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复用和信道编码.doc_第1页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doc_第2页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doc_第3页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doc_第4页
LTE复用和信道编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te 复用和信道编码复用和信道编码 - 1 - 目录 1.1前言4 21 范围范围4 3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 43 定义定义, 符号和缩写符号和缩写.4 4.13.1 定义 .4 4.23.2 符号.4 4.33.3 缩写 .5 54 信道映射信道映射6 5.14.1 上行链路.6 5.24.2 下行链路.6 65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 复用和交织复用和交织.6 6.15.1 常用程序.6 6.1.15.1.1 crc 算法.7 6.1.25.1.2 码块分割和码块crc校验7 6.1.35.1.3 信道编码9 6.1.3.15.1.3.1 咬尾卷及编码.10 6.1.3.25.1.3.2 turbo 码11 6.1.3.2.15.1.3.2.1 turbo 编码.11 6.1.3.2.25.1.3.2.2 turbo 码编码器的网格终止12 6.1.3.2.35.1.3.2.3 turbo 码内交织器.12 6.1.45.1.4 速率匹配14 6.1.4.15.1.4.1 turbo 码传输信道的码率匹配.14 6.1.4.1.15.1.4.1.1 子块交织器15 6.1.4.1.25.1.4.1.2 比特收集、选择和传输(复用)16 6.1.4.25.1.4.2 卷积编码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的速率匹配.17 6.1.4.2.15.1.4.2.1 子块交织器18 6.1.4.2.25.1.4.2.2 比特 收集、选择和传输19 6.1.55.1.5 码块的串行级联20 6.25.2 上行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20 6.2.15.2.1 随机接入信道20 6.2.25.2.2 上行共享信道20 6.2.2.15.2.2.1 传输块 crc 编码.21 6.2.2.25.2.2.2 码块分段和码块的 crc 校验.22 6.2.2.35.2.2.3 上行共享信道信道编码.22 6.2.2.45.2.2.4 码率匹配.22 6.2.2.55.2.2.5 码块级联.22 6.2.2.65.2.2.6 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22 6.2.2.6.15.2.2.6.1 宽带 cqi 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化28 6.2.2.6.25.2.2.6.2 高层配置子带 cqi 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29 - 2 - 6.2.2.6.35.2.2.6.3 ue 选择子带 cqi 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30 6.2.2.6.45.2.2.6.4 pusch 中 cqi/pmi 信息的信道编码30 6.2.2.75.2.2.7 数据和控制复用.32 6.2.2.85.2.2.8 信道交织器.32 6.2.35.2.3 pucch中上行控制信息34 6.2.3.15.2.3.1 uci harq-ack 的信道编码.35 6.2.3.25.2.3.2 uci 时序安排响应的信道编码.35 6.2.3.35.2.3.3 uci 信道质量信息的信道编码.35 6.2.3.3.15.2.3.3.1 宽带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35 6.2.3.3.25.2.3.3.2 ue-selected 子带报告中信道质量信息格式.36 6.2.3.45.2.3.4 uci 信道质量信息和 harq-ack 的信道编码.38 6.2.45.2.4 pusch中不含 ul-sch 数据的上行控制信息.38 6.2.4.15.2.4.1 控制信息的信道编码.38 6.2.4.25.2.4.2 控制信息的映射.39 6.2.4.35.2.4.3 信道交织器.40 6.35.3 下行传输信道和控制信息.40 6.3.15.3.1 广播信道40 6.3.1.15.3.1.1 传输信息 crc 校验.40 6.3.1.25.3.1.2 信道编码.41 6.3.1.35.3.1.3 码率匹配.41 6.3.25.3.2 下行共享信道, 调度信道 和多播信道.41 6.3.2.15.3.2.1 传输块 crc 校验编码42 6.3.2.25.3.2.2 码块分段和码块的 crc 校验编码42 6.3.2.35.3.2.3 信道编码.42 6.3.2.45.3.2.4 码率匹配.43 6.3.2.55.3.2.5 码块串联.43 6.3.35.3.3 下行控制信息43 6.3.3.15.3.3.1 dci 格式.44 6.3.3.1.15.3.3.1.1 格式 044 6.3.3.1.25.3.3.1.2 