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六节 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的斗争课程标准1.说出辛亥革命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2.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重点难点1.中国人民反对袁世凯建立独裁和恢复帝制的斗争。(重点)2.中国人民为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进行的斗争。(重点)3.中华民国初期民主尝试的历史作用和进步意义。(难点)中华民国初期的民主尝试1.南京临时政府(1)成立:1912年1月1日。(2)施政方针对内:实行民族、领土、军政、内政、财政统一。对外:清除排外心理,建立和平、民主、富强的民族国家,重申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原则。(3)措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法令。决定实行公元纪年,规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宣布废除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保护工商业者及其合法经营活动,奖励兴办实业。改革旧的教育体制,贯彻新教育思想,提倡新的公民道德。(4)意义贯彻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斗争精神。对于传播民主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议会政治(1)1912年8月,宋教仁和立宪派等政治派别联合组成国民党。(2)立宪派、旧官僚和军人等成立的几个小党联合起来组成了进步党。(3)在1912年11月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成为第一大党。(4)1912年3月20日,宋教仁案宣告了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破产。中国人民反对袁世凯恢复专制与帝制的斗争1.二次革命(1)过程宋教仁案发生后,孙中山号召国民党人兴师讨袁。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誓师,各省纷纷宣告独立或誓师。(2)意义:这是孙中山和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为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反对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斗争。2.袁世凯复辟帝制(1)1913年10月,袁世凯威逼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2)宣布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责任制内阁为总统制,总统掌握一切大权。(3)授权参政院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权力无限扩大,成为终身总统并可传位给子孙。(4)组织“筹安会”,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5)1916年元旦起,改元“洪宪”,成为中华帝国皇帝。3.护国战争(1)过程孙中山在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宣布以维护民权、民生,扫除专制,建立完全民国为目的。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各省,宣告起义。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2)意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战争。代表了全国人民的要求,是为维护新的民主制度而进行的斗争。中国人民为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斗争1.张勋复辟(1)背景:1914年,一战爆发,控制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和黎元洪发生争执,历史上称为“府院之争”。(2)过程:1917年7月1日,张勋身穿清朝朝服,率文武官员进宫,拥戴溥仪重新登基。(3)反复辟斗争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也表示拥护共和,率领“讨逆军”赶走张勋。2.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过程:1917年7月,孙中山从上海到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3)结果:由于受到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失败。3.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民要彻底战胜封建专制势力,确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化,仍然任重而道远。辛亥革命后,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表现及认识1.表现斗争双方专制势力民主力量斗争表现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专权宋教仁改组国民党,进行议会斗争袁世凯制造“宋教仁案”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护国运动张勋复辟帝制掀起讨逆运动段祺瑞专权掀起护法运动2.认识(1)进步性这些革命斗争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继续奋斗。反对独裁专制、追求民主共和的斗争符合中国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2)艰巨性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封建专制势力异常顽固,特别强大,他们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帝国主义列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积极充当中国反动势力的帮凶,更使中国的民主之路充满艰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中国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会一帆风顺的。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斗争最终都未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根本原因在于()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实施B.革命党缺乏明确的斗争目标C.北洋军阀实力强大D.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解析】在中国近代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就决定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斗争最终失败而结束。【答案】D阅读下面材料:材料查临时约法,原为临时政府而设,自公布施行以来,于兹已二十阅月矣,其于国家之根本组织,固系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粗具规模;然于国家之政治刷新,要亦因约法施行之结果而横生障碍。综计临时期内,政府左支右绌于上,国民疾首蹙额于下,而关于内治外交诸大问题,利害卒以相悬,得失仅以相等,驯至国势日削,政务日隳,而我四万万同胞之憔悴于水深火热之中者且日甚。凡此种种,无一非缘约法之束缚驰骤而来夫以吾国幅员之广漠,人户之众多,交通之隔绝,革命而还,元气凋丧,欲持急起直追之策,以谋闾阎一日之安,纵遇事假以便宜,犹恐有所未逮;何况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因而前参议员干涉太甚,即无内忧外患之交迫,必且穷年累月莫为功。袁世凯致众议院咨请增修约法案文(1913年10月16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文件出台的背景,并概括指出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思路分析】考查角度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材料解读通过材料可知,袁世凯认为临时约法不适合统治的需要,产生很多问题,需要对约法进行修订。解答思路注意阅读材料,材料的出处是1913年10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背景,概括看法,并简析袁世凯对临时约法的看法。【尝试解答】(1)背景:_。看法_。(2)评析:_ 。【答案】(1)背景:袁世凯控制了政权;得到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的支持。看法:临时约法限制过苛,制约了总统权力,阻碍政府施政和国家发展。(2)评析:反民主;目的是废除临时约法;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阻碍民主共和进程。一、选择题1.孙中山先生曾悼念某位政治家,“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位政治家是()A.谭嗣同B.邹容C.宋教仁 D.康有为【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作公民保障”、“为宪法流血”。宋教仁是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为制定宪法而牺牲的第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答案】C2.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来说的()A.领导力量 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 D.斗争方式【解析】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来看,二者一脉相承。【答案】B3.1917年7月1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型庆祝活动(如下图),他们庆祝的主题应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护国运动胜利C.