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doc_第1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doc_第2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doc_第3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doc_第4页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 湖北工业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推 荐 学 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 程 名 称 路基路面工程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交通运输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道路与铁道工程 课 程 负 责 人 范瑛 申 报 日 期 2009.3.18 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制二九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范瑛性别 女出生年月1969.8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88032322学 位硕士职 务系副主任传 真88032321所在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E-mailF通信地址(邮编)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方向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学与结构理论研究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教学任务有:1、路基路面工程:专业课、周6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2、道路工程:专业课、周4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110人;3、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650人;4、道路施工与管理:专业课、周4学时、2届、总学生人数约100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路基路面工程实验: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2、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3、路桥专业毕业设计:5届、总学生人数约50人; 4、生产实习:5届、总学生人数约230人;5、毕业实习:5届、总学生人数约230人;近五年来承担的教研项目有:1、土木工程道路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湖工大教务处(主持)2、道路程序设计与绘图教学内容和体系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承担)3、土建毕业设计评估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研究,湖工大教务处(承担)4、关于构建特色土木工程教育的教学对策研究,湖工大教务处(承担)。近五年来发表的教学论文:1、路基路面课程教学改革浅谈,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3卷),第一作者,20032、论实践性教学对综合素质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4卷),第一作者,20043、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探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第一作者,20064、浅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7。获2008湖北工业大学第九届优秀教学质量提名奖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填石路堤结构理论、测试方法及数字模拟研究,省教育厅,2004-2008,项目主持人2、高路堤互锚式薄壁挡土墙支挡新结构试验与仿真研究,省交通厅重点项目,2003-2005,主要负责人(已鉴定)3、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降及挡土墙稳定性研究,湖北省交通厅,2006-2008,主要负责人(已鉴定)4、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止与研究,湖北省交通厅,2007-2008,主要负责人5、沥青路面上下型开裂损坏的机理及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7-2008,负责实验及理论分析。近5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1、级配碎石性能分析及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路基工程,第一作者,2008.32、水泥路面裂缝病害的调查及处置方法,混凝土,第一作者,2007.73、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of Fissure Diseases of Cement Pavement And Treatment For Reflection Cracks in Asphalt Overlay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第一作者,Proceedings of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Architecture,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2008.84、长丝烧毛土工布在处理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裂缝的应用,建筑技术开发,第一作者2007.75、探地雷达在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6.2获得的学术研究奖励省交通厅重点项目高路堤互锚式薄壁挡土墙支挡新结构试验与仿真研究在2005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胡春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1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88032322学 位博士职 务传 真88032321所在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E-mail通信地址(邮编)湖北工业大学土建学院路桥系研究方向路基路面工程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高速公路设计:专业课,3届,总学生人数93人。2、道路路线CAD:专业课,2届,总学生人数68人。3、交通港站与枢纽:专业课,2届,总学生人数68人。4、桥梁工程计算机绘图:专业课,3届,总学生人数98人。5、市政工程:专业课,2届,总学生人数68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桥梁工程课程设计,3届,总学生人数93人。2、毕业设计:3届,总学生人数24人。3、毕业实习:2届,总学生人数63人。主持的教研项目:综合性、设计性路基路面实验项目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沥青路面上下型开裂损坏的机理及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7.1-2008.12,主持2、半刚性基层材料强度参数研究,宁波科技局,2004/1-2006/12,参加3、路基路面强度控制参数的研究,交通部,2002/5-2004/10,参加4、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降及挡土墙稳定性研究,湖北省交通厅,2006-2008,参加5、沥青路面抗裂关键技术研究,湖北省交通厅,2007.6-2008.12,参加。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Research on Structural Modulus of Semi-rigid Base Material for Asphalt Pavement,ASCE(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第一作者,2007.7.2、考虑厚度的沥青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者,2006.7.3、废旧路面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技术,中国水运,第一作者,2006.7.4、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中国水运,第一作者,2006.7.5、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公路交通科技,第一作者,2005.9。