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doc_第1页
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doc_第2页
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doc_第3页
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doc_第4页
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澳门特殊教育概况及展望前言 澳门于九七年开始实施十年免费教育,在使社会上任何适龄学童都能接受教育权利之余;对于在心理、心智、行为或感觉特征上有异于大多数儿童的特殊者,如何发展他们的最大潜能,使其能妥善照顾自己,以及进而贡献于社会,也是当前教育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回顾特殊教育的历史及发展,早于一七五五年的法国,便开始了有系统教导盲人与聋人(王文科,1997)。而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在一九六零年以前可算是一片空白,主要是由天主教机构向弱能人士提供救济与住宿的服务,早前为弱能人士开办的院舍计有圣玛嘉烈中心、主教山儿童院、圣类思中心、圣路济亚中心,仔嘉模安老院等,当中除主教山儿童院外,其余均有兼收老人及精神病患者;以上的五间院舍现今均隶属于澳门明爱(汪慧梅,1994)。由此可见,当时对于弱能人士的有系统教育是没有的。直至一九六七年基督教圣保罗学校才开始兼收弱能儿童,可说是澳门特殊教育的开始。本文试从现今特殊教育情况作初步探讨,继而对澳门未来的特殊教育作出展望。壹、特殊教育之学校 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的教育调查报告(1995-1999),各类特殊教育的学校,数目及性质,如表1.1。表1.1 按学校监管组织及授课程度统计的学校数目年份学校提供的授课程度学校监管组织慈善团体或组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教区其他总计1995/96学前及小学-1-1学前、小学及中学1-1特殊班16-7总计261-91996/97学前及小学-1-1学前、小学及中学1-1特殊班37-10总计471-121997/98学前及小学-1-1学前、小学及中学1-1特珠班36-9总计461-111998/99学前及小学-1-1学前、小学及中学1-1特殊班351110总计452112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1995-1999) 由表1.1的统计资料得知,在一九九五/九六学年,澳门共有九间提供特殊教育之学校,其中六间属澳门政府监管,二间属慈善团体或组织,及一间属于澳门教区监管。在一九九六/九七学年,澳门共有十二间提供特殊教育之学校,比一九九五/九六学年,多了三间,其中七间由澳门政府监管,四间属慈善团体或组织及一间属于澳门教区。一九九七/九八学年,澳门只有十一间提供特殊教育之学校(其中部份学校亦同时提供正规教育),比上一学年减少了一间,其中六间由澳门政府监管,四间仍然由慈善团体或组织监管,一间由澳门教区监管。在一九九八/九九学年,澳门共有十二间提供特殊教育之学校(其中部份学校亦同时提供正规教育),比一九九七/九八学年增加了一间,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只监管五间,其他组织监管一间,而慈善团体或组织和澳门教区则如去年监管相同的数目。由此可见,在这四年内,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学校有一定的需求。表1.2 特殊教育的班级1996/971997/981998/991999/20002000/2001中葡学校(以中文为教学语言)2833353739中葡学校(以葡文为教学语言)-111私立学校(以中文为教学语言)1032343839私立学校(以葡文为教学语言)-总计3865707679数据源:教育暨青年局教育数字(非高等教育)(1996-2001) 从表1.2的数据显示,特殊教育的班级,不论在中葡学校,(以中文或葡文为教学语言)或私立学校(以中文及英文为教学语言),都有上升的趋势。中葡学校(以中文为教学语言),在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一年间,由二十八班增至三十九班。若以葡文为教学语言的中葡学校,在一九九八/九九学年增设一班特殊班。而私立学校(以中文及英文为教学语言),在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一年间,由十班增至三十九班。由此可见,特殊学校的班级的需求,日渐增加。表1.3 中葡学校-特殊教育之阶段分布特殊教育单元年龄学校名称第一阶段6-12北区中葡小学巴坡沙中葡小学湾景中葡小学何东中葡小学第二阶段13-18仔中葡小学二龙喉中葡小学路环中葡小学第三阶段18岁以上黑沙官立中学启导班6岁以上巴波沙中葡小学北区中葡小学二龙喉中葡小学数据源:教育心理辅导暨特殊教育服务中心(2001) 在中葡学校内设有以中文教学(其中一班为葡语教学)为主的特殊教育班级:有启导班(或称小班)和混合班 (表1.3)。收生对象为智能不足、唐氏综合症、自闭症、过度活跃症、脑痲痹、肢体障碍、弱视和整体发展迟缓的学生。特殊教育班级以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分别是六至十二岁为第一阶段;十二至十六岁为第二阶段;十六岁以上为第三阶段。启导班和混合班是按就读的特殊学生学习能力来安排。