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标准及查评依据.doc_第1页
评价标准及查评依据.doc_第2页
评价标准及查评依据.doc_第3页
评价标准及查评依据.doc_第4页
评价标准及查评依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编写委员会主 任:副 主 任:编 委:编写组组长:文生元编写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志军 王宏格 王顺社 刘东波 师李军 闫春平 李宪宏 陈立端 胡曙光 胡学军 姚宏业 姚铁兵 康 成 秦宇锐 常 胜 董小录 景江峰 曹锐杰 薛 蛟序 言3目序 言编写说明11 总则 32安全生产管理 72.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情况 7 2.2安全目标管理7 2.3安全生产责任制 10 2.4规程、规章制度与执行 122.5技术监督 17 2.6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 18 2.7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20 2.8安全例行工作 22 2.9发承包、租赁和临时用工安全管理 24 2.10安全生产监督 28 2.11应急救援 30 2.12事故调查处理 33 2.13安全考核与奖惩 362.1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373 生产设备及管理393.1 锅炉设备 393.1.1设备状况 393.1.2 运行工况 60 3.1.3 技术管理 73 3.2 汽轮机设备 80录 3.2.1 本体及调节保安系统 80 3.2.2 重要辅机及附属设备 86 3.2.3压力容器及高温高压管道90 3.2.4运行工况93 3.2.5 油系统防火 101 3.2.6 设备编号及标志 103 3.2.7 技术资料 104 3.2.8 技术管理 109 3.3 燃机设备及燃料供应系统 110 3.3.1 燃机本体技术状况 111 3.3.2 调节保护系统 116 3.3.3 燃机和天然气防爆 1173.3.4 燃机主要辅机及附属设备,及天然气调节器压站、前置模块1203.3.5 燃机设备编号及标志 126 3.3.6 技术资料 1283.3.7 技术管理 130 3.4 电气一次设备 131 3.4.1 发电机和高压电动机 131 3.4.2 变压器和高压并联电抗器 145 3.4.3 高低压配电装置 152 3.4.4 电缆及电缆用构筑物(含热控电缆) 163 3.5 电气二次设备及其他 167 3.5.1 励磁系统167 3.5.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171 3.5.3 调度自动化181 3.5.4 通信188 3.5.5 直流系统195 3.6 热工设备200 3.6.1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200 3.6.2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206 3.6.3 一次调频功能207 3.6.4 汽机数字电液控制(DEH/MEH) 210 3.6.5 汽轮机安全与监控系统(ETS;TSI)215 3.6.6 燃机控制系统(TCS) 219 3.6.7 燃机保护系统(TPS) 222 3.6.8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224 3.6.9 顺序控制系统(SCS) 227 3.6.10 数据采集系统(DAS)230 3.6.11 分散控制系统(DCS)236 3.6.12 热工管理244 3.7 信息网络 248 3.7.1 基础管理 248 3.7.2 技术管理 251 3.7.3 运行维护 258 3.8 化学设备 260 3.8.1 补给水处理设备 260 3.8.2 水汽质量指标 279 3.8.3 制氢设备 290 3.8.4 化学运行与检修技术管理 297 3.9 燃料贮运设备及系统 308 3.9.1 燃料码头 309 3.9.2皮带输送设备及系统 314 3.9.3陆路卸煤设备及系统 319 3.9.4卸船机 327 3.9.5 储煤场 329 3.9.6燃油贮运设备及系统 331 3.9.7燃料技术管理资料 344 3.10 环境保护设备346 3.10.1 烟气脱硫系统347 3.10.2 烟气脱硝系统357 3.10.3 电除尘器361 3.10.4废水处理系统366 3.10.5 灰场与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372 3.10.6防尘、防毒、防辐射3744 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377 4.1劳动安全 377 4.1.1电气安全 377 4.1.2高处作业安全 383 4.1.3起重作业安全 387 4.1.4焊接安全 390 4.1.5机械安全 390 4.1.6生活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391 4.1.7特种作业、特殊危险作业及安全防护392 4.1.8交通安全 394 4.1.9防火、防爆 395 4.2 作业环境 405 4.2.1 建(构)筑物管理 405 4.2.2生产区域楼板、地面状况 406 4.2.3 生产区域梯台 407 4.2.4生产区域照明 411 4.2.5 职业健康管理 413 4.2.6 安全标志 414 4.3 防灾减灾 414 4.3.1 厂区环境 415 4.3.2防汛防台风管理 416 4.3.3抗震管理 417 4.4 厂区治安管理及电力设施保护 417附录一: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检查表 427附录二: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总分表 456附录三: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结果明细表 458附录四: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整改建议及分项评分结果 465附录五: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466附录六: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扣分项目整改结果统计表 467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编写说明为了规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系统电力生产安全评价工作,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基础管理,确保火力发电厂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根据对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组织编制了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标准的编写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有关标准、导则以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所颁布的规程、规定、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规章制度等,结合当前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和设备系统变化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评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的。本标准增强了安全评价的可操作性,使评价实施过程更方便实用、科学合理。发电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和安全评价内容,根据本标准组织开展自查或专家评价,目的是通过对发电企业的安全评价,发现企业管理、设备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及早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实现风险预控,以达到防范事故、安全生产的目的。