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1页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2页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3页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4页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目录)报告目录前言1研究方法3第一章 研究对象41.1研究对象41.1.1软件41.1.2软件企业51.1.3软件产业61.2全球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71.2.1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历程71.2.2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101.3全球软件产业分布10第二章 范式的转变122.1新全球化范式转型背景122.1.1新全球化范式的根源和特征122.1.2新全球化范式的四大经济层次的分析142.1.3新全球化范式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迪152.2全球软件产业范式转型背景152.2.1网络化152.2.2全球化222.2.3服务化262.2.4开放化292.3中国经济增长范式转型背景322.3.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322.3.2动态比较优势与中国增长模式的选择352.3.3结论38第三章 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和模式分析393.1中国软件产业的特点393.1.1中国软件产业初步形成393.1.2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水平较低463.1.3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竞争力弱513.1.4软件产业发展不均衡553.1.5外资企业占主导563.1.6结论563.2各个国家模式分析573.2.1美国模式:技术与服务领导型593.2.2日本:嵌入式系统开发型613.2.3印度模式:国际加工服务型633.2.4爱尔兰模式:生产本地化型663.2.5德国模式:企业级应用及自主研发型673.2.6以色列模式:技术顶尖,自主发展型693.3中国软件产业模式分析723.3.1假设模式一:单一的出口模式723.3.2假设模式二:单一的系统集成模式733.3.3假设模式三:单一的软件园模式733.3.4假设模式四:单一的本国化封闭模式743.3.5结论74第四章 新软件观的提出764.1 战略产业的软件观764.1.1软件产业已经对重点经济指标起了拉动作用764.1.2 产业辐射能力爆增774.1.3 社会经济拉动作用巨大784.1.4软件产业的战略意义814.1.5 结论824.2全球化的软件观834.2.1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834.2.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834.2.3软件全球化的意义834.2.4应对软件全球化的策略874.3服务化的软件观904.3.1软件服务化的不同含义904.3.2面向服务的软件设计具有技术上的优势924.3.3服务化的软件模式将成为软件发展必然趋势934.4互联网的软件观944.4.1网络的发展给软件带来了新的契机944.4.2网络带来软件新的商业模式954.4.3互联网影响着软件发展的各个环节974.5开放的软件观984.5.1开放的含义984.5.2“开放标准”对软件技术产生深远影响1014.5.3“开源软件”发展了软件新模式102第五章 结论1045.1动态发展1045.1.1培育软件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是软件大国的共同经验。1045.1.2 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是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1055.1.3中国软件产业目前正处在软件发展的初级阶段1065.1.4中国软件产业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软件国际分工中扮演不同的角色1075.2复合创新1085.2.1中国整体经济规模庞大,具备条件发展完整产业链条1095.2.2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需要中国软件产业多元化发展1095.2.3 中国软件产业的目标市场也应多元化1105.2.4 中国软件的发展模式也应该多元化。1125.3均衡发展1125.3.1均衡发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1125.3.2软件产业和硬件业应该均衡发展1135.3.3发展软件产业不能和传统产业割裂开来,软件要为传统行业的应用服务1145.3.4均衡保护知识产权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关系1145.3.5均衡发展专有软件和开源软件1155.4国际合作1175.4.1国际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要。1175.4.2 软件全球化趋势需要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时,参与广泛的国际合作1185.4.3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中国软件的快速发展1185.4.4构建和谐的软件环境,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120附录:主要参考文献122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前言)前言软件产业是本世纪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作为一种“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软件产业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庞大规模,拉升国民经济指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产业将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和扶持软件产业,是一个国家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参与全球化竞争所必须占领的战略制高点。