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doc_第1页
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doc_第2页
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doc_第3页
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doc_第4页
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亲节的节日由来及节日习俗来历一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 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我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父亲节这天,虽没有像母亲节那样隆重,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都是无可比拟的。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中国的父亲节起源追溯到民国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父亲节。实际上,这个规定比较符合中国文化,因为加入了中国汉字的谐音,并且八月八日的两个八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是“父”。有必要指出,中国官方并没有规定采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节日习俗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 杜德夫人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另外,在父亲节的那一顿早餐是由子女们做的,父母早上不必早起,可以继续睡,子女们做好早餐后拿到床前给父母亲用。伟大的、不可替代的父爱今天我和弟兄姊妹分享的题目是:伟大的、不可替代的父爱。圣经歌罗西书三章20节告诉我们:“你们作儿女的,要凡事听从父母,因为这是主所喜悦的。”看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难道真的“凡事”都要听从吗?实际上,这里的“凡事”应该理解为圣经的所有真理所包含的内容。今天,我们要特别分享的经文是歌罗西书三章21节:“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下一周就是父亲节,在各种节日里,神都要藉着那个节日提醒我们从圣经中吸取与之相关的真理,以便改变和修补我们今天生活当中很多不符合圣经的言语和行为。所以,我们今天特别分享和父亲有关的内容。圣经中,记载了很多位伟大的父亲,藉着他们,神为我们树立了作父亲的榜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举一个例子。亚伯拉罕这位信心之父,他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晚年所生的爱子以撒,使以撒和他一起顺服神,在摩利亚地向神献祭(参:创二十二)。开始,我读这段经文的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位父亲的身上,而忽略了他的爱子以撒。因为当时以撒已经是个大小伙子,并不是个小男孩,以撒在顺服神的命令时和他的父亲保持绝对一致,不管这个一致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如何,他都表现得那样地听话,那样地孝顺,即使让他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果效呢?我们今天的社会,尤其是作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很多的父母都会说,“孩子真是不听话,明明你告诉他应该做的,他就是不听,也不做。”这些孩子也非常骄傲,自认他们是现代化的人,是浪潮上的人,是非常时髦的人,看不起父母,用“我们会外语,我们会电脑,我们会开车”来和父母比较,认为父母过时了,老旧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所以不听父母的话。两相对比,我们看看亚伯拉罕,他为什么能带领以撒和自己一起顺服神呢?亚伯拉罕是在神的道中,从点点滴滴入手,带领孩子,塑造孩子各方面的品格和属灵的信心。这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亚伯拉罕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常常以身作则,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孩子,一点一滴地、慢慢地引导孩子和他一起来服侍神。所以,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应该是谁啊?应该是父亲、母亲,而不是等到上学后到学校里才有老师。中国有一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幼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神在圣经中为我们这些作父亲的,和未来要作父亲的弟兄们,树立了很多的榜样,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那么,我们再看看我们这些基督徒的父亲们,在现实当中是怎么养育自己的儿女的。有两句老话:知子莫若父;子不教,父之过。这两句话都把父亲单独地摆了出来。