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课程教学教 案 200 200 学年 第 1 学期 课 程 名 称 中国传统文化 课 程 性 质 必修课 教 材 名 称 中国文化 适用专业(方向) 汉语言B 学 生 类 别 外招生 开 课 单 位 华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文学与文化教研室授 课 教 师 职 称 讲师 暨南大学教务处 制二00 年 月 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次课) “文化”、“中国文化”界说;中国文化的地理基础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大纲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节: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中国的语言文学艺术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说;中国古代绘画;中国传统戏曲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宗教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孔子和儒家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道家和道教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佛教在中国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中国传统的历法;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的中医;中国的功夫;中国饮食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意化、道德化、亲情化考试平时成绩:考勤10%+小作业20%+课堂表现10%=40%考试:闭卷考试60%导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文化”?1、古人:文纹理、修养。化:教化。文化:以文教化2、文化含义:人化,人类化,人化自然:文化最初来自于对英语“culture”的翻译。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构成(四层说)物态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均属物态文化层,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物态文化。 制度文化:如家族制度、婚姻制度、官吏制度、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伦理道德。 行为文化: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文学艺术等,如书籍、绘画、书法、雕塑。 2、狭义的文化:即心态文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精神)三、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一般来说,从1840年前后中国文化遭遇欧美文化开始,中国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转变成为现代文化。当今存在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追求现代化的文化。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根基。有学者却认为中国现代文化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有现代文化的创新。不管如何,中国传统文化都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中国、对世界都有启发作用,值得学习和研究。一般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有: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地理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中国地理特征:(一)、疆域、政区(1)疆域: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2)政区:现代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二)民族、人口(1)民族: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华夏族指汉族。(2)人口:特点是分布不均衡,人口迁移频繁。(三)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地形成三级分布。西为高原、沙漠。东为平原,这里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是中国的第二个阶梯;中国的东部平原(四)气候北方: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适合农业生产小麦;南方:亚热带气候:水稻二、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1、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应农业生产,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基础之上的。农业文化的一些特点:在思维方式方面,农业文化重实用,重经验,追求稳定、务实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生活方面,农业文化重视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族观念,进而追求一种人们之间和谐的道德。在宗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显示出实用性的特点,而且很大程度上宗教要和道德观念结合在一起。2、地理障碍使得中国文化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中国北边是寒冷地带,西北是沙漠,西南是高原、高山,东面和东南是大海,这些在古代都是地理障碍。一方面它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在区域中不会遇到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比较封闭、保守。重点:什么是中国文化?2、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难点:1、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文化包括几个方面?2、什么是中国文化呢?3、中国的陆地面积有 万平方公里,有 个民族。4、中国的地形分为 级,西 东 ,其中农业区主要位于东部的 。5、中国的地理对中国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文化的经济基础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中国古代经济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主要强调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和生活。农耕自然经济也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二、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变化1、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及其重心转移早在四五千年前,农耕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中游地域。处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河南)和龙山文化(湖北)遗址,表明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从仰韶遗址和龙山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足以证明这一点。(农作物,农具等) :石镰和蚌镰(龙山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的稻谷,其农业生产技术,远比河南仰韶文化的农业技术水平要高。距今两千多年前,春秋时代到汉代,铁制农具出现,标志着农业的巨大发展。