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_第1页
仁爱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_第2页
仁爱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_第3页
仁爱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_第4页
仁爱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记录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 关注: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变化 变化的现象 c处最先变黑(最先炭化) 说明c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 酒精灯、 火柴、 坩埚钳、 石棉网 、砂纸、 镁条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原理: mg + o2 mgo 实验步骤: 1 、用剪刀截取5cm镁条,用砂纸打 磨光亮去掉外层的氧化物,弯曲 几下再拉直观察颜色; 2 、将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 外焰上点燃便立刻移至石棉网上 方,观察现象。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 2mg o22mgo 点燃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镁条是银白色的金属,因外表被氧 化而带黑色。如果不用砂纸打磨光 亮直接燃烧反应慢且产物呈黑色。 2、发出耀眼的强光,会刺伤眼睛不要 直视,镁条长度应适当小于5cm。 3、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垫石棉网,以免 熔化的镁条灼烧桌面。 2燃着时现象: 观察: 1)焟烛有何变化? 2)火焰分几层?哪层最亮?哪层最暗? 3)将木条横放在火焰上约2秒后取出,观察现象; 4)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5)迅速将烧杯倒转,并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观察现象。(或先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烧杯的内壁 ,再将烧杯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 燃烧产物检验 1)焟烛有何变化: 2)火焰分几层: 哪一层明亮: 哪一层最暗: 哪一层的温度高: 哪一层的温度低: 燃烧产物检验 三层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先熔化 燃烧产物检验 结论结论 :蜡烛烛燃烧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蜡烛+ +氧气氧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水水 点燃点燃 5)迅速将烧杯倒转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观察现象。 3)将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观察现象; 4)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在外焰部分的火柴梗被烧焦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黑烟是什么物质? 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 3熄灭时现象: (仔细观察) 有白烟,白烟被点燃 产生的烟是什么物质? 石蜡的小颗粒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如果蜡烛没有被点 燃,可能有哪些原因? (1)白烟的浓度小,(2)风将白烟吹散了。 1、用嘴轻轻的吹灭蜡烛,观察现象; 2、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观察现象。 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是什么? 进行猜想进行猜想: 背景知识: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时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步骤: 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 象?看到现象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震荡,观察现象,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 哪些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烧杯内壁有 水珠生成,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 水生成,蜡 烛燃烧有二 氧化碳生成 在蜡烛火焰上 方罩一个冷而 干燥的烧杯, 将烧杯取下来 正放,迅速往 烧杯中倒入少 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你会了吗? 1. 如何检验产物中水蒸气? 2. 如何检验气体二氧化碳? 1.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如果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则生成水。 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 壁有白色斑点),则生成二氧化碳。 1、焟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火焰,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最明亮,温度最高,焰心最暗, 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练习练习 :几位同学对对蜡烛烛 火焰的焰心进进行了探究 ,请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 步骤骤: (1)点燃蜡烛烛,将一根 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约1s后取出,现现象如 右图图a,这证这证 明焰心 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