启导班为学习迟缓或智力临界的学生而开设的班级,其课程是依据常规教育相对程度的内容而编排,授课时间则因应学生的需要而作调整和延长。混合班是为学习能力及适应能力较属理想的学生就读,一般来说他们都能跟上一般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因此他们都会全部或部分时间被安排在普通班上课或参予课余活动,该班级的学生人数亦会较少,让教师们有更多时间辅助学生,其学习程度分别由幼儿园至小学六年级。 教学范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其学习范围包括:沟通,心智发展,生活自理的基本训练,个人独立 性培养,学科学习,社会生活适应,手艺,音体教育等,目的是培养 学生基础的独立能力和基本学科的知识。第二阶段:以发展下面范围为目的:学习工具操作,沟通能力,音体教育,人际 关系与公民教育,健教及性教育。目标在以培养学生具备参与工作, 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第三阶段:除了基础能力的训练,学科学习,与人合作的基本能力外,此阶段的 培训目的是提供学生发展实际工作能力,以利将来就业和融入社会, 又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向的评量结果,家庭状况,就业机会等,定 出每一个学生的个别训练目标。在这阶段将会为有工作能力的学生安 排以下的实习岗位:政府公园园丁,海事博物馆杂役,政府学校清洁 工人,或政府部门送递文件及清洁工人等。 除了特定的课程安排以外,特殊班每星期皆有一次课外活动,包括参观,旅行等。而在星期六,学生还可参加辅助课程:舞蹈、歌剧、球类和陶瓷工艺班等。表1.4 接受政府资助的特殊教育机构形式年龄对象学校班数人数老师经费特殊学校6-19轻或中度智障,过度活跃,自闭症,身体障明爱特殊学校7幼2,小547老师:7助教:1教青局明爱特殊学校4以上听障,语障,学习困难,多重障碍发展迟缓,轻度自闭,轻度智障协同特殊教育学校13幼2小6中563全日制55支持服务8老师:16教青局热心人士教会社团早期特殊教育训练中心初生-6轻或中度智障,过度活跃,自闭症,发展迟缓,唐氏综合症,大脑痲痹澳门弱智人士服务协会附属:启智中心全日:5上/下午:2个别班:594老师:9助教:6社工局教青局协会启健中心上/下午:2个别:238老师:4助教:1学前语训练中心1-6失聪,弱听,语言发展迟缓澳门聋人协会启聪中心全日:1 个别:235老师:3社工:1社工局教青局普通学校6-12失明庇道学校3教青局 个别班:为较严重或因在全/半日班成绩退步的弱能儿童所设 数据源:以电话查询负责人及澳门复康服务指南(2000)。 接受政府资助特殊教育的机构,主要包括为失聪及弱视人士提供正规教育的是“协同特殊教育学校; 澳门聋人协会主办的学前语言训练的启聪中心,也专为失聪、弱听和言语发展迟缓的儿童,提供言语训练(表1.4)。 在弱智人士的教育方面,资助的机构有启智和启健中心,专为学龄前的发展迟缓,学习困难,行为有问题,智力迟缓,自闭症等儿童提供早期特殊教育服务(表1.4)。明爱特殊学校也为轻或中度智障的儿童,提供了以学习阶段而分(低、中、高班)的教育机会。而庇道学校也为失明儿童提供了普通教育服务。贰、特殊教育之教师表2.1 特殊教育教师之性别统计性别1995/961996/971997/981998/99数目%数目%数目%数目%男性1013.51413.31314.31012.3女性6486.59186.77885.77187.7总数74100.0105100.091100.081100.0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1995-1999) 在一九九五/九六学年,特殊教育教师的数目比13.5%为男性,86.5%为女性。一九九六/九七学年,特殊教育教师的数目比一九九五/九六学年上升,增长了41.9%;86.7%的教师为女性,而13.3%的教师为男性。一九九七/九八学年,殊教育教师的数目比一九九六/九七学年下降了13.3%;85.7%的教师为女性,而14.3%为男性。一九九八/九九学年,特殊教育教师的数目比一九九七/九八学年也下降了11.0%;87.7%的教师为女性,而12.3%为男性。总括来说,特殊教育的教师,在这四年内,女性与男性数目之比约为7:1,显示女性的教师较男性教师为多。而特殊教育教师数目自一九九六/七学年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表2.2 特殊教育教师之学历统计学历1995/961996/971997/981998/99数目%数目%数目%数目%高等教育39(a)52.754 (b)51.461 (c)67.058 (d)71.6师范1621.62422.91718.71113.6中学毕业1418.92422.91011.0911.1中学未毕业56.832.933.333.7总数74100.0105100.091100.081100.0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1995-1999)(a) 二十四名教师同时拥有师范学历(b) 四十二名教师同时拥有师范学历(c) 四十九名教师同时拥有师范学历(d) 四十二名教师同时拥有师范学历 从表2.2资料得知,在一九九五/九六学年,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率为52.7%,而只有师范毕业教师占21.6%;中学毕业的教师占18.9%;中学未毕业的教师占6.8%。在一九九六/九七学年,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率为51.4%,较一九九五/九六学年的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但实际数值则增加了。