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3明清前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3明清前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3明清前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3明清前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专题突破模块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3明清前期__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3明、清前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文综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室帝权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政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明朝律法中如若判定为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可知是以防止吏治腐败为出发点,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宰相权力削弱,排除B项,C项中“完善”在题干中不能体现,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6扬州市邗江区高三模拟考试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但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认为他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这种质疑是基于()A儒学的道德准则 B内阁首辅越权理政C明代的社会风尚 D执政的能力水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明代的内阁无决策权,故由题目中的信息“认为(张居正)是一个权臣”“质疑他行使权力的正义性”可知张居正越权理政的行为遭到非议,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张居正对儒学道德准则的违反,故排除A项;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当时的清议并不讲他好话”不符,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政治上有很大的建树”不符,故排除。答案:B32016河北邢台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明仁宗时,科举考试出现分南北卷现象。仁宗说:“科举取士,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取士,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 由此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分地录取利于政权安稳 B品德修养显得更为重要C科举取士应该公道第一 D明朝都城已经迁往北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最明显的答题点是“北方仅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依据这个点可以选择出正确的答案为C项。A、D两项为无关项,C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故答案选择C项。答案:C42016山西晋城市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A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 D朝廷结党营私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军机处的变化。材料显示了嘉庆皇帝即位时,军机处存在的乱象问题:到处是外单位的打探消息、做交易的人,这表明军机处的保密性已明显削弱、严肃性明显下降,A项正确;军机大臣是皇帝委任的“秘书”,故B项不符合材料主题;C、D两项表述夸张且材料不体现。故选A。答案:A52016四川绵阳高三模拟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时期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答案:B62016河南南阳高三模拟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经营项目数量产量收入(白银)稻30亩90石90两桑10亩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125两家禽58头(略)55两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解析:该农户主要经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A项正确;把养的蚕卖出一部分,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项正确;该农户养蚕缫丝,织绢120匹,反映了这一地区丝织业发达,D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答案:B72016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材料中关于官窑制瓷工艺的表述能说明手工业技艺的进步,但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次出口瓷器毫无创新,官员自己掏腰包”,说明官营手工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故B项正确。“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和“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答案:B82016江苏泰州中学高三下期初考试乾隆元和县志记载:“(徽商)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无法说明()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活跃 B. 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C长途贸易己经比较发达 D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解析:由材料中“(徽商)歙人阮弼”可知他是安徽人,属于徽商,故A符合题意。由“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可知C符合题意。由“分工操作”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可知D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故B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答案:B9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因此选B。A不符合材料中盐信息;C与材料中信息相反;D与货币没有关系。答案:B102016甘肃武威市高三一轮阶段测试纵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一直是传统主流经济政策。但随着农业、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商业也在打压中“自强不息”发展起来,一方面不断冲击着统治者的固有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逐渐主动给予“宽容对待”。以下对统治者“宽容对待”的认识和理解,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事实上是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破产的鲜明体现B是古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之要求C是商业发展、商人地位不断提高冲击的结果D是古代中国统治不力,统治者不得已而为之解析:我国古代历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依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的出现,这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B。答案:B112016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期期末著名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材料意在说明明朝()A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B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C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D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带来的影响。由材料关键信息“李赞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生活的时代”,即明朝的君主专制时代。再根据“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答案:B122016湖南师大附中等校高三四校联考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6山西太原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创设了刺史制度,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监察权包括“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刺史部就是监察区,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郡国。樊树志著国史概要材料二:西汉武帝时开始置司隶校尉,东汉复置司隶校尉,并扩大职权。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东汉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秩六百石,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到东汉中后期,刺史逐渐获得地方行政权和领兵权。摘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名为巡按御史。洪熙元年(1425)又定巡按以八月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权力很大,管辖的范围也很广。洪武时,为巡察风纪和处理地方突发事件,派遣亲信、重臣带宪衔出巡,谓之巡抚。永乐以后,由临时差遣向专设过渡,成为固定官职,并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其以监察为主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宣德十年(1435)罢交趾道,始定为十三道(按当时的行政区划设),置按察司,设按察使分别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提刑按察司为省级执法机构,同时朝廷派出的各道监察御史、巡按御史等都要参与地方要案的审理,违枉者,御史、按察司纠劾。十三道监察御史不仅监察地方,而且还协管两京、两直隶各行政机构,稽察在京大小衙门的各类档案文件,监控范围涉及一切政务。外官(即地方官)三年一次进京朝觐,由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综合考察其为政功过,以定黜陟。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明两代监察制度有何相似之处。(14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明两代为例,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12分)解析:第(1)问,对比材料一、二(汉代)和材料三(明代),找出同类的信息,从监察官员设置、措施、特点及影响等角度归纳。第(2)问,评价应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答积极作用时,可以从对中央、对地方、对皇帝、对社会等多个角度回答;答消极作用时,一般从制度根源上去分析,专制制度下军国大政的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监察官的意见在皇帝的主观意志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监察制度只是皇帝巩固权力的工具而已。答案:(1)相似:中央派官员分区监察;弹劾违法官员;地方监察与中央巡察并行;监察对象包括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泛;监察权与地方军政权分离;监察官员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皇帝掌握决定权。(答出任意七点即可)(2)评价:积极作用:维护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整顿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消极作用:在君主专制下,军国大事的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负责监察官员的意见在皇帝的主观意志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监察制度只是皇帝巩固权力的工具而已。142016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材料二:“东学西渐”的过程,是与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实际上,1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等,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也正是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才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就变革了欧洲本身,欧洲也由此而发达。摘编自张允渭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触合(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