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资料_第1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资料_第2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资料_第3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资料_第4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全过程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课题立项申请·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限3000字内)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游戏、操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感悟道理、内化情感的过程。(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活动教学法在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运用比较成熟。但是从教学类刊物、网络等媒体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也能散见一些活动教学法的介绍,但目前尚未发现完整、系统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这一方面给我们的研究增加了困难和挑战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研究也更有价值,期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当前,一些学校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望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问题的解决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而非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提不上情感的内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观念陈旧,缺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活力教学方法应该是最本质的问题。本课题组力图通过探索研究,总结出较为完整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活动教学”的模式,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并在各类活动中解决问题,感悟道理、浸润情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一)研究目标探索、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法”系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当前我校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二)研究内容1.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延伸等)的准备、实施。2.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三)研究假设和创新点1.研究假设(1)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实施活动教学法的前提条件。(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道理、内化情感,培养核心素养。(3)通过课后延伸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2.创新点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由若干个活动组成,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表演、游戏等活动,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会有很大帮助。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一)研究思路1.搜集国内外各个学科有关活动教学法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为课题后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资源。2.课题组定期组织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教育理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实践教学验证研究假设,对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讨论、修改后,再次进行验证,直至达到预期效果。4.每月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当月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存入研究档案。为中期总结,课题解题做好准备。(二)研究方法课题组设想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在整理,从中借鉴对本科研究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资料。2.实验法:积极尝试课堂教学实验,开展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活动。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加以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4.调查法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三)实施步骤本课题计划研究期限两年(202x年6月—202x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6月—202x年8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向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2x年9月—202x年10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邀请学校领导、本校名师,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正式启动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2x年11月—202x年1月)课堂教学实践、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反思问题,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成果。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x年2月—202x年6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汇编研究成果论文集、撰写结题总结和结题报告,向区教育学会申请课题结题。第二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一)课题研究背景1.“活动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罕有系统研究。活动教学法在国内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运用比较成熟。但是从教学类刊物、网络等媒体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也能散见一些活动教学法的介绍,但目前尚未发现完整、系统研究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这一方面给我们的研究增加了困难和挑战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研究也更有价值。2.学科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教育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亲历明理、反思的过程,才能从思想上感悟道理,并外化于实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个性思维和独特见解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的机器。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入情、反思并外化为行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活动教学法”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价值当前,一些学校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望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问题的解决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而非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提不上情感的内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观念陈旧,缺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活力教学方法应该是最本质的问题。本课题组力图通过探索研究,总结出较为完整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活动教学”的模式,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并在各类活动中解决问题,感悟道理、浸润情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二、主题界定及理论依据(一)主题界定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游戏、操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感悟道理、内化情感的过程。(二)理论依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最初就是为了人的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即教育"思想是针对中国教育长期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提出来的,同时也是批判继承了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提出来的。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社会上的生活引入学校,使学生通过这种生活来获得经验,形成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2.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尖锐的批判,称其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他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主张,认为这才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生产和创造能力的途径。“教学做合一”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是教学法上的一大变革。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目标探索、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法”系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当前我校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二)研究内容1.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延伸等)的准备、实施。2.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三)研究方法课题组设想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在整理,从中借鉴对本科研究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资料。2.实验法积极尝试课堂教学实验,开展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活动。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加以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4.调查法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四、研究思路、研究假设和创新点(一)研究思路1.搜集国内外各个学科有关活动教学法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从中筛选出有价值、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资源。2.课题组定期组织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从理论学习中深入理解“活动教学法”的内涵,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理论准备。3.将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究讨论后,提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教学法的具体方式、方法。第二阶段,课题组成员按照假设的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实践,验证研究方法是否有效。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交流实践效果,对有效的方法及时归纳总结,舍弃无效的研究方法。