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高一历史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高一历史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高一历史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湖北省鄂西北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3月联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位同学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课题过程中,选用了下面两幅图片,他是想用这两则史料的变化来论证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C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2. 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反映隋唐时期A. 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B. 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形成C. 赋税改革影响均田法令 D. 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3、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B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快4、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5、唐朝后期,随着商业繁荣,有的节度使开始大肆从事商业活动;有的富商大贾则贿赂官员牒补列将,甚至能升于朝籍。这种状况说明当时 A官商矛盾尖锐 B存在官商合流的倾向C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6、宋代某些地区的租佃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土地所有者和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 大土地所有者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租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二地主或包佃主的出现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巩固了自然经济C推动了生产发展 D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7、对下表现象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有 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中国农业的重要指标(1400-1820年)时间人口(百万)粮食总产出(千吨)种植面积(百万公顷)粮食单产(千克/公顷)粮食全部作物1400年722052019.824.710381650年12335055324010951750年26074100486015441820年3811085855973.71840A B C D8、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国家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C、使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9、晋商曾经开辟了一条从福建武夷山经太原,出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再到俄罗斯恰克图,绵延清代200余年的外贸路线。这反映出晋商A、主要经营对外贸易 B、完全放弃了传统的农本商末的观念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具有逐利与进取的双重品格10、下表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其中,影响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代农业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304416944451539696100A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B经济结构的变化C政府财税政策的变化 D社会结构的变化11、1878年,美国商人托马斯诺克斯写到:外国人同中国人这种交往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有利于外国人的。中国人学会了外国人无形中教给他的生意经,并且学得很好。现已证明,他是一个比他的导师更强的对手。在所有的中国口岸,都有华人的企业,都由华人主管,为华人资本所支持。诺克斯这段话表明,到19世纪70年代A外商主动向华商传授经商经验 B华商企业超越了外商在华企业C外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华商逐渐成为在华外商的最有力竞争者12、据统计,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达549家,是1895年之前30年总和的207倍。这一状况的出现是由于A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推动C列强经济侵略的放松 D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13、买办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替外国商人服务的中间人或经理人,与各级政府和外洋势力有着密切联系。但1869年天津英国领事的报告中提到“发展贸易,除了自然的与政治的阻力外,买办是仅次于二者的最大阻力。”该报告表明 A买办制度给外商带来巨大利益 B买办逐渐脱离了与外商的联系C原有买办制度已不适应外商需要 D外商与买办之间矛盾已不可调和14、民国初年,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据此判断周学熙认为A. 官商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工商业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有待优化组合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助推工商业进步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的基础开始奠定15、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官”与“商”的矛盾逐渐缓和 D政府完全控制了轮船招商局16、 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A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C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7、1948年,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粒米一百元,寸布十五万,呜呼蒋介石,哪得不完蛋!”对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严重影响市场秩序 B百姓购买商品使用的货币是法币 C该现象对民族工业影响有限 D该现象有利于官僚资本18、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9、据统计,1953-1978年基本建设投资中,国家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均值为84.4%,地方和企业的投资仅占15.6%。实质上反映我国A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B重视对基本建设的投资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国家投资所占比重过大20、下面是1957年和1961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 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D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21、对下表分析正确的是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显著推动了农产品产量增长B1958年到1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C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D表格反映出“文革”错误波及到了农业生产领域22、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 体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B.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C.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D.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23、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24、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A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B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C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D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政府职能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A主要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26、(16分)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唐1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材料二 宋代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梁录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至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三的现象。(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一: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国人办合计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53479.6%1916233.1%10328057.3%175489注: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表二: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10万元)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国人办合计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比重厂数资本46390841%8629513%136103146%6852234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 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品种年份农产品手工产品机器产品其他1893年15.681.82.6略1910年26.841.418.81930年45.130.619.7请回答:(1)表二与表一相比,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发展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10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哪些特点?(6分)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 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 次。佛教盛 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 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 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 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 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 自道光(17821850年)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材料三 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