评价内容按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及管理和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三大部分划分,现将各部分编写说明分述如下,以便方便使用。1 安全生产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是保障生产系统规范有序运行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此,本标准将评估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风险作为评价内容的第一部分,旨在体现安全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评价内容是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程、规章制度与执行、技术监督、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例行工作、发承包、租赁和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监督、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安全考核与奖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部分。本部分评价对象是管理问题,评价方法是查阅和分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措施、现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评价期间的安全简报、安全总结以及已发生的违章事件、责任事故(障碍)记录报告等安全管理文件、资料,并进行现场核对性检查。2 生产设备及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生产设备的安全性是本标准的主要部分。按照设备分类和专业分工,本部分共包括:锅炉设备、汽轮机设备、燃机设备及燃料供应系统、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及其他、热工设备、信息网络、化学设备、燃料贮运设备及系统、环境保护设备等十个专业。由于评价范围广、涉及专业多,技术含量高,本标准以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为主线,以防止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以及频发事故为重点,加大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考核力度。对于涉网设备及系统在满足本标准的同时,必须同时满足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的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有关要求。3 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保护的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因此,将评估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的安全性作为本标准的第三部分。本部分评价内容包括劳动安全、作业环境、防灾减灾、厂区治安管理及电力设施保护等部分。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306198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8)建发抗字第539号文批准;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7日国务院修改发布);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DL 50531996)。本部分由于评价范围广,评价对象品种数量大,性质各异,不可能具体到对每个工、器、机具和每个作业场所及有关的现场规程制度进行逐项核对性检查。因此,查评方法大多采用现场抽查并依据“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检查表”(见附录)进行评价。 总 则1.1为了规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系统电力生产安全评价工作,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基础,确保火力发电厂安全、稳定、经济运行,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有关标准、导则以及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所颁布的规程、规定、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规章制度等,制定火力发电厂安全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标准针对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及管理和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及频发事故为重点,用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危险辨识。1.3安全评价采用自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基层单位自评价,上级单位组织专家评价。1.4安全评价工作应实行闭环动态管理,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评价内容,以12年为一个周期,按照“评价、分析、评估、整改”的过程循环推进,即按照本评价标准开展自评价或专家评价,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危害程度对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和分类,按照评估结论对存在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循环。1.5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系统所属各发电企业。1.6标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及管理(锅炉设备、汽轮机设备、燃机设备及燃料供应系统、电气一次设备、电气二次设备及其他、热工设备、信息网络、化学设备、燃料贮运设备及系统、环境保护设备、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1.7评价的程序和操作要点:1.7.1企业自我查评的程序1.7.1.1宣传培训向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使大家明确评价的目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具体开展方法,解决为什么要开展、怎样进行的问题,为企业正确而顺利地开展安全评价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可以成立以企业主要生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参加,安监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1.7.1.2层层分解评价项目落实责任制,各部门(车间)、科室和各班组将评价项目层层分解,明确各自应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方法。1.7.1.3组织部门(车间)、班组进行自查一般需要12周或更多时间,发现的问题要登记在“安全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表(有关表格见标准附录,下同)上,部门(车间)汇总后上报。一般班组自查不要求打分。1.7.1.4企业成立查评组按专业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为各专业的技术骨干,根据部门(车间)班组自查情况准备各专业查评。