第三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教学法基本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原则、进行系统性总结梳理,形成研究报告。第四阶段,课题在本校4—6年进行实验验证,请本学科任教教师及学校骨干教师对本课题研究成果提出意见和建议,课题组吸取合理化建议,对课题研究成果做最后的修订后,上报区教育学会专家组申请结题。(二)研究假设1.通过学习、培训、宣传等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自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实施活动教学法的前提条件。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道理、内化情感,培养核心素养。3.通过课后延伸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三)创新点活动教学法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由若干个活动组成,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表演、游戏等活动,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发挥学生的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会有很大帮助。五、课题研究进度与计划本课题计划研究期限两年(202x年6月—202x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6月—202x年8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向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2x年9月—202x年10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专题会议,邀请学校领导、本校名师,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正式启动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2x年11月—202x年1月)课堂教学实践、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反思问题,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成果。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x年2月—202x年6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汇编研究成果论文集、撰写结题总结和结题报告,向区教育学会申请课题结题。六、课题组成员分工xxx: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并进行课堂实践研究和开题报告的撰写。xxx: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课题实践研究,和阶段性总结。xxx: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并进行实践研究。xxx: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并负责课题资料的归档工作。xxx:课题组成员,主要负责课题的实践研究工作,并负责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保障(一)资料的保障:学校订阅了《xz教研》、《小学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期刊》等多种教学类刊物,加之现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我们将在认真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借鉴并发展有益教学策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二)研究时间的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大力支持,由教务处协调,我们课题组听课、研讨的时间与学校集体教研活动时间相统一,这样保证了课题研讨有充分的时间。(三)专业性的保障:本课题组成员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论扎实,可以牢牢把握课题的研究方向;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课题研究重点、难点突破的主力;青年教师富有活力,思维灵活,将在课题研究的创新和突破上有所作为。(四)研究经费的保障:课题组成员自筹1000元作为课题研究的经费,在研究过程中,如果经费不足,课题组成员愿意随时自己出资作为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进行。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本课题力求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摸索、总结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活动教学法”主要策略。(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生活情境创设策略(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策略(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预设预生成(五)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中的运用(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模式阐述课题组202x年x月第三部分: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2021年9月被宝坻区教育学会立项,按照区教育学会专家对本课题提出的修改意见,课题组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讨,对课题的研究思路重新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方法。在将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搜集相关理论、不断进行课堂实践,总结经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一、研究进展情况按照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2x年6月—202x年6月)。共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接到区教育学会立项通知后,课题组按照区专家组提出的“课题的研究思路不够清晰”的指导性意见,进行了认真研讨,对研究过程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研究阶段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通过梳理,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明确了承担的职责。目前,课题研究进入了中期阶段,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我们已经顺利完成前两个阶段任务,第三阶段正处于研究过程中。首先,在准备阶段,课题组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网络资源,搜集了国内外大量关于“活动教学法”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我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这些理论和成果进行了整理和筛选。最终我们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指导。这为课题组深入开展实践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准备阶段完成后,课题组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于202x年10月召开了课题研究启动会。邀请本镇校领导、名师、骨干教师对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了论证。课题负责人xxx同志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过程、方法和创新点。与会的领导、名师、骨干教师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确实存在重说教,轻活动的倾向,导致学生兴趣不浓、明理不清、情感不深、反思不足、实践缺失等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个课题在探索道德与法治新的教学模式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时各位领导、名师、骨干教师也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第三,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研究过程中。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按照既定方案,通过课堂实践验证我们预设的教学方法,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交流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总结研究成果。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边实践,边总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并撰写完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生活情境创设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问题设计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初探》等论文,其中课题负责人xxx老师撰写的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荣获2022年xx市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初探》荣获202x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这些研究成果,在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也进行了推广,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任课老师的普遍好评,这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入做好后续课题研究的信心。数学和英语等学科“活动教学法”的优秀经验,大胆尝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开展“活动教学法”。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活动为载体,课堂教学由若干个活动组成,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表演、游戏等活动,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核心素养培养会有很大帮助。三、存在问题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按照研究方案稳步实施研究计划,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研究成果,交流存在问题,共商解决方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总体上讲,课题组成员构成比较合理,有学校的校长、专职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年龄结构上都属于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但是课题组成员没有一个是思政课专业的教师,在思政教育理论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最薄弱环节。(二)一些教师观念陈旧,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课题研究中需要不断验证我们预设教学方式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观念比较陈旧,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比较抵触,认为活动教学法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从而使家长不满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为保证后续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研究成果,课题组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课题研究方案,将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为弥补课题组成员专业程度不高的短板,我们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开展8次集中学习。重点学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2022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通过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用以指导研究实践,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同时,通过学习,逐步转变少数老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自觉尝试“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培养核心素养。