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节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重点难点1.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重点)2.康有为、梁启超思想转变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正确评价其思想转变的意义。(难点)康有为的民主思想1.思想特点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附会中国传统学说,重新解释历史发展。2.思想主张(1)提出人类社会要经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据乱世”即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2)主张学习西方,利用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自由平等思想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抨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3.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4.康有为的活动(1)多次上书光绪帝,反复强调变法的重要性。(2)在北京、上海兴办报纸、创立学会、开办学堂,宣传西学,鼓吹变法。(3)从1898年6月到9月进行“百日维新”活动。5.思想转变(1)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就是实现民主政治、君民同治。(2)辛亥革命失败后,康有为反对民主共和体制,主张虚君共和。(3)其思想始终在改良主义道路上徘徊。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思想主张(1)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称历代的专制君主是“民贼”。(2)极力倡导“民权论”,提出“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2.代表作变法通议在当时知识界引起极大的反响。3.活动(1)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君主立宪,抨击清政府的顽固守旧势力。(2)1902年,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发表了新民说等一系列文章,提出“道德革命”的主题。(3)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在日本成立政闻社,进行立宪的宣传鼓动工作。4.思想飞跃(1)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时俱进,拥护民主共和。(2)1915年袁世凯称帝,拉拢梁启超,但梁启超不为所动,并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明确反对帝制。(3)梁启超策动和支持蔡锷起兵反对袁世凯,坚决拥护民主共和制。对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的认识1.历史条件(1)物质、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2)形势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2.评价(1)积极方面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2)消极方面: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弘扬民族文化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减少变法的阻力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A.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康有为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实质上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新思想,而并非是弘扬民族文化,故排除。【答案】C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思路分析】考查角度康有为的民主思想材料解读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理论依据。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对农民的态度。材料三:反映了康有为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材料四:反映了胡适的观点。解答思路第(1)问材料一出自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联系教材知识可知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由材料中“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可判断其理论依据是西方的政治学说。第(2)、(3)问材料二中“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可以看出他担心农民起义危及统治。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可以看出他想通过向帝国主义借款来维护统治,由此来判断维新运动的缺陷。第(4)问材料四中胡适的观点是假如维新措施不被废除,实行二十年新政,或许可以使中国富强。然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尝试解答】(1)政治主张:_理论依据:_(2)态度:_(3)根本缺陷:_(4)判断:_原因:_【答案】(1)政治主张: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理论依据:近代西方政治学说。(2)态度:维新派对农民持恐惧的心态,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根本缺陷:材料一反映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材料二反映维新派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材料三反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判断:材料四的观点不正确。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不可能走得通。一、选择题1.(2015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答案】C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思想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核心主张就是实行君主立宪。【答案】C3.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是针对何人的倒行逆施()A.袁世凯 B.张勋C.段祺瑞 D.李鸿章【解析】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出巨资拉拢梁启超,但他不为所动,于是发表该文章,明确反对帝制。【答案】A4.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解析】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体现了它的局限性,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治运动,康、梁等人是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洋务运动所没有达到的高度。B、C 两项在洋务运动中就已经提出,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D 项与维新派史实不符。【答案】A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应理解三则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分别进行比较。【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鼎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课时作业(二十三)一、选择题1.康有为提出人类社会要经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他的这种观点()A.完整地照搬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说B.违背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学说C.是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独创性理论【解析】康有为以传统经籍中的“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分别比附和阐释西方的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民主共和时代三个前后相续的历史时代,体现了进化论学说,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答案】C2.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说成是变法改制的先师,这说明的最本质的问题是()A.孔子在中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B.维新派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崇拜的偶像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解析】利用孔子来推行其改革变法,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答案】C3.下列对康有为“托古改制”理论的表述错误的是()A.借用传统儒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借用孔子权威,为维新改制创造根据C.将儒学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相结合D.新学伪经考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解析】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主要是借用儒家学说,论证维新变法的神圣性和合理性,其所撰写的著作有一些结论是错误的,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答案】D4.皮锡瑞在师伏堂未刊日记(18971898)中写道:“中国重君权,尊国制。猝言变革,人(必)骇怪,故必先言孔子改制,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该想法() A.导致了尊孔复古的逆流B.着眼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D.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解析】材料是利用孔子变法,并没有说导致尊孔复古,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主要是变革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以为大圣人(有)此微言大义,然后能持其说”说明是借助孔子思想进行变法,有利于维新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利用儒家思想,并不是动摇封建思想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C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解析】由题干中“日人讲究官制中人询某厂船炮之利”这一信息可知,梁启超是呼吁中国进行政治改革。【答案】A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项。【答案】A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哪个阶段()A.物质技术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由“变官制”等信息可知B项正确。【答案】B8.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与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相比,其主要不同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C.学习西方的管理体制 D.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解析】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体制,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将向西方的学习延伸到制度层次。【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梁启超年谱长编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梁启超爱国论材料三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方式及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病”与“药”分别是借指,在材料一中仔细推敲能够找到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分析“爱国”、“兴民权”等信息可知其核心在于“救亡图存、兴民权”。第(3)问与所学宣传民主思想的方式相结合并归纳其影响。【答案】(1)“病”:奴隶性。“药”:自由。(2)核心思想:兴民权,救亡图存。(3)方式:办学会、建学堂、创报刊、写文章。主要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激发了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怕,不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停薪留职期间员工权益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承包经营权永久转让合同
- 2025年度通讯行业人才培养合作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智能照明灯具系统集成合同范本集
- 2025年度生态农业项目复杂运营适用合同
- 2025版在线教育平台外教直播课程聘用与教学合同
- 2025版危险品道路运输合同规范文本
- 2025版淘宝平台电商虚拟货币交易合同
- 2025版试用员工劳动合同及薪资福利标准
- 2025年车辆抵押借款担保与绿色金融创新合作协议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RBA(原EICC)ERT应急准备与响应培训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河西走廊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新人教版必修1丨化学第一课(绪言)
-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 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考试(单选题题库)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完整版)初一英语完形填空(2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