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笔记_第1页
《庄子》读书笔记_第2页
《庄子》读书笔记_第3页
《庄子》读书笔记_第4页
《庄子》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庄子读书笔记 浏览完庄子,印象最深的就是 逍遥 。逍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与追求自由挂得上钩吧。如果没有自由,何来的逍遥 ?而真正逍遥之后,你就真的自由了吗 ?不知是人身的自由,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庄子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哲学被后世称为逍遥哲学,逍遥游开篇明旨,作为第一篇。 庄子很形象地写出了逍遥游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 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鲲或鹏,只是外形,在逍遥游状态下,没有特定的形态。为鲲为鹏,据情况而定,需要在水里游,就变成鲲 ;需要在天上飞,则化为鹏。他不会去思考作为鲲或作为鹏有何意义,因为鲲和鹏只是众多变化中的一两种,属于技术层面。 如何才能到达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提出了 小大之辨 、 有用与无用 的说法,事实上,庄子提出 小大之辨 、 有用与无用 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要超越世俗的评价标准,以与天地相通的内心中的标准作为标准,所谓 人法道,道法自然 。 庄子在说 小大之辨 、 有用 与无用 的时候,说了2 / 14 几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所谓小大,其实是指境界,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而 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做为境界的存在,永没有极限,只有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其实是人生成长新陈代谢的过程。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 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 龟手之药在宋人手里,使其世世代代以洴澼絖为事, 同样的药在另一个人手中,却可以得官封地。一个大葫芦在惠3 / 14 子那里一无是处,可是庄子则用它浮乎江湖,何其逍遥。 何为有用无用 ?突破种种的世俗界限,这样的内功修为,只是逍遥游的基本功。所以在天龙八部以及笑傲江湖道家最高深的武功第一步都是散功,只有虚怀若谷,才能无所不容,只有空才有空间吸纳更多的东西并使之再转化为无。 到这里,不禁又一次想起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关于 体与用 的议论。扫地僧是佛家功夫的代表,看起来佛和道截然不同,可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是相通的。鲲和鹏也不就是 用 么 ? 何为体 ?道家的说法是 道 , 庄子强调 外化内不化 ,内不化,就是体。 是鱼是鸟,有怎样的外在形态,无关紧要。鱼和鸟看起来那么对立矛盾,只有 内 足够强大,才能将外在形态截然不同的二者调和。也就是说,只有足够强大的 内 ,才能有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这一点又是和扫地僧强调的 体与用 是相通的。 那老僧道: 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牙,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修习 任何武功之间,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功夫练得越深,自身受伤越重。如果所练的只不过是拳打脚踢、兵刃暗器的外门功夫,那也罢了,对自 身为害甚4 / 14 微,只须身子强壮,尽自抵御得住 那老僧继续说道: 但如练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罗叶指、般若掌之类,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 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 但听他继续说道: 我少林寺建刹千年,古往今来,唯有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 ?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身在此阁中,向来不禁门 人弟子翻阅,明王可知其理安在 ? 那老僧续道: 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只是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 武学障 ,与别宗别派的 知见障 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我,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在佛家而言,内 为 佛法 ,外为高强的武功。 庄子对 知见障 的表述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5 / 14 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此言目的,是要由知回心: 知 代表我与外在世界对立,不要将世界割裂开来用逻辑去认识 (知 ),而是将世界当作一个整体,由心去感知它。 在第二篇齐物论的开头,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南郭子说: 今者吾丧我 。 吾 与 我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孟子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我 是社会关系的集合,是外,是用, 吾 是内,是体。所以 吾浩然之气 ,而非 我浩然之气 ,是 吾丧我 , 而非 我丧吾 。对于世人而言,为尘世种种的追求迷失自己是我丧吾。 庄子强调 外化内不化 ,所谓外化,就是指我们的种种行为,如同变色龙的皮肤,要适应各种不同的现实环境。内不化,是指内心中有自肯自得的根基,有内在独立的精神,内在精神的长生是人的第二次发育。只有足够深厚的内在根基,才能无可无不可,才能忽而为鲲忽而为鹏,只有足够强大的内在根基才能让行为 随心所欲不越矩 。 在社会生活中,如何生活的更好 ?这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现实问题。好比学武之人如何练得绝世武功 ?以前更关注于体和道的思考,而忽略了用和行的实践。用和行是 技术层面的东西,如同武功,只是技巧,并且用和行的种种不应该反过来影响体和道,因为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内涵与意义可6 / 14 言,纯粹是套路。