格式 145 6.3.3.1.35.3.3.1.3 格式 1a.46 6.3.3.1.45.3.3.1.3a 格式 1b48 6.3.3.1.55.3.3.1.4 格式 1c.49 6.3.3.1.65.3.3.1.4a 格式 1d50 6.3.3.1.75.3.3.1.5 格式 251 6.3.3.1.85.3.3.1.5a 格式 2a57 6.3.3.1.95.3.3.1.6 格式 358 6.3.3.1.105.3.3.1.7 格式 3a.59 6.3.3.25.3.3.2 crc 校验编码59 6.3.3.35.3.3.3 信道编码.60 6.3.3.45.3.3.4 码率匹配.60 6.3.45.3.4 控制格式标识60 6.3.4.15.3.4.1 信道编码.61 6.3.55.3.5 harq 标识61 - 3 - 6.3.5.15.3.5.1 信道编码.61 1范围范围 本文档介绍了 e-utra 中物理层的信道编码、复用和调制 2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3gpp tr 21.905: “vocabulary for 3gpp specifications“. 2 3gpp ts 36.21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3 3gpp ts 36.213: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4 3gpp ts 36.306: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access capabilities“. 5 3gpp ts36.321,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3定义定义, 符号和缩写符号和缩写 3.1定义定义 本文档使用的条款和定义在文献1中给出,本文档中条款的定义优先于文 献1中相关条款 3.2 符号符号 本文档定义了下列符号: 下行带宽配置, 表示信源组的数量 2 dl rb n 上行带宽配置, 表示信源信息组的数量 2 ul rb n 一个子帧中物理层上行共享信道中 sc-fdma 符号的数量 pusch symb n 一个上行 slot 中包含的 sc-fdma 符号数 ul symb n 一个子帧中用于 srs 传输的 sc-fdma 符号数(0 or 1). srs n - 4 - 3.3缩写缩写 bch broadcast channel cfi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p cyclic prefix 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l-schdownlink shared channel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hiharq indicator mchmulticast channel 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 pchpaging channel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pmch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 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 rirank indication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pmi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tritransmitted rank indicationuci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 - 5 - 4信道映射信道映射 4.1上行链路上行链路 表 4.1-1 表示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和物理通信信道的映射关系。表 4.1-2 表 示上行控制信道和物理层通信信道的映射关系。 表 4.1-1 trch物理信道物理信道 上行共享信道 ul-schpusch 随机接入信道 rachprach 表 4.1-2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物理信道物理信道 上行控制信息 ucipucch, pusch 4.2下行链路下行链路 表 4.2-1 表示下行连连发射信道和物理层信道的映射关系。表 4.2-2 表示下行链路控制信 道和物理层信道的映射关系。 table 4.2-1 传输信道(传输信道(trch)物理信道物理信道 下行共享信道 dl-schpdsch 广播信道 bchpbch 寻呼信道 pchpdsch 多播信道 mchpmch table 4.2-2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物理信道物理信道 控制格式指示 cfipcfich harq 指示 hiphich 下行控制信息 dcipdcch 5信道编码信道编码, 复用和交织复用和交织 由 mac 层来或者去 mac 层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经过编解码为无线传输链路提供传输和 控制服务。 