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路基路面强度控制参数的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参加,20042、轮胎接地压力及轮胎作用下路面结构内应力应变测量装置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星星奖,参加,20053、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的方法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参加,20044、一种确定沥青混合料抗剪参数C、值的方法获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参加,2006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史宏才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88032322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88032321所在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e-mail通信地址(邮编)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方向路基路面工程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路基路面工程:专业课、周6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2、交通工程:专业课、周4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3、交通规划:专业课、周3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120人;4、高速公路:专业课、周4学时、2届、总学生人数约100人;5、道路勘测设计: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5届、总学生人数约500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1、路基路面工程实验:5届、总学生人数约350人;2、基础工程课程设计:5届、总学生人数约80人;3、路桥专业毕业设计:5届、总学生人数约50人; 4、生产实习:5届、总学生人数约230人;5、毕业实习:5届、总学生人数约230人;2-3学术研究山区高速公路填方路基沉降及挡土墙稳定性研究,湖北省交通厅,2006-2008,参加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范瑛女1969.8副教授路桥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胡春华男1973.12副教授路桥道路工程等课程史宏才男1975.3讲师路桥路基路面工程等教学陈晟男1981.4实验员路桥路基路面工程实验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为:负责路基与路面工程课程教学的4名教师中,有副教授2人、讲师1人,负责课程的实验指导1人。其中,取得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3人,其中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的年龄结构为:3545岁的中年教师2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人,教学队伍年富力强,梯队年龄层次配置科学。师资配置情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因此配置实验教师,一般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0。 以上教师除讲授土木工程专业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外,一般还担任其他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课程。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关于教学改革的教研项目:1、土木工程道路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土建毕业设计评估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措施研究3、关于构建特色土木工程教育的教学对策研究4、路基路面课程教学改革浅谈5、论实践性教学对综合素质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6、土木工程道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上述教研成果为本课程从课程体系及培养计划等方面系统的综合的思考,解决了土木工程道路方向课程体系问题,为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学生奠定基础。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每名年轻教师均由一名主讲教师专门培养1至2年,使其熟练掌握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课程组试讲考核通过后才可上课。2、派教师赴同济大学等学校进修培训、学习深造、攻读学位、学术交流积极创造条件。3、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研究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考试方法等,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4、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师讲课竞赛,同时为适应本课程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纵横向课题的研究和实际课题工作。这些教师培养计划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实现本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规划有了可靠的保证。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在湖北工业大学已有 18 年的历史,1991年以来为道路桥梁专业的主干课程,服务对象为土木工程的各个专业方向及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从授课对象、授课内容、 授课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均经历了专业改造学校升级、合并、机构改革、院系调整的变迁。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在1991年到2008年的十七年间, 1991年根据当时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湖北省对交通土建建设人才需求,经过反复论证,原湖北工学院土木系创办了我省院校的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并先招收五届专科试办专业,路基路面工程是最早开设的最重要的专业课程,最先采用的教材是方福森主编的路面工程和方左英主编的路基工程,这是我国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专业较为经典的教材之一,当时授课学时共64个,分为路基、路面两个部分,上下两个学期分开授课,此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实验部分。2004年湖北工学院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土木系升格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于1996年开始招收交通土建本科学生,自从设立了本科专业后,教学内容有了很大扩充,特别是随着我国交通事业桥梁建设速度快,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层出不穷,国家规范修订频繁,为使学生得到最新的课本和了解规范内容,2002年所用教材变更为华南理工出版社出版资建明主编的路基路面工程高等学校教材。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该课程已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多年来教师紧跟最新课程内容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带领十届学生走遍了湖北的条条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现今,该课程的教学、评估体系完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已规范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一门重要课程。路基路面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2002年桥梁与隧道工程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取得的较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建立了路基路面工程实验室,并进行了开放式的实验。2006年路基路面工程被批准为湖北工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在申报过程中进行了校级精品课程的初步建设。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为湖北省地方服务,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道路与桥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动手能力强、懂管理会技术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管理和研究、开发能力。为此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懂管理会技术,使学生能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为社会服务。