拥有师范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率以及拥有中学毕业的教师的百分率均上升了(分别由21.6% 增至22.9%及18.9%,增至22.9%);而未有中学学历的教师不论在数目及比重上均比前下降了(6.8%下降至2.9%)。在一九九六/九七学年,特殊教育教师年龄的中位数是35.1岁,年纪最小的教师为19岁及年纪最大的为67岁。 一九九七/九八学年,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比(67%)较一九九六/九七学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拥有师范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比23及拥有中学毕业的百分比均递减了1(分别由22.9% 降至18.7%及由22.9%降至11.%)。而未有中学毕业学历的教师实际数目保持不变,而比重则较上一学年有所增加(由2.9%增至3.3%)。而特殊教育教师年龄中位数为36.0岁,最年轻的教师为20.0岁,最年长的为63.0岁。 在一九九八/九九学年,拥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比为71.6%,较一九九七/九八学年上升了4.6个百分点,而拥有师范教育学历的教师百分比则由18.7%降至13.6%。而特殊教育教师年龄中位数为36.6岁,最年轻的教师为20.0岁,最年长的为64.0岁。总括来说,历年来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历,未有明显的进展。而历年来教师的年龄中位数,最年轻的教师,最年长的教师的年岁相比也相差不大。表2.3 按岁组统计之教师数目男女岁组年 份1995/961996/971997/981998/99男女统计男女统计男女统计男女统计20-24167-3325726825-29-1010181911213281030-3432023-141412021-151535-392111322426221232212340-4418931922-7717845-491451101144815650-54134551014525755-59-11167246-2260-64-11112-11-2265以上1-1-11-0总计1064741491105137891107181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1995-1999) 从表2.3数据显示,在1995-1999四年内特殊教育教师的年龄多集中在25-44岁之间,而年岁的相距亦很大,最年轻的为20岁,而最年长的是65岁。参、特殊教育之学生3.1 按性别及教育程度统计之学生数目教育程度总数注册数目学年期间学年期间学年总数目插班人数退学人数总数升级及毕业数目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1995/962461147381245114105481996/9728212693111280128202991997/9829314014463301141214981998/9931616213621327167248128数据源: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1995-1999) 从表3.1的数据显示,从1995-1999年间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总数由359人(男生245人,女生114人)增至494人(男生327人,女生167人),而升级及毕业的数目,亦由153人增至376人。总言之,需要特殊服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肆、特殊教育法令的发展 在现今的社会里,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立法及着实执行是推动发展的必备条件,如美国在一九七五年便通过了“弱能儿童教育法,明文定要为三岁至二十一岁的弱能人士提供“免费教育。立法可确保其地位及作为实质推行的依据,亦保证其未来的发展。但澳门的特殊教育向来缺乏政府的重视,直到一九九二年的三月,在澳门教育制度纲要法案中首次提到:第二章“教育制度的组织中的第一条第一款,将特殊教育作为澳门教育制度的一部份,并于第十三条“特殊教育阐明其宗旨及界定有特殊需要人士的类别。但该建议案内容较笼统亦欠全面,在执行时可能会出现困难。直到一九九六年七月正式颁布了第33/96/M法令。该法令主要为因应技术及社会经济之发展及变化,导致许多人因体格及社会心理之特征而在适应融入教育方面存有困难,故该等人需接受特殊方式之教育。同时,亦提议本地区行政当局应在平等机会原则及不同待遇原则下,透过适时采纳促成学业进步以及完全融入家庭、学校环境及投身职业之措施,向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辅助之人提供适当之条件。这法令充实了第11/91/M号法律所定之法律制度及根据澳门组织章程第十三条一款之规定。该法令包括了:适用的范围、指导原则、特殊教育制度、特殊设施、学校硬件之配合,特殊教育的科目,行政程序,级别或班级之编排,评估之特别条件,附加之教学辅助,措施之并用,个别教学计划,教学活动大纲,计划及大纲延续及修订,监护人之同意,优资学生评估,教师之培训等等的规定。 法令第33/96/M号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不少,使各方面的人士有依循的方法及规定,但对于特殊需要的人士如何真正融入社会,及社会各方面要怎样参与配合他们的需要,则仍未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因此,在1999年,澳门政府立了第33/99/M号法令,对如何落实防治残疾以及使残疾人康复及融入社会,有一较详细的规定。