信道编码方案主要用来进行检错、纠错、速率匹配、交织和把传输信号或者 控制信息从物理信道中提取或者映射到物理信道。 5.1常用程序常用程序 本节介绍了多个传输信道或多控制信息的编码程序。 - 6 - 5.1.1crc 算法算法 设表示进行 crc 编码的输入比特, 表示校验 13210 ,., a aaaaa 13210 ,., l ppppp 比特。a 为输入序列的长度, l 表示校验位的数目。校验比特由下列循环多项式生成 : -crc24a(d) = d24 + d23 + d18 + d17 + d14 + d11 + d10 + d7 + d6 + d5 + d4 + d3 + d + 1 。 -crc24b(d) = d24 + d23 + d6 + d5 + d + 1。 -crc16(d) = d16 + d12 + d5 + 1。 -crc8(d) = d8 + d7 + d4 + d3 + d + 1 。 其中基于 gf(2)的系统码编码的多项式为:: 23 1 22 22 1 23 0 24 1 22 1 23 0 pdpdpdpdadada a aa 当被长度为 24 的 crc 编码器 crc24a 或者 crc24b 除之后,得到余数序列为 0。 对多项式: 15 1 14 14 1 15 0 16 1 14 1 15 0 pdpdpdpdadada a aa 满足被 crc16(d)整除。 对多项式: 7 1 6 6 1 7 0 8 1 6 1 7 0 pdpdpdpdadada a aa 满足 crc8(d)整除。 表示 crc 编码后附加比特, 且 b = a+ l。 13210 ,., b bbbbb ak 和 bks 关系为: k = 0, 1, 2, , a-1 kk ab k = a, a+1, a+2,., a+l-1. akk pb 5.1.2码块分割和码块码块分割和码块 crc 校验校验 表示码块分割的输入比特序列,且 b 0。如果 b 大于最大码块长 13210 ,., b bbbbb 度 z,将对输入比特序列进行分割,并在每个码块后面附加 24 比特的 crc 校验位。最大 码块为: -z = 6144. 如果下面算出的填充比特 f 部位 0,则将比特位添加在第一个码块的开始位置。 注意:如果码块 b 。 下面给出码块的数量 c 的计算方法: if zb l = 0 - 7 - 码块数量: 1c bb else l = 24 码块数量: . lzbc/ lcbb end if 码块分割的输出比特,如果 c 0, 表示为: , r 为码块的数量, 13210 ,., r krrrrr ccccc , kr 表示由码块数 r 得到的比特数。 每个码块中的比特数 (c 0): 第一个分割长度: = minimum k(表 5.1.3-3,时) kbkc if 1c 长码块的数量为 =1, , k c0 k0 c else if 1c 第二个分割长度: = maximum k( 表 5.1.3-3,) k kk kk k 分割大小的码块数量为: . k k bkc c 分割大小的码块数量为: . k ccc end if 填充比特数: bkckcf for k = 0 to f-1- 插入填充比特 nullc k0 end for k = f - 8 - s = 0 for r = 0 to c-1 if cr kkr else kkr end if while lkk r srk bc 1 kk 1 ss end while if c 1 序列 用于计算 crc 的校验比特。 13210 ,., lkrrrrr r ccccc 由 5.1.1 节 crc24b(d)的编码器产生。假设用 crc 来编 1210 ,., lrrrr pppp 码填充比特,则得到校验位为 0 。 while r kk )( r klkrrk pc 1 kk end while end if 0k end for 5.1.3信道编码信道编码 设表示进行信道编码的码块比特序列, k 表示进行编码的比特数。 13210 ,., k ccccc 表示编码后的比特, d 表示码长,i 表示码字数。 和 的关 )( 1 )( 3 )( 2 )( 1 )( 0 ,., i d iiii ddddd k c )(i k d 系由信道编码的方式决定。 下面为 trchs 中采用的编码方案: -tail 比特 ing convolutional coding; (咬尾卷积码) -turbo coding. - 9 - 表 5.1.3-1 表示 trch 中不同类型所采用的编码方案和码率. 表 5.1.3-2 表示不同控制信 息类型所采用的编码方案和码率。 d 的取值由不同编码方式决定 -码率为 1/3 的咬尾卷积编码:d = k; -码率为 1/3 的 turbo 码: d = k + 4. 在两种编码方案中,输出比特中参数 i 均为 0, 1 和 2 表表 5.1.3-1: trchs 中编码方案和码率中编码方案和码率 trch编码方案编码方案码率码率 ul-sch dl-sch pch mch turbo 编码1/3 bch咬尾卷积码1/3 表表 5.1.3-2: 控制信息采用的编码方案和码率控制信息采用的编码方案和码率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编码方案编码方案码率码率 dci咬尾卷积码1/3 cfi分组编码1/16 hi重复编码1/3 分组编码可变 uci 咬尾卷积码1/3 5.1.3.1咬尾卷及编码咬尾卷及编码 定义约束长度为 7,码率为 1/3 的咬尾卷及编。. 卷积编码器结构如图 5.1.3-1 所示。 编码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为输入信息比特的最后 6 位,因此编码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初 始值和最后状态值是相同的。