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知识模块顺序先路基工程后路面工程对应的学时:1、路基工程总论6学时 2、汽车荷载、自然环境及路面材料的力学特征6学时3、一般路基设计4学时 4、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4学时 5、防护工程 4学时 6、排水设计 4学时7、块石路面 2学时 8、无机结合稳定类路面 4学时9、沥青路面 4学时 10、SMA路面 4学时1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8学时 12、水泥混凝土路面 2学时1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8学时 13、路基路面施工 4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的重点1、土基、路基回弹模量2、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4、沥青路面的力学特性、稳定性与耐久性5、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有关设计参数与结构设计方法6、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有关设计参数与结构设计方法7、路面排水设计。本课程的难点:1、 路基施工;2、路面施工。解决办法: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PPT做直观展示,以实验作辅助手段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解决。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为:1、 实验课的开展:以实际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现在新规范为基础,让学生先熟悉实验操作基本过程,然分组在路基路面实验室集中,由教学老师再以实验设备为基础把实验操作过程边说边演示,之后学生分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对照规范得出结论。2、 课程设计的开展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是在路基路面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计算边坡及挡墙稳定、新建路面和改建路面的设计工作,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路基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能力,掌握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效果: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得到的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思想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边坡挡墙、新建路面和改建路面的设计工作,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路基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能力,掌握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效果的:1、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理论和实践的衔接;2、使学生熟悉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了解和熟悉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3、学会收集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训练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课程目标:1、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本课程设计;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3、完成设计项目后,将设计任务书、说明书、计算书、设计图纸按要求装订成册。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实验名称有:1、路基路面平整度实验,2学时2、路基路面弯沉实验,2学时3、路面抗滑性能实验,2学时4、路基路面压实度实验,6学时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12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课程组织形式以该课程完成教学内容以后,采用一周的集中时间在学校安排的专门教室集中进行,指导教师先集中讲解,列出课程完成的步骤,然后让学生进行,期间任何时候都可答疑指导。对于课程计算的数据可以是来自实验测得的值。实验指导的方法是以实际编写的实验指导书以及现在新规范为基础,让学生先熟悉实验操作基本过程,然分组在路基路面实验室集中,由教学老师再以实验设备为基础把实验操作过程边说边演示,之后学生分组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将结果对照规范得出结论。4-2-4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是否符合规范,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图纸绘制是否符合要求等。2、方法: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平时考勤、设计成果质量按五级记分评定方法评定。凡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平时考查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独立完成设计基本数据是否通过实验途径获取,数据是否准确等的目的要求,突出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的评定。4-3 教学条件1、教材使用与建设:路基路面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资建明主编的路基路面工程。同时为适应我国公路、城市道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在路基路面工程方向涌现了大量新的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也取得了诸多新的研究成果,使得行业应修改旧的规范经过重新颁布实施,教材在2003年后就不断修正。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学院的图书馆与资料室拥有湖北省最大的图书信息资源,有大量的与本课程密切相关、配套比较齐全的教学参考书和期刊杂志,可供学生借阅使用,教师定时为学生推荐参考用书,向学生列出中、外文主要参考书,以便学生阅读,对于个别专业兴趣浓厚的学生鼓励他们深入钻研,参与科研活动,发表学术论文,报考研究生,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本专业参考书和一本规范,可相互借阅。授课过程中,每讲到增加的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新技术,均指明出处,以便于学生详细阅读学习。3、实践性教学环境: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实际工作能力的指导思想,并从公路工程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本课程组一贯重视实践环节,实践中打破课程界限,将该课程的内容与相关课程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环节建立了本课程与相关系列课程的联系,架起了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桥梁。同时,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或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多去就近的工地调查了解道路工程的有关情况。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本课程已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拥有较好的实践性教学环境。4、网络教学环境:学校建有千兆校园网,可与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相关网站链接,及时获取最新研究进,丰富学习内容。每位教师都配有计算机,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宿舍留有网络接口,教室和实验室均配备有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课程组制作了高水平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课件,本课程组已具备了网络教学的环境。路基路面工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已完成,其中教学系统已使用多年,包含完整的教学课件,工程实例、设计规范等大量的内容,网络教学环境已具备。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1、教学方法:路基和路面工程概念多、知识点分散,每章自成体系,前后缺少联系,按照传统讲授办法,课堂效果难以达到要求。理论教学采用“一根主线牵,内容线上穿”教学法,以讲授为主,自学答疑为辅,重点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基础贯穿全书,重点讲授各章节有代表性的内容;具有共性的内容合并讲授;其他内容以实验、图片以及FLASH等方式进行,做到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繁简结合,以点带面,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2、教学手段:(1)实践教学:路基和路面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对于没有接触过实际工程的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和实验室条件,指导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以动手操作为主讲述为辅,在了解、掌握原理、方法要点的基础上,突出操作技能培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观,积极参加工地的生产劳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本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向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特别是施工方法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最后提交实习报告。