(二)总结前期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适当调整研究方法,使课题研究更加科学合理,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也重视实践对理论的深化作用,不断深入探索总结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三)继续按照课题方案完成后半期课题研究成果。在全面完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202x年3月份着手准备课题结题的相关工作,编制成果集,撰写结题总结和结题报告,并按照区教育学会要求递交结题申请。(四)课题研究完成后,要将研究成果在全校乃至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召开成果推介会,使研究成果惠及全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五、可预期成果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一定能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前期的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教育学会的充分认可,这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课题组有能力高质量完成后期的研究任务,取得以下研究成果:《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中的运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模式》、《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总之,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倾注了课题组成员心血和精力。一年来,大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从未退缩。虽然后期研究还会面临各种难题,但是,课题组全体成员会精诚团结、再接再厉,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第四部分:结题鉴定书主要内容提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和突破,有何建树。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也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普通民众的整体素质。这些素质包含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是提高全面素质的必要之举。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望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问题的解决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而非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提不上情感的内化,这与新的教育观念是相悖的,本课题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是求摸索出一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反思、实践的教学模式,从而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综合素质。二、研究成果概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在紧密依托杜威的“新三中心论”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基础上,历经两年的实践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有效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全面概括总结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操作与实施。1.主动性特征。“活动教学法”注重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2.生成性特征。“活动教学法”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往往能够生成一些充满新意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完全预设。3.合作性的特征。“活动教学法”主要开展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也是这一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从课前材料搜集,到课上讨论、交流、总结都需要合作学习。4.实践性。实践性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二)系统总结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清晰阐释了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三环四步”。三环,即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实践,其中活动开展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环节)是最主要的环节。该环节分为四个步骤,依次是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和总结延伸。1.活动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两个部分。2.活动开展,即课堂教学环节,该环节是“活动教学”的主体部分。包括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课堂总结四个步骤。3.活动实践。在“活动教学法”中,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某一课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实践情况。(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说明,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活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充分了解学生。2.活动设计要因地制宜。3.要灵活处理教材。(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结合教育理论完成了论文、课例、作业设计、经验交流材料等成果。课题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获xx市基础教学创新论文市级二等奖、区级一等奖,并备认定为市级成果;《以美育美——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擦略研究》获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初探》获区级三等奖;xxx同志的作业设计《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获xx市第一届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案例市级优秀奖、区级一等奖。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一)学术价值“活动教学法”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英语等学科应用比较广泛,其教学模式比较成熟,相关的学术论文也比较多。但是,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模式在常见的教育刊物及互联网上还没有介绍,与本课题关系密切的学术论文也很少见。因此,本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尽管我们的研究深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但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活动的教学法”研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二)应用价值“活动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促进作用。“活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明理、反思、实践中触动情感、明辨是非,实现知行合一,逐步形成良好品行。这就促使教师要努力改变“一言堂”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和生机,在活动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三)社会影响“活动教学法”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同时,由于“活动教学法”强调学习后的实践活动,比如学生放学后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这些都得到了家长和社区的认可,树立了学校良好的教育形象。四、研究成果的特色、建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首次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与“活动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核心素养培养为活动教学法明确了研究方向,活动教学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建树在于较为系统的总结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注意问题,填补了该学科研究的空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课题负责人签字:xxx202x年6月20日第五部分: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是基于新时代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要求的背景之下而展开的。其研究的理论依据是杜威的“新三中心论”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课题组历经两年的实践探索,顺利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果,形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初探》《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以美育美——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擦略研究》等论文,并在获得市、区级奖项。研究成果在学校得到了广泛推广,对促进学校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到起到了积极作用。关键词:核心素养活动教学法一、研究背景(一)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也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普通民众的整体素质。这些素质包含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是提高全面素质的必要之举。(二)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望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问题的解决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而非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提不上情感的内化,这与新的教育观念是相悖的,本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反思、践行,从而将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提综合素质。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一)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反思实践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二)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讨论、游戏、操作、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感悟道理、内化情感的过程。三、文献综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期刊网》《天空网》《素质教育》等大量期刊、杂志以及互联网上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比如尤珍珍的《变“说教”为“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作探索学习有效性探析》,朱嘉怡的《基于真实体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乔磊的《让生活绽放德育的光芒——基于现实生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等。这些文献资料从不同层面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提出了观点和操作方法,对我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些文献对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活动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明确具体的论述,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不利因素,但也使我们课题的研究,更富挑战性,更具价值。四、理论依据(一)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和“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教育理论。