1.7.1.5分专业开展查评活动查评组在部门(车间)班组查评的基础上查评各专业的安全隐患,填好查评扣分记录表,统计评价结果,提出专业查评报告。1.7.1.6整理查评结果,提出综合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应包括:文字总结,量化结果明细表,附录中的有关表格,整改建议等。1.7.1.7认真整改,定期复查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要落实责任制,抓紧整改。班组可边查边改,企业应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项目、资金、工期和负责人,定期复查整改情况。1.7.2专家评价的程序安全评价成功的关键是专家的水平和客观公正性。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和组织高水平的专家队伍组成专家组,从而保证专家组的质量和权威性。特别提倡“第三方”评价,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邀请技术力量雄厚的中介机构来进行评价,这样更具客观公正性。专家评价必须在企业认真自查的基础上进行,要为每个专业组配备一位联络员,以便随时为专家提供资料、向导、车辆等服务,以提高专家组的工作效率。专家查评程序同自我查评第5、6项。提出综合评价报告后,专家组要主持召开一定规模的会议,由各专业组和专家组长宣读评价结果。1.7.3 整改程序 各单位在进行安全评价后,应立即根据安评报告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期限、工作负责人和验收人。并应定期督促检查整改完成情况。对未完成或整改效果不好的部门应进行考核;对未完成整改的项目和已完成的重点整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实现闭环管理。1.7.4 复查的程序为了督促企业进行整改,检验整改的效果,在专家评价一年(或半年)后再请专家组进行复查。复查工作一般由原专家组成员组成。针对评价中提出的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逐条检查整改情况。要统计完成率、部分完成率、综合整改率、未完成率和升分情况,提出复查报告和进一步整改的建议。完成率=(已全部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部分完成率=(部分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所谓“部分完成”是指该项目已经开工尚未完成,或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设备未到货或等待安排检修等。综合整改率=完成率+部分完成率.未完成率=(未完成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升分情况为整改前后该部分量化结果的比较。1.7.5评价的操作要点1.7.5.1严格按照标准中的“评价依据”和“评分标准”进行查评,避免查评人以个人的经验代替或变更查评标准,使安全评价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1.7.5.2各种查证方法配合应用查评方法是由评价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决定的。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发电企业安全评价所采用的查证方法有七种,要根据情况配合应用。现场检查;查阅和分析资料;现场考问;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仪表指示观测和分析;调查和询问;现场试验或测试等。1.7.5.3掌握评分标准,力求量化准确标准各部分的标准分分别为:安全生产管理1000分,生产设备及管理8100分(锅炉设备1120分、汽轮机设备840分、燃机设备及燃料供应系统700分、电气一次设备800分、电气二次设备及其他800分、热工设备1000分、信息网络500分、化学设备750分、燃料贮运设备及系统800分、环境保护设备790分),劳动安全与作业环境900分。由于设备系统等原因造成部分标准项目不能查评的,扣减相应项目(连同该项目的标准分)。标准设定的评分标准,根据评价项目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根据规定的、概念明确的评分标准直接扣分。这是用得最多的方法。按不合格设备台数或抽检不合格率扣分。主要用于劳动安全部分评价机具、用具时采用。按定性分类评分。安全管理部分采用较多,一般分为3或4档。性质较严重,扣减母项得分。一般情况下,扣分以扣完本项标准分为止。对少数特别重要的项目,扣标准分还不足以表明其严重度,就要加扣母项分值的部分或全部。用相对得分率(安全基础指数)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危险性)。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1.7.5.4把管理因素作为评价的重点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安全评价主要查评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其中管理是最关键的、渗透到其它方面的因素。只要安全管理到位了,其它方面的危险因素都可以消除和控制。安全评价不是技术诊断,单纯抓技术忽视管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只有通过安全评价促进各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使“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落到实处,实现本质安全。1.7.5.5提出高质量的综合评价报告专家组提出的评价报告直接反映出安全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在全面查评的基础上搞好综合分析,实事求是、量化准确,对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状况进行全面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评价报告一般分为查评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三部分。文字要清晰、简洁;问题要准确、抓住要害;建议要具体、有可操作性。评价报告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1.8 安全评价工作的原则安全评价要按照“贵在真实,重在整改”的原则开展工作。通过安全评价要反映出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真实情况,督促企业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进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对评价结果不进行横向比较,不对企业(部门、班组)进行考核。但是,被评价单位必须依据评价报告尽快对不符合项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做到项目、资金、工期、责任人四落实,定期检查整改进度,上级主管部门要监督整改情况的落实。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评价依据评分标准得分2安全生产管理1000评价重点为:确认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际存在的管理缺陷、管理漏洞和管理不善等方面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2.1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情况3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并确保体系科学、有效运作。发电(运行)、检修企业的主要生产性部门(分场、车间)设专职安全员;其他部门(分场、车间)和班组设兼职安全员。企业安全监督人员、部门(分场、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网。体系不符合规定不得分;没有发挥作用扣10分。