为什么对父亲赋予如此重大的责任呢?这要从神所创造的男人和女人的头脑、身体构造和特征的不同说起。我们都知道,男人运用的多是理性思维,而女人则常常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父亲对待子女往往能够比母亲更客观、更冷静、更现实,更真实、更贴切地看待子女,所以,在对孩子未来品德的塑造上,父亲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具有绝对影响力的作用。在儿女的理想、抱负、成就和能力方面,父亲也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和母亲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母亲经常是随时随地、无条件地、无微不至地为儿女提供各方面的需要。所以,在母亲的身边,儿女永远有一种安全感,可以随时找到爱。中国有句俗话说:宁要讨饭的妈,不要作官的爹。这句话我们姑且不说它对不对,但起码说明在某种程度上,人们觉得母亲比父亲更可靠。在文学作品中,经常会看到人们以各种方式讴歌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但父爱呢,往往只出现在那些值得奖励和庆贺的“特别”时刻和场合,需要儿女恒久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到。所以,父爱更显得宝贵和值得珍惜。那么,我们基督徒作父亲的,该怎样养育自己的儿女,使他们感受到父爱呢?第一方面,父亲应该按照圣经的教导,培养和教育儿女。箴言二十二章6节讲到:“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就太难了。作为父亲和未来要成为父亲的弟兄们,在神的面前要好好地省察自己,看我们是不是合格的、蒙神喜悦的父亲。如果在生活中不经常好好地反思,是不可能按着圣经的教导去带领和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先举几个生活中反面形象的父亲的例子。一、爱发火的父亲有的父亲很爱生气、发火,在家里大喊大叫、兴风作浪,只要他一回家,全家人都觉得紧张。为什么呢?因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发火,甚至动手打人。这样的父亲,常常使儿女遭受深深的肉体和精神的虐待。儿女们会觉得他们在父亲眼中没有价值,无足轻重,也感觉不到从父亲那里来的安全感和可依赖感。他们没有美好的童年和青春期,因而长大以后,在心理上特别容易产生自卑感,并且一生中常伴随着悲伤、沮丧、愤怒和心酸。弟兄姊妹,如果我们在成长中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让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求神医治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父亲,那我们必须尽快地改正。二、工作狂式的父亲有的父亲只专注于工作、事业、前途,只把这些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而没有考虑他在家庭中作为父亲是否称职。他的生活里永远是加班、出差、开会。对家庭,他认为只要按时交回家用,为妻子、孩子准备好生活必需品,就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甚至是工作一两年不回家都感觉没什么,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这可都是为了这个家。”这样的父亲和子女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在儿女的眼里,父亲是汇款单和包裹单的代名词,在儿女的心里,父亲是如此的疏远和陌生。有一位女士在父亲的墓碑旁说过这样一段话:“爸爸,我真的是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我,我只是从妈妈的口中知道你非常爱我,每月定时往家里寄生活费,几年回家过一次春节。直到你生病住进了医院,我才有机会接近你,但是你已经不能与我们正常地交流了。是你把我养育成人,但你连一句特别的话也没给我留下。我想念你,但又觉得你是如此陌生。”亲爱的弟兄们,让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父亲呢?会不会给儿女留下终生的遗憾呢?三、死板和严肃的父亲有的父亲喜欢在家里制定各种清规戒律,强迫每个成员都遵守,一成不变地生活。家中充满了压迫和武断的氛围,每个人说话时都心有顾虑。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既导致他们自身的情感世界出现空白,也使他们的儿女一生都感到孤独,一家人相互之间没有亲情和交流,非常疏远、隔离。这样一来,儿女的信仰生活也变得非常困难,寻求代祷和交通时也会犹豫不决。“我能不能和爸爸说这句话?说了他会怎么样?他不会理解我的,他会臭骂我一顿。”这样的孩子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束手无策,就像是在海面上无法扬帆的、四处漂荡的小船,没有方向,没有港湾,没有停靠的地方。四、压抑和过多干涉子女的父亲有的父亲缺少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关爱的、以诚相待的方式的交流。家里缺少认可、交流、关爱和融洽的氛围。这样的父亲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独断专行,甚至体弱多病,这样的家庭往往会产生灵和肉体的家族型疾病,例如,高血压、头痛、免疫力低下、精神萎靡等等。儿女们则易性情多变,常表现为暴饮暴食、厌食症或者购物狂,而且和人交往时,常常带着假面具,很难融入社会,跟谁都很疏远。