隋代(581-618)、唐代(618-907)以后,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心开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转移。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粮食、布帛的主要供应地。而西北地区则成为重要的军事区域,所以“东南财赋”与“西北兵甲”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但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却一直和北方的游牧文明对峙。互相之间有冲突、战争,也有交流和融合。在中国的古代王朝中,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386581),后世的元朝(1271-1368),清朝(1644-1910)都是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现在的中华民族也是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不同民族融合的产物。三、农耕自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1中国传统文化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但是也包括了其他的一些经济成分,比如手工业:制陶,雕刻玉石,玛瑙,象牙等手工艺制作活动 ,比如家畜养殖业等等。2、农耕自然经济和商业(1)中国的商业发展早熟但是不成熟早熟: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就有了商业的发展。商人就是从这个朝代的历史中得来。商人在中国出现的很早,“商”朝灭亡之后,那些亡国的人,就开始从事了商业;但是商人的地位是被人们看不起的。不成熟:不成熟是指中国农耕经济受多元化结构的影响,始终未能走上成熟的阶段。 统治者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压制。重农抑商,历代皇帝都控制商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商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等,是对他们社会地位的一种歧视。(2)在对外贸易中,也是一种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内敛即收拢,而非开放)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满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到外国后,都是把这些特产“赐”给当地的国王,同时接受该国的所谓“贡品”,比如象牙、香料、珊瑚、珠宝等特产,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属于一种“货换货,二头乐”的友好交往,其政治上互相往来的意义远比经济上的意义重大。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同南洋、印度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友好和平交流。四、中国农耕自然经济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农耕文明,追求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动,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所以人们只要不离开故土,那么就把自己的传统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这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几千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2、农耕经济的早熟性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农耕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在世界文明史中取得独特的地位,但是由于自身的发展一直处在对过去的重复之中,所以对改变现状,传统文化持有一种保守的态度,所以稳重有余,灵活不足,开放不足,保守有余。3、农耕经济的实用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农耕文明追求的实用的,不劳不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宋道元景德传灯录)所以对宗教、神灵以实用为取舍、崇拜的标准。只要是能为自己所用的,对自己有利的,就可以接受,比如中国的佛教既有儒道文化的成分,又有外来佛教文化的痕迹。重点:1、中国农耕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在唐代之后又扩展到长江流域。2、中国传统经济主要特点。3、古代中国传统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难点:1、古代中国传统经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v 1、什么是中国古代农耕自然经济?v 2、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文化的社会政治结构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三章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两大特点:一是宗法制;二是专制主义。 这两个特点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一 、什么是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关于宗族的法规。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家族权力(父亲的官职和财产)的继承制度。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周公确立的宗法制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权力继承方式。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以母亲的身份和子女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女儿不在其中)划分为“嫡”和“庶”两类。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在于定名分,这就杜绝了兄弟之间为争王位而造成的祸乱。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子继承王位是天经地义,他的贤能与不贤能不在考虑之列,哪怕他是个傻子照样继续王位。 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晋惠帝(259-306),虽然是傻子,但是因为是长子所以还是继承了皇帝的位子。 再比如“垂帘听政”,如果当皇帝还是个小孩时候,太后(他的母亲)就可以坐在帘子后面,来代替小皇帝处理国家大事。这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但是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嫡长子的权利被剥夺,而立其余儿子的事例。比如“唐太宗(599-649)和玄武门事变”,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杀死自己的大哥当上皇帝。2、分封制皇帝除了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嫡长子之外,还把国家的其他土地分封给其他的儿子们。例如:周朝灭商和东征胜利后,为控制广大被征服地区,把王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使他们“受民受疆土”,对地方进行分区管理。诸侯在分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天子承担服从王命,定期朝贡,提供军赋,护卫周室等义务。3、宗庙祭祀制 宗庙是皇帝供奉祖先神位的场所。宗庙祭祀制度是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二、宗法制度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1、家天下的延续。一姓家庭统治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不灭亡,这个家庭就一直统治下去。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和皇帝的叔叔,所以被认为是真正的继承皇位的人。