2.2安全目标管理902.2.1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情况15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订明确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做到层层落实,严格考核。三级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不发生人身重伤事故;不发生一般设备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不发生水电站水淹厂房事故;不发生发电厂全厂停电事故;不发生一般A类以上铁路交通事故。视目标和措施内容及落实情况评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目标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层层落实,事故(障碍)控制在较好水平得满分;内容不尽符合要求,落实有差距,考核不严格扣8分;内容不符合要求,或措施不落实,发生事故(障碍)超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不得分。2.2.2安全目标三级控制落实情况1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各企业及其所属部门(分场、车间)、班组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目标,但不能低于集团公司要求;三级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控制。a)企业控制重伤和事故,不发生上述2.2.1所列的五种事故;b)车间控制轻伤和障碍,不发生重伤和事故;c)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轻伤和障碍。视目标和措施内容及落实效果评分: 企业安全目标定位准确,措施具体,层层落实,事故(障碍)控制在较好水平得满分; 内容不尽符合要求,落实有差距,考核不严格扣5分;内容不符合要求,或措施不落实,发生事故(障碍)超过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不得分。2.2.3 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情况1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各单位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贯彻执行不到位扣5分;未能坚持“五同时”,存在较多问题或存在典型问题不得分。2.2.4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贯彻“三同时”的原则落实情况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贯彻执行不到位扣8分;没有贯彻“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未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不得分。2.2.5在生产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实际综合应用“风险预控”的方法,运用安全评价”、“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或其他现代管理手段情况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结合实际综合应用“安全评价”、“危险点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和工作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和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综合应用实效不明显和从业人员了解、掌握危险因素、防范及应急措施不全面扣5分;未开展应用“安全评价”、“危险点分析”等方法不得分;未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存在的危险因素导致发生人为事故(障碍)不得分。2.2.6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15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关于管理部门(党群)机构设置、定岗定员及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满足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要求。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所辖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的定岗、定编要首先确定部门职能,将企业所有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划分到各管理部门。要求无遗漏、无重叠。避免职责界限不清或工作无部门分管。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所辖管理部门、基层单位)的设置及职责分工不合理,造成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畅、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要求、任务不能及时落实等,且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扣5分;无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不得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满足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求的不得分。2.2.7企业及车间定员岗位设置情况15企业及车间的岗位设置合理、配备的人员数量符合集团公司关于管理部门(党群)机构设置、定岗定员及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安全工作需要;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规范,在干部考核、选拔、任用过程中,把安全生产工作业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配备的人员数量、素质存在一般问题扣4分。干部任用未考虑安全工作业绩者每例扣5分;存在严重问题的不得分。2.3安全生产责任制502.3.1各级领导人员(从行政正职到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情况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规范要求: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目标负全面责任。a)负责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b)批阅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重要文件并组织落实,及时协调和解决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c)负责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d)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定期听取安全监督部门的汇报。定期主持安全生产分析会议,及时组织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e)保证安全监督机构及其人员配备符合要求,支持安全监督部门履行职责;f)保证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所需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保证安全奖励所需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各级行政副职是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对分管工作的安全生产负责。