五、追求完美的父亲有些父亲不让儿女在生活中表现出沮丧、焦虑、孤独和恐惧等负面情绪。他们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侵犯儿女成长的权利、犯错误和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的权利。他们掌控儿女的一切自主权,过分地让儿女追求尽善尽美,看到一点不如意,就向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恶语中伤,惩罚随后,增加孩子们的负罪感,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实际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逼着孩子去替自己完成夙愿。六、溺爱、讨好型的父亲有些父亲对待儿女,尤其是女儿,百依百顺。由于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于是回到家就会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也不管这些要求是不是合理。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永远唱红脸,孩子做错了什么,都指使当妈的去说,自己却是一味的溺爱、讨好。不能客观分析孩子的状况和特点,主观地认为,自己的儿女就是龙,就是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粗略地列举了以上六种反面类型的父亲。弟兄姊妹可以根据这六种类型,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家长对对号。如果自己的父亲是这样的话,你不要指责他,你要到神的面前去,好好地祷告,求神改变他,也求神医治你,去除这样的父亲给你留下的“后遗症”。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这样的父亲,那么我们也要在神的面前好好祷告,求神帮助我们认罪悔改,纠正我们为人父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如果我们在座的弟兄姊妹过早地失去了父亲,无论他是过世了,还是由于父母离婚而造成的,都不要难过。神既然允许我们失去,他就一定会用他的能力给我们补上。我们要在天父那里支取父爱,神关上一扇门,就会开启另外一扇门。在此,我要特别提醒单亲家庭的母亲们,不要由于自己的感情失败而阻碍孩子得到父爱。有两种母亲,一种母亲离婚以后告诉孩子,“现在你就是妈妈的孩子,以后谁问你爸爸在哪儿,你就说他死了,没有了,别认他,也别理他。”这样的妈妈非常地愚拙,她把自己感情上的失败、家庭的问题都堆加到孩子身上。其实,夫妻两人的感情问题与孩子无关,她不应该把这种痛苦延续到孩子身上。另外一种妈妈则会告诉孩子,“虽然我和你爸爸离婚了,爸爸永远是你的爸爸,你永远是他的孩子,你要去探望他,你要孝顺他。”这种母亲才是真正有智慧的母亲,不会因为自己离婚了,让孩子也失去父爱。所以,我们基督徒作父亲、母亲的,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要跟神建立直接关系,解决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要靠着神活在这个世界上,管理好我们自己的家。第二方面,父亲要以正确的方式带领儿女。第一、父亲对儿女必须肯定、赞赏,时时给予鼓励。儿女不论有什么先天的、后天的缺失,作父亲的一定要全面接受,不能老是指责孩子,说孩子这个不成,那个不成,这样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儿女也许外貌不好看,作父亲的一定要接受,并且要鼓励、关注孩子内在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父亲要明白,谁也决定不了自己的五官和身材,但是神能帮我们建立优秀的品格,不要让儿女失了志气。有一个女孩长得很丑,但她五岁的时候爸爸就对她说,“人的长相自己不能决定,但是我的女儿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有气质的女士。”这个女孩就记住了“气质”这两个字,上学以后问老师,“老师,什么叫气质啊?”老师说,“一个人若能端正自己的心思意念,谈吐礼貌、穿着得体、温文尔雅,这就是一个有气质的人。”于是,这个女孩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纠正、学习和建立,最后真的成了一个有气质的女士。这位父亲功不可没,一句话就给自己的女儿指出了方向,用他的智慧使女儿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所以,人不在于天生如何,而在于靠着神,靠着神的恩典来改变自己各方面的品味。我们应该是有高素质的基督徒,神的儿女。我经常和弟兄姊妹说,神的儿女是什么呀?是公主和王子啊,而且我们是万王之王、宇宙之王的公主和王子。我们够不够格啊?看看世人的王子和公主怎么样,我们应该比他们更出色,才不愧是神的儿女。第二,父亲对儿女要有兴趣。要了解他们,欣赏他们,抽时间陪伴他们,留意儿女的特质,开发他们的个性、特点,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对这种亲密的关系有强烈的渴望。说到这儿,可能有弟兄姊妹说了,“常老师你说得轻松,我没有这条件,我忙着呢,我现在吃饭都成问题呢。”其实,父亲不在于富还是穷,而在于是不是在基督里教育和带领孩子。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一个大财团的董事长,他有一个孩子,从刚会走路,他就把孩子带到集团公司,谁都对这个孩子毕恭毕敬,“董事长的儿子来了,小公子来了。”于是这个孩子吃、玩儿、做功课,一切都在公司;在各部门转悠,大家伙儿谁也不敢惹他。