当前,随着全球化范式的转变,世界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网络化、全球化、服务化、开放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产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网络化是第一个明显的趋势。最近数十年,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互联网把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到一起,网络成为一个崭新的平台,各种基于网络的软件飞速发展起来。全球化是第二个明显的趋势。航空和运输业的发展,让世界各国人们感觉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世界各地的人们如此之近,仿佛同处一个地球村,而地球村效应让市场全球化、资金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成为可能,全球国际分工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开放化是第三个明显的趋势。网络化和全球化给软件产业打上深深的烙印。这让各国的软件市场成为开放市场。一方面是标准的开放化,全球软件商共同遵循开放标准,保证软件产品的相互兼容,保证软件市场的平等竞争秩序。另一方面是源代码的开放化。开源软件运动大大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创新,逐渐成为全球软件产业的潮流。服务化是第四个明显的趋势。开放的软件市场和开源软件的流行,也发展出一种新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有别于传统软件的产品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件不断升级和其他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需求的软件模式,软件的服务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综观世界各国,美国、以色列、德国、爱尔兰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形成了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美国面向全球市场,发展全程的产业链;日本面向本国硬件产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印度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逐渐成为软件出口大国;爱尔兰专注分销环节,成为美国产品进入欧洲的分销基地;德国重视应用,兼顾国内与国外市场。中国软件产业在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初步展示出软件大国的潜力。但从国家竞争力角度来看,我国目前软件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大多数软件企业规模较小,还处于作坊模式阶段,软件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缺少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世界跨国公司无不将中国市场列为战略重点,中国软件产业别无选择地融入到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中。如何营造和谐的产业发展环境,如何打造完善的软件产业价值链条,如何保护自有软件,完善知识产权,如何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发展瓶颈等等问题,遂成为影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焦点中的焦点。总结软件强国的产业发展模式,不难发现,各国在发展本国软件产业时,都尽量扬长避短,通过利用本国市场和相关支持产业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之配套的专业软件人才教育和培训,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将本国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同时,各国政府都给予软件企业各种政策优惠和扶持,积极开拓国际软件市场,推动软件发展。中国国情和这些国家有类似之处,又并不完全相同。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产业规模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培育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动态比较优势,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国情,动态调整发展战略;同时,我们也应该均衡处理软件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以促进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积极构建国内和谐的软件发展环境,并不断加强和跨国软件公司合作,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发展复合创新之路,全面推进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方法本报告在形成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和历史研究。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对北京地区的中关村软件园区、20家软件经销商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164家重点软件企业、50家上市软件公司和23家网上商城,利用其公开报告和网上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用户问卷抽样调查软件用户问卷抽样包括2000个个人用户和500家单位用户。电话访谈对象包括软件园区负责人、软件经销商、软件企业员工、软件院校教师等共近百人。专家访谈法面访业内知名专家31人。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世界各国软件产业发展模式的比较和研究,分析中外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差异,总结各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规律,探究适合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道路。