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ppt_第1页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ppt_第2页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ppt_第3页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ppt_第4页
危害因素辨识及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危害辨识及评价危害辨识及评价 2 主 要 内 容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3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一)概述 HSE管理体系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来 源于风险管理的思想。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 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危害辨识、风 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 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 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4 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 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 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 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危害、评价 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用人单位所存在 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 佳方案。 5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 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如下图所示。 6 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 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 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HS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 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 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强培训、提 高OHS意识;通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7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 的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结 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 HSE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导致事 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 首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 险源成为HSE管理的核心。 8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结果,对于不可容许的风险将作 为制定目标的输人,通过制定管理方案实现目标,并明确 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与响应的 目的是针对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 与活动以及针对潜在的事件和紧急情况,使这些话动在规 定的条件下进行;绩效测量与监视这一条款的要求是针对 于可能影响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运行与活动,监视的 内容包括组织的HSE绩效、目标和有关的运行控制等内容, 并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这样,在 危害因素的管理上就构成了一个PDCA循环,成为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休系的主线。 9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 )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单位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 d)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 10 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正常运行状 态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对员工产生危害的危 险源,如在工作环境中充满某种有害气体、粉尘 或在噪音干扰下从事生产活动或服务工作场所, 这些有害气体、粉尘或噪音就是造成危害的危险 、有害因素。 11 任何产品或服务实现的过程中,都包含有企业自己的 活动,也包含相关方为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活动,由于 这些产品或服务都会是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源 ,因此组织在实施危险源辨识时不仅要识别企业自身活动 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危害的危险源,也要识别相关方为企 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危害的危 险源。 当生产工艺、设施、工作场所及人员发生变化时,应 及时更新,识别新的危险、有害因素,井对其进行风险评 价。 12 非常规活动下,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非正常运行条件 下发生或可能发生某种危害的危险、有害因素: 异常状态下发生的危害,如设备检修中引发的有 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排放、泄漏等危害,设备搬迁过程 中的倾倒、机械的撞伤等引起的危害; 紧急状态下所发生的危害,如火灾、爆炸、厂房 的倒塌等引起的危害,这种危害的特点就是突发性,不可 预见性,而且造成危害的后果很难预料,这应是危险源辨 识的重点,其目的就是预防或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 13 目前危险源辨识不充分、风险评价不准确是普遍存 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a)没有正确划分业务活动类型,不是完全按活动或 过程识别危险源; b)识别不全面,有遗漏; c)只关注安全,忽视了健康的因素; e)不可容许风险确定不准确。 14 (二)有关概念 1、危害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 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 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15 2、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 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 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 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 可能发生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 罐是一个危险源。 16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 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 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 或场所)。 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 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 源。 17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单元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 的临界量; 单元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 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式中,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t;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t。 18 3、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 性的过程。 4、事故 造成人员死亡、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 的意外事件。 5、隐患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 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19 6、风险 风险即是危险。广义的危险是指一种环境或状态,它 是指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即指有遭 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性。狭义的风险(R)是指某一特定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 可能性(C):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难易程度; 严重性(S):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带来多大的人员 伤亡或财产损失。 20 7、风险评价 也称危险评价或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依据现存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 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 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充 分揭示危险性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 行系统的综合评价。 21 危险性辨识危险性评价 风 险 评 价 危险源 识别 (观察) 1.新增危险源 2.危险源变化 危险性 定量化 (确认) 1.发生概率 2.危害程度 危险源 控制 (措施) 1.降低危险 2.