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 无为 无用 顺其自然 ,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 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战国时期社会动荡,7 / 14 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庄子读书笔记 即使庄子不提, 逍遥 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 逍遥 ,无非是 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 ,而在 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 逍遥 ,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 逍遥 不 逍遥 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 好的生活方式 , 坏的生活方式 ,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 无为而治 ; 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 逍遥 。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 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 完成 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8 / 14 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逍遥 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 逍遥 ,而是 自我迷失 。 逍遥 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 逍遥 ,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 逍遥 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 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 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 。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 ,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9 / 14 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 庄子 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 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 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当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 性 , 行 相背 反,是极端的不 逍遥 。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 内篇 、 外篇 、 杂篇 三个部分,一般认为 内篇 的七篇文10 / 14 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 外篇 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杂篇 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又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跎、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 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他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 天人合一 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 ;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 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他的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他的思考也具有终极的意义。而且还有很多思想十分超前,11 / 14 比如 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就是数学里的极限思想。 庄子的逍遥游,为了阐明逍遥之意,举了鸟兽虫鱼等等以为例,并且以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其要旨,思索其寓意,大致归纳出四个主要的概念: 一、积厚与有待。,积厚与有待是两个重要的观念。积厚,意谓北海之水不厚 ,则无可养大鲲,非大道之渊源广大,不能涵养圣人。有待,如鲲化鹏,虽欲远举,若无大风承负,必然无法抵达南冥,就算已养成大体,若不能加以变化,亦无法获致大用,要承於自然之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才能至远,而自然之道是只能顺乎其中,而不得外求的。 二、大知与小知。庄子运用鲲鹏以及蜩鸠的寓言,藉由小鸠的无知,以写出俗人浅陋、不识大体的境界。鲲鹏之大与志在远方,与蜩鸠之小且无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正如小年无法体会大年,因为小年本身生来的限制,根本无法去经验大年,生命长短是不可违的律则,而蜩鸠先天的限制也无法 使他遨游千里。 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即逍遥游篇的主旨、中心和结论,也是庄子的中心旨趣。由此可以了解所谓的逍遥12 / 14 游,应该是承於天地之正而欲六气之辩,而游於无穷。真正的逍遥必然是无所凭藉依附的,是悠游於自然之中的。 四、有用无用。 庄子在篇末连举几个例子,藉由以说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无用并不是真的无用,乃是因为人的判断的结果。若是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同一个事物,将 会有不同的判断。自然间的万物皆有其本性,有用无用乃是人离开自然大道后,因为自己偏见好恶所产生的概念,自然会有所偏颇,若使其心志顺应自然的规律,那麼有用无用又有何差别 ?此即所谓忘物的功夫。 读完庄子,其实应该说是大概浏览完庄子,印象最深的就是 逍遥 。逍遥,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与追求自由挂得上钩吧。如果没有自由,何来的逍遥 ?而真正逍遥之后,你就真的自由了吗 ?不知是人身的自由,还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 (目前来说,还没有真正达到可以完全静下来心来品读庄子的境界,对于庄子的认识,只能算 是九牛一毛。 ) 自由 ,貌似是一个永恒追求的目标。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是谁又曾真正得到过自由。而自由的定义与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那么,谁人自由,谁人不自由,外人又如何着手去判断呢 ?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人身的自由尚且很难判断,更何况是精神13 / 14 上的自由,内心的自由 ? 举个例子吧。一个人,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生活还算富裕,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