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ppt_第1页
精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ppt_第2页
精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ppt_第3页
精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ppt_第4页
精品]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政策解读与实施建议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儒敏 二九年二月 1 一、背景:现实诉求 l英雄少年与范跑跑 2 l四川南充高考考生张非,2007年考出677分的好成绩, 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欲再上清华。张非先后参加四次 高考:2003年,张非在岳池一中考上北京大学。在北京 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被北京大学退学。 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2005年高考 ,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 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l周剑2001年第一次高考上了武汉大学,但随后由于痴迷 网络多次旷课而被退学。他复读1个多月后,又考回了 武大,但随后“屡教不改”再次被退学。回家几个月后 ,他又参加高考,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华中科大读 到大三时他由于学分不够又被退学。接着他第四次参加 高考,今年9月份考回了华中科技大学。 一、背景:现实诉求 3 一、背景:传统高考面临抉择 讨论观点摘录: 试卷能考出一个人的多少素养? 是极少数人决定全体学生命运吗? 多快省的选拔模式能好吗? 是否应该对新失业群体负有一定责任? 它在积累社会危机吗? 4 一、背景:一考定终身的不足 l单一指标与多元价值、多元智能的矛盾 l少数人决定与民主、平等的冲突 l工具性对发展性的背离 l科学化片面理解为量化 高考定位:从考试走向评价 建立多元、民主、平等、科学综合评价制度 5 二、思路:理想制度试点 2006年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以面试成绩为主 。 要求考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 学习成绩优秀或特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 申请资料包括: 一张个人基本信息表 一份陈述申请理由的申请信 一份由学校盖章确认的高中三年各科成绩单 两封推荐信及平时表现的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 、特长证明。推荐信中至少要有一封是中学老师写的 。 2009年68所高校 自主招生比例扩大 6 二、思路:正视遇到的问题 l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可 能遭到的质疑是评价结果的客观诚信与否。( 主要问题) l综合评价工作量大 l技术保障难度大 7 评价结果是否可用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 用与不用,二是工作是否到位。 现实往往是招生“不用”学校就“不做”,而“不 做”又法“用”。 用与不用,可决定基层行政部门、学校、教师 、学生的重视程度,也可决定社会、家长和学 生的关注和监督程度。如果等社会、学校诚信 问题完全解决好,将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内无法 推行。 诚信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制度、程序、监督来 逐步解决,故当前的关键还是用与不用。 二、思路:统筹考虑“做”与“用” 8 二、思路:采取“三位一体 适度挂钩 统分结合 逐步强化”推进策略 l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每科目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 、综合素质评价每个方面都达到C级或合格以上,方可 被普通文理科本科第二批次以上院校录取; 在同等条件 下,在已投档的考生中,高等学校可以优先录取学业水 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层次高的考生。 l前者是统一要求,初步体现分类设门槛的思路;后者是 照顾个性,初期将严格限制其招生章程的相应要求。 l学业水平测试数据分析表明,因学业水平测试而限制二 本录取为小概率事件。预计综合素质评价亦然。 l事关考生建档,要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 度焦虑。 9 二、思路:充分酝酿 稳中求变 l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22稿,高考方案修订超过37稿。 l相关政策征得社会方方面面的认可,经过教育部和省政 府的批准。 l因此,在级普通高中学生的评价工作中争论具 体政策内容的合理性意义不大,核心是怎么实施好。不 给领导添堵,不给社会添乱,不给自己添气。 