消除危险 判别准则 (允许范围) (设定) 社会上所允 许的危险性 风险评价框图 22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是也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审查改善 改善计划 或管理控制 检查纠正 维持管理 持续改进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否 是 PLAN CHECK ACTION DO 23 2.1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原因 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 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 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 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 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量 、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 是危险、有害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24 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 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 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危 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 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因之所产生的危险、有害 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25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 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 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 害因素。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 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 的有害因素。 26 二、失控 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 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图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有益 生产同时又必须约束、控制这些能量、有害物质,消除、减 弱产生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如果出 现失控(没有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 会发生能量、有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它主要 体现在设备故障(含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三个方面 ,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大部分是一些随机出现 的现象或状态,很难预测它们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 现,是决定危险、危害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27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设施完整性等)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 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 能)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的 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 杂(认识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 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 规律是可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 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 生规律和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这 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8 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危 害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体现 在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 险、信号等设施完整性的缺乏、缺 陷和设备在强度、钢度稳定性、人 机关系上的缺陷两方面。 29 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即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 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人员失误是导致事故发 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往往是 不可预测的意外行为;影响人员失误的因素很多,但 发生人员失误的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 和分析,也是可以预测的。 30 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 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 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 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 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 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 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31 管理缺陷 系统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系统安 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 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故障、人员失误发生的有 效手段。管理缺陷是造成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外界环境 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 、通风换气、色彩等外界环境条件都会引起设备故障 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32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 管理缺陷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事故要素4M 33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分 类 34 物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和 环 境 不 良 分 类 35 2.2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便于进行危险 、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有多种 ,在此介绍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 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36 2.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 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 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 、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 、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7 (3)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 花、其他电危害等); (4)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 噪声、其他噪声等); (5) 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 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射线、粒子 、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38 (7)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 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 、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 明火; (9)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 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 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 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 胶); 39 (12) 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 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 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 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 不良等); (13) 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 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 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 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0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 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 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 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 (3)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 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 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 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1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 传染病媒介物; (3) 致害动物; (4) 致害植物; (5) 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2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 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 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 健康状况异常; (3) 从事禁忌作业; (4)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 他心理异常); (5) 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 功能缺陷); (6)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3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 错误); (2) 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 误); (3) 监护错误; (4) 其他错误; (5)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4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 搬举重物; (2) 作业空间; (3) 工具不合适; (4) 标识不清。 