文献分析法文献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外有关软件产业研究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外有关软件发展模式的研究 成果、国家、社会、产业等方面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文献资料来源涉及政府有关软件行业的政策和发展计划、信息产业部的行业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公开出版物和权威机构的调查分析报告等。历史研究法本报告研究对象涉及到软件发展,但一直贯穿着对软件发展历史过程的全景分析。因此,本报告有一个很好的背景和框架,在这个大的框架和思路下,考察软件产业的应用和发展,可以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清楚的认知。第二章 范式的转变2.1新全球化范式转型背景20世纪后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跨国公司全球性扩张加剧,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深入发展,全球性经济融合在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这为不同国际性企业集团、跨国集团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提出了参与世界竞争和一体化经济的新动力。这为全球化提供了新的背景。2.1.1新全球化范式的根源和特征1)根源资本、技术、信息、贸易等国际间战略流动日益加速和加剧的同时,全球经济的多元竞争和多极权力格局逐步形成,因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导致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相应的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大融合的协作需要日益凸现。2)主要特征新全球化范式转型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跨国公司加强在国际间直接投资的世界性潮流,到20时机90年代达到一个顶峰,其主要包括以下特征。世界经济从由国家为主导向全球性市场为主导转型l现在,在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某国政府如果不与其他国家合作,仅靠单边行动和内部的独立管理往往无法监控自己国家的经济,如垄断、竞争政策、消费者保护和跨国直接投资等。因此,世界经济功能既取决于民族国家的政策,也取决于全球市场。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经济既是新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全球化的重要动因l近二三十年的技术革新给世界经济运作带来了深刻影响,运输方式的革新不仅大大降低了费用,还大大节约了时间,通信方式的革新使得通信的成本与时间都空前缩小。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经济使国际间资本、技术、信息和金融流动更加高效,使不同国家利用合作优势加工制造产品、开展经济交流合作更加便捷和容易。特别在一些传统工业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进步加速了产业结构重点向服务业(金融、团结、零售等)的转变。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成为积极的全球化竞争主体l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联盟、国家、国际经济体共同参于全球竞争,构成全新的全球竞争层次和体系。在民族国家利益、区域经济利益、跨国公司内部利益、垄断对抗利益的共同作用下,全球化意味着经济融合的加速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在全球公民文化的缺位情况下,全球化力量推动政府间国际合作,以建设更加合理的全球化新秩序和新管理制度l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经过长期实践,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程序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利益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加合理的全球化经济新秩序和新管理制度。世界经济体制的建构,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1986年乌拉圭回合启动,经过8年谈判成立了有史以来最长的多边贸易协定wto,将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两大全新领域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之中。目前,wto成员已多达150个,此外还有近30个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同时,新的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已经开始。实践表明,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不仅对于规范国际经贸行为须臾不可或缺,而且将使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受益无穷。新全球化转型在国际贸易、货币、金融体系的众多领域同时展开,不同领域之间相互作用进而产生综合性的新全球转型推动力l1986年 中国要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同年,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成立,在经历15年漫长谈判和磋商后,2001年 wto中国工作组完成中国入世多边法律文件,实质性工作全部结束。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最有效的途径,我国可取得稳定的多边优惠待遇,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取得双边贸易谈判的主动权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外贸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入世还将促进国内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同国际标准接轨,不断完善金融体制,提高盈利能力。