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订线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用人:_日期:_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用典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学习重难点: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学习过程学生活动部分学生笔记一、导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说英雄迟暮,但雄心不已。怀着一腔报国之情的辛弃疾面对破碎的河山,追慕着古代英雄,希望能为国出力,可终究事与愿违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与苏轼并称“苏辛”。文人写词较多的使用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而辛词完全打破这种形式,它语言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它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而且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别有妙趣,这些就是辛词 “稼轩体”的独特风格。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2、背景: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宁宗妻韩氏的叔父韩侂(tu)胄掌握了政权。韩侂胄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企图通过对金用兵建立大功,因此于嘉泰三年(1203)六月,起用力主抗战的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三月,又调镇江知府。辛弃疾虽被起用,他便看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猎名固位,觉得并非真正为收复失地,而韩侂胄对他也并非完全信任。所以,他对当前的局势深感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岁时在镇江任上所作。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能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土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古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三、诵读读这首词,应保持豪壮的基调,作者褒扬历史人物,忧愤南宋王朝,慨叹壮志难酬,应读出昂扬的基调和磅礴的气概。四、赏析探究:1、上阕作者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学生探究: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学生活动部分学生笔记装订线3、下阕引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分)当堂检测:默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作业:背诵,默写。学生小结: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