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从历年高考命题方向看,多为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影响或评价古代科技特点,近代落后的原因。具体考查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的题目较少。 1.考察古代中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国粹。2.从世界文明发展角度,这些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如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史的作用。注意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多样性或多元化规律。3.古代中国能够创造领先世界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的原因,但到近代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西方。4要注意用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考查“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的主题。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中国科技发展在古代、近代、现代、当今的成就和特点。5.如何对待我们的国粹,如京剧、中医、国画、书法。 一、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称为“蔡侯纸”。4世纪传到朝鲜,后来传到越南和日本,又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印刷术,唐朝出现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4个多世纪,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同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北宋时期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在12世纪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西欧。指南针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就世界范围来说,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其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贵族,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武器。(2)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传人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得到普遍使用,欧洲人借鉴中国的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劝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成就影响造纸术中国古代最初把文字刻在甲骨、青铜器上,后来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材料。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不适于书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欧洲“新教的工具”。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火药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的丹经,称做硫磺伏火法。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火药把欧洲“骑士阶级炸得粉碎”。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指南针发明及应用: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 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西欧,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即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农书作者朝代主要内容地位汜胜之西汉混合选种和人工杂交最早见于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贾思勰北魏人工选种。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农书王桢元代书中的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农器图谱占全书篇幅的4/5,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后世的农书和类书所记载的农具也大多以它为范本。农桑辑要元朝指导农业生产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书。农政全书徐光启明代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徐光启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3)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古代中国的科技有以下特点:(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中国古代科学是应用科学,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理论。(2)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3) 中国古代科技重农业,西方近代科技重工业。(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二、古代中国的科技特点和领先世界的原因(1)了解数学、天文、农学、医学、航海相关知识。数学时间发明者成就地位春秋战国十进位值制,“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制西汉周髀算经最早提出勾股定理记录圆周率比西方早约500年魏晋刘徽首创割圆术、求出圆周率为3.1416含有近代微积分思想萌芽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在世界上领先了一千年天文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是中国战国石申石氏星表120多个恒星位置,世界是最早的星表西汉武帝时期:浑天仪当时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元朝郭守敬革新浑仪为简仪农学、医学类别成就中医学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撰写,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东汉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他精通方药针灸,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发明了五禽戏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针灸疗法是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中药学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是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建筑:中国建筑主要采用砖瓦木料。有万里长城、赵州桥、明清皇宫和陵墓等古代建筑奇观。辽代山西的“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航海:商代能造木板船;明朝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那时已使用牵星术导航,代表着当时利用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三、 汉字、书法、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1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汉字的发展演变: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是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象形字逐渐脱离图画特征,向符号转化,形成了汉字。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商朝) (秦朝)(汉朝) (魏晋) 商朝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走向成熟,唐朝时盛行楷书。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草书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书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形成于汉末,盛行于唐朝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张旭、怀素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3绘画的发展演变过程。时代特点代表作品政治、经济背景起源:新石器时代彩陶鹳鱼石斧图(岩画、壁画)战国时期: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帛画人物龙凤图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魏晋南北朝(宫廷画)士大夫画家活跃,绘画理论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士族兴起,“以形写神”隋唐山水画人物画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雕塑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突出成为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商品兴盛、市民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王冕墨梅徐渭黄甲图郑板桥墨竹图强调士大夫个性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中国画:地位: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分类:以题材不同: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艺术风格上: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文人画地位: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山水画: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人物画 、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四、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西周-春秋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儒家经典(五经)之一。(2)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亦称“骚体”。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屈原离骚的地位: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3)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4)唐诗: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科举以诗赋为主。唐诗成就:初唐:王勃、陈子昂;山水诗:孟浩然、王维。盛唐代表:李白、杜甫;边塞诗:高适、岑参。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李商隐。(5)宋词:宋代词繁盛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 适应市民生活需要;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6)元曲: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比词更为生动活泼。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散曲:秋思)。(7)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兴起(志怪小说);唐朝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适合市民欣赏;宋代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到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基础;明清空前繁荣。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封建专制越来越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明清小说成就:元末明初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明清的“三言”“二拍”,商人成为被歌颂对象。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密切相关。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注意理解好代表作品、特点和经济背景。 五、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1.中国戏曲的发展: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春秋战国:出现优伶。两宋:南戏。元朝: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明朝:昆曲流传甚广。清朝:京剧形成、发展。形成过程: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同、光年间京剧成熟;民国以来走向世界(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梅兰芳等著名艺人)。2.元杂剧繁荣与衰落的原因:元朝对艺人的保护政策 因为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吸取前带的精华。衰落原因:科举制的恢复 元杂剧模式过于呆板。本专题考点重点把握几个方面,一是元杂剧把中国吸取艺术推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二是清朝京剧的形成是中国戏剧的繁荣时期。三是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戏剧文化。