因此加入世贸已经完成我国全球化转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2.1.2新全球化范式的四大经济层次的分析1)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现在不仅仅成为全球化的收益者,更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布局的原因往往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部分跨国公司是因为民族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特殊性和贸易壁垒、税收优惠希望获得本土化待遇从而进行直接投资行为,有的跨国公司是因为一些正在高速成长的市场及其持续的经济增长吸引而希望分享经济利益,有的跨国公司纯粹从资源配置和全球竞争的角度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举措,而一些有全球性垄断机会的跨国公司往往能影响被投资国的贸易、金融、资本和货币体系政策等许多方面。2)跨国公司联盟全球性的垄断寡头之间正在进行恐龙与恐龙的肉搏,为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利益,已经从单兵对垒式的封闭式竞争向全面立体、广泛结盟、长期规划、战略创新的竞争方向转变。跨国公司联盟是不同跨国公司之间通过技术、市场、人力、资本、管理、政策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资源交换合作而形成的面向全球竞争和长远竞争的战略联盟,他们是寡头与寡头的联盟、垄断者与垄断者的联盟。跨国公司联盟的出现,既有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和贸易市场替代的因素,更加具有全球垄断者实施全面对抗战略的因素。3)国家冷战结束为建立真正的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政治条件。随着美国领导地位的加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之间开始构建一种全新的经济合作竞争关系,同时前苏联体系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乐意并且可能参与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学习和竞争,世界范围的一体化经济和大市场成为可能,数目庞大的欠发达国家(ldc)改变了全球国家竞争结构,也改变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管理目标、任务和难度。在空前的全球国家广泛参与格局之下,国际合作分工的程度得到加强,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体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也为世界经济带来全新的活力。 同时,国家法律政策影响全球性的市场规则,经济和技术等全球性的因素与国家法律政策等民族性的因素互相作用,构成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力量。4)国际经济体在西欧、北美、亚太等地区,大国及大国联盟携手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增加在全球经济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产生了欧盟等地区经济联盟、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和统一市场等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作体,在内部分享自由贸易权力、规模经济效应、竞争合力、经济资源和协作增值,国际经济体也成为产生跨国公司联盟的一个重要渊薮。国际经济体代表的区域主义成为目前国家增强经济和政治实力的核心战略,也成为影响全球化的重要战略。2.1.3新全球化范式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启迪从中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全球it产业转型的软件产业全球化策略。结合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软件产业全球化的机遇。实施独立、系统、完备的国家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打造产品、服务、技术、管理、品牌等体系健全并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链。加强软件产业对外开放,与国际性软件巨头形成双方双赢的和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多赢的国际全局产业协作格局。面向全球统一大市场,围绕人才、采购、产业链、资本、地区布局、政策等方面的条件和目标,建立跨企业、跨国家、跨经济体的国际性的软件产业结构整合和资源互补交换体制。2.2全球软件产业范式转型背景 2.2.1网络化曾经快速增长的软件产业近几年增长明显放缓,呈现低迷的态势;google的互联网+软件模式的成功,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google不再通过销售软件获得收入,而是通过大量用户使用软件支付的增值收入、会员收入以及用户因使用软件而带来的广告收入。这和传统通过销售软件而取得收入完全不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软件商业模式。互联网激活软件产业,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似乎正成为软件产业的潮流,无论是在个人应用软件层面还是在企业级软件层面,这种趋势不可挡。各大软件企业开始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探索。1)微软的网络化转型微软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面对google等网络化软件的挑战,加快网络软件的研发步伐。2005年11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live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微软将从软件全面迈向互联网。live战略核心:从软件迈向互联网l从微软经营战略方面来看,有如下四个明显的转变。一是从其经营策略上是从“推”到“拉”,作为一个巨型软件公司,以前软件的销售是通过各种渠道与手段把软件“推销”给用户,如今在保持“推”的基础上基于互联网用户的平台无关性利用提供的特色服务来“拉”用户,其中所拉的用户不但包括原先的windows用户,更加注重着眼于非windows用户;二是其平台的转变。microsoft 1995年从pc平台转向 web、2000年向 web services 转型,2005年又转向live&space。web service的本质是底层资源互通、消除平台间的差异,着眼的是软硬件资源的互联互通,而live&space却把目光投向了用户聚拢。