设表示编码器中的移位寄存器,则移位寄存器 5210 ,.,ssss 的初始值为: iki cs 1 - 10 - dddddd g0 = 133 (octal) g1 = 171 (octal) g2 = 165 (octal) k c )0( k d ) 1 ( k d )2( k d 图图 5.1.3-1: 1/3 码率咬尾卷积编码器码率咬尾卷积编码器 编码器的输出序列, and 分别由图 5.1.3-1 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校验方程得 )0( k d ) 1 ( k d )2( k d 到。 5.1.3.2turbo 码码 5.1.3.2.1turbo 编码编码 turbo 编码器由两个 8 状态卷积码和一个 turbo 码交织器构成的并行级联卷积码(pccc) 。 turbo 码的码率为 1/3。turbo 码编码器结构如图 5.1.3-2 所示. pccc 中 8 状态卷积码的转移函数为: g(d) = )( )( , 1 0 1 dg dg , 其中: g0(d) = 1 + d2 + d3, g1(d) = 1 + d + d3. 8 状态编码器中移位寄存器的初始值为 0 turbo 码编码器的输出为: kk xd )0( kk zd ) 1 ( kk zd )2( 其中:.1,.,2 , 1 , 0kk 如果第 0 个码块进行编码,且填充比特的数量不为 0, 即, f 0, 则编码器设定 ck, = 0, k = 0,(f-1) 作为输入信息,设定, k = 0,(f-1) 且, k = nulldk )0( nulldk ) 1 ( - 11 - 0,(f-1) 作为输出信息。 设为 turbo 码的输入比特,两个分量码编码器的输出分别为: 13210 ,., k ccccc 和。 turbo 码内交织器的输出为:, 这 13210 ,., k zzzzz 13210 ,., k zzzzz 110 ,., k ccc 些比特输入到第二个分量码编码器。 ddd ddd 输入 turbo 码交织器 输出 输出 1st 分量码编码器 2nd 分量码编码器 k c k c k x k x k z k z 图 5.1.3-2: 1/3 码率 turbo 码编码器 (虚线仅用于网格终止) 5.1.3.2.2 turbo 码编码器的网格终止码编码器的网格终止 网格终止是通过当所有信息比特编码完成后将移位寄存器剩余的尾比特来实现。信息 比特编码完成后,尾比特将被覆盖。 当第二个编码器编码结束,前三个尾比特用于终止第一个编码器, (图 5.1.3-2 中上面 的开关掷低位)。当第一个编码器编码结束,后三个尾比特用于终止第二个编码器,(图 5.1.3-2 中下面的开关掷低位) 。 网格终止的传输比特为: , , , kk xd )0( 1 )0( 1 kk zd kk xd )0( 21 )0( 3 kk zd , , , kk zd ) 1 ( 2 ) 1 ( 1 kk xd kk zd ) 1 ( 22 ) 1 ( 3 kk xd , , , 1 )2( kk xd 2 )2( 1 kk zd 1 )2( 2 kk xd 2 )2( 3 kk zd - 12 - 5.1.3.2.3 turbo 码内交织器码内交织器 输入 turbo 码内交织器的信息比特设为:, 其中 k 为输入比特。turbo 码交织 110 ,., k ccc 器的输出比特为: 。 110 ,., k ccc 输入输出信息比特的映射关系为: , i=0, 1, (k-1) ii cc 其中输出指数 i 和输入指数 由下面方程表示:)(i kififimod)( 2 21 参数和由 k 的大小决定,详见表 5.1.3-3。 1 f 2 f 表 5.1.3-3: turbo 码内交织器参数 iki 1 f 2 f iki 1 f 2 f iki 1 f 2 f iki 1 f 2 f 140310484162552951120671401423200111240 248712494245110696115235721433264443204 35619425043247729711841974144332851104 46471651440911109812163976145339251212 572718524482916899124819781463456451192 6801120534562911410012801992401473520257220 788522544642475810113122182148358457336 8961124554722911810213442112521493648313228 91047265648089180103137621861503712271232 1011241845748891122104140843881513776179236 111201039058496157621051440149601523840331120 121281532595045584106147245921533904363244 131369346051231641071504498461543968375248 1414417108615281766108153671481554032127168 151529386254435681091568132815640963164 16160211206356022742011016001780157416033130 1716810184645766596111163225102158422443264 1817621446559219741121664183104159428833134 1918457466660837761131696559541604352477408 