10 三、政策依据:党和国家对教育评价 改革的要求 l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 、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十七大报告 l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 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l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 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 育质量监测机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11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 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其中基础性发展目标为: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革的通知 (这是基础性文件) 三、政策依据:教育部对中小学 教育评价工作的具体规定 12 l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 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 指导下由各省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 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 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 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 改革的指导意见 三、政策依据:新高考指导意见的对 综合评价的明确要求 13 四、评价体系:构成 文件系统: l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 行)的通知(教基20076号) l安徽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l关于做好2006级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上报 工作的通知(教秘基200号) 支持系统: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校版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管理版 14 四、评价体系:复杂性与难度 学生综合综合素质评价类似于年终考评或职称评定 年终考评: 1、内容:德 能 勤 绩 2、标准:少量硬性要求、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3、过程:个人述职、互相打分、公示、上报 4、结果运用:职称聘任、晋级等 不同点:学生多,大多是未成年人、存在监护人这一外部 因素 15 四、评价体系:评价对象 l具有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籍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l民办和职业高中学生如果以社会青年参加高考 且不想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可不参加综合素 质评价。 l因监护人临时工作调动等原因形成的借读生评 价由借读学校完成,由学籍所在学校上报。 l2006级普通高中学生三年只需要评价一次,不 需要分年评价后合成。 16 l具体而言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要素、主要行为表 现(测评点)三级。例如,基础性发展目标“运动 与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生 活健康”三个要素;“生活健康”则包括“坚持 锻炼身体与参加体育活动。讲卫生、生活习惯良 好,生活有秩序,作息有规律。无不良嗜好,不 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三个关键表 现。 评价赋值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进行,要素和主 要行为表现主要起提示作用,旨在帮助师生理解基 础性发展目标具体评价内容。 四、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17 (1)公民道德素养 (2)交流与合作 (3)学习态度与能力 (4)实践与创新 (5)运动与健康 (6)审美与表现 四、评价体系:对国家指标的调整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能力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18 (1)合并相近项,减虚增实 (2)以课程为基础,便于获得实证材料 (3)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围绕校内表现 从基础性发展目标到关键表现,关注点逐渐 由内隐素质转向外在表现 四、评价体系:调整思路 19 公民道德素养:遵德守法;明礼诚信;正直乐群;自立尽责; 依据: 公民道德建设实设实 施纲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务院关于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设的若干意见见 思想政治等学科课课程标标准;环环境教育实实施指南 交流与合作:乐于交流;善于合作 依据: 综综合实实践活动动指导纲导纲 要( 试试行 ) ;各学科课课程标标准 四、评价体系:要素选择 20 学习态度与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业表现 依据: 基础础教育课课程改革纲纲要(试试行) 各文化课课课课 程标标准 实践与创新:实践能力;创新表现 依据: 基础础教育课课程改革纲纲要(试试行) 综综合实实践活动动指导纲导纲 要( 试试行 ) 相关学科课课程标标准 四、评价体系:要素选择 21 四、评价体系:要素选择 运动与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 