主管安全工作的行政副职协助主要行政负责人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综合管理领导责任;主管生产的行政副职统筹组织生产过程中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行政副职应当按照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内容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并能切实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且能做好重点内容的对照检查。视责任制内容、覆盖面及落实效果评分: 内容符合要求,覆盖全面,责任制落实,得满分; 内容不尽符合规定,覆盖不够全面,落实有差距扣5分; 内容不符合规定,或覆盖不全短缺较多,或不落实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2.3.2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情况1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规范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并实行下级对上级的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上级规定和本部门特点,并得到落实,且能做好重点内容的对照检查。内容符合要求,覆盖全面,责任制落实,得满分;内容不尽符合规定,覆盖不够全面,落实有差距扣5分;内容不符合规定,或覆盖不全短缺较多,或不落实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2.3.3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情况10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上级规定和本岗位特点,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且能做好重点内容的对照检查。内容符合要求,覆盖全面,责任制落实,得满分;内容不尽符合规定,覆盖不够全面,落实有差距扣5分;内容不符合规定,或覆盖不全短缺较多,或不落实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2.3.4各生产班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情况10各生产班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责内容符合上级规定和本岗位特点,并得到落实,并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落实,且能做好重点内容的对照检查。内容符合要求,覆盖全面,责任制落实,得满分;内容不尽符合规定,覆盖不够全面,落实有差距扣5分;内容不符合规定,或覆盖不全短缺较多,或不落实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2.4规程、规章制度与执行1602.4.1各类设备(含安全设备)现场运行规程、试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本系统的调度规程和管理制度编制情况1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各单位对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规程、制度、反事故措施等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各单位在贯彻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细则或补充规定,但不得与上级规定相抵触,不得低于上级规定的标准。各有关企业应制定和完善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根据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设备厂商的说明书,编制企业各类设备的现场运行规程、制度, 经厂长(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后执行; 根据上级颁发的检修规程、制度,制定本企业的检修管理制度;根据典型技术规程和设备制造说明, 编制主、辅设备的检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经厂长(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后执行;根据上级颁发的调度规程,编制调度规程,经厂长(总经理)或其授权人批准后执行;根据上级颁发的施工管理规定,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措施,按规定审批后执行。规程制度覆盖不够全面,内容不尽符合上级规定和设备系统实际,执行不认真扣5分;规程制度短缺较多,或内容不符合上级规定,或违反规程制度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造成重大事故加扣15分。2.4.2缺陷管理20缺陷管理制度健全;做到定期分析和及时上报缺陷;缺陷通知单填写、传递及时,记录齐全;缺陷能及时处理,不发生有条件处理而未及时处理造成的事故。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处理不及时视情况扣10分无制度不得分;疏于管理,缺陷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造成重大事故加扣15分。2.4.3设备系统变动(含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等)管理情况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企业各级领导人员安全生产职责规定要求:设备系统变动(含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使用新设备等)管理制度健全;变动记录、有关图纸资料变更及时、准确; 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工作任务及新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及时提出现场规程、图纸资料或设备系统、检修(施工)工艺、运行规程的补充或修改意见,经审批后监督实施;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从业人员不全了解、掌握安全技术特性扣5分;变动投入生产和使用前,从业人员未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不得分;变动后一个月内有关图纸、资料仍未及时修改不得分;无管理制度不得分;疏于管理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造成重大事故加扣15分。2.4.4生产设备和系统管辖范围职责划分20生产设备和系统管辖范围划分明确,无空白、重叠点,有正式书面依据(设备分界规定、协议等)。管辖范围不够明确扣10分;无书面依据或有空白点不得分;由于职责不清,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造成重大事故加扣15分。2.4.5现场规程的补充或修订情况1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要求:各有关单位应及时修订、复查现场规程、制度。 当上级颁发新的规程和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系统变动、本单位事故防范措施需要时,应及时对现场规程进行补充或对有关条文进行修订,书面通知有关人员; 每年应对现场规程进行一次复查、修订,并书面通知有关人员;不需修订的,也应出具复查人、批准人签名的“可以继续执行”的书面文件,通知有关人员;对现场规程每35 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审定并印发。