2019223486762441234114172812796161441635138 2120013506864039801151760271101624480233280 22208275269656185821161792291121634544357142 23216113670672432521171824291141644608337480 242242756716882186118185657116165467237146 2523285587270415544119188845354166473671444 - 13 - 2624029607372079120120192031120167480071120 2724833627473613992121195259610168486437152 2825615327575223941221984185124169492839462 2926417198767682174812320161134201704992127234 30272336877784259812420483164171505639158 312801032107880017801252112176617251203980 32288193679816127102126217617113617351843196 33296197480832255212722402094201745248113902 343043776818482391061282304253216175531241166 35312197882864174812923683674441765376251336 3632021120838801371101302432265456177544043170 37328218284896215112131249618146817855042186 3833611584859122911413225603980179556843174 3934419386869281558133262427164180563245176 403522144879441471181342688127504181569645178 413601339088960296013527521431721825760161120 423688146899765912213628164388183582489182 43376459490992651241372880293001845888323184 443842348911008558413829444592185595247186 45392243989210243164139300815718818660162394 4640015140931056176614030724796187608047190 47408155102941088171204141313613281886144263480 5.1.4速率匹配速率匹配 5.1.4.1turbo 码传输信道的码率匹配码传输信道的码率匹配 turbo 码传输信道的码率匹配定义为每个编码码块,由, 和三部分信息别特交 )0( k d ) 1 ( k d )2( k d 织组成,比特信息的收集,最后由图 5.1.4-1 中所示的循环缓冲器实现。 子块交织 子块交织 子块交织 比特收集 虚拟循环缓存 比特删余 )0( k d ) 1 ( k d )2( k d k e )0( k v ) 1 ( k v )2( k v k w 图 5.1.4-1. turbo 码传输信道的速率匹配 经过子交织器的输出为: ,并定义;比特序列经过 )0( k d )0( 1 )0( 2 )0( 1 )0( 0 ,., k vvvv k ) 1 ( k d - 14 - 子交织器的输出定义为: ;比特序列经过子交织器的输出定义为: ) 1 ( 1 ) 1 ( 2 ) 1 ( 1 ) 1 ( 0 ,., k vvvv )2( k d 。 )2( 1 )2( 2 )2( 1 )2( 0 ,., k vvvv 5.1.4.1.1子块交织器子块交织器 设块交织器的输入信息序列为:, 其中 d 为比特数。则交织器的 )( 1 )( 2 )( 1 )( 0 ,., i d iii dddd 输出序列计算过程为: (1)设矩阵的列数为,从左到右编号为:0, 1, 2,。32 tc subblock c1 tc subblock c (2)设矩阵的行数为, 为满足下式的最小整数。 tc subblock r tc subblock r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d 矩阵行编号从上到下分别为:0,1,2,。1 tc subblock r (3)如果, 则 个虚拟比特从 k = 0, 1, nd dcr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dcrn tc subblock tc subblockd - 1 由 yk = 填充。 然后将输入比特, 例如:, k = 0, 1, d-1,从 0 )(i kkn dy d 行 0 列为 y0 开始,按行写入矩阵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 ) 1(2) 1(1) 1() 1( 1221 1 210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crcrcr cccc c yyyy yyyy yyyy 和和: )0( k d ) 1 ( k d (4)按照 对矩阵进行列置换,如表 5.1.4-1 所示, 其中 p(j)表示第 j 列的 1,.,1 , 0 tc subblock cj jp 初始位置,变换后的矩阵为: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 - 15 -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cpcrpcrpcrp ccpcpcpcp cp ppp yyyy yyyy yyyy ) 1() 1() 1()2() 1() 1 () 1()0( ) 1()2() 1 ()0( ) 1( )2() 1 ()0( (5)块交织器的输出是从变换的矩阵中,逐列读出的。