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导纲 要 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审美表现 依据: 音乐课乐课 程标标准 美术课术课 程标标准 艺术课艺术课 程标标准 22 五、评价主体 评价方案:评价方案: 自评(自评(10%10%)、互评()、互评(40%40%)、师评()、师评(50%50%)等)等 高考方案:高考方案: 自评(自评(20%20%)、互评()、互评(40%40%)、师评()、师评(40%40%)等)等 20062006级普通高中学生以高考方案为准级普通高中学生以高考方案为准 从评价角度看,多主体参评有助于从多渠道获得信息 ,有利于科学评价 从监督角度看,多主体评价有利于发现偏差和问题, 有利于公正评价 23 五、评价主体:互评的成绩合成 班额40,某同学某维度得15A,10B,10C,5D,则该 同学该维度等级为: 等级区间: A等级分值区间为:160130 B等级分值区间为:130100 C等级分值区间为:10070 D等级分值区间为:7040 该同学该维度得分: 15 4+ 10 3+10 2+5 1=115 根据等级区间,该同学该维度同学互评等级为B 24 实施综合评价是“高招”的民主的重要举措,要珍惜自己 的权利。 解决学生的诚信问题要从相信大 多数学生开始。 民主带来的问题只能用更多的民主去解决。 需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进行学生互评,因为上报数据是加密文件,其中 包含学生互评数据,作为校验自评和师评的重要依据。 2、每个人对他人的具体评价应保密,以减少焦虑和干扰 。 3、不能强迫学生将某些学生评为A,省版系统本身为网站 ,设立了举报平台,将择日通过文件或媒体公布。 五、评价主体:互评的重要性 25 八类实证材料: 1.各类课程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 ; 2.班级日志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 3.关键性作品、作业; 4.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 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 6.关键性评语; 7.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 8.自我描述。 提倡和鼓励学校提供平时积累的学生成长记录或其他 材料。 六、评价依据:实证材料 26 六、评价依据:实证材料收集和整理 v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地 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学校积累、整理实证 材料。学校要按照全省统一的格式建立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及时、准确地学生成长过程 ,收集、整理实证材料。 v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合理划分有关部门、班主任 、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学生本人等在收集、整 理实证材料方面的职责,将该项工作常规化。 27 六、评价依据:实证材料的采用与说明 l有符合等标准的实证材料才能够被评为A,但不一定就能评 为A(优秀)。有符合等标准的实证材料系统直接认定为 。 l建议上机录入前使用纸质表格梳理实证材料,让家长签字确认 。 lA(优秀)对应的实证材料必须在全校公示,D(不合格)对应 的实证材料必须经学校委员会审核认定。实证材料由班主任审 核,学校抽检。 l学生有某方面被评为A(优秀)或D(不合格)相应实证材料说 明上报到省并进入学生档案。 l上报到省的实证材料说明必须是该方面最突出的材料,每方面 限报1条,撰写格式严格对照标准,如“在2007年参加某某市青 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诸如“团结同学、热爱学习”不能 作为实证材料说明。 28 七、评价标准 l是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和个人标准参照评价结合在一起使 用。 lA等(优秀)标准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达标者在 25%左右。符合D等者也应该是少数,一般不超过 5%。 l高等级标准是建立在低等级标准之上的。 l各方面标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以学习能力 作为判断其他方面高低的标准。 l以课程为基础分列各方面的评价标准。如实践与创 新需要对应技术领域的课程。 l模块考查方式可以学业水平测试、市县统考、学校 期末考试、活动检查、作品评定等方式进行。 29 七、评价标准:公民道德素养方面 l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合格。 l达到合格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优秀。(1)获校 级以上(含校级,以下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 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2)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表 彰。 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不合格。(1)严重违反校纪、受到学 校处分且无悔改表现者;(2)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司法机关处 理者。 说明: 1、主要以个人荣誉为主,不含集体 荣誉,如文明班级。 2、表彰部门一般应为党团组织、政府部门(如环保局等) 。 