45 2.2.2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所列的危险、有害因素与企业职工伤亡 事故处理(调查、分析、统计)和职工安全教育的口径基本 一致,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职业安全 卫生管理人员和企业广大职工、安全管理人员所熟悉,易 于接受和理解,便于实际应用。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 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 ,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介绍16类相关因素)。 46 1) 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 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 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 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 、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 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47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 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 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 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48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 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 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 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 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49 8) 火灾 9) 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 电坠落事故。 10) 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 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 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 、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50 11) 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2) 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 发生的爆炸事故。 13) 化学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 雾爆炸)。 51 14)物理性爆炸 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 15) 中毒和窒息 16) 其他伤害 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险因素, 如摔、扭、挫、擦、刺、割伤和 非机动车碰撞、轧伤等。 52 2.2.3 按职业病类别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 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 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 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 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 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 等7类。 53 3.1 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危险物品、工业噪 声与振动、温度与湿度和辐射等。 3.1.1 危险物品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生产中的原料、材料、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以及 贮运中的物质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在不同的状态 下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危险危害特性,因此 ,了解并掌握这些物质固有的危险特性是进行危险识别、分 析、评价的基础。 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54 危险物品的识别应从其理化性质、稳定性、化学反应 活性、燃烧及爆炸特性、毒性及健康危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与识别。 按危险物品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把危险 物品共分为9个类别(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 体、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关于物品分类可参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和危 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55 3.1.2 工业噪声与振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 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 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 磁噪声等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已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 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和频率。 56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 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振动的设备,然后 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57 3.1.3 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温度、湿度的危险、危害主要表现为: 高温除能造成灼伤外,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劳动者的体 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高 温还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 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低温可引起 冻伤。 温度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热应力 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在低温下金属会发生晶型转变,甚 至引起破裂而引发事故; 高温、高湿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 高温环境可使火灾危险性增大。 58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 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温度、湿度危险、危害的识别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了解生产过程的热源、发热量、表面绝热层的有无,表面 温度,与操作者的接触距离等情况; 是否采取防灼伤、防暑、防冻措施,是否采取空调措施; 是否采取了通风(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换气措施,是 否有作业环境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控制。 59 3.2 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 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宜按厂址、总平面布置、道 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 作业环境管理等几方面进行。 1 厂址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 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 分析、识别。 60 2 总平面布置 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 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 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 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 道路及运输 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 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61 4 建构筑物 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 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 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 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进行 分析识别。 