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1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2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3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4页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精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作总结20年我会在党的大和届全会精神和中国科协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大精神的指导下,开展了以学术活动、科普工作和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工作。一、工作回顾(一)学术交流。我会自2003年六届理事会确立了以学会综合性学术年会为主,同时由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的专题学术会议的原则,之后于2005年4月在武汉召开了第十届学术年会,同时每年都组织23次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专业学术会议。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活跃学术气氛,推进学科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月2730日我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了第11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由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协办。61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资源与环境。会前编辑出版了论文摘要集,文集共收录论文摘要300余篇,涉及矿物学、矿物岩石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大陆岩石圈演化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矿床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沉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探讨。学术交流包括9个大会主题报告和10个分会场的学术报告,另有部分展板。与会的6位院士和两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分别报告了我国乃至世界科学的前沿研究进展,涉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的重大科学研究的问题。如我国嫦娥工程应用研究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就我国深空探测问题做了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许志琴院士做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进展和展望,贾承造院士做了我国油气资源前景与石油地质问题,刘宝珺院士做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科学思考,翟裕生院士做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与勘查系统,刘丛强研究员做了水库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水电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王成善教授做了白垩纪大洋红层从缺氧事件到富氧作用的报告。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日本地球化学学会会长松田准一教授作了题为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e and the mantleIntroduction to Osaka model的报告。10个专题分会场分别进行了2天的学术交流,内容包括中国大陆岩石圈化学结构、岩浆作用及火山活动、化学地球动力学、矿物科学与技术及矿物岩石材料与环境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分会场、沉积学及油气地球化学、环境和生态地球化学、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交流报告300余个。会议点面结合的学术交流方式充分反映了学科的进展,体现出会议具有很高的学术层次,广泛的代表性,显示度较高,逐渐与国际接轨等特色。此外,会议在组织形式上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采用国际会议通用的注册系统,网上注册、提交论文;依托有关单位协办,加强了学会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应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会议于1月1921日在昆明举行,110位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交流报告约60个,包括传统的勘查地球化学、构造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以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等,以及环境生态地球化学、油气勘查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分形技术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等领域的成果,显示了应用地球化学重视应用、理论和应用兼收并蓄的学科发展宗旨。11月712日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联合在广州召开了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流体包裹体会议,230名代表与会,交流报告100余个,涉及的内容包括油气成藏包裹体,造山带、边缘海及沉积盆地流体,热液流体与成矿作用,岩浆作用与熔融包裹体,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新进展等方面。会间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做了1天半的专题讲座。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拟于12月1017日与有关单位联合在海口召开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目前已收到论文摘要300余篇,300余人报名。交流内容有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地幔柱成矿作用、大面积低温成矿及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碰撞造山与成矿、地质流体与成矿、成矿作用的理论和实验模拟、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成矿年代学、现代海底成矿与找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矿山开采的环境效应、区域找矿理论和方法、重要矿产和危急矿山深部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二)学术期刊出版。我会与有关研究机构共同主办的6种学术期刊20年均正常出版,发表文章数550篇左右,发行约4000册。所有期刊都被我国重要检索数据库CSCD、CSTPCD、CNKI全文数据库,以及维普、万方、台湾华艺等的来源期刊收录,或被国外知名检索系统CA、AJ等全文收录,其中岩石学报进入SCI的核心库,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被EI核心库收录。根据20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公布的数据,各刊的评价指标都较好,岩石学报和地球化学保持了前列的记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和古地理学报已进入全国1700余种科技期刊前300名以内。各期刊都及时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提供数据。(三)组织建设。定期召开理事会。今年元月以通讯会议的形式召开了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审议了秘书长年度工作报告、20年工作总结和20年工作计划。4月26日在北京召开了六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就秘书长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讨论和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会议决定20年如期举行换届选举,同时举办学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活动,为配合这些活动,决定将拟于20年召开的第12届学术年会提前召开;另外会议还讨论了学术交流的情况,理事们畅所欲言,就提升学会的学术交流能力、增强学会凝聚力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20年共发展新会员49人,其中外籍会员1人。会员数据库基本实现了与中国科协会员管理系统的对接。(四)科普工作。20年我会主要开展了科普讲座、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宣传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组织科普报告10场次,1800余人次到场。我会名誉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共作了20余场报告,听众达2万余人。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与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五次开放日,接待参观人员1000余人。这些科普活动的开展,对于宣传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同时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增强了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五)人才举荐。4月30日在第11届学术年会上颁发了第11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10名获奖的年青学子获此殊荣,他们是我国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领域都作出了突出成绩,为报效国家起到了楷模作用。我会还参加了中国科协系统的有关推荐活动,如两院院士的初选工作,推荐了10名初选候选人;推荐出两个项目参加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初选;由第九、十届侯德封奖获奖人中遴选出的两名推荐为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其中1人获奖。(六)信息化建设。今年就学会网站在运行两年后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正,对主页界面、链接和域名空间等进行了更新和扩容。为提高学术会议的管理水平,建立了学术会议系统,实现了在线注册和管理。通过第11届学术年会和一些专业委员会会议的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时修正了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我会在网站建立之初就对接了中国科协会员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会员的在线申请,但还不够完善,与系统的对接还存在一些问题,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申报了会员管理系统的再建设项目并得到了中国科协的支持,目前该项目基本完成。二、存在问题和不足(一)学术会议是我会主要的活动形式。在第六届理事会基本确立了学术交流的原则,并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综合学术年会以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学术年会调动了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扩大了影响,但在会议的主题设置、专题分会场的设置上还有一些不足,如分会场交流内容上的重叠,会议主题创新不够,在会议主题报告的安排上年青学者与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外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方面还缺乏经验,一些有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如每年一次的哥尔德斯密特地球化学会议)尚未在我国召开过。学术会议内容与国家需求还有一些差距,如何将国家需求转化为学术问题,并组织交流与讨论?这几年虽然一直在探索,但在力度和面上的工作还不够。(二)学术期刊质量有待提高,国际化进程亟待加快。由于目前国家一些政策的导向,使一些好的稿源流向国外,国内学术期刊在吸引优秀稿源时困难重重;办刊经费困难,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理想;发行量低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尽管有的期刊已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其发行量也不过几百份,远不能达到以刊养刊的要求,经济效益往往成为社会效益后的一个附属。另外,办刊人员不够也是制约期刊提高质量的一大问题。据了解,我会主办的6种期刊,各编辑部人员均在两人(包括两人)以内,编辑人员的职称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受限制。(三)科普工作覆盖面不够。我会这几年开展的科普工作主要是与挂靠单位和有关对口省学会一道组织,在贵州省境内开展较多,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科普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农村科普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科普活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