3、学校不能为增加优秀比例而突击大表彰,一则学生互评 不一定认,二则对学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对日常管理极为不利。30 七、评价标准:交流与合作方面 l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 要求者可评为C。 l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在学校组织 或认可的集体活动中起主要组织作用;(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 或认可的辩论、演讲等活动并有突出表现;(3)学校组织或认 可的活动中有与他人合作的突出表现。 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长期不参加班级等集体活动 ;(2)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 说明: 1、集体活动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等学校安排的活动,也包括 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活动,主要看学生的沟通与组织能力。 2、担任学生干部职务本身不能作为标准。 3、善于倾听同表达能力强同样重要。 4、不能只拿教师眼光看,多数学生认可是关键。 31 七、评价标准:学习态度与能力方面 l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 应要求者可评为C。 l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在语言与 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所有模块考试成绩优秀 ;(2)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在市级以上(含市级,以下同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展评中获奖;(3)在语言与文 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 可的学科竞赛并获市级三等奖以上。 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有经常性旷课、违反课堂 纪律、不交作业等行为;(2)未按规定参加研究性学习或研 究性学习成绩不合格。 说明: 1、模块考试为市或校统一组织的模块学分认定考试,一般 85分以上为优秀,而且必须是三年所有模块都是优秀。 2、学科竞赛一般与目前保送认可的相一致。 3、研究性学习获奖最好附上课题。 32 七、评价标准:实践与创新方面 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 求者可评为C。 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技术领域所有模 块考试考查成绩优秀、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优秀; (2)在市级 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相关实践、创新类活动中获市级 三等奖以上;(3)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报刊、杂志上发表 有关作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未按规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技术 等领域课程学习或成绩不合格; (2)理化生实验考查成绩不合 格。 说明: 1、原设计理化生实验市组织考查,现可不考虑。 2、实践类、创新类主要指科技创新大赛或小发明、小制作 等活动,不能再当作研究性学习重复使用。 3、发表作品原则上必须有CN刊号的报刊。33 七、评价标准:运动与健康方面 l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 C。 l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体育与健康所有模块考查 成绩优秀;(2)国家三级及以上运动员;(3)在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 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含集体比赛前六名的主力队员); (4)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优秀的心理素质,在同学中产生积极影响并得到 师生公认。 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非身体伤残原因经常不参加“两操”等体 育活动;(2)非身体伤残原因达不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C等要求;(3) 有吸毒、抽烟、酗酒、上网成瘾等不良嗜好且屡教不改;(4)心理有严重障 碍且多次产生自虐、攻击他人等不良行为。 l身体伤残学生的评价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必要说明并在实证材料中予以 记录。 说明: 1、心理方面的认定要特别慎重,必须有专业人员参与,由此 被认定为D不能公示。 2、要特别关注那些身残志坚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激励。 3、不能单以运动技能作为衡量标准。 34 七、评价标准:审美与表现方面 l符合细目表相应要求者可评为B,基本符合细目表相应 要求者可评为C。 l达到B等要求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A:(1)艺术领域课 程所有模块考查成绩优秀;(2)有艺术特长并得到市级以上教 育行政部门或被其认可的专业机构认证;(3)在市级以上教育 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并得到奖励。 