三是从收费逐步向免费过渡,微软在live&space中推出的大多服务都是免费的,而且是一种系统的免费。四是向其它领域扩展,移动通信、互联网、商务应用、电视、iptv等内容将是未来微软中国的发展重点,特别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随着现在多网合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一切也是微软基于live战略的扩展。主要动作la.2005年5月11日,微软互联网事业部msn正式宣布,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控股50%,把msn正式带入中国。随后推出了msn门户及其他互联网产品及服务。b.2005年9月,微软宣布大规模改组企业架构,将原来的7大部门合并为3大部门,其中除了以office为核心的商业部门,和以xbox为核心的娱乐和设备部门,最令人关注的是新的平台产品与服务部门,该部门主要由原来的windows部门与msn部门合并而成。c.2005年10月30日,比尔盖茨在给公司高管的电子邮件中,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服务大潮”将成为一道分水岭,一些竞争对手也希望借这一潮流向微软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为了更有效地迎接主要竞争对手的挑战,微软高管应当充分把握科技产业发展潮流,迅速推出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服务产品。”这是盖茨信中的部分内容。d.2005年11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这是微软应对挑战的新战略,也是微软转型的契机。e.2006年2月15日开始,微软开始测试office的在线测试版本,这一举动形容被为“为抵御其竞争对手如google和雅虎等的进攻而决定将它的一些单机版的产品推向网络迈出的第一步”。f.目前,新上线的l,目前还只是s的一个简单的复制品,基本上没有多少新看点,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原本在客户端才有的功能,将出现在这个新平台上。比如正在测试中的windows live mail,就可以看作是outlook的在线版。live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代门户llive与微软以往的产品不同,不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卖给用户,而是以互联网个人门户的形式提供服务。它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是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入口”。“如果说msn是传统的互联网门户形式,那么live就是下一代互联网门户形式。”在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看来,live是微软.net战略的延续与深入,也是msn的“战斗伙伴”,live和msn将以不同的形式将用户带入微软的互联网世界。“msn提供的是程序化的内容,用户是比较被动地接受信息。通过live,用户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享受互联网所提供的各项服务,真正实现个性化体验、获得自定制化内容和通讯方面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张亚勤解释live.com具有主动、个性、灵活的特点,一是以数据为中心,以前的数据繁多,用户难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将来可以实现有效的搜集、管理、查询、传送,让信息更加有针对性;二是以人为中心,各种操作环境、各种操作设备可以实现人与互联网随时随地无缝的交互并得到所需的服务;三是以服务为中心,传统的软件公司经营模式将发生变化。live目标llive目标是掌控信息、社会关系和兴趣爱好的internet软件和服务的集合无论使用pc还是移动设备。live全景图l图表3:微软live战略全景图数据来源:chinalabs根据/05/1119/01/22sqt2s800091589.html整理a.find and discover information:个人信息获取- l(个性化信息门户)- windows live search(个性化搜索)b.enhance and deepen relationships:个人信息管理- windows live mail(邮件)- windows live messenger(及时通讯)- windows live favorites(在线书签)- windows live for mobile devices(live服务的移动设备支持)c.explore and find new interests:社会化网络- 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 windows live spaces(blog)d.protection and performance:安全与维护- windows live safety center(在线安全中心)- windows onecare live(在线系统维护)- integrated protection(live服务的安全防护)e.microsoft office live:中小企业在线发布及管理系统- microsoft office live basics(类似于企业blog)- microsoft office live essentials(增加企业邮局以及文档、客户、项目管理等功能)- microsoft office live collaboration(增加公司内部网功能)f.xbox live:xbox游戏在线服务- xbox live marketplace(交易中心)- ubiquitous voice chat(语音聊天)- gamer profile(玩家档案)- xbox live arcade on xbox 360(游戏的在线下载及购买服务)l新的赢利模式:网络广告l门户将主要依靠网络广告,也包括授权、定制等收费途径。live给广告商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因为这里有一个超级导购员:搜索引擎。2)ibm的网络化转型ibm软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是其一贯策略l从1994年看到互联网,ibm就一直拨去约四分之一的研发费,让公司所有的产品都能够在互联网上运转。ibm创造了“电子商务”的术语,并在2003年提出了“e-bussinessl on demand”战略a.e-bussiness on demand战略,即电子商务随需而变,其目标就是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变化而调整系统,从而实现完美的企业电子商务; ibm为此抛出一系列全新的产品:新版本的websphere v5.0、db2tivoli、lotus等。