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总结之谷城县科教工作总结.doc_第1页
各种总结之谷城县科教工作总结.doc_第2页
各种总结之谷城县科教工作总结.doc_第3页
各种总结之谷城县科教工作总结.doc_第4页
各种总结之谷城县科教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谷城县2009年科教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重点2009年,谷城农业科教工作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紧紧围绕市、县二级政府关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整体部署,立足农业工作方式方法的“三个转变”,全面服务于全县农业工作目标,通过常规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特色工作抓创新,较好的完成了全年科教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1、科技创新与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增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一直都是我局科教工作的重点。2009年,科教科在08年工作的基础上,与局种植业科,组织了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土肥站、县植保站、县种子公司、冷集镇农技推广中心五个单位,在冷集开展了水稻超高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创新与攻关一是采用我县近年比较成熟的宽行窄株栽培技术,集成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新品种等先进技术,总结我县水稻超高产种植工作经验。种植面积实际落实2000亩,其中核心区500亩。核心区重点开展两项示范,一是宽行窄株350亩;二是旱育秧抛秧面积160亩;二是技术集成研究试验开发区,该区面积110.5亩。今年围绕主推技术落实试验展示项目9个,即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展示试验、播期筛选试验、密度试验、肥料试验、病虫综合防治试验、轻简化栽培麦套稻试验、旱育秧抛秧栽培试验、宽行窄株栽培攻关,这些试验严格按照田间试验要求落实,品种比较及展示试验,引进中稻高产优质新品种37个,通过综合性状考察,为综合示范区超高产攻关和大田品种定向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申请市级科技部门的验收。2、农业科技推广应用09年我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利用送科技下乡形式,广泛宣传我县农业上先进技术。今年组织了局农技中心、农广校、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等十一个单位骨干人员,开展了两次集中送科技下乡活动。给广大农户带去了粮油、蔬菜、茶叶、水果等多种技术资料和现场咨询活动,还组织一大批农资企业直接与农户提供服务,取得不错的效果,送科技下乡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二是加强主推品种的市场应用率。今年春、秋两季,我们联合局种植业科,发布了我县春夏播、秋播主推品种公告,同时组织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县进行张帖,提高我县优质品种覆盖率。通过努力,今年我县建立了20万亩优质稻基地,18万亩优质小麦基地,全县水稻优质率达到75%,小麦优质率达到85%,分别与市下达我县指标107%和105.9%;三是主推了一些高产栽培技术,整理了我县小麦、水稻、油菜、花生四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并编印成册,下发到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指导全县粮油高产创建工作,主推技术,成为我县粮油生产新的增长支撑点。通过这些措施,我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80万亩,达到100%全覆盖,小麦粉锈宁拌种面积达到100%全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达到90%。2009年,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6.46万亩,总产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其中水稻总播面25.38万亩,比去年面积增加0.6万亩、增长2.4;平均亩产532.5公斤,产增加25.8公斤,增长5.1;总产13.5148万吨,增长1.2587万吨、增长7.6。小麦种植面积32.49万亩,较上年30.33万亩,增2.16万亩,增7.1%,单产308.8公斤,比上年302公斤增6.8公斤,增2.3%;总产100339吨,首次过亿公斤,较上年91596.6吨,增9.54%。粮食工作连续六年增产,工作得到上级高度的肯定,其中科教工作功不可没。3、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工作(1)阳光工程阳光工程主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服务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同时积极面向有外出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引导性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全县共开办近62期次培训班,开设计算机、数控、电工、车工、焊工、汽车驾驶、电动缝纫工、保安、畜禽养殖、农机作业手、植保机防手、农产品加工、电子操作工、保育员、纺织工、铸造工、装配工等岗位,培训人员3566人。经省、市阳光办认定的是2700人,其中农广校500人、农经干校200人、职教中心100人、机电学校200人、中山学校600人、技工学校300人、英才学校200人和国安驾校600人。(2)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局系统专业技术人才优势,我们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围绕“粮、油、果、茶、蔬、菌”等六类作物,共组织粮油、特产、棉麻、土肥、植保专家50多人,联合乡镇农技推广公益服务人员50人,全面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00多场次,其中县乡集中办班128场次,参训人员近50000人次。(3)新型农民培训结合我县六个一百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开展工作,建立省级农业科技示范示范区1个,培训基地2个。其中新型农民培训,在县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培训人员1195人,科技入户工程,对全县2400名科技示范户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两项工作落实培训经费36.16万元,已全部按期完成培训工作。(4)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按照要求,完成了全县50名一村一名大学工作。(5)农业科技队伍体系建设继续教育为提高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加快了我县农业科技队伍体系建设继续教育工作。在春、秋两季,分别对农业科技体系117人在系统内开展了两次技术类知识更新培训工作。联系县党校开展了一次集中能力培训工作。三次培训工作,对培训效果均进行了考核,117人考试成绩全部优秀。(6)防艾教育一是组织五所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师和主要领导共12人进行艾防师资培训,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影碟及书籍等进行讲授,培训2学时。二是在全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建立固定的艾防宣传专栏。制作宣传横幅5个(每个基地一个),流动宣传画报15张(套),制作宣传栏5个,发放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1000份。三是对农民工开展艾防知识培训。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共举办15场(次),共培训1047人。经过现场和问卷调查,参训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4、农业科技教育队伍与体系建设工作谷城县基层农技推广网络健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经到位,建立健全了“以钱养事”新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上半年,我们沿用了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实行县直主管部门委托管理,即由县农业局代表县政府行使委托、考核、资金分配权。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后,全县11个乡镇(区)竞聘上岗公益服务人员50名,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人员工资及推广经费从“以钱养事”经费中列支,年财政拨付“以钱养事”经费16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经费120万元,县级财政经费42万元。我县“三权合一”的管理模式得到省农业厅的肯定,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介。