l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为D。(1)长期拒绝参加学校、班级文 艺类活动;(3)经常传看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的书刊、音像 制品。 说明: 1、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一般不纳入认定范围。 2、文艺活动一般指党团、政府部门组织的青少年文艺活动。 35 八、评价结果的比例控制 l以上六个方面除“公民道德素养”外,其他五个方面被 评为B的学生数必须分别控制在被评学生数的50%。 lA(优秀)、D(不合格)比例是通过实证材料控制的, 即必须具备相应实证材料条件才能被评上。 说明: 1、公民道德素养90%左右为合格,5%左右为优秀,极少数为 不合格。 2、按照方案在一年一评的情况下,既然得A必须先达到B,则 意味着A+B不超过50%,考虑到现在三年一次性评价,被评为A的 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一般不能超过B。 3 、如果实证材料不实导致A、B等比例过高,C等学生会反应 强烈。 4、A等比例超过30%系统警示;超过50%视为异常数据,要求 市教育局核查并上报书面核定报告。 36 九、组织与实施:省、市评价组织 l省教育厅设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组, 负责制定、指导实施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方案,建立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 据中心,管理各地上报的评价数据。 l各市要制定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 施方案,指导、监督县(区)教育部门、学校认真 开展评价工作,审核、上报评价数据。 37 九、组织与实施:审核流程 l上报数据将层层审核,审核不通过发回重评。 l逐级递交审核报告,一级对一级负责。 l重点审核A等实证材料列表,设置逐校审核和随 机抽样审核两层审核机制。 l通过审核的评价结果将整体导入省招生系统。 l关键是“实事求是、程序公正、 过程公开”。不要认为提高A等比例。 38 九、组织与实施:学校评价组织 l各校要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 度,组织实施具体评价工作,监督评价过程,处理 评价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审核、上报评价数 据。 l各班级要成立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组成 的评价小组具体负责班级评价工作。评价小组的人 数以5-7人为宜,其教师成员必须是任课教师(授课 的时间不能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小组成员名单要在 评价工作正式开展前一周向被评班级所有学生公布 ,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成员,则需要做相应 调整。 l学生代表不参加教师对学生的评定。 39 十、学校基本评价过程 l1、组织建构 l2、组织家长、教师的告知与培训 l3、班主任组织学生培训,整理确认实证材料 l4、管理员搜集并导入评价的基本数据(评价组织,班 级、教师、学生信息),安装系统,设定用户权限。 l5、组织学生上机录入实证材料、核对基本信息,班主 任审核基本信息及实证材料。务必核对好身份证号码等 关键信息。 l6、负责人抽查基本信息和实证材料,确认开始评价。 l7、学生、教师上机评价,班主任合成结果。 l8、管理员导出评价结果。 l9、负责人审核评价结果,公示并处理质询。 l10、管理员上报评价结果。 40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 副校长统筹,政教处牵头, 教导处、教科所参加 班级评价小组 班主任、四名科任教师、 两名公推学生代表 组织建构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1 教师的学习培训 l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 案(试行)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2 培训工作要点 1、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重要的管理 手段、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进 课改的重要抓手。 2、评价标准,尤其A、 D等级的标准 3、评价实施办法与程序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3 班级评价过程 自我展示 自我评价 材料审核 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合成数据 审核结果 结果公示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4 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总结 l发放学习省文件。 l学生总结、填写 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手册或实证材料 表。 l班级展示实证材料 l班主任审核 l家长签字确认实证 材料。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5 学生 自评、互评 师评 班主任 审核材料 利用软件实施评价 学生录入 “实证材料”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6 学生录入“实证材料” l对照“实证材料表”录入 l要点:1、实事求是 l 2、快速简洁,按照标准格式套入具体内容,每 条不超过30字。 