子块交织器输出的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 比特 由 t 表示, 其中 对应于,对应于 )( 1 )( 2 )( 1 )( 0 ,., i k iii vvvv )( 0 i v )0(p y )( 1 i v tc subblock cp y )0( ,且.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crk 为: )2( k d (6) 子块交织器的输出由表示, 其中 且 )2( 1 )2( 2 )2( 1 )2( 0 ,., k vvvv )( )2( kk yv krkc r k p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tc subblock mod1mod)( 变换函数 p 按照表 5.1.4-1 定义. 表表 5.1.4-1 子块交织器列变换表子块交织器列变换表 列数列数 tc subblock c 列变换列变换 ) 1(),.,1 (),0( tc subblock cppp 32 5.1.4.1.2比特收集、选择和传输(复用)比特收集、选择和传输(复用) 设循环缓冲长度为,则第 r 个码块产生方法为: kkw3 k = 0, )0( kk vw 1 k k = 0, ) 1 ( 2kkk vw 1 k k = 0, )2( 12kkk vw 1 k 传输信息块的大小由 nir 表示,比特 s and the soft buffer size for the r-th code block by ncb 比特 s. ncb 由下面方法得到,这里 c 是 is 5.1.2 节介绍的参加计算的码块数: - 16 - - 下行链路 turbo 码 w ir cb k c n n,min - 上行链路 turbo 码 wcb kn 其中 nir为: limitdl_harqmimo ,minmmk n n soft ir 这里: nsoft 表示软信道比特的数量 4. kmimo=2 (ue 配置接收的 pdsch 所传输方式为 7.1 部分定义的类型 3 或 4 in 3) ,其它 情况取 1。 mdl_harq 是在 7 部分 dl harq 过程的最大数 in 3. mlimit 取常数 8. e 表示第 r 个编码块的速率匹配输出序列长度, rvidx 表示传输信息选用的冗余模式(rvidx = 0, 1, 2 or 3), 码率匹配输出序列为, k = 0,1,., . k e1e g 表示一个传输块中总的有用信息比特数。 设,其中 qpsk 调制时 qm=2 for, 16qam 调制时 qm=4 ,64qam 调制时 ml qngg qm= 6, -nl= 1 传输信息块映射到 1 个传输层 -nl=2 传输信息块映射到 2 个或 4 个传输层 f. 设, 其中 c 表示用于计算的码块数.cg mod if 1cr set cgqne ml / else set cgqne ml / end if 设, 其中 表示行数. 2 8 2 0idx tc subblock cbtc subblock rv r n rk tc subblock r 设 k = 0 and j = 0 while k ,其中 k = 0, 1, nd 1。 从 0 行 0 列为0开始,按逐行向矩阵 写入输入比特,如:, k = 0, 1, d-1, :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 )(i kkn dy d ) 1(2) 1(1) 1() 1( 1221 1 210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crcrcr cccc c yyyy yyyy yyyy (4) 基于模式 对矩阵进行列变换,见.1.4-2, 其中 p(j) 表示第 j 列的初 1,.,1 , 0 cc subblock cj jp 始位置。列变换后的矩阵为: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cpcrpcrpcrp ccpcpcpcp cp ppp yyyy yyyy yyyy ) 1() 1() 1()2() 1() 1 () 1()0( ) 1()2() 1 ()0( ) 1( )2() 1 ()0( (5)块交织器的输出时从变换的矩阵中逐列读出。子块交织后的比特定义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 为: , 其中 对应, 对应 , )( 1 )( 2 )( 1 )( 0 ,., i k iii vvvv )( 0 i v )0(p y )( 1 i v cc subblock cp y )0( cc subblock cc subblock crk 表表 5.1.4-2 子块交织器的变换模式子块交织器的变换模式 列数列数 cc subblock c 列变换模式列变换模式 ) 1(),.,1 (),0( cc subblock cppp 32 块交织器用于 pdcch 调制信号的交织 ,因此, 输入比特序列由四组 pdcch 符号组成 2. 