三篇时有一个总结,我觉得讲的非常好,我想就以他总结的这几个方面来对太阳病这三篇进行逐条归类,看看是不是能更有利于学习。 注:这些心得都是给我自己学习用的,这里的认识不代表是对的,今天认为是对的不代表明天也是对的。写在博客里,主要是不管我在哪里,带没带电脑,有了新的理解,都能及时的更新 (因为我的记 性很差,呵呵,经常忘事 )。如果谁看到了,请谨慎参考。 胡希恕是一条一条来解释的,我想从这几个方面来总结: 减及禁忌。 忌。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6 一。什么是太阳病 ? 第 1 条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是指寸脉浮,我觉得左右手应该都浮,轻取既得,手一放上去就能感觉到脉搏,平 常不生病的时候应该是中取而得。不是很懂脉法,只是个人理解。 “头项”是指哪里 ?头就是头了,医宗金鉴里讲“颈者,茎之侧也 ;项者,茎之后也”,项应该是指脖子后部。“强痛”应该是指整个头痛,后脖子僵硬 ;“强”是该指僵硬麻木,河南话:板。为啥是脖子后面,我觉得因为足太阳经走的是头后面的缘故。如果是少阳病,那就应该是颈痛,就是两侧,因为少阳经走两侧。 “恶寒”,我想应该是一个对比的结果,这里隐含着是说外面环境没变,但身体因为想要通过出汗祛病,必然要运送津液到体表,体温一定会升高,跟之前比就觉得好像 外面的温度降低了似的,身体的感觉是外面冷。 符合这三条的就是太阳病,就可以按太阳病来治,但用哪个方剂,还是要再判断方证。 二。太阳病的类型。 只有 2 种,中风和伤寒。 第 2 条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6 风。 中风和伤寒定义的第一句话都是“太阳病”,也就是说,不管中风还是伤寒,前提都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个症状。总的说来就是有这些症状: “脉浮”,“恶寒”,“头项强痛”,一定有的。 “发热”,前面讲过,必须的。 “汗出”,说明 身体在抵抗,想要出汗而解,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祛除病邪。另外,出汗应该不多,应该是摸皮肤感觉有点潮乎乎的那种。 “恶风”,汗出,风吹就一定不舒服,物理原理 ;不仅恶寒,还恶风。 “脉缓”,在浮脉的基础上缓,和紧脉相对应,按着不硬,不紧绷 ;因为出汗,血管津液少了的缘故。 “中风”,中字是指中于里,汗出后表虚,邪入里,比伤寒深。 简单说:脉浮缓,恶风寒,发热汗出,就是中风。 伤寒有“体痛,呕逆”,中风有没有,应该也有体痛,不过汗出了,痛的轻,呕逆也轻。 第 3 条 太 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关于未发热,我觉得体内一定是热的,否则不会恶寒。但最终是一定会发热的。或者说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6 发热或不发热,可以不作为判断点。但中风就一定会发热,也就是说一个太阳病,没有发热就一定不是中风。这是从条文上看。 这里没有写汗出,那就是没有出汗。“不汗出”,是伤寒的一个重要判断点。不是说身体没在抵抗,而是能力太弱,或表被阻塞,汗出不来 ;皮肤摸起来干干的。 “恶寒”,前面讲过,必须的。 “体痛,呕逆”,身体 的汗想出出不来,就会有压迫,身体就痛,压迫上冲,就会呕逆。 “脉阴阳俱紧”,按郝万山的解释,阴阳是指寸脉和尺脉 ;脉阴阳俱紧,是泛指寸关尺之脉皆呈紧象。不知道对否。只能说,因为汗不出,血管液体充满,所以紧。 “伤寒”,伤寒的伤,指伤于表,像擦伤、碰伤。是指病邪浅,反过来说,就是人体的抵抗能力强,病邪不得入内。 简单说:脉浮紧,无汗恶寒,体痛呕逆,就是伤寒。热不热可以不用判断。 中风和伤寒的主要辩证点就是有汗和无汗。当然前提是太阳病,要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些症状,然后才是 有汗、无汗,这个很重要。 三。温病。 第 6 条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就应该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这些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6 症状。 “发热”,这也是太阳病的症状。 “不恶寒”,胡希恕解释是,不是不恶寒,也恶寒的,只是热的太厉害了,压制了恶寒的感觉。当然,解释的通不通,只是帮助你理解的,临床还是要看症状的。 “而渴”,这应该是有里热。 因为有个“不恶寒者”,太阳病的提纲就不具备了,那就是说这个温病不是太阳病,放在这只是让我们对照着看,或者提醒我们 不要当太阳病治了。 简单说,发热而渴,不恶寒,就是温病。主要的辩证点是“渴而不恶寒”。 那伤寒论讲没讲温病咋治,胡希恕认为讲了,比如白虎汤证“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就是温病的治法。我觉得不管伤寒论里讲没讲如何治温病,按伤寒论提出的六经和八纲的分析方法,只要对症了,不论是不是温病,应该都可以治。 第 6 条下面的部分也提出了温病的禁忌:不可发汗,不可泻下,不可火攻。当然也不能吐了。 因为“渴而不恶寒”,“渴”就是表明里有热,发汗泻下等都是伤津液的。那也就提出了治温病的方法,就 是清热。