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_420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_420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_420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_420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_4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河北省辛集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试题(419-420)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5分)1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 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 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2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松弛C.私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D.官营手工业竞争能力差3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明清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士魂商才的时代。”这说明中国明清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B. 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仕途日益普遍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4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对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是因为( )A、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 B、奴婢和耕牛也相应授田C、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 D、丁男负责一定的徭役、兵役6“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A传统婚礼仍占主流 B嫁妆品种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7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8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9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A B C D10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 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11“文革”开始后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12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所占比例(%)官僚.地主30.86一般商人18.52手工作坊主7.41华侨商人7.41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1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外国贡品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14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 )A井田制 B分封制 C租庸调制 D初税亩15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发展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巩固统治的需要16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 7%,中国人均C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C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 )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 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17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 C D18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衰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诗赞扬了( )A大邑的青瓷 B大邑的白瓷 C大邑的彩瓷 D大邑的黑瓷19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20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天主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 B、 C、 D、21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22近代中国,“洋”族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洋伞”“洋油”“洋火”“洋布”“洋钉”“洋房”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洋”族词的产生以及使用常常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出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这些“洋”族词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面前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B.新中国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C.国民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族词语 D.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3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24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生产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致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 C D25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 B.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C.人口聚集了很多 D.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 26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最早的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 B宋朝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C唐朝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7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28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会馆的说法正确的有( ) 会馆出现于明朝 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会馆的出现不利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ABCD29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30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3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32受西方的影响,中国近代传统的礼仪和婚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相见礼革新之始是从( ) A鞠躬 B握手 C拥抱 D拱手33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 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A.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 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34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摘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35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比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 )A增加了种植面积 B休养地力,保苗抗旱 C革新了耕作工具 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36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粮食产量(亿斤)棉花产量(万担)钢铁产量(万吨)1955年夏(第一方案)4600430011001956年初(第二方案)6400700015001956年夏(第三方案)5000480010501200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37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 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 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38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历史因素有( )铁犁牛耕的使用 土地逐步私有化 农业生产家庭化 均田制的推行A B C D39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40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41“唐时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 谓天下之盛,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的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42有学者认为:“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材料不能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轻工业方面取得一定的发展D、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遭到了失败43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44体现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有利于建立完整世界贸易体系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展经济体制改革 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5阅读下表,该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时 期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1820-1849292901850-1879721549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46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 D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47“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48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49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悟(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D.“美洲近代化的开创者”50“元璋故里涌眷澜,十八农夫划地田。歃血为盟求腹饱,签押作证避囚牵。”(注:元璋故里为安徽凤阳)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52浙江富商徐申如积极投资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主要创业活动如下表1897年与他人合资创办裕通钱庄,资本4万两,成为当地第一家钱庄;1913年2月与他人集资银元20 720元,创办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为浙江省最早兴建的火力发电厂之一;1917年与人合办捷利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市内电话。由此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裕通钱庄的创办,说明了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裕通钱庄的创办,反映了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C.电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预示了当时的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D.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表明了在当时中国电话开始成为日用品531979年万里找邓小平说:“安徽一些农村已经搞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这让万里吃了定心丸。万里当时担心的是包产到户( )A背离历史潮流 B背离中央政策 C缺乏实践论证 D违背老百姓意愿54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 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 B C D55乾隆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限广州一地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56下图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 ) A. 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 B. 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 C. 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 D. 以井田制为基础57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已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这种经营方式是( )A租佃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井田制经营58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59以下为19 世纪6090 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该表能反映( )时间进口总值(单位:银两)其中(单位:银两)棉织品和毛织品占当年进口总值之比棉纺织品毛织品1867年6930万1300万740万29%1873年7410万1800万590万32%1883年7360万1680万390万28%1893年15130万2730万460方21%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60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节约生产成本 B.临近销售市场 C.现代管理趋势 D.便于官府监管6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时空上的严格限制6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第一年广交会( )A. 利用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 B.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起步C. 奠定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63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64“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险一跃。”这场改革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新政”和“预备立宪”D新文化运动65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这实质上( )A.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度C. 