内容明确指示残疾人士之康复问题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并给予指引。内容包括法令的一般规定、详细列明康复程序、而特殊教育是康复程序的主要一环及重要手段、列出行政当局需肩负之责任、以及规定行政当局各部门之参与形式。在第十条“特殊教育,特别提到不论公立及私立学校,应使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残疾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融入普通教育制度,并准备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 在澳门虽有对特殊人士的一些法例,但与其他地方相比(例如台湾、或美国),似乎是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而且澳门有关特殊人士及教育的法令中,都只是一些方向的指导原则,而缺乏一些施行细则,去明确指示在执行上的一些规定。例如在公立或私立学校中,仍未建立特殊教育的意识,故很难在学校推行融洽教育。又例如最基本的交通运输及道路设计上,几乎完全没有考虑到特殊人士的需要,有很多地方的行人路过于陕窄或没有行人路,没有任何导盲的设施,甚至没有小斜坡,让坐轮椅的人士使用,即使是刚新建的旅游景点,如观音像,也没有这种设施;又如某些地方,一定要用行人天桥才可过马路,却没有为坐轮椅的人士创造任何设施,他们如何越过天桥而上学呢!(华侨报,16-04-01)故此,对特殊教育法令上的执行及实施,应有一个有系统、有计划的落实步骤。伍、对特殊教育的展望1. 建立多元模式的特殊教育服务医院学校,养护机构,特殊学校,特殊班,启导班,资源教室,巡回辅导,支持服务等多元模式应该并存,以适应不同种类,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学生。其收纳对象亦可重迭,例如轻度弱能或资优学生,部份时间可在普通班学习,部份时间可在资源教室,或特殊班上课;中重度的弱能学生一份时间可在特殊班学习,一部份可在特殊学校学习;极重度的弱能学生,一部份可在特殊学校学习,一部份可在养护机构学习。这些都可按学生的进步情况作弹性调整,配合他们的需要,发挥他们的潜能。2. 接纳弹性及多元化的安置和课程 由于人权思想的伸张与适性教育的重视,各地积极进行融洽教育。特殊教育 的安置,应建立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和弹性的模式,以适性教育,支 持和接纳为安置的准则。虽然各地正积极推行融合教育,但我们应考虑 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该分则分,该合则合,或分合并存,不宜陷入假性的融 合教育中。 在特殊教育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大,同一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未必 适合每一位特殊需要的学生,故此,有必要针对特殊需求者的需求和特 性,拟个别教育计划,真正做到适性教育或因材施教。3. 积极推行人性化的融合教育以往的特殊教育,强调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性,所以主张要有特殊的环境与特殊方法;当前的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相似性,所以主张在相同环境中提供特殊的方法。使特殊儿童融合一般的环境中生活并接受教育,以及使一般人对于特殊儿童能有所了解和尊重。我们认为透过转介服务,合作咨询与教学,同侪指导,以及适合弱能人士的学习情境和回归等方式,以最少限制的教育情境,使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能有最大的互动,又能使双方获益,达到人性化的融合教育。4. 规划多元化的特教专业人员培训及进修特教师资是确保特教质量之关键因素。澳门目前仍没有完善的特教师资培训制度,故应规划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以职前培育课程奠定基础,同时针对不同需求开发在职进修课程。其次,特教工作人员应有的训练,其性质也不限以教学,还包括相关的专业服务(如心理辅导、语言训练、听能训练、行动机能训练等等),务使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员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服务各种不同需求的学生。5. 加强亲职教育父母的积极参与已是特殊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父母在观念上和态度上的积极反应,都会影响到特殊教育的成败关键之一。故应提供特殊儿童父母养育孩子的知织,加强社会咨询工作,举办研讨会,社工人员定期到家庭探访,鼓励及支持他们自组家长会等等,使家长会能发挥其功效。6. 积极推行职业复康服务,住宿服务和支持服务为轻度的弱能人士提供就业辅导及职业培训,使他们能融入社会,与普通人一样生活;为轻度及中度的弱能人士提供庇护工场,使弱能人士在一个适当的环境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中度及严重的弱能人士提供院舍服务,使弱能人士得到应有的生活条件;或为严重弱能人士提供家居训练,家务助理和指导服务等等。7. 建立无障碍的教育环境提供弱能人士无障碍的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