那一条条看: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6 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里有热,发其汗,更伤津液,那身体一定会更热。也就是说如果按太阳病治了,就会变成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这个“脉阴阳俱浮”和太阳伤寒的“脉阴阳俱紧”应该是一样了,就是寸关尺都浮 ;浮主表,同时也主热。 “自汗出”,和中风的汗出应该不一样 ;中风是机体主动的想排汗驱邪,风温是内有热,逼迫汗自出。 “身重”,金匮要略里 讲身重一般都是体表停湿后的感觉。为啥会停湿 ?有可能内热逼迫津液于体表的原因吧,不是很清楚。 “多睡眠”,不知道。 “鼻息必鼾”,里热上蒸,呼吸应该呼哧呼哧的。 “语言难出”,这应该是热的比较厉害的症状。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下后更伤津液,小便一定会少。 “直视”,这个是津液丧失太多了,比较严重的表现。 “失溲”,应该是肾气虚了,失去收摄能力导致的。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 如果被火 攻过,这里的“微”,按上下文,我觉得不是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6 微微发黄色的意思,应该是和下一句对应。就是微怎样,剧又怎样。就是轻的身体发黄,重的就会惊厥,发癫痫,并且经常发痉挛。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如果被火熏过的,一次还可以活几天,再次那就没法活了。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篇 3 提起这个笔呀,心里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无限的感慨说不出来。 中医呀,是个好东西,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领悟的。 现在的人呀,有点浮,真的,不是用真心去做事的, 有时候,我也想呀想,难道制度和人性化是 对立而不能容纳彼此的吗, 后来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静下心来想一想吧, 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了,每天的物欲横流, (我写的不好,有好多词,可到了嘴边却想不起来 )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用心去体会这句话吧, 我觉得中医的阴阳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用在什么地方它都是合适的, 在我的思想中,在我学中医的过程中,我总觉得,阴阳是平衡的,但应以阴为本,现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有好多例子,我却一下举不出来,比如说一个家庭,一个男的和一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6 个女的就组成一个家了,在这个家里,男 为阳,女为阴,男的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女的在家里整理内务,使男的在外面更能安心的工作,这不体现了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吗,阴阳互相融合,互相转化,才能家庭和睦,其乐容容呀。男的过一段时间要回家吧,这其实就是阴阳互相转化的过程,但要是男的长年在外打工,不回家,也不给家里寄钱的话,这就说明这个家的阴阳失去转化,阴不能生阳,阳又不能化阴了,那这个家,我看是用不了多长时间了,因为阴阳不能互化的情况下,这个家就完了。 还有一个就是在一个家庭里,以阴为本,就是以女人为本了。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 ,家里的男的死亡或出事了,只要有女人在,那这个家还是个家,但如果一但是女的没了的话,那这个家很快就散了,变成另外一个家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觉得是这样的,这里不要讨论那些特别的例子,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我觉得,怎么说呢,就是伤阴比伤阳厉害,伤阳吧,一般像感冒呀,它本身就是一个阳气被郁的一个症状,如果本身阳气盛而阳被郁的话,那就是太阳伤寒之类的了,会有发热之类的,如果本身阳气不盛的话,就是身体不是太好,像书生一类的人,那就会成为太阳中风之类的了,出汗,还发热。但都还 过的去,这种病不是太厉害 (相比伤阴之类的 ),那伤阴我在生活中见到的就如中暑之类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6 因为暑为阳邪,阳邪盛则伤本阴,病人就会出现混身大汗淋漓,这个时候病人就很危险了,因为体内血汗为阴,而随着阴的流失,那阳气失去依附的载体阴液,阳气就会很快消散的,所以中暑的病人很危险的,像一些休克呀之类的。现在西医来的还是快一点,马上输液,补充体液,在某些方面我觉得西医还是很好的,像外科呀,输液呀之类的,西医比中医来的快。 我是自学中医的,我觉得中医好,它是对病人一个整体的,全面的一种分析,在中医治法里面有“理、法、方、 药”四个方面。 