62 5 工艺过程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的 识别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a.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 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是否采用无害化工 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 则就可能存在危险。 b.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 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 是否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 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 63 c.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 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例如是否设 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 ;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 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 措施等。 d.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对是否将 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如是否实行遥 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 护用品等。 64 e.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 对是否能通过联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 查。如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联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联锁 保护等。 f.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 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 查。如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 物质区等。 65 对安全现状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有关安 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可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 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如依据石油天然气 安全规程、涂装作业安全、焊接与切割安全、氯乙烯安 全技术规程、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等对相应的对象 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 66 3.3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规定重大危险 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 危险源两种。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GB18218列举了四类142种( 表1爆炸性物质26种、表2易燃物质34种、表3活性化学 物质21种、表4有毒物质61种)物质的临界量。 67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标准表1 、表2、表3及表4规定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时, 该单元就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 为单一品种时,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 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应按下式计算 ,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68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号)规定了重大危险 源申报登记的范围: 1贮罐区(贮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4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69 1、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类类 别别物 质质 特 性临临界量典 型 物 质质 举举 例 易燃液体 闪闪点28 20 t汽油、丙烯烯、石脑脑油等 28闪闪点60100 t煤油、松节节油、丁醚醚等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20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质* 剧剧毒品1 kg 氰氰化钠钠(溶液)、碳酰氯酰氯 等 有毒品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烯醛 等 有害品20 t 苯酚、苯肼肼等 *注:毒性物质分级见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 70 2、库区(库)临界量表 类类 别别物 质质 特 性临临界量典 型 物 质质 举举 例 民用爆破器材 起爆器材 1 t雷管、导导爆管等 工业业炸药药 50 t铵铵梯炸药药、乳化炸药药等 爆炸危险险原材料 250 t硝酸铵铵等 烟火剂剂、烟花爆竹 5 t黑火药药、烟火药药、爆竹、烟花等 易燃液体 闪闪点28 20 t汽油、丙烯烯、石脑脑油等 28闪闪点60 100 t煤油、松节节油、丁醚醚等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0 t乙炔、氢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20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质 剧剧毒品1 kg 氰氰化钾钾、乙撑亚亚胺、碳酰氯酰氯 等 有毒品10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烯醛 等 有害品20 t 苯酚、苯肼肼等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71 3、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类类 别别物 质质 特 性临临界 量 典 型 物 质质 举举 例 民用爆破器材 起爆器材 0.1 t雷管、导导爆管等 工业业炸药药 5 t铵铵梯炸药药、乳化炸药药等 爆炸危险险原材料 25 t硝酸铵铵等 烟火剂剂、烟花爆竹 0.5 t黑火药药、烟火药药、爆竹、烟花 等 易燃液体 闪闪点28 2 t汽油、丙烯烯、石脑脑油等 28闪闪点60 10 t煤油、松节节油、丁醚醚等 可燃气体爆炸下限10%1t乙炔、氢氢、液化石油气等 爆炸下限10%2 t 氨气等 毒性物质质 剧剧毒品100 g 氰氰化钾钾、乙撑亚亚胺、碳酰氯酰氯等 有毒品10 kg 三氟化砷、丙烯醛烯醛等 有害品2 t 苯酚、苯肼肼等 72 4压力管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管道: (1)长输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 1.6 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 于等于200 km且管道公称直径300 mm的管道。 (2)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 mm。 73 (3)工业管道 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 、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 及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 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 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74 5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1)蒸汽锅炉 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 10 t/h。 (2)热水锅炉 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 于14 MW。 75 6压力容器 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 的三类压力容器; (2)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 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76 3.4 危害因素辨识途径 3.4.1 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环节 在生产中,潜在危险源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 分析和判断。判断危险源有很多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 必须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危险源类型:即危险源所在的系统与类别; 可能发生的事故模式及后果预测:即由危险因素 引起的事故发生的机理与事故发生后对系统内外的影响; 77 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分析:即寻求由危险因素 转化为危险状态,由危险状态转化为事故的转化条件; 设备的可靠件:即设备的安全状况; 人机工程:即人机环境之间的匹配; 安全措施:即控制危险源的手段与方法; 应急措施:即事故或危险发生后减少损失或伤害 程度的措施。 在危险源辫识中,这7个环节必须予以充分考虑,才 能发掘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78 3.4.2 危害因素辨识途径 在所确定的危险源区域内辨识具体的危险源,可以 从两个个方面人手。 一是根据系统内已发生过的某些事故,通过查找其 触发因素(事故隐患),然后通过触发因素找出其现实的 危险源; 二是模拟或预测系统内尚未发生的事故(有能发生过 未遂事故),追究可能引起其发生的原因,通过这些原因 找出触发因素,再通过触发因素辨识出潜在的危险源。 79 把通过各类事故查出的现实危险源与辨识出的潜在 危险源综合汇总后,得出危险区域内的全部危险源。 将各危险区域内的所有危险源归纳综合得到系统内 的全部危险源。具体方法如下图。 