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_第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_第2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_第3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_第4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简介 考试说明 课程资源 学习方法 教材结构 绪 论 走 近 师范专业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01哲学 02经济学 03法学 04教育学 05文学 06历史学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10医学 11管理学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04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7 成人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 04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3 教育史 040104 比较教育学 040105 学前教育学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40107 成人教育学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109 特殊教育学 040110 教育技术学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学科群 通识课程 中文课程教育课程 教育基础语文教育 走 近 师范专业 教育学 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 语文教育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学技能 语文教育科研 语文教学综合技能训练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育见习与实习 中学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课程开发与实施 语文教学评价 课程简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 论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以语文教育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是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新教 学理念,储备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必 备理论知识,为将来能更好地进行中 学语文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走 近 师范专业 普通 课程与教学论 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走 近 师范专业 教育部教师教育目标 就业为导向 能力为本位 本课程学习要求 关注教育问题 提高教学技能 海德格尔 问题与思考 走 近 师范专业 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16231662)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 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 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 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 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 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 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走 近 师范专业 李约瑟(Dr. Joseph Needham,1900-1995 )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 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以中国科技史研究 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 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 难题”: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 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 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为什么近代科学 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 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 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 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 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今天 ,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 搞什么“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 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 才。问题在于,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 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 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 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前不久,中国一所著名高校曾向世 界顶级大学的领导者请教这个问题 。对此,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 密尔顿教授认为,中国最缺的就是 敢于挑战权威的学生。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教授说,(中 国大学的教育方式是)讲座式为主,而小班 少之又少;让学生选择专业太早了。耶鲁 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表示,中国大 学本科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和对于批判 性思维的培养。 走 近 师范专业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 平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 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中小学语文课 所用教学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新近 公布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 案规定,十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 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时间,2700多 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语文是工具,语文水平低,影 响别的学科的学习,有的数学老师、物理老师 诉苦,说是得兼做语老师。少数语文水平较好 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 于课外看书。 走 近 师范专业 语文课占用这么多时间,必然挤别门功课的时间 。按试行草案规定,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 的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五门合计是 1076课时。我们要搞四个现代化,可是让孩子们 只用稍多于十分之一的时间学科学,而有几乎三 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收效不大的语文课上。这个问 题是不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是不是应该研究 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 得较好的成绩? 语文教学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时至今日 也没有得到解决。 走 近 师范专业 学习力 思考力 行动力 走 近 师范专业 敬畏母语 亲近母语 传承母语 走 近 师范专业 学生为什么学习语文? 应该如何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之前的(或不学习语文的) 人一般呈现什么样的人生状态? 学习语文之后的人一般会发生哪些显 著的变化? 何用的语文? 何态的语文? 何人的语文? 海德格尔 问题与思考 课程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 绩2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作业 评课 考勤 期中成绩:读书笔记 模拟面试 期末成绩:闭卷笔试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 期中考试题目 你为什么选择语文教师这个职业? 你的优点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你最欣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的原因有哪些?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你最欣赏哪种类型的班主任?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期中考试题目 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 你平常阅读的教育教学书刊有哪些? 你对学校同事有什么要求? 你选择工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请介绍你的一次失败经历。 你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应届生缺乏教学经验,如何胜任自己 的教育教学工作?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考试说明 期末考试题型及分值分配 1.填空 (1分1515分) 2.单项选择 (1分1515分) 3.名词解释 (4分312分) 4.简答 (10分220分) 5.论述 (15分1=15分) 6.课例解析 (23分1=23分)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考试说明 课程资源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公共资源 个人资源 教学录像 教学实录 语文教案 诵读资源 说课设计 CAI素材 公共邮箱 学院网站 纸质文稿 网络资源 语文教科书 教学资源库 推荐书目 电子资源 其他资源 课程文件 网络资源 视听资源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网络 纸本 电子 资源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 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 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斆学半。”其此之 谓乎。 读作xu ,同“学” 读作xio ,“教导”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学记 课程资源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 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 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 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 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 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 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 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 此之谓乎。