现场规程的补充或修订,应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现场规程、制度没有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扣5分;没有及时进行修订、复查、审定并印发扣10分。2.4.6企业执行各项技术监督规程、标准情况20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监督规程、标准,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专责人的技术管理作用,保证设备和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严格扣10分;无制度不得分;疏于管理,技术监督不到位,致使设备缺陷未能及时处理造成事故(障碍)加扣15分,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加扣80分。2.4.7现场规程制度清单10发电(运行)企业每年公布一次本单位现行有效的现场规程制度清单,并按清单配齐各岗位有关的规程制度。现场规程制度清单配备不齐全扣5分;没有定期公布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清单不得分。2.4.8两票三制5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程、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防止电气误操作的管理办法要求:2.4.8.1“两票”管理 10“两票”管理制度健全;制订了“两票”合格评价标准和动态考核等规定; 各企业以及在这些企业内工作的其他组织、个人必须按规定严格执行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三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和设备缺陷,事件管理等制度;施工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安全交底制度;严格执行操作票、工作票制度,并使两票制度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两票”合格评价符合标准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有记录可查;主管运行、检修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两票”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和考评,安监部门监督到位。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严格扣5分;没有管理制度、没有评价标准、没有考核规定,不得分;主管部门未定期统计、评价及考核不得分;抽查“两票”合格率低于100%不得分。2.4.8.2交接班制度10交接班制度健全,对交接准备、交接内容、交接方式和执行程序做出明确规定;执行认真,有完整记录。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严格扣5分;没有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不得分;执行不认真,有重要疏漏不得分;无记录不得分。2.4.8.3巡回检查制度10巡回检查制度健全,对巡检类型、巡检内容、巡检记录、巡检时间、巡检发现问题的处理和报告、巡检安全注意事项等做出明确规定;执行认真,有完整记录。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严格扣5分;没有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不得分;执行不认真,有重要疏漏不得分;无记录不得分。2.4.8.4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 10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度健全,根据规程、制度和设备厂商说明书,对运行设备(含安全设备)和备用设备定期进行测试、启动、投切或轮换运行做出明确规定;执行认真,有完整记录。制度不够健全,执行不严格扣5分;没有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有关规程规定不得分;执行不认真,有重要疏漏不得分;无记录不得分。2.4.8.5“两票三制”现场执行情况10制订了“两票三制”现场执行情况全过程检查制度,执行认真并有检查、考核记录,且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及时整改。执行不到位扣5分;无制度或工作未能认真开展不得分;由于缺乏管理,造成事故(障碍)不得分;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或重大事故加扣15分。2.4.9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10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管理岗位标准建立健全;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审批、执行、评价、考核、持续改进等全过程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认真,扣5分;没有管理制度、或内容不符合有关规程规定、执行不严格、有重要疏漏、无记录不得分。2.5技术监督4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规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原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技术监督规定汇编要求:2.5.1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建立情况10三级单位应成立技术监督领导小组,由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任组长,其成员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监督专责人参加,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技术监督工作。生产管理部门设专人负责本单位技术监督日常管理工作。未成立组织机构不得分;机构不健全或成员不符合要求扣5分。2.5.2技术监督范围及过程10技术监督须覆盖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生产运行、检修的全部生产过程。技术监督的内容包括绝缘、化学、金属和压力容器、电测、热工、环保、继电保护、汽轮机和辅机振动、节能、电能质量监督。根据技术监督范围及过程进行评分,每缺一项扣1分。2.5.3技术监督管理10按时上报监督报表,重视对各种监测、检验、试验数据的分析,重视对历史数据和各种数据之间的综合比较、分析,要通过技术监督的过程管理,在事故发生前发现和解决事故隐患。严格按标准、规程进行监督,当国家标准和行业及制造厂标准存在差异时,要按高标准执行。未按时上报报表,扣4分;没有进行分析,扣5分;由于技术监督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不得分。2.5.4技术监督台帐10应建立和健全各种监督设备台帐和工作档案,由设备主管单位负责保管,并保证其完整性、连续性、有效性、准确性。基建工程移交生产时,建设单位应同时移交设备制造、设计、安装、调试过程的全部档案和资料。未建立相关台帐不得分;台帐不健全扣5分。2.6反事故措施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简称“两措”)60根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要求:2.6.1反事故技术措施10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已下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调查摸清设备底数,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企业、本车间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或实施细则,并认真贯彻执行;三级单位每年应编制年度的反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