b.ibm软件在“随需应变”ebod战略中的作用就是通过提供完整的基础设施,使运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各种应用系统、各种应用之间实现集成,使数据交易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oracle网络化转型战略转型l甲骨文公司以整合仁科peoplesoft为突破口,进行一场历史性的公司转型由数据库软件服务商转型为全新的信息公司。a.2004年甲骨文已经完成了由数据库软件向全方位软件公司(即:数据库、中间件、应用产品、用户界面)提升的定位,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全方位信息平台的软件公司。甲骨文提供包括从管理信息、使用信息、共享信息到保护信息的全方位服务。b.甲骨文在2006年计划推出web服务存储库(web services repository),它能帮助客户在不同环境下让系统实现标准化、在客户现有的应用中定义业务流程、很容易开发更多业务流程。甲骨文踏入企业搜索市场l2006年甲骨文公司公布“遍历”企业网络的新软件secure enterprise search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地在数据库、电子邮件其它企业软件中搜索信息4)google:网络化软件google策略lgoogle不是传统的门户网站,也不是传统的软件供应商,是软件和互联网结合的新贵。google让用户免费使用软件,靠网络广告和增值服务赢利,公司将逐步由技术型公司演变为一个集软件、技术、互联网、广告和媒体为一身的综合公司。google推出googlel pack下载服务google pack给用户提供较为全面的常用软件包,而且所有的软件都是免费的。google pack默认包含google自家的google earth、google desktop、照片管理软件picasa,ie浏览器的google toolbar,以及google pack screensaver屏幕保护程序,另外还包括mozilla firefox、广告软件移除工具ad-aware se personal、防毒工具norton antivirus 2005 special edition、pdf文档阅读工具adobe reader 7、另外还有im工具trillian、相片管理工具galleryplayer hd images、媒体播放器realplayer等三种可选软件,基本涵盖了用户的日常的常用软件,并且google pack可以让用户自由删减pack中的软件,选择需要的部分。图表4:google pack成员2.2.2全球化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软件全球化主要指跨国软件企业的本土化和国内软件企业的全球化。1)跨国企业本土化微软:从跨国公司到本土化合作l微软已不再只是一个跨国公司,而是通过与世界各国的本土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一个更为强加、更具影响力的跨国联盟。目前,仅在中国就与创智、中软、神州数码和浪潮等四家本土企业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微软在中国设立了全面的研发机构,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微软互联网技术部(中国区)等。这些机构已经不再只是针对本地市场,很多相关的研发成果已经用于微软产品,服务全球各地的用户。合作伙伴在与微软合作时,获得了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也增强了软件开发能力,从而在软件出口、外包等业务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来自国际市场的机会,加快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微软与中国近期合作计划:一、2006年4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微软公司共同签署了关于继续加强软件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二期)。备忘录中主要内容包括: 未来五年,微软公司将向中国境内企业提供产品出口和软件开发和服务订单,包括:累计1亿美元的软件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服务订单以及每年超过7亿美元的硬件产品出口订单。 微软公司将继续协助中国培养一大批软件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的高端软件人才。计划在五年内,形成100名培训师资队伍,并通过课堂教学和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多种培训形式,培训10000名专业骨干软件人才和大量非专业人员,促进国民信息素质提高。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促进中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增强中国软件产业的核心能力,双方将合作成立“国家发展改革委微软软件创新中心”。同时在有条件的省(区、市)支持当地企业成立一批分中心,建立专业的软件技术人才队伍,形成较强的软件创新能力。二、2006年5月,信息产业部与微软共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微软公司承诺在信息产业部的指导下,将继续支持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了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承诺在未来五年内为与信息产业部协商确定的3家软件企业提供对口咨询服务和定制化的培训,并为这些企业争取价值两亿五千万元人民币的外包和windows/.net解决方案业务。微软公司将支持信息产业部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选择不少于5个地区共同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示范工程,以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帮助农民通过信息技术脱贫致富。从微软和中国最近的合作计划中,我们看到合作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人才培训、资金投入、平台建设、海外订单和信息化合作多方面,合作类型非常广泛,涉及金额庞大,合作时间较长,这些合作无论是对跨国公司的市场扩张还是中国软件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说明跨国软件公司在和中国合作过程是一种双赢的合作。google的全球化lgoolge将其全球化战略落实到了本土化这个关键点上,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以及加拿大推出相应本地搜索服务,用户可以利用此服务轻松查找任何城市的旅店、参观等常用信息。