提高了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D.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二、材料题(66题14分,67题21分,共35分)66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面是1912年、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行业1912年1920年年增长率(%)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2.1机器面粉业华商厂产量(万包)1966831619.8卷烟业华商厂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电力业华商厂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9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政府经济立法奠定了经济基础,同时,北洋政府也迫切需要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法规以应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国之初,建设法制国家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普遍的政治理念,他们寻求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成为经济立法的题中之义。此时国内法政学校纷纷出现,法律书籍大量面世,依法治国思潮时不可遇。 王玉灵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材料三: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公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解除限制、鼓励、扶植等作用。王玉灵论北洋政府之经济立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分)(2)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北京政府进行经济立法的背景。(6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立法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分) 67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伴随而来的殖民扩张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欧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二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历史这一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1)如何理解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西欧社会内部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为什么由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人类历史这一大幕”?(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外交、经济和文化产生的影响。(6分)(4)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请说明理由。(3分)班级 姓名 考号 2017年3月高一历史文科月考答题纸66、67 、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根据所学可知均田制并未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对农民的授田只限于无主荒地。材料中信息的变化表明当时政府手中可控的土地数量减少,源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因此C项说法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B项说法错误,垦荒是开垦无主的土地,可以排除。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2A【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A项为根本原因。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内容说明了明清时期“士”与“商”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中国传统的四民秩序的一个重大变革,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明清社会的实际状态。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 4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格数据表明19781992年间,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和非国有工业占商业总产值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故B项正确;A项是19531956年,C项是2001年,D项也是2001年,故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经济体制改革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其关健是要求学生明确屯田制的内容、性质、结果(或影响),题干“屯田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显然是考查学生对屯田制实行后产生的影响。A项“它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是说明了屯田制的性质,故排除;很明显B、D两是表述了屯田制的内容而非影响,故也应排除;C项“它使流民和土地结合起来”是结果(或影响),因此正确答案选择C6A【解析】通过材料的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嫁妆的变化可以看出品种的增多,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时代发展的成果,表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BCD正确,A错误。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8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体现了当时中国经济刚刚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时期,因为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所以答案选A;大跃进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错误;改革开放初期和中共十四大之后不符合材料中“短缺经济”信息,故C和D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70年代经济探索一五计划9A【解析】试题分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分析涉及中国古代经济各方面的情况,项从材料“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处可以得到证实;项可以从“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得到佐证;根据对的分析可以得到是正确的;因此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印证。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0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可以得出A项正确;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1992年以后,故B项错误;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与材料中强调纳入计划范畴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时1992年确立的,故D项错误。11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故应选A项。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文革”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投资民族企业的表格来看,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排除A;投资者出料官僚.地主.商人和华侨等,可见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排除B;华侨商人的不是中国国籍,可见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材料没有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信息,故选D。13D【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因此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官营手工业。故选D。古代民间私用手工业规模往往比较小,无法满足官府的需求,明朝以后才取得很大的发展;B项错误,古代的手工业处于领先地位,外国进口的又比较少,因此不可能是官府收藏的主要来源;C项的产品主要是自己消费。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古代的手工业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在春秋时期鲁国就开始实行了初税亩,根据土地数量进行收税,故本题答案选D项。A不是农业税,而是土地所有制的形式;B项是政治制度;C项不符合开始一词的限制。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初税亩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安土重迁”的意思是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题干考查“根源”,一般是经济或生产力因素,直接就可以排除D(政治因素)、C(思想方面);A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口的流动,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耕经济的发展16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宋朝在当时并非强国,也不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材料只能说明宋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故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两宋经济繁荣局面17A【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火车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甚至思想文化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却未因此减缓。故本题选A。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火车的影响18B【解析】略19C【解析】试题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答案为C。从材料中关税、盐税收入等信息可知财政收入增长与整顿税务有关,与倡用国货无关,排除A项;这一时期不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运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财政总收入,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上帝(God),指的是关于传播基督教,正确;荣誉(Glory),指的是航海家渴望获得航海胜利以得到荣耀,正确;黄金(Gold),指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求,正确。开发土地资源,明显不符合新航路开辟史实,A项含有,排除;B项含有,排除;D项含有,排除;符合史实和题意,即C项正确。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21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教和佛教主张素食养生,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逐渐兴起,故新的思想因素影响了饮食结构,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发展滞后,故A排除。专制统治干涉与饮食结构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商品经济推动,应该促进饮食结构多元化,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道教和佛教影响22D【解析】试题分析: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薄弱的,甚至连老百姓的日用品都要从外国进口,因此许多东西都带一个“洋”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这些日用品都是由我国自己生产的,故会出现逐渐消失的情形。 A是近代的史实,与题意不符;B是从政治层面来说的,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的成就 23D【解析】试题分析:该碗的纹饰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之语,寓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A项正确;豆青地青花是青花瓷品种之一,技术精致细腻,B项正确;该碗碗底文字为楷书,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C项正确;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所以该碗有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经济政策。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还可以引用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这是歌曲青花瓷里的歌词。请问歌曲里面唱颂的物品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4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对外贸易提供精品属于民营手工业的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因此选B.考点:古代手工业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25A【解析】城市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它是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而兴起的。26D【解析】试题分析:明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故实行海禁政策。D项时间错误,A、B、C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点评: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中国古代经济特别注重对农业生产工具、“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和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2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说明唐代税赋中要收取农民的纺织物,同时农民所服劳役也可用丝织品替代,这些举措均有利于小农经济下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28A【解析】略29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并非反映杭州市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商业地位;地域性商人群体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的民众从业状况,排除B;材料所述是指城市的不同区域经营的商品种类不同,特定区域经营特定商品,说明城市的区域功能明显,故答案为C;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材料所述与此不符,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30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知识理解运用层次,需要学生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对题目研读、解释、判断和推理。从题干中信息“1981年”、“ 分地”,可确定是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让渡了土地经营权,所以排除A;这一时期主要目标是“搞活经济”,是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所以排除B;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效发展是起于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推行以后,所以排除掉D;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选择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