下半年,我县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行了乡镇农技推广“派驻制”模式,在全县11个乡(镇、区)分别设置农业技术推广站,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实行“管理在县、服务在乡(镇)”的派驻制工作机制。各乡镇(区)农技推广站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根据乡镇规模核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共50名,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从“以钱养事”经费中列支,根据承担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报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采取“聘用制”管理,由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具体负责人员聘用、培训、管理和考核,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和动态管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在冷集镇、石花镇、盛康镇、庙滩镇、茨河镇、五山镇、紫金镇、开发区,共计建设8个乡镇(区)农技站。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共计35个村,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开发区县农科所、茨河镇庙岗村2个示范基地。5、农业科技项目与农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对我县实施的农业项目,科教科积极参与科研成果的组织申报工作。今年我局主要实施的在建项目有10项,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争取项目4个。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承建单位的精心组织实施,局科教科积极协调配合,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指标任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农业板块基地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均顺利通过了省农业厅以及上级主管单位组织的验收考核。其中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00,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0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80万亩,累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0.5万份。今年在省农业厅、省土肥站组织的项目(三年)验收考核中考评得分92分,在全省项目实施县中名列前茅,县土肥站也被授予省测土配方施肥先进单位称号;耕地地力评价项目在省土肥站、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协助下,编制完成了谷城县耕地地力评价报告,经省专家组验收通过并出版成书,这是继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最新、最完整、最详实的一项土壤信息评价成果资料,对于今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划和建设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粮食科技丰产工程在去年实施的基础上新增了杨两优6号多点高产试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试验内容。同时,“三区一田”建设任务落实,建立综合示范区2700亩,今年技术运用面积和效益进一步扩大,项目区增加效益1200万元,比去年增加655万元,增幅120。项目实施获市级科技成果一项;农业板块(油料、茶叶)基地建设项目各项指标如期完成,成效显著,省副厅长王敦胜、副厅长徐能海、副厅级调研员张德才以及省油菜办、省果品办、省科技厅等领导多次深入谷城调研考察优质油菜、茶业板块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为谷城农业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建设作为今年政府工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质检站建设正按既定进度实施中,土建改造工程已经顺利完工,仪器设备招投标也按期进行完毕,人员编制已经落实;巩固推广还林成果项目为今年新增项目,我局涉及基本口粮田建设、后续产业(茶叶)发展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三个方面建设内容。目前各项目实施进展顺利。6、农业科技论文评选工作为了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县农业科技推广成果,营造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促进农业科技人员出成果上水平,加速推动“三个转型”、“五个和谐”建设,2009年局科教科和县农学会在全系统内组织开展农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这次论文评选活动,共收集近三年公开发表的专业技术方面的文章、各类农业理论调研文章、试验示范总结、技术报告等90余篇。经过评审,共产生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分别给予一定奖励。二、主要做法1、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一是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高度得视我县农业科教工作,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业项目建设等工作中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支持了我县科教工作的开展。在农村人才建设中,县人才办对我局科教培训工作给予了广泛指导。二是多个部门支持,形成合力。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县农机办、县水利局、县畜牧局分别给予了大量支持。在日常科教工作中,县农学会、县农技中心、县农科所、县土肥站、县植保站、各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分别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科教工作有效的开展。2、创新科教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创新领导和部门支持机制。积极争取领导和相关单位支持,是我县科教工作一大亮点,由于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我县科教工作克服了以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束缚,工作争取了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二是创新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形式和内容。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集成配套组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放大科教工作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作用。3、加强学习,促进科教工作提高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科教工作实际,对如何加强农业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基层提出的人才队伍断档、青黄不接问题组织了专题调研,通过一系列工作,拓宽了我县科教工作思路。三、明年工作重点1、进一步服务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09年八个乡镇的基础上,覆盖到全县11个乡镇区,试点村组由35个,增加到48个村,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计划增加1个,设在冷集镇朝阳湖村。二是推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管理体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采取“三级考核制”和引入“末位淘汰制”,提高乡镇技术员综合素质,保证队伍不断输入新鲜力量。2、加强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充分借助湖北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的有利契机,抓好系统内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工作。一是继续抓好系统内每年春、秋两季知识更新工作。二是组织系统内专业人员80人,按照专业分工,按照省厅要求,组织好专业培训提升工作。3、加强科技宣传推广力度实现农技推广“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开展。基层农技推广站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