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豪门贵族和大的家族在产生、在发展、在扩大。 陈家祠: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 3、家国相同、忠孝相通家国相同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机构方面的共同性。也就是在家庭、家族和国家的管理方面都使用相同的方法。“忠孝相通” 孝敬父母就是忠顺皇帝,忠顺皇帝就是孝忠国家,忠孝同义。 这种宗法制度下的产物使得许多中华民族上许多爱国英雄以忠于皇帝为初衷,以忠孝国家为结果。 三、专制主义: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主要是君主专制主义,也就是只有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其他人都只有绝对的服从皇帝的权力。所以又被称为君主专制主义。君主专制一般以武力征服为手段,专制时间漫长。皇帝握有国家最高权力,在于一切臣民之上,并终身享有这一特权和地位,传之于子孙。 君主专制制度对人身控制严密: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实行“什伍连坐法”,规定:五家为保,十家为连,一家有罪,如不检举,十家连坐。 保甲制度。四、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正面影响是: 1、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2、重视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3、尊祖敬宗,讲究家族团结。 负面影响 :专制主义使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人的个性解放受到极大的束缚和阻碍;缺乏进取意识,自我满足,妄自尊大; 重点: 1、宗法制度的含义。 2、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观念。3、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难点:1、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观念。2、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 1、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关于 的法规。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家族权力(父亲的官职和财产)的 制度。2、宗法制度包括三个方面: 继承制、分封制、 制。 3、为什么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相通”?4、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分别有什么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的语言文字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三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一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形、音、义结合于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块形表意体系的文字。远古时候,中国人用结绳来记事;后来又流传着仓颉造字的说法。汉字起源于图画。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是一种很象图画的文字。商代和西周时期,还有一种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或者钟鼎文。金文也象图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文字统一了,这种字叫小篆。写小篆很费时间,西汉时期,人们把小篆改进成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代汉字象形的特点。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楷书出现在汉朝晚期,是在隶书基础上形成的。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方块形汉字的定型。后来的汉字书写时候,还有行书和草书的两种书体。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 在西安市的陕西省博物馆内,于北宋(1090年)为保存唐石经而兴建的。现有6个陈列室,7个游廊,1个碑亭,收藏着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石质书库。由于碑石如林,故称“碑林”。 汉字大约有60000多个,常用的有3000个左右。二 汉字的造字方法:关于汉字的造字法,历来有“六书”之说,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之中,真正属于造字方法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假借和转注通常被认为只是用字的方法。“六书”的说法可能出现在汉初或西汉中叶,到了西汉末年有了一些具体的记载,后来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才得到较为明确的界定和阐释。 1、象形说文把“象形”解释为“画成其形,随体诘诎(诘诎,读jq,折曲、屈曲),日、月是也”,就是说把客观物体的形状画下来,随着物体形状的不同,利用不同的线条去勾勒它。简单地说,就是用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字形近似实物。 2、指事说文把“指事”解释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类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符号的,比如:(上)和(下),还有表示数目的“一”、“二”、“三”,也是用纯符号来表示字义的。 另一种是在具体事物的图形上添加抽象符号,比如:本、末、刃。 3、会意说文把“会意”解释为“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就是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类比在一起,综合各个字的意义来构成新字的字义。比如,“武”是由“止”、“戈”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的,因为武力的目的在于防止战争或抵抗侵略;“信”这个字是由“人”、“言”构成,因为“信”乃人们说话所遵循的道德、准则的缘故。 协,会意字。甲骨文是三力(耒,犁)并耕形,会意表示众力同耕的意思。金文加上一个口,进一步表示同声合力的意思。篆书去掉口,笔画作出整理。说文劦,同力也。从三力。本义是众力并耕。后来加上形旁十,写作協,进一步突出众力偕同的意思;汉字简化后写为协。 甲骨文印 字,从爪(手),从卩(人,跪着的人)。 会合起来表示,一只手按着一个人,将他压下去,使他跪下的意思。4、形声说文把“形声”解释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就是说找个与事物名称相同的字来标音,再根据事物的属性分类找一个字放在旁边,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字,用这种方法造的字叫“形声”。形声字的声旁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林淋霖琳”; 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如“昌唱倡”,“方房纺放”; 韵母相同,声母不同,如“饭板”,“山灿”,“户雇”; 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贝坝”,“去怯”,“令邻”; 声韵调完全不同(或只是声调相同),如“斥诉”,“出茁”,“地他”,“非排”,等等。 形声字的意旁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语素的义类:大多数“手”旁的字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如“拉、扯、推、按、提、拔、抓、握”等。如“礻”和“衤”形体相似,初学者不好区别。但“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如“祈、社、神、祝”等;“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 “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如“裤、袖、衫”等; 5、假借 说文把“假借”解释为“本无其字,依身托事,令、长是也”,就是本来没有写某个词的专字,借一个和该词读音相同的字来代表该词,这就叫“假借”。 