goolge为增强在亚洲国家的本土化进程,先后在日本东京、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北京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而中国,因其文化独特性和巨大的市场,而成为google本土化的重点:a.2005年,李开复跳槽google“扔下了互联网本土化的炸弹”;b.2005年9月,google向中国用户推出本地搜索(google local),帮助中国用户在线寻找包括邻近企业名录、地图和相关网页的本地信息;c.2005年,开始组建google中国。到2006年4月,google中国工程院规模已达到100多人,其中约80名是招聘的本地工程师;d.埃里克也表示2006年google将在台湾建立一个工程研究所,未来几年还将在中国建立全球数据中心;e.googleceo 施密特称,中国将成为google美国之外的第二大战略市场;f.2006年3月20日,google中国发布了本地商户中心服务。通过这项服务,国内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把自己企业的信息主动发布在google本地捜索平台上。经过google的记录在案,终端用户在本地捜索上查询他们所在城市和地区的企业商家时,就能找到那些企业。这样,这些中小型企业,就可以通过google搜索获得商机。yahoo的本土化l在日本,由本土团队管理的雅虎日本于 2002 年 3 月成功把 ebay 赶出了日本市场。 2005年,在中国发展了6年之久的雅虎,将其在中国全部资产“打包”,同时再出资10亿美元,并提供“雅虎”品牌以及雅虎全球技术在中国的永久独家使用权给阿里巴巴;相应的,阿里巴巴转让40%股份(只有35%投票权)给雅虎。2)国内企业全球化目前国内软件企业的国际化通常有以下四种模式:进行委托加工的软件外包模式;拓展海外销售市场的营销扩展模式;在海外设立研发和销售中心的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通过合资、并购、上市的资本运作模式。软件外包l中国正成为一个软件外包的强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01-2004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年的1.8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6.33亿美元。赛迪顾问“2005-2006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9.2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的2.3%,较2004年的6.33亿美元增长了45.3%。中国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集团2005年国际外包收入达6270万美元,占中国软件外包市场份额6.8%,比2004年的3300万美元增长了90%。海外营销扩张l对于中国本土的企业,它们国际化的第一步是海外品牌产品的销售,近年,这些企业在海外的销售获得了稳步增长。a.方正排版出国:近年来,方正集团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突飞猛进。目前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已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方正apabi电子书系统已被海外50多家图书馆采用,创造了良好的效益;在原创核心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已占据日本300多家报刊;方正rip软件在美、英、德、日等各国拥有近百家全球合作伙伴;2005年11月,方正印捷连锁店已进军加拿大多伦多;网络出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在海外市场全面铺开;同时方正还正在筹划法文、西班牙文印艺软件,并准备进军国际市场。b.用友软件销海外:2004年就把国际化作为中长期要发展战略的用友,也开始迈出坚实的发展步伐。其小型管理软件已销往非洲。研发和销售并重l国际化的研发不仅可以利用当地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更多地进入国外市场,缩短研发时间,从整体上提升研发的效率,还可缩短服务和产品的地域差距,实现真正的本土化服务。华为、中兴等国际化的领军企业已经开始了研发的国际化探索。华为和中兴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达拉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俄国的莫斯科以及印度都设有研发中心。中兴公司在全球也共有11个研发中心,其中包括美国、韩国、印度、巴基斯坦和瑞典。资本运作模式l在销售稳步增长、研发力量不断加强的同时,海外资本运作就成为了企业寻求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步骤。具有一定技术门槛,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企业,诸如华为、金蝶、百度等,已经通过跨国合资经营、并购、上市等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最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的跨国公司。a.华为与巨头合资:近年,华为先后与nec、松下合资成立宇梦公司,与西门子成立了专注td-scdma的鼎桥公司,与3com成立了华为3com公司等。b.中国软件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如金蝶国际、青鸟环宇、南大苏富特、乾隆科技、新利软件、速达软件、tcl软件、浪潮集团、冲浪平台、a & k教育软件等。2.2.3服务化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软件的服务化将成为一种趋势。网络革命所带来的服务化趋势为软件产业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的获利途径,同时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简捷、更加全面的服务享受。如何合理地把web服务应用到各类企业的it系统和商业流程之中、并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备受国内外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课题。因此带动了服务化发展的需求,soa是服务化的具体体现,被誉为下一代web服务的基础框架,目前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1)soa的定义soa是英文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缩写,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指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它是一种it战略,把包含在各种企业应用中的分散的功能,组织为可互操作的基于标准的服务,而这些服务可以再被迅速组合和重用以满足业务需求。