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生活感悟法等。【课前准备】搜集黄土高原文化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划分学习小组。【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歌曲欣赏:信天游,感受黄土高原的地方文化,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你知道“信天游”是哪里的一种民歌形式吗?学生:黄土高原。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活动1:定位置教师:出示“黄土高原”位置图,描述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学生: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的大部分和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活动2:识地貌教师:分别展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黄土川等景观图片,明确各种地貌的不同特点。黄土塬: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墚: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学生:描述黄土地貌景观图。活动3:赏文明教师:展示窑洞景观图片。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教师:你还知道哪些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学生:信天游、秦腔、安塞腰鼓等。 拓展延伸:信天游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活动4:探成因教师:你知道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吗?播放视频。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拓展延伸:黄土“水成说”有的认为是流水把黄土搬运到黄土高原(称为黄土水成学说),对此,我国科学家李明光提出新的理论黄土高原灾变水成学说。他用大量证据证实:黄土高原是喜马拉雅运动带来洪水泛滥,黄土沉积和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的。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组合作探究:分地势、干湿地区和农业生产三个小组,分析黄土高原的过渡性。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学生分析。展示探究成果:学习任务二:水土流失严重活动1:小实验小组合作探究(一):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教师:把学生分三组做实验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做水土流失实验(如图),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展示探究成果:活动2:找论点小组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地表景观组: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谷两侧多出现直立的陡崖,地表坡度大。地形组:黄土质地松散,内部多孔隙和竖向的裂隙,极易被流水侵蚀,并形成泥浆进入河流。气候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单位时间内坡面径流量大。植被组: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导致天然植被退化,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极低。活动3:探结果展示探究结果:学生甲: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学生乙: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环节三:课堂检测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D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B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千沟万壑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C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加剧地震灾害的发生A B C D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3能够说明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C )A组 B组 C组 D组4在其它影响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B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更严重环节四:总结升华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讨论表达为主体,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自学、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