如:“来”本义为麦穗,是一个象形字。但后来被借做来往的“来”。“朋”本来是货币的意思,也是一个象形字,后来被借做朋友的“朋”。 6、转注 说文把“转注”解释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三、汉字的特点1、作为表意文字,汉字的字形和意义之间关系密切。2、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一个语素。汉字小游戏yi的故事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y!漪姨倚椅,悒悒,疑异疫,宜诣医。医以宜以蚁胰医姨。医以亿弋弋亿蚁。亿蚁缢,蚁胰溢。医以亿蚁溢胰医姨,姨疫以医。姨怡怡,以夷衣贻医。医衣夷衣,亦怡怡。噫,医以蚁胰医姨疫,亦异矣;姨以夷衣贻医,亦益异已矣!四、 汉字和中国文化1、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汉字的可拆可合的字形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字谜游戏和缺笔避讳的传统。字谜游戏一点一横,两眼一瞪。(打一字)又进村来。(打一字)村前庄后(打一字) 接一半,断一半;接起来,还是断(猜字一) 汉字的避讳就是当人们写到皇帝、父母等长辈的名字中有的汉字的时候,就要缺笔写,或者写成错别字。从而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又根据汉字的书写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和玺印艺术。2、汉字记录了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媒介,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回文诗。夫妻互忆宋代诗人 李禺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子。 重点:1、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6、汉字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难点:1、汉字的几种造字方法。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汉字起源于( )。2、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 )。这些文字是刻在( )或( )上的。3、汉字发展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 )、( )、( )、( )等几个发展阶段才标志着方块形汉字的定型,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还有行书和( )两种字体。4、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指的是( )、( )、( )、( )等。其中( )的造字法使用得最广泛。5、结合你知道的汉字,说一说汉字的四种造字法是如何造字的?6、汉字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诗歌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五章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在古代文化典籍中占有首屈一指的比重,它在古代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主要由“文、史、哲”构成,其中“文”占首席地位。 三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国文学表现出多层次的内容,多样化的风格。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第二节 中国古代诗歌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诗歌讲究格律,体现了汉语的音乐之美。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诗歌着重抒情,追求意境的表现,体现了艺术之美。一、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朝(618-907)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古体诗是指唐朝以前的诗歌,主要是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有少部分的六言诗。古体诗的格律不太严格,在押韵方面比近体诗要自由的多,韵脚也可平可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四言诗。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主要是民间歌谣。 “风”里面大量采用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屈原和楚辞屈原是“楚辞”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还广泛运用比兴手法,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妒美比群小嫉贤;以驾车比治理国家。 汉乐府所谓乐府是指汉代官府所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到魏晋六朝时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成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乐府就是可以唱的诗歌。 东汉末年的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最有名的诗歌,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悲剧故事,全诗1700多字,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人用一个女子的口吻指天为誓,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移的态度。 基本内容:二、近体诗唐代是新体诗的黄金时代。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把中国古代诗歌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了一个新高度,成为古代抒情诗的典型形式。唐诗具有一种形式美和音乐美。新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歌写秋天的夜晚,秋雨之后,明月当空,泉水流淌,女孩子在河边洗衣服,之后坐船回家。 唐诗中的 “李杜”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有名两位诗人,后人合称为“李杜”。李白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他的诗气势宏大,想象丰富,感情奔放,被后人称为“诗仙”。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犯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他的诗与李白齐名。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时代,经历了开元之治、天宝之乱和乱后的动荡时期。他的诗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描绘了战乱的生动历史画卷,因而被后人称作“诗史”。 三、 宋词宋代的诗歌代表是宋词。首先,和诗比起来,句式长短不齐,所以也词被称为长短句。其次,诗一般不能唱,而词最早是配合音乐曲调的歌词,以“倚声填词”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最后,宋词更加细致描写人物的心理,所以有“诗庄词媚”的说法。宋代的词分为两类,一是婉约词,一是豪放词。婉约词风格细致,充满着词人的对爱情、对人生的深情。代表词人是柳永、李清照。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豪放词风格豪迈奔放,题材广泛。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人。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1、李白和杜甫的创作情况。2、唐诗和宋词区别之处。3、宋代的词的分类。难点:1、唐诗和宋词区别之处。2、宋代的词的分类。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v 、 _ 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广泛的社会生活,共选录305首诗。主要是_言诗。