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学记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 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 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 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 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 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 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 ,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 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 ,其此之由乎。 课程资源 学记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 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 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 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 ,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 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 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 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 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 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 ,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 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此之谓乎。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学记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 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 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 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 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 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 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 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 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 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学记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 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 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 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 ,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 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 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课程资源 学记 学习方法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听理论课 听观摩课听 质疑讨论 上台亮相说 课标 报刊 教材 课例 理论读 作业心得 教学设计 理论文章写 练基本功 见习实习 调查研究用 用 写 读 听 说 质疑讨论 上台亮相 模拟面试说 未雨绸缪 规划人生 走 近 语文课程 与教学论 n如果人能倒着活回来,几乎人人皆成伟 人。 n成功就是把平平常常的事情反反复复地 做好。 n“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 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上 课程结构 课 程 论教 学 论 其 他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内容 语文教材编制 语文教材评介 语文课程资源 识字写字教学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口语交际教学 综合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学评价 语文学习方式 课外语文学习 学习心理 语文教师 古代教育 绪 论 现代教育 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授法阶段;教学法阶段;教材教法阶段;教学法和教 材教法并存阶段;解学论阶段;教育学阶段;课程与教 学论阶段。 课程论与教学论 课程与课程论;教学与教学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研究对与任务 研究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问题;研究任务是认识语 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规律,指导实践。 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与课程论的演变过程:中国 唐孔颖达五经正义:首先将课程二字连用,其含义是 建造庙堂,与今天的课程内容毫无关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课”指从讲授到考核的全过程 ,引申为教学等;“程”指衡量或衡器,引申为准则、顺 序、进度等。 宋朱熹朱子全书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他所讲的课程指功课及其进程。 课程与课程论 课程与课程论的演变过程:西方 课程可以被理解为学习的进程;一门课程或学校提供的所有课 程;学生在“跑道”上跑。 英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1895年在该文中最早出现“课程”一 词。 课程词源: currere(拉丁文)、 curriculum、race- course、course of study。 广义课程 课程是指一切有规 定数量和教学内容 的工作或学习进程 。 狭义课程 课程专指学校课程 ,是学校教学的科 目及其进程。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改造 课程与课程论 对课程概念的一般归类 课程概念与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与课程论 知识中心论 课程是目标或计划 社会中心论 课程是学科、学程或教材知识中心论 课程是经验学生中心论 理想课程 理想课程( Ideal curriculum)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 课程专家提出应开设的课程。 正式课程 正式课程(Formal curriculum)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 划和教材。 理解课程 理解课程( Perceived curriculum)是教师所领会的课程,教师对 正式课程会有多种解释方式。 实施课程 实施课程(Operational curriculum)是实际实施的课程,教师领悟 的课程和他们实际实施的课程间会有一定的差异。 经验课程 经验课程(Experiential curriculum)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实在在 体验到的东西,也即课程经验。 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与教学论的演变过程:中国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学”,“觉悟也。” 汉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与教学论的演变过程:中国 教学与教学论 教学与教学论的演变过程:西方 在西方国家,习惯用teaching、instruction表示“教 ”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习惯用learn表示“学”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习惯用study表示“研究”的意义。 课程是教学的蓝图 。课程论侧重研究 “教学什么”或“ 教什么和学什么” 的问题。 课程论 教学论侧重研究“ 怎样教学”或“怎 样教和怎样学”的 问题。 教学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侧重点 课程论与教学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西方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教学论 课程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中国 课程论 教学论 课程论 教学论 教学论 课程论 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 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 根据问题的来源分类 其他分类 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 理论实践:语文课程 的性质;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语文课程与教学实施;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 理论实践对立问题: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之间的关系 理论内部对立问题: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文本的整体性把握与分析认识 问题的价值:常识问题与未知问题 问题的程度: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 问题的范围:大问题和小问题 研究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主要任务: 认识语文教学现象 揭示语文教学规律 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本门课程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百年发展历程如下: 教材教法两法并存教学论教育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建国后到80年代中期 始于1987年 1919年陶行知提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 教学法 始于1997年 课程与教学论 教授法 1903年教授法 思考与练习 名词解释 课程 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语文教学法的来由 陶行知先生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理由: 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陶行知教学合一 语文教学法的来由 陶行知先生的主张在批评与拥护声艰难前行 陶行知先生的建议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后,遭到一部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 ,双方激烈辩论两小时,未获通过。陶行知因此拒绝担任教育专修科主任 的职务。 1920年何仲英在白话文教授问题一文中写道:“内容形式方面种种推敲 ,要大家讨论,课堂里不是教员一人说话,要大家说话。” “五四运动”后,保守势力败退,南高师因此把“教授法”课程一律改为 “教学法”。 教育与经验 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 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 。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 方面,经验就是承受结果。我们对事物有 所作为,然后它回过头来对我们有所影响 ,这就是一种特殊的结合。 教育与经验 一个孩子仅仅把手指伸进火焰,这还 不是经验;当这个行为和他遭受的疼痛联 系起来的时候,才是经验。此后,他知道 手指伸进火焰意味着灼伤。一个人被灼伤 ,如果没有觉察到是另一行动的结果,就 只是物质的变化,像一根木头燃烧一样。 题识:1.着色生春。戊子三月既望坐 畅春园观。琅琊王澍并题。 2.春夜宴 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