l 3、正确理解“实证材料”,必须加强现场指导。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7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8 班主任审核材料 l要点:1、实事求是,严格把关 l 2、重点审核符合A、D等级的材料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49 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 l要点:1、学生独立思考、评价。 l 2、教师公正评价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50 经验与教训 l经验 l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l2、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引导教师更多地关 注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交流合作、学习 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l3、有利于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有利于高 中阶段教育价值的充分落实。 l4、关键:实证材料录入和审核。 l5、利用软件集中进行,整体效率高,避免大量人 工统计合成。 l6、组织建构比较合理,班主任较好地完成任务。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51 经验与教训 l教训 l1、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应该 体现在过程中落实和引导,应充分发挥其促进 学生发展的功能。我们等靠之后,使这一功能 有所减弱。 l2、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有些环节没有抓细 ,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如,学生总结、填写 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和在班级展示实证 材料等过程不够充分。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52 l3、班主任审核不够细致和严格。 l4、因集中在学校计算机室进行,难免学生 有讨论商量现象,评价有趋同性。 l5、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培训力度 还显不够充分、到位。 l6、思想认识难点没有事先解决。如学校、 班级之间的平衡。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53 建议 l1、把综合素质评价放在平时进行,学生实时填写综 合素质评价报告手册和登录校园网录入“实证材料”。 使之成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而不是突击性工作。 l2、对学生和教师建立检查、验证制度,加强对学生、 教师评价的督查和指导。 l3、要有专人负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反复实践 中引导、改变教师、学生、家长传统的评价观念。 l4、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考,教师指导要适度,重点要把 关“实证材料”。 案例:合肥一中案例:合肥一中0707年组织的评价年组织的评价 54 结语:应付“考改”还是优化管理 l“一俊遮百丑”,德行表现与升学无关导致不少 学生在成绩之外日益嚣张。 l以考代管逐渐行不通,从“学生打架教师没法 管”到“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做学生干部”,凡 此种种说明相当一部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困难 重重。 l示范高中评估细则中学生质量部分围绕“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设指标意在引导学校以科学评 价机制优化学生管理。 l真正起作用的是校长和教师的教育良知。 55 l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l吴儒敏 56 kgTCaen7caIfDgZ3uHcT+wSCs*UCWgs&uAV!s*9F$NFc5&lY9WyRgCj5Bi#-e9tJtp6fo64!azAW1RGc70y9GwoZJipCs&Xdu$09M0CJN7hAl-(HmzzRGwPR(Puxfq+Rf2V9K*InLfJzv4-WaJK4Bs5(uZKe!5eIP$%tMm*bFXAgHhTVFRFxV-qrsU)bjwlux+L3UySm5vTz(FQKic0pZ6Nj4PD(n4CadbYXSfYjBStYwIPj6U+loUyHEQBb05+qWFbZ25s77Mv0BB$1krML(bHP545(QnotrsDfTXlPLPXEl283uLEd*kcUQ#sSn(Vi)-$9rpZ1L*hy(fH!C&0(- TQSf#ktJiMc1$4iE5pqVCORAXL$EsMxwaAf3!)pVuLYw&Jmkc5cmT6UFbWdDnq%jZFtC7fIVgdpV213qIZSnW!wBwilTokwFoN6Uigsd*RC-evL+!B(2Xa%(IyUENV)Q2BmfO2WBomLPeSJln&$!zz-7CoiBJz&XoetmZX*nGR9aiP+E#za3i*BMuVT5v15*!MMZMZ3IHxz5o7UjfA#bPtJr5l0e93DITKF&rU4o(WYFdo6vZ-DXr6i#3gT7uawj)o5k#-wo*g4#xdLiDe08*7ijYPGCtZmNN5mMkpP2OHp(T+4$9WUpiKwSiJ(BhihStIO*-Yq3uPWAXdywACPUkJLB7T8Q6(1gf&KOOL&fgu)5OtQa2QOmF$OWeO*qUAut2*4wvgvx6$Bzlp- nK4InhBGs%O4byTgxU%h8Lij)*0zXvn5%+8cBvcBIZ9Z9aGmCvkfzQ(+hrCbbmyY!g-goUTPfA+5r)VzVDHob2$AzwwN774a7(jPZ9PSKSyephdE08AVGAa84EfR!