分风、 _ 、 _三部分。 “风”里面大量采用了赋、 _ 、 _的写作手法。v 2、近体诗是指_朝以后的诗歌,主要指_和_ 。v 3、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有名两位诗人,后人合称为“_”。v 4、词与诗相比,因其长短不齐,所以也被称为_ 。v 5、唐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呢?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教材:同上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小说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二节 中国古代小说一、古代小说发展历史在远古时代,中国有很多神话故事,这些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盘古开天地在非常非常久远的时候,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就好像一个大鸡蛋一样,黑暗混沌成一团。就在这个大鸡蛋中,盘古在悄悄地孕育着。 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后来他挥动大斧辟开天地,使清者上浮,重者下沉。又将身躯化为大地,骨骼化为山川,肌肉化为泥土,血液化为河水,皮肤毛发化为植物,使万物有了生机。 小说产生在魏晋时期,那时候的志怪小说,用文言写成的神灵鬼怪的故事。还有一种志人小说等,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种小说都很短,但情节生动,很有趣味。搜神记是志怪小说。是一本专门写鬼神的小说。它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多篇。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宋定伯捉鬼南阳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之,鬼言:“我是鬼。”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言:“我亦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董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男子,他家里很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安葬。他就卖身给别人当奴仆。天上的玉帝感动了,就派七仙女下凡,给他当妻子。仙女非常能织布,一个月就还清了债。夫妻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的成熟。唐代柳毅传书说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为龙王的女儿传递书信的故事。宋代住在城市的人喜欢到茶馆、酒楼去听民间艺人说书,这就出现了用口语写的白话小说。这就是话本小说,也是一种小说形式。二、明清小说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和繁荣时期。有100多篇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明清的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优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明代的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小说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曹操:奸雄 京剧中的曹操是白脸,表示他是奸臣。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所以是红脸。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刘备是明君的化身。水浒传是明代的一部英雄小说。:作者施耐庵。写的是宋代山东梁山农民起义军的故事。描写了108位英雄被逼上梁山,反抗皇帝的故事。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是最受人们喜爱的英雄形象。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小说。作者:曹雪芹。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小说结构宏大,情节复杂,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生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有真挚的爱情。明清短篇小说:“三言两拍”。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 的总称。两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小说集的合称。这些小说主要写市民的生活,被称为市民文学。重点:1、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情况。2、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中国小说产生在时期,小说成熟期在代,到了代,小说发展达到了繁荣时期。2、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罗贯中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曹雪芹的。3、你最喜欢哪一部中国的文学名著,为什么?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同上 中国文化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孔子和儒家思想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六章 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历史。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佛教和中国禅宗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干。第一节 孔子和儒家思想一、 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孔“夫子”,“夫子”。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少年贫穷,做过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的小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认真地学习知识,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学者。“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孔子一次为了学习韶乐,三个月努力学习。等到结束时候,都不知道肉的味道了。韦编三绝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勤奋好学。读易经的故事传为佳话 。易经是一部古书,十分深奥()。孔子研究这部书时已是晚年,但他更加刻苦,白天攻读,晚上还坚持在烛光下夜读。 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把穿竹简(古时用来写字的竹板)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几次。 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一句成语“韦编三绝”(韦是皮带,绝是断的意思)用来纪念孔子的勤奋好学。 很多人来拜孔子为师,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就创办了“私学”。据说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其中有名的学生就有72个。孔子50岁在鲁国做了官,不久就失望了,开始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各个诸侯国。十几年中,一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可是都不能被国君所采用。晚年68岁重新回到鲁国。一方面继续讲学,一方面整理古书。据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几部书。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去世了。