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去的动物园、儿童剧场、展览馆,父亲一概不带去,认为没意思、没兴趣、没时间。父亲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导致这个孩子非常早熟,五六年级的时候就俨然是一个小大人。看到爸爸不高兴,马上就给爸爸道歉,“爸爸你贷款没办成,都赖我和妈妈,你别生气,我好好念书,等我长大了我替你办。”孩子缺少了童年的快乐和轻松,过早地被牵扯进大人的生活和烦恼中。这样的孩子吃穿条件优越,天天坐着“大奔”跑来跑去,但是一点儿都不幸福,在性格上形成了很多的缺失,过早涉入到人情世故中。第二个例子,有一位父亲是小职员,生活并不太富裕,一次他带着十岁的孩子来到泰山脚下,他告诉儿子,“爸爸在山下等你,你自己去爬泰山,到山顶照一张照片拿回来证明给我看,不要害怕,男子汉就要敢想敢干。”这孩子二话没说,扭头就爬山去了。几个小时回来后,真的拿了一张在山顶照的照片交给了爸爸。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回忆父亲的时候,他说,“一次爬泰山的经历为我的一生筑就了勇敢和坚毅的品德基础。”所以弟兄姊妹,无论我们现在富与穷,如果有神的道在我们心里,有神的旨意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真的在基督里带领孩子,神会用孩子来帮助我们。有一个小姑娘坐在她爸爸的车上,看到爸爸刚要发动车,小姑娘马上说,“爸爸,你还没有祷告呢,求神保佑咱们。”这个弟兄赶紧低下头祷告。这个小姑娘刚刚五岁,她就知道,在属灵方面什么都得靠神。多么奇妙啊!这是神在用孩子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地保守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在基督里带领孩子,孩子就会走在一条健康的路上。第三,父亲要学会在情感上和儿女进行交流,向儿女表达爱,使儿女在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上得到正常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婚事不满意,认为她交的男朋友不好,可他又觉得不方便和孩子说,就让妻子去跟女儿说,阻止他们交往。可女儿却因此有了逆反心理,“你不是不让我们交往吗?本来我们一个礼拜见两次,现在我天天晚上去见他。”后来这弟兄一想,“不行,我得好好祷告。”于是圣灵感动他,“你作父亲是干嘛的?你为什么躲在一边不自己跟女儿谈?”于是父亲主动跟女儿沟通交流,把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告诉女儿,还举了很多例子,让女儿了解自己的心意。这样,既尊重女儿的选择,又告诉她自己的看法,希望她慎重考虑,给女儿一个思考的空间,后来这件事情很顺利地解决了。父亲总结了这次经验,更多地融入到了女儿的情感生活之中,帮助女儿建立了一个美好的家庭。所以,不论大事、小事、好办的事儿、不好办的事儿,我们只要求神,就会一路通畅。我们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我们在求神的时候,先要认自己的罪,别老跟神告儿女的状,为什么?儿女是谁生的,谁养的啊?都是我们啊!他们今天这种状况难道我们没有责任吗?难道我们没有罪吗?难道我们作父亲、母亲的就那么符合标准吗?不可能!所以,我们在求神帮助我们解决儿女的问题时,我们要先把自己放在神的面前,好好认罪悔改,把我们自己的问题先解决了,神自然会带领我们解决儿女的问题,神自然会在儿女那儿动工,让他们有大的飞跃和改变。所以,我们基督徒作父亲和母亲的,一定要有神的智慧和能力,才能解决好自己家庭的问题。有一位父亲,当儿子的婚事一切准备齐全,就等着要举行婚礼的时候,他代表妻子动笔给未来的儿媳写了一封长信,欢迎她进入自己的家庭,客观地把自己和妻子的脾气秉性介绍给她,并且强调,他们在主里都是弟兄姊妹,在神的面前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当这位新娘子收到未来的公公和婆婆的这封信,会是什么样的心情,该会如何地尊敬这两位长辈呢?这样家庭成员的关系还会出什么大问题吗?这也就更清楚地解读了圣经的教导“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在圣经里,神为我们列举了很多例子,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去学习。生活中,读经、过日子、教育子女,不是分割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或许不能成为神学家,但我们要成为神所喜悦的儿女,我们要把圣经中的内容真正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这才是蒙神喜悦的。圣经中的优秀父亲如以撒、雅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关键的时候都给孩子们祝福。祝福意味着接受,也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基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形象,巩固和加强他们的个性。那么,祝福都有什么内容呢?第一、意味深长的抚摸,肢体的接触。我们可以摸摸孩子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来表达父母对他们深深的爱意。第二、对儿女的承认和接受是传递祝福的管道。尽量说一些关爱的话来祝福儿女,多赞扬、多鼓励,从正面进行爱的表达。如果父母说,“我这孩子什么好的地儿都没有,一团糟。”那你是在亵渎神,因为神给每一个人都有特别的恩赐,你太粗心了,你没有发现你的儿女身上的特质,你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