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 D.张勋复辟失败【解析】1917年7月初,张勋复辟,复辟丑剧12天即告结束。按照时间推算,庆祝会的主题应是庆祝张勋复辟失败。【答案】D4.孙中山在护法运动失败后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武人之争雄”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军阀混战,社会动荡B.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C.人民痛苦,民不聊生D.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加强【解析】20世纪初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实际上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因此,B项不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唯于国体挟一爱憎之见,而以人为的造成事实,以求与其爱憎相应,则祸害之中于国家,将无已时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则无论何时皆反对之。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材料二国人职责,唯在讨袁。蔡锷誓告国人文材料三袁氏未去,当与国人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他种国体”指的是什么?梁启超对此有何看法?(2)孙中山与梁启超、蔡锷在对待袁世凯及其复辟帝制的态度和认识上有何异同?【解析】材料一的“现行国体”应是共和制,“他种国体”自然指的是袁世凯复辟的帝制。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两人反袁的目的不尽相同,孙中山眼光更长远,目的在于维护来之不易的民主共和制。【答案】(1)指封建君主专制或者复辟帝制。看法:梁启超表示无论何时他都要反对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做法。(2)相同点:都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变更国体。不同点:孙中山有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的长远眼光,在当前要彻底打败袁世凯,不因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而停止斗争;在打垮袁世凯后,还要担负起监督的责任,防止其他“谋危民国者”的重新出现。课时作业(二十六)一、选择题1.周恩来曾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段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国家也发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中“巨大的影响”指的是()A.迫使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D.推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解析】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答案】B2.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解析】“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答案】C3.根据袁世凯炮制的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实行()A.总统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解析】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就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袁世凯独裁,所以在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袁世凯为了扩大自己的独裁力量,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答案】A4.英国记者莫理循在莫理循眼中的中国一书中,有一幅他参加“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就职典礼”的出席证(如右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是()A.黎元洪B.孙中山C.宋教仁 D.袁世凯【解析】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答案】D5.之所以说护国运动失败了,其原因是()A.袁世凯依然掌握着北洋政权B.中华民国仍然操纵在军阀手中C.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解析】在中国近代,判断一场运动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是:是否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是否推动中国取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答案】D6.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两次讨袁的结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党人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解析】两次讨袁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方式,且帝国主义都支持袁世凯,但后者群众基础更广泛。【答案】C7.“府院之争”是20世纪初北洋军阀政府内部的一次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美、日在中国问题上矛盾的激化使中国的政局更加混乱为张勋复辟提供了有利时机使民国的招牌丧失殆尽A.B.C. D.【解析】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的身份执政,他仍保留着民国的招牌,借以欺骗人民,笼络人心。因此,的叙述不正确。【答案】A8.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 D.溥仪【解析】民国初年,继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失败之后,1917年7月1日又发生了张勋复辟。复辟消息传出后,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复辟丑剧仅上演了12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收场了。漫画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答案】C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1)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2)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3)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段祺瑞与皖系军阀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通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亦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天津文史资料选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倡之世,而欲从一姓之威严驯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劳于民国,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请回答:(1)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决不多发一言”又说明了什么?(2)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对此你是否赞同?并阐述理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众叛亲离。第(2)问罢斥原因根据材料回答。第(3)问评论依据所学作答。【答案】(1)目的:逼迫清帝退位,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铺平道路。说明:在袁世凯复辟帝制问题上,段祺瑞“决不多发一言”,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导致了众叛亲离。(2)原因:因为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疆公职人员时事政治考试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度山东省青岛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酒精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2025餐饮摊点租赁合同模板
- 2025汽车销售合同参考案例
- 齐齐哈尔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2025年茶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物流运输合同承运
- 毕业生自我鉴定报告
- 食品行业创新与研发
- 电力各种材料重量表总
- 樊荣-《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核心制度要点解析与案
- 男性不育症诊治指南课件
- 《声声慢》省赛一等奖
-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 国家开放大学《实用管理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技术规程
- 变压器主保护基本知识测试题
- 食品有限公司制冷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