同时结合老师的科研工作,老师与学生商定论文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试验设计和计算,老师修改后付诸实施,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2)多媒体等其它教学手段: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电子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加深印象,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使讲授更生动、更形象。该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录像课,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系统的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公路的路基和路面结构的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过程,初步掌握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设计都是采用真题设计,真正使学生得到锻炼。这门课经历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还有每堂课前学生预习、课后都有相应的作业进行复习,通过理论教学、图片展示、FLASH放映以及最后的课程考试,学生就得到锻炼。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学校有关专家对该课程评价是: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师资队伍搭配合理,师资力量强;教学改革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先进;实验室建设完备;教学和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在诸多方面都真正体现了我校的水平和实力。2、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武汉理工大学何雄君教授(桥梁与隧道工程博士生导师)评价是:教学队伍结构合理,整体教学水平高。课程内容新颖、丰富,内容的组织安排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明显的特点。该课程目前已具备较好的教学条件、包括教材、参考资料、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等,其建设的水平和规模在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方面,该课程也是很有特色的:扎实、灵活,且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华中科技大学资建民教授(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生导师)评价是: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路基路面工程课程组的教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等方面有很好的影响。课程组教师针对本科教育特点实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研,并把实践的成果做成工程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道路工程的应用型学科的特色,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开设多项实验项目,并让学生参与生产试验,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走在同类院校的前列。3、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在历年教务处组织的教学检查中,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得到的是思维方法的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本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近三年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学生把课堂教学概括为三个特点:特点1活:以具体的工程实践、生动的教学语言将深奥的专业理论阐述得简单明白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学习积极性;特点2新:能广泛地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等实践环节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对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点3科学精神:注重培养大家的科学精神,鼓励大家在学习中要批判地接受,对待工作严谨求实,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同学们感到,听老师的课既打下了工程专业知识的坚实基础,也同时学到了对待科学应有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1、路基施工2、沥青路面施工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4、公路工程质量评定体系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制作路基路面工程专业性的教学图片该课程是一门很强实践性理论教学课程,在教学中有大量的设备及施工要求,这些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讲述显得很苍白无力,同时老师也很付力。要很好的落实这些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现场施工图片,可使学生很好理解没有工程背景的专业知识。2、全面、准确、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在课程内容与相关课程之间的渗透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在多年课程教学中,始终重视主讲教师的知识更新,注重把学科发展前沿信息融入课堂教学。该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与很多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道路建筑材料、土力学、工程地质、弹性力学、道路勘测设计等,课堂教学不局限于本门课,注重讲授与其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专业知识体系更系统,更全面。授课教师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对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侧重点进行经常性地探讨,并提出了许多教学改革措施。3、教学手段多样,考核严格系统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还是我校较早开始编制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习题课、录像课、课程设计、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实践环节的基本素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写作能力以及理论课环节的考试成绩等。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路基路面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的各个专业方向及与土木工程有关的工程管理、交通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002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取得的较早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在2006年新一轮精品课程和重点建设课程的评比中路基路面工程被批准为湖北工业大学重点建设课程。该课程现有二位副教授、有博士学位(含在读2人)24人、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学历高的年轻有活力学术队伍。主讲教师参编教材获优秀教材二等奖。从教材选用、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效果都非常出色,综上所述,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在全国处于较前列水平,在湖北省处于领先地位。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1、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内容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对课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马歇尔实验,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6课程建设规划6-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国内先进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课程。根据上述目标,具体地的建设步骤为: 1、对已选用的路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