理自然就是对病人发病的过程,病人发病的机理等,都要有合理的一种分析 ,运用阴阳的思路,去看谁轻谁重,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重则治标,轻则治本,或标本同治的一个道理。 法,在这里我觉得除了中医上一般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大法能灵活运用之外,还要能够能灵活运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外用的,如熏、洗等和针法等等,要灵活多变,要法无定法,药无定药,那才是医者最高水平。 可是现在的人呀,太浮了,怎么说呢,我这里有一个例子: 说是一个外科大夫在门诊门口碰见一个因气 管问题而窒息的小孩,脸色青紫,严重失 ( (那个字不会打,输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6 入法不好用 ),如果不快点进行气管切开的话,小孩很危险,他就随手从旁边一个手术室出来的护士的托盘里拿了一个大号针头扎进了小孩的气管,小孩的命是保住了,但却发生了感染,后来家属控告这位医生用了没有消毒的针头,唉, 唉,现在医患关系是没法说了,太紧张了,好像你得了病,只要找到医生,就一定能治好一样,现在的人就是这样的想法,我想说的是,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病都能治好的,也不可能让他永不失误,我这样说不是为医生偏袒,我内心却实是这 样想的,他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治好病人的病,当然也会有一些医疗事故之类发生的,我觉得那对医生本人是个最大的打击的,你就是不告他,我觉得他这一辈子心里也会有阴影的,这才叫生不如死呀。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孩子得了急病马上要输血,以前呀,人们能把血液只能分 A、 B、 O 型,可是近年来又出了个 ( ,说那个小孩当时是个急诊,光分析了A、 B 等型就输了血,结果孩子是 输的是 ,到至身体有了抗体,就是身是不能才输血了,也不能有出血的地方,结果家属告医院,唉, 没办法呀,这些 事情,我不能不说,如果你是太夫的话,你还敢再看病吗,心里呀,不是味。 还有现在的社会,好人好事还敢做吗,我觉得是不敢, 近几年,社会上有好多例子,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6 一、说是一个老人倒了,至于怎么倒的,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如果一个男的去扶他去医院,最后家属去了却硬说是那个男的碰到老人的,老人也是这么说的,好像老人的几个孩子都挺厉害的,都是什么什么官之类的,那个男的没办法呀。 二、还是一个老人从公交上下车倒了,结果大家都不敢去帮他,这个老人起不来,最后他向身边的人说,是我自己摔倒的,你们帮 一下我吧,这下才敢有人去帮他。 唉,怎么说呢,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本来是说中医的,如果却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 不过还有一个例子是在网上开到的,不过我相信应该是真的。 在我们中药里有一味药 是这个药有毒,可是有记者到其产地去看了看,说是现在的附子呀,其毒远远胜过其本身的毒性,现在都是市场经济,加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在附子的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好多的化学品,说是如果按中药书上说的那种加工方法的话,一斤才出不到五两吧,经过他那种加工办法的话,就会出到七八两呢,这样药农肯定收益 高吗,还有其他一些药,如半夏之类的。 在中医里,有“理、法、方、药”,你说前面的你都对了,可是到了药这儿,它就走样了呀,本来剂量是合适的,可是到了病人这儿就不行了,怎么回事呢,是配方的问题,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费合同续约补充协议
- 路外店面转让合同协议
- 转让仓库协议书范本
- 送餐合同协议书样本范本
- 智障幼儿协议书
- 软件开发附加合同协议
- 医疗设备供货计划及质量保障措施
- 2025-2030年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计划
- 药品集中采购合同
- 2024年宝鸡市城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典型题
- 机械样机摆放协议书
- 地毯维修工程合同协议
- MOOC 创业基础-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毕业总复习课件
- 护理查房-慢阻肺课件
- 液压举升工作平台毕业设计论文
- 20kV及以下配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规定-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试题.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