他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把孔子的家改建成家庙,这就是孔庙。孔庙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地方。每年各地孔庙都有祭孔大典。二、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由春秋时期向战国时期转变的时期。周王的势力越来越小,而各个诸侯王却不听周王的号令,彼此之间发生战争。孔子的理想就是要人们按照“周礼”,建立统一的王朝。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就是“孝悌”和“忠恕”。孝:对长辈孝顺悌:对平辈和下辈友爱忠:对上级忠心恕:对同级和下级宽恕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和”的精神。人际关系要和谐,追求人和人之间的友爱。三、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办的是私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私人办的学校。后代人们沿用孔子的私学,有很多私塾出现,一直延续了近两千年。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少年时候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束修”是一条腊肉干,是当时贽见老师的礼物,只要有愿行束修之礼的,也就是愿意在孔子门下接受教育的,孔子是不会拒绝的。这就是“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本人也每每以其“诲人不倦”而引以为自豪。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是诗、书、礼、乐。诗就是诗经,也就是文学。书就是尚书,也就是历史。礼就是礼仪乐就是音乐。孔子最重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德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学而) 孔子在教学中很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有父兄在,不可以如此。”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见论语先进)孔子在学习上有很多名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非常大。孔子死后100多年,孟子继承了他的思想。孟子也象孔子一样,广收学生,周游列国。后世把他们称为“孔孟”。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就成了后来的儒家思想,也称为 “孔孟”之道。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2、孔子的教育思想。难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讨论题或作业:1、孔子姓孔名( )字( ) ,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是( )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家和( )家。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它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3、孔子的“仁”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你怎么评价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呢?参考资料(包括辅助教材、参考书、文献等): 辅助教材: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中国文化常识,任启亮,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历史常识,王恺,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中国地理常识,焦华富,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中国文化概况 课程授课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老子和道教文化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三部分): 基本内容:第二节 老子和道教文化一、老子1、生平:在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老子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在的河南省鹿邑太清宫镇)。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周朝守藏室的官吏(也就是图书馆馆长)。据说,孔子曾经去洛阳拜访老子,向老子求教周朝的“礼仪”。但是,老子没有告诉对方什么礼仪。只是说了几句话: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孔子听后,非常佩服,认为老子的思想像龙一样变化无端,深不可测。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孔子见老子”的传说。老子年老的时候,觉得当时周朝战乱频繁,于是就离开了洛阳,骑着一头青牛向西方漫游。到了函谷关的地方,关尹向他求教学问,于是老子就写了约五千字的道德经,这也就是后世传诵的老子2、道德经道德经又叫老子。它是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书分为八十一章,上下两篇,即道篇和德篇。故又称道德经。老子书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法自然”。道和自然是紧密联系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老子反对人们争强好胜。强调“以柔克刚”的重要作用,在政治上则主张“无为而治”的理论。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二、庄子的思想庄子(前369-前286)战国时代楚国蒙地(今蒙城)人,战国哲学家、文学家。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主张人要安时处顺,逍遥自得,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庄子一书,全书分为内、外、杂三篇。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被后世的人成为“老庄”思想。三、道教:1、在汉代的时候,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特有的“道教”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务员担保书2025年
- 货车聘用合同范本2025年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2025版昆明临时工工作时间安排及休息休假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节会场布置与民俗体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电子发票开发与应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跨界合作销售代理合同
- 2025版环境监测行业人才培养与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金融资产证券化项目公证服务合同
- 2025版智能穿戴设备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中医康复试题及答案
- EPC项目投标人承包人工程经济的合理性分析、评价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GB/T 70.1-2008内六角圆柱头螺钉
- 微生物细胞的破碎表现和测定
-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docx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EN779-2012一般通风过滤器——过滤性能测定(中文版)
- 物理9-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习题)导学案
- T∕CAGHP 066-2019 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实训指导手册
- 电化学储能项目建设工程监理组织与规划(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