其中,一个服务就是一个代码模块,它由可通过基于标准的接口访问的服务水平协议管理。每个服务表示一部分功能,它明确地映射到业务流程中的一个步骤。服务可以从头开始编写,或通过公开原有孤立的应用程序中现有系统功能模块挖掘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建立起服务目录,允许跨许多不同系统流畅地访问和重用业务功能。这样,在支持战略变革的同时,soa能消除数据冗余,避免信息重新录入和技巧层面的人为错误。例如,使用soa能创建一个消费者的单一视图,在此过程中,开启了交叉销售和往上销售的新的可能性,因此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的服务。2)soa的作用面向服务架构是让it更加关注于业务流程而非底层it基础结构,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更高级别的应用程序开发架构。对采用服务驱动型方法的企业体验有以下业务和it好处。面向服务架构的业务好处l效率:将业务流程从烟囱状的、重复的流程向维护成本较低的高度利用、共享服务应用转变。 响应:迅速适应和传送关键业务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雇员、合作伙伴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适应性:更高效地转入转出让整个业务变得复杂性和难度更小,达到节约时间和资金的目的。 面向服务架构的it好处l 复杂性降低:基于标准的兼容性,与点到点的集成相比降低了复杂性。重用增加:通过重用以前开发和部署的共享服务,实现了更有效的应用程序/项目的开发和交付。遗留集成:用作可重用服务的遗留应用程序降低了维护和集成的成本。 3)soa的构建原则soa是一种企业架构,和其它企业架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soa提供的业务敏捷性。业务敏捷性是指企业对变更快速和有效地进行响应、并且利用变更来得到竞争优势的能力。对架构设计师来说,创建一个业务敏捷的架构意味着创建这样一个it架构,它可以满足当前还未知的业务需求。要满足这种业务敏捷性,soa的实践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服务性:业务驱动服务,服务驱动技术l从本质上看,在抽象层次上,服务位于业务和技术中间。面向服务的架构设计师一方面必须理解在业务需求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动态关系,另一方面,同样要理解服务与提供这些服务的底层技术之间的关系。敏捷性:业务敏捷是基本的业务需求lsoa考虑的是下一个抽象层次:提供响应变化需求的能力是新的“元需求”,而不是处理一些业务上的固定不变的需求。从硬件系统而上的整个架构都必须满足业务敏捷的需求,因为,在soa中任何的瓶颈都会影响到整个it环境的灵活性。动态性:一个成功的soa总在变化之中lsoa工作的场景,更象是一个活的生物体,而不是象传统所说的“盖一栋房子”。it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面向服务架构设计师的工作永远不会结束。对于习惯于盖房子的设计师来说,要转向设计一个活的生物体要求崭新的思维方式。4)企业的推动情况ibm发布11项新品加速实现soal2006年4月,ibm推出了11项新产品和22项基于websphere的软件更新,并对咨询服务增加人力投入,计划该项目能够在2006年底完成。同时,ibm在内部为超过90000名商业顾问进行soa相关的教育进行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soa实现的高潮作准备。在soa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架构师和开发者,ibm推出了websphere portal 6.0版本,该系统集成了ibm workplace和为构建组装应用程序来适应不同具体工业领域或者一个组织内部的一个人员的角色或者任务的协作技术。对于工作在专著于过程的项目中的人,ibm发布了websphere business monitor 6.0,具有包括预警和联系到提供应用程序历史分析,状态跟踪和项目度量报告的第三方的链接。bea提供新服务l 增强soa领导地位bea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企业基础架构软件公司,2006年3月推出多项新的咨询服务,包括:bea soa组织和管理规划服务、bea soa集成服务、bea soa参考架构规划服务、bea客户架构师及卓越计划中心等,旨在帮助用户加快部署企业级面向服务的架构根据idg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企业用户在部署或考虑部署soa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主要集中在管理问题、结构服务、服务基础架构和集成方面的需求等。bea公司推出新服务,充分表示bea积极响应用户需求的强大能力,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sunl 正式进入esb市场 发布了新的soa平台sun微系统集团于2006年2月正式进入企业级服务总线(esb)市场,对旗下seebeyond集团消息中间件进行全面升级,sun试图把该消息中间件作为一个单独的平台的一部分融合到sun的入口,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和开发工具中。 sun组合应用系统平台,已经在2006年3月份开始,为希望增加服务和支持的公司在网上下载。tibco强化专业服务以加速soa方案提供与建置l2006年,整合商务集成方案供应商tib-co软件公司为扩大其专业服务业务,推出soa资源中心网站及tib-co portalbuilder 5产品,为客户提供与实现服务导向架构。2.2.4开放化软件产业的开放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软件标准开放化、软件代码开源化。标准的开放化和代码的开源化,共同促进软件行业的合作与创新。1)开放标准软件标准的开放化,实现软件间互操作性的重要措施,促进了软件间的互联互通。各大软件厂商,相继推出软件标准开放化策略。微软向ecma提交office文件格式承诺开放标准化。2005年11月微软公司宣布,将逐步向客户和行业公开其office文件格式技术,并使其成为国际标准,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亿的文件都基于该格式技术。苹果、barclays capital、bp、英国图书馆、 essilor、英特尔、微软、nextpage公司、statoil asa和东芝将共同向标准化组织ecma international 提交microsoft office open x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