5.1.4.2.2比特比特 收集、选择和传输收集、选择和传输 循环缓存的长度 为:: kkw3 - 19 - k = 0, )0( kk vw 1 k k = 0, ) 1 ( kkk vw 1 k k = 0, )2( 2kkk vw 1 k e 为码率匹配输出序列的长度,码率匹配输出的比特序列为, k = 0,1,., . k e1e 设 k = 0 ,j = 0 while k 1 宽带 cqi 码字 04444 宽带 cqi 码字 10404 预编码矩阵标识n2nn4n4 表 5.2.2.6.1-1 给出的信道质量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 对应于表中 1210 ,., o oooo 0 o 第一部分的第一个比特, 对应于表中第一部分的第二个比特, 对应于表中最后部分的 1 o 1o o 最后一个比特, the field of pmi shall be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the subband index 3. 每个域 中第一个比特 对应 msb,最后比特对应 lsb。 5.2.2.6.2 层配置子带层配置子带 cqi 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表 5.2.2.6.2-1 shows the fiel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比特 widths for the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higher layer configured report for pdsch transmissions over single antenna port, transmit diversity and open 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table 5.2.2.6.2-1 is n defined in subclause 7.2 3. 表表 5.2.2.6.2-1: 高层配置子带高层配置子带 cqi 报告中报告中 (cqi) 反馈反馈 (单天线单天线, 传输分集和传输分集和 pdsch 开环空间复用传输开环空间复用传输) 域域比特比特位宽位宽 宽带 cqi 码字4 子带差分 cqin2 表 5.2.2.6.2-2 表示 pdsch 闭环空间复用的高层配置报告中域和相应信道质量信息反馈比 特位宽。in 表 5.2.2.6.2-2 中在3中 7.2 节给出定义.n - 29 - 表表 5.2.2.6.2-2: 高层配置子带高层配置子带 cqi 报告中报告中 cqi 反馈域反馈域 (pdsch 闭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 比特比特位宽位宽 2 天线天线4 天线天线 域域 rank = 1rank = 2rank = 1rank 1 宽带 cqi 码字 04444 子带差分 cqi 码字 0n2n2n2n2 宽带 cqi 码字 10404 子带差分 cqi 码字 10n20n2 预编码矩阵标识2144 表 5.2.2.6.2-1 中信道质量比特, 通过 5.2.2.6.2-2 组成比特序列 ,其中 1210 ,., o oooo 对应每个表格中第一个域中的第一个比特,对应每个表格中第一个域中的第二个比 0 o 1 o 特 , 对应每个表格中最后一个域中的最后一个比特。the field of the pmi and subband 1o o differential cqi shall be in the increasing order of the subband index 3. 每个域中第一个比特 对应 msb,最后一个比特对应 lsb。 5.2.2.6.3ue 选择子带选择子带 cqi 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报告的信道质量信息格式 表 5.2.2.6.3-1 表示单天线、传输分集和开环复用条件下 pdsch 中,ue 选择子带 cqi 的 域和信道质量信息反馈的比特位宽。表 5.2.2.6.3-1 中 在3中 7.2 节给出定义。l 表表 5.2.2.6.3-1: ue 选择子带选择子带 cqi 报告中报告中 cqi 反馈域反馈域(单天线单天线,传输分集,开环复用的传输分集,开环复用的 pdsch 传输传输) 域域 比特比特位宽位宽 宽带 cqi 码字4 子带差分 cqi2 position of the m selected subbandsl 表 5.2.2.6.3-2 表示 pdsch 空间闭环复用传输中 ue 选择子带报告的域和相应信道质量信 息比特位宽。表 5.2.2.6.3-2 中在3中 7.2 节给出定义。l - 30 - 表表 5.2.2.6.3-2: ue 选择子带选择子带 cqi 报告的报告的 cqi 反馈域反馈域 (闭环空间复用的闭环空间复用的 pdsch 传输传输) 比特比特位宽位宽 2 天线天线4 天线天线 域域 rank = 1rank = 2rank = 1rank 1 宽带 cqi 码字 04444 子带差分 cqi 码字 02222 宽带 cqi 码字 10404 子带差分 cqi 码字 10202 选择子带 m 的位置llll 预编码矩阵标识4288 表 5.2.2.6.3-1 中信道质量比特,利用表 5.2.2.6.3-2 生成比特序列 其中 1210 ,., o oooo 对应每个表格中第一个域中的第一个比特, 对应每个表格中第一个域中的第二个比 0 o 1 o 特, 对应每个表格中最后一个域中的最后一个比特。 the field of pm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