杜威认为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他强调教师不应是教学的中心,而应当把课堂变成学生活动的乐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从活动中获得知识,养成良好品德。(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要克服死教书、死读书的传统的方式。要把教、学和行动统一起来,依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行动中增加知识,磨砺意志,塑造品格。五、研究意义与目标(一)研究目标1.探索、总结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法”系统教学模式,改变当前学校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的教学方式。2.通过“活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明理、反思,逐步形成稳定的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培养合格公民。(二)研究意义当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欲望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问题的解决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观点,而非自己的理解、感悟,更提不上情感的内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教育观念陈旧,缺少能够激发学生活力教学方法应该是最本质的问题。本课题组力图通过探索研究,总结出较为完整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活动教学”的模式,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并在各类活动中解决问题,感悟道理、浸润情感,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生机活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六、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xxx小学4—6年级学生(二)研究方法课题组设想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在整理,从中借鉴对本科研究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资料。2.实验法积极尝试课堂教学实验,开展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活动。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不断进行阶段性研讨、经验交流总结等活动,对实施过程加以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4.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方式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七、研究内容(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延伸等)的准备、实施。(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道理、内化情感,培养核心素养。(三)通过课后延伸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四)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八、研究过程本课题计划研究期限两年(202x年6月—202x年6月),分四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x年6月—202x年8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向区教育学会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启动阶段(202x年9月—202x年10月)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会,邀请学校领导、本校(本镇)名师,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正式启动课题研究。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2x年11月—202x年1月)课堂教学实践、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交流经验,反思问题,及时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究成果。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x年2月—202x年6月)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汇编研究成果论文集、撰写结题总结和结题报告,向区教育学会申请课题结题。九、研究成果《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历经两年的实践研究,在课题组全体成员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研究方案顺利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探索总结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基本模式,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有效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全面概括总结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课题组在深入分析其他学科开展“活动教学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要求以及杜威的“新三中心论”,概括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应具备以下特征。1.主动性特征。“活动教学法”注重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活动教学法”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情感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参与其中,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2.生成性特征。“活动教学法”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往往能够生成一些充满新意的看法,而这些看法教师在备课时很难完全预设。3.合作性的特征。“活动教学法”主要开展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也是这一教学法最典型的特征。从课前材料搜集,到课上讨论、交流、总结都需要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达成共识,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可以说,合作贯穿“活动教学法”教学的始终。4.实践性。实践性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从教材内容看,每一课都是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三至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并以行动的方式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进而强化认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系统总结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清晰阐释了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历经两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组在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了道德与法治科学“活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在学校的部分年级进行了验证,收到了良好效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可以概括为“三环四步”。三环,即活动准备、活动开展、活动实践,其中活动开展环节(也就是课堂教学环节)是最主要的环节。该环节分为四个步骤,依次是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和总结延伸。各环节、步骤具体任务、操作如下。1.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指课前师生为课堂活动顺利开展而在备课、材料搜集等方面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师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课、活动材料准备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摸底;学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相关学习资料搜集和必要的活动材料准备。2.活动开展,即课堂教学环节,该环节是“活动教学”的主体部分。包括情境导入、活动明理、反思导行、课堂总结四个步骤。(1)情境导入。由于“活动教学法”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在导入部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主题,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视频、音乐、图片、猜谜、游戏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方式。(2)活动明理。“活动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开展若干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质疑、感悟、体会,从而解决问题、明白道理,达到情感上认同,品行上提高的教育目的。活动的主要在小组内进行(一般5—6人为一个小组),活动的形式要丰富,比如表演、讨论、辩论、比赛等,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提高教学效率。(3)反思导行。通过“活动明理”,学生对问题有了正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实际情况,反思存在行为上还有哪些不足,并积极改正。这一环节是对“活动明理”环节的巩固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觉纠正不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总结延伸。总结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把学和做统一起来。3.活动实践。实践性强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一个明显特点,也是“活动教学法”的突出特点。在“活动教学法”中,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某一课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实践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做“生活实践记录”检查学生实践情况,也可以通过问卷、电话询问等方式向家长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终达到知行合一。(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具体说明,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模式的实效性。“活动教学法”是非常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如果不能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这两个关键因素,生搬硬套,就会犯脱离实际的错误,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不到教育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三个问题:1.要充分了解学生。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面向全国的,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各地学生无论认知和能力水平,还是生活习惯都有很大差别。如果照本宣科开展活动,就可能出现学生对活动内容不熟悉的情况,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活动效果。因此,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把功夫花在了解学生上,再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活动设计要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就是要使活动场景努力贴近学生生活,不让学生感到陌生。因为各地学校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地区,学校之间差别也不小,教学同样的主题,设计同样的活动就会让学生感到离自己很遥远,降低参与活动的兴趣。3.要灵活处理教材。运用“活动教学法”,教师必须在把握主题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材,包括对教材内容适当地增减、改编和顺序调整。总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层次性,主题强化。如果一成不变照搬教材,就会使活动失去新鲜感,降低学生兴趣,影响教育效果。(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还结合教育理论完成了论文、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