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例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传统戏剧被拍摄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C正确。A项中“全面提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的是医学成就,排除A。B项中的“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出康熙关注西方,排除B。D项中的“成功解决了”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排除D。【变式探究】(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 【变式探究】(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C D【解析】中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中的政事堂出现于唐,中的土司出现于元,中的三司使出现于宋,由此判断B正确。【答案】B考点二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例2(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 【变式探究】(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政治的体现,服务于政治。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等。“书同文”,把七国文字统一为小篆,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也达到了巩固统一的目的。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隶书、楷书和行书都出现在小篆之后,并且不是国家强力推行的字体,故 A项、C项和D项错误。【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秦始皇时已经统一了全国的文字,错。三体石经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汉朝的时候,隶书盛行,先秦古文和小篆在此时已经并不流行,并不符合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错。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举一反三】 (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B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例3(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 【变式探究】(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解析】结合图片可知此作品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再结合图片中各个封国的名称可以判断出来是西周时期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A项,因为A项出自于诗经,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本题答案选A项。“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指的是东晋时期,B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说明是汉代,C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说的是秦朝的史实,D错误。【变式探究】 (2015课标全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20世纪50年代初,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需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急需要发展经济,而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其他经验可借鉴,向苏联学习成为重要的时代需要,为此国家大力倡导学习俄文,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说明当时的“俄语热”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故选D项。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刚刚形成,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当时还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当时的文化教育制度还处在探索、建设时期,还未建成,没有改革的对象,C项错误。【答案】D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1.(2017年江苏卷文综历史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文人画最大特点是注重意境,材料“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故C项正确。2. (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C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繁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史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排除D。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解析】认真观察图片信息,第一个人物,头戴软巾诨裹,着长衫,腰扎带,脚穿袜,口中含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正在吹哨,当为副净色;第二个人物,头戴软巾,着长衫,敞胸露腹,腰系带,裹腿穿袜,左手托一鸟笼,当为副末色;第三个人物,头戴幞头,身着圆领长袍,腰系带,手拿一幅立轴画,上身微俯,似在讲述剧情,当为末泥色;第四个人物,头戴东坡巾,穿圆领长袍,前襟掖起,露出双膝,右手捧一物,左手指着戴展脚幞头的人,作对话状,当是引戏色;第五个人物,头戴展脚幞头,身穿圆领大袖袍,左手执笏,右手握笏,正在倾听他人说话,当为装孤色。由此可知,图中的图案体现了杂居中的不同角色,说明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正确;京剧是由徽剧和汉调演变而来,故B错误;杂剧是以文学、戏剧、诗歌、音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故C错误;杂剧主要取材于民间生活,故D错误。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B【解析】在中国古代,世界各大洲长期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较少,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中国商人,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四大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阿拉伯人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据此类推,题干中所述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也是通过阿拉伯人,故选B;马可波罗来华是在元朝时期,此时四大发明已经基本传入欧洲,因此不可能主要通过马可波罗等人,故 C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故 D错误。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 3.(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 (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4.(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5.(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 6.(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秦始皇时已经统一了全国的文字,错。三体石经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顺序排列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汉朝的时候,隶书盛行,先秦古文和小篆在此时已经并不流行,并不符合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错。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7.(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首先要看他的书法作品艺术水平,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ABD。8.(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 1(2015浙江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A. BC D【解析】中的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中的政事堂出现于唐,中的土司出现于元,中的三司使出现于宋,由此判断B正确。【答案】B2(2015广东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奏事繁多,小篆复杂难写,因而让隶人修改形成新字体。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故选B项,排除A项。行书和草书与篆书无关,排除C、D项。【答案】B3(2015课标全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D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2(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解析】题干中诗歌“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杜牧、白居易均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孟浩然属于盛唐诗人,生活在安史之乱前,这些与题干中“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不符,故A、B、D项错误。【答案】C3(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是(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 【答案】C4(2015福建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解析】根据材料“描绘关于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监流”说明A项表述正确;“可正是千丈虎狼穴”说明作者吊古抚今,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B项表述正确;“大江东去浪千叠”,再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D项表述正确。A、B、D项表述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在材料中未体现,故符合题意选项为C项。【答案】C5(2015福建文综,13)右图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 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解题关键在于文字注释。“历者,过也,传也”说明“历”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说明记载历史应实事求是,故选B项。A项说法仅符合“历”的原意,故排除;材料强调历史是对过往事实的文字记载与“书籍”无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2014年天津文综0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答案】A 2.(2014年重庆文综05)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降低了生产成本,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错误。答案为C。3.(2014年安徽文综)(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10分)【答案】(2)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4.(2014年高考新课标1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两人所处的时期即可知它们出现的背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比如政治角度可以说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思想文化方面可以说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5.(2014年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答案】A【解析】由于宗是一个会意字,所以这个字的每个部分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汽知识培训集团课件
- 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消防知识培训课件新闻稿
-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物业人民调解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国画荷花面试题及答案
- 电气制图考试题及答案
- java算法排序面试题及答案
- 法院审判面试题及答案
- 石油普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郑州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园艺生物技术应用与发展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网约车停运损失赔偿协议书范文
- 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
- 新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词汇表(word精校版)
- 什么是标准化沟通
- 产前筛查规范化流程和质量控制侯巧芳 课件
- 询价投标文件范本
- 《固体物理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 隧道二衬拱顶模板支架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