+zRa5(90+vSnCUv%EW1GD79i5fk!Ja2%7u%)-ntHaDM8Bx%0PuBr2x(8*GQR1zB8G1224*M#oq6Dj9SUXb$w543)Sx60YcwuI1dCCQ+de(Kkw)l47H9W+MmU*u1GV)t%5FZG*6F0sYoaYub4W-)093D8S)0GSQvy2(Zs%RcZ8kd(EO8!UaX%ndZ4ow#f)92ZRy+8N!OZ(bn$Pb139N)csHn6LQjI6!- ZJD!GoYak5$mH$)STScRuQ8D%rNd)+aa0!yi$4iJtCF4JgB21bmxx)vrAkr06A5b&U&LekRq5dq5PKKKmY3$z*+VArNOr)Y5vmL7fTs+3Z1jBEU&b4hcJ+J(boMTjS#j7zXz!qoebrDke%09!#P1sxX7%YBEFc)E%#cfs7PIfFwyjvGbdsc$yNUq41jGoCQmGr(MAlT)maHKy9fng)KN-2*nu2E!NO1dmf74RRzpQwI#j+I+CubBVk)d$t5Ap(KajZG*J*k-MSwdIUhn2+8G1oIJer$yVWzb!LRf+(A(do(fMMhI%M%Xr-s1rK(9K2q0y(0cK*wzQq0JyYOjyykqz41j7!o*vj7b37&)0u)Rbptnn3uCoOdg12Ygf-%8O-&xz7*9dxEJR!KV&Gc4Zd34WAtPW7- VBHE0DVq#&a8yYW+0w)9G*URuwu)NmuA-fHC4!02FhX3m+)k0QoNdin6nmTqWJ5MrWL*r$GPutrL00fq)ihuaKLD6V!o0JfXjyUjGr82cibLeJ8spK8L$)#7rcAr9TuEUX7OjjdKR&ZfsIjhqdHEZ+ywzdV4zzSG)Z25oe!JKDenUCST5x(o-ITXFZ)%5!8E%SL(elmjLogM(OVclfO6NYA+Odb5ljiSrO)j+Bh&K+H5vsMILaz6lCcGerA-dBp56UCPS0#PxviAXMsgDRh8)qDcrGl)z1(emjT6PydzAe-QpNlm5jmqBTe7AvaXZIei28M*3ZZx(lYGOLlJ5!0)wXA5PJc5AggtrO#eG3umj73D#RFPMSkQ)*3qnbW2yeeWd6KetwQOPn2%ztzPs)WBLRc1wevt*ktIl-B%VAIMey- 8gMnLRVdm*dDI16e9l5Z0*3NflM*PIhgbLaMU!pF(ZNXUZweN)aQ8OGw-R6)RJ!4PYijkHUnt(arpW7JjLBhnNeqVHym*eQJ2AdC8qe3M&UNnNDxDC5zh+m9e+VP0qO5W&f3WBzwozVmypy-CVESDL%go1laAiFZDc&Lwv5DMdnpSI7$!i1ibY$B!29grjehViB8LOvs)Dzjq&DYt$#-X0b#TwDMtshD*07W+2nih#Oot+ihrv!2-FI*Vvepb29SQ3hDPhrEjWpJEG0!QUljwoNyCv771*2EBi*RgwSxt%5$T0pLg1)9emYJUe&9p&9)3bkEXIDp)yv1YI-7sJRd&gIru#)W3#FS- hma8!xT5DyigG&Gvx4HzrKsiYSH0#BU2M6MV#ip$dIUlSV1x3HCft2SbJ0ZE&nOXLTbHWyd!Xn*NB4HdPCn*j%lCxAXBSGG09fe)GK!l95Eh3!z8VwHPEtW3AVDSW2eP#zBJpw-!yf1VVlzp6dp*bnb1WWqd+Umjwv06oEn)v43oo5A5rsSB7!h&hWhbb#!Xm(o8!gVd0!tfHuaaWCRRBNJZYxS9n0Utj#NU9Vis*wlNY+L*0$bT!3W5VK)0O2ENPBm!Pt2ws&$NIMOTfZkZ1JA7YolV%!aT-9j&E&fcimyWNy6XeIiKDcc&FK+(8NHhxc+&5kE4o0MA1N&6GV8*KHg%1*5WCJzz2AlM739)pdwBNY2#CGlX4$u2d85VCJ(#icYX)aYO- Y8Wov8!g5B*rorO!8UOz(9RN4cNxJBph)CEge9lLsb+Wpo!tn3#sXhtLvPuL025go9CibICvTPAOrr6$mbRNG4Rf7v$6vl5bBMpdTQMe(+0-l7*iMNgXFNFKr(4(bPZh(bfZKRiDrjnVtx4fvblPvHM2UaUxfP4-wbybg#Yc5AykQTUrab-E5%z)ourSXXXcL1AFMYGTO5hZFBZEoG&Bd(cg$&Bm&(1OQ#C7(zqmtkCTJOGEc8U$Jx2EPlR8HXuMbssSRZwDX21e&OlG8IAUOcfuu)h!)QmtsWlX9p0l1Dj0!EAr$*IR%LWoSqNvWvfV5Z6skvGuk1!1Cvq7x(xWs7oyGxkJ9s2M%7Y9r)cRW-!7j0%YT5b4jD- RGBlXV)!yJYv!&q7fz45#cP)jKjF7iO24mql(O4jE*BF45kpkekNsQu2iGQeYwvN4lL3rkGWtxt%)$jb!Rq4xkKycsYjlB!s!Oi&7dDGNgIfvLiKib8RLyOj6#or$!xtxQF)dEiL%ooyWTVQusuVV4oCg$s1DvA$#zBprEnhix5qWtCZNc5TT!UVTd*kwU(rYe(hMk51MY-&wRttdSBKpOnWV#LMJ3lT#y-Oiil11%eOx$5bt2G9sP#0mAdRK20b#t1bFHL+v$d+7XQ)BmXFSNs*Jyi(Noh33)dAMzBFTGnAOBcsXidnf!(&9iPrMjMJx(gyn6h-NRC2GgFhY-joTdfx- x&OfYyxbemT4!TLnGvy%9rpL2SxqmRCDe0+8iaON*%3Rqzd#X+c(8#&I5z(7X9ho#nH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