80 为检查某一作业活动、生产工艺过程、工作场所中 的危害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分解,查明问 题所在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定和 事故等进行周密细致的思考,确定检查的项目和重点检 查内容,并按系统编制成表,检查时按规定的项目和内 容进行检查和诊断,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其优点是 适用范围广泛,重点突出,避免遗漏,便于发现和查明 各种危险、有害因素。 81 安全检查表通用表格 序号 检查项检查项 目 检查检查 内容检查检查 依据检查结检查结 果备备注 在实际工作中,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等 主要内容确定后,其他内容可根据对象和需要灵活变动 。 82 安全检查表示例 检检 查查 对对象 应应得分检查项检查项 目检查检查 内容 实实 得分 说说明 消防 气防 设设施 204 干粉灭灭火 器 a.压压力指示正常;b.按期校验验;c.胶管 压压把完好;d.卡片及时记录时记录 ;e.卫卫生 干净净。 一项项有问问 题题 不得分 4消防栓/箱 a.阀门阀门 完好;b.问问盖等附件齐齐全;C. 箱内有水带带;d.枪头齐枪头齐 全完好。 一项项有问问 题题 不得分 6汽幕 a.控制阀阀完好、开关完好、联锁联锁 完好 ;b.水沟内无杂杂物;C.喷头喷头 无堵塞。 一项项有问问 题题 不得分 6 球罐水喷喷 淋 及注水线线 a.喷喷淋阅阅灵活投用; b.冬季防冻冻,尤其注水线线伴热热。 一项项有问问 题题 不得分 83 3.5 环境因素的识别 一、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识别环境因素 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包 括原材料的供应、生产与加工、经营管理、安全环保、 后勤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环境因素,例如,在聚合釜中 以氯乙烯为原料,水为介质,经过悬浮聚合方法制备聚 氯乙烯是一生产活动,这一过程的环境因素有水的消耗 、电的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噪声排放等。 84 二、识别环境因素包括可控制的或施加影响的 可控制的是指组织自身可以管理、处理、处置的环 境因素。如组织的生产活动、办公活动、营销活动、后 勤服务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指组织不能直接加以管理的 ,但可以通过提出环境保护要求等来施加影响。这些主 要是指组织的相关方,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工程合同方 、运输公司等。 85 三、识别环境因素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八个方面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过去是指以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或因历 史原因遗留的环境因素。例如某企业的厂址过去是一个垃圾堆放场 ,其已存在的地下水的污染是过去的环境因素。 现在是指当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例如某 化工厂当前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有毒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 将来是指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新的或新修改的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及组织提供的产品在其使用和处置中 的环境因素。例如某企业计划将要引进一条新的生产线,该生产线 将产生的污水、水、电资源的消耗是将来的环境因素。 86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到正常和异常(如关闭 与启动)的情况,以及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例如某 化工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水的排放等是 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化工厂生产设备停机维修时产 生的噪声、含油废弃物的排放等是异常状态下的环境因 素;该化工厂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并进行紧急抢修时产生 的化学品大面积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等是紧急状 态下的环境因素。 87 (3)八个方面 对环境因素的识别不存在统一的、唯一的方法和模式,通常情况 下,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包括: 向大气排放:例如:锅炉烟尘的排放、工艺生产过程中有机废 气的排放、食堂油烟的排放等。 向水体排放:例如:工业废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向土地排放:是指那些可能造成突然和地下水污染的环境因素 。例如:原油对土壤的污染,有机化学废液的污染等。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应考虑所使用的各种主要原材料的 消耗量,要分析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水平,主要原材料的利用率等。 88 能源的使用:应考虑所使用的各种能源,例如:电能、 热能、天然气燃煤等。 能量释放:包括热能的释放、电磁辐射和各种有害射线 的辐射,噪声和振动。 废物和副产品:可包括工业废物和工业副产品的产生和 处置、生活废物的排放等,特别要关注的是各种危险废物的产生 和排放。 物理属性:是指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环境因素 所造成的,对环境的协调性的影响,例如:在风景名胜区中不协 调的建筑物等。 89 环境因素的描述 环境因素通常可以描述为:环境因子、物质或污染物与某一 行动或动作的组合。下表为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关系及环境因 素的描述示例。 活动动/产产品/服务务环环境因素环环境影响 氯氯乙烯烯聚合生产产PVC(活动动 、正常) 氯氯乙烯废烯废 气排放污污染大气 安全阀阀起跳(活动动、异常)噪声排放影响人员员健康 空调调器使用(产产品、正常)氟利昂泄漏破坏臭氧层层 液氯钢氯钢 瓶泄漏氯氯气排放 人员员中毒、财产损财产损 失、 污污染大气 90 4.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所有已预测到的风险,从其发生的可能 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综合考虑,评价风险大小,确定 组织是否可承受。对一系列存在于不同作业或送、工艺过 程、工作场所中的风险,需根据其风险程度,分轻重缓急 削减和控制。发生的可能性由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的各种 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操作人员的意识、心理和生理素质 、技能、工作频次决定,后果严重度由危害因素的各种物 理量如质量、温度、压力、体积等决定。 四、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91 一般来说,下列风险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凡违反了国家法规、标准而存在的缺陷所导致的 风险; 凡同类装置或类似活动过程历史上发生过事故, 本单位存在同样或类似缺陷,由此导致的风险; 凡本单位历史上发生过事故,但目前缺乏相应的 削减和控制措施,由此导致的风险。 不存在上述情况,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通过运用系 统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考评,确定活动过程的某一风险超出 预定界限,此风险即为不可承受风险,也称重大风险。 92 4.2 评价方法 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 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 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进 行定性判断,评价结果由危险集合给出,可以为是,非 、合格,不合格等形式,矩阵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 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等是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 93 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 ,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 ;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 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 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 评价依据实践经验,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 和已知的实践经验,评价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 的当前状态给出相对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94 定量评价是对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特定危害 事件的可能性和(或)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便从数量上说明被评价对象的危险等级,将潜在 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纳入安全管理。 95 定量的安全评价,在安全系统工程中有两大类方法, 一类是概率法,它用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故的 概率,进而计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安全性。此类 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事故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 (由于缺少故障数据,实际应用中尚有一定困难)。另一 类是指数法,最早由美国道化学公司提出的“火灾爆炸指 数评价法”即属此类。之后,英国、日本等国在此基础上 又先后推出其他一些评价方法,如帝国化学公司的“火灾 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的“六阶段法”。 96 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 方 法特 点评评价 目标标 定性 或 定量 可提供的评评价结结果 事故 情况 事故 频频率 事故 后果 危险险 分级级 安全检查检查 表 SCL 按编编制的检查检查 表逐 项检查项检查 ,按规规定 赋赋分标标准评评定安全 等级级 危险险有害因 素分析 安全等级级 定性 定量 不能不能不能 不能 提供 危险险性预预分 析PHA 分析系统统存在的危 险险有害因素,触发发 条件事故类类型,评评 定安全等级级 危险险有害因 素分析 危险险性等 级级 定性不能不能提供提供 事故树树分析 FTA 由事故和基本事件 逻辑逻辑 推断事故原因 ,由基本事件概率 计计算事故概率 事故原因 事故概率 定性 定量 提供提供不能 频频率 分级级 事件树树分析 ETA 归纳归纳 法。由初始事 件判断系统统事故原 因及条件,由各事 件概率计计算系统统事 故概率 事故原因触 发发条件事故 概率 定性 定量 提供提供提供提供 97 几种典型评价方法的比较 方 法特 点评评价 目标标 定性 或 定量 可提供的评评价结结果 事故 情况 事故 频频率 事故 后果 危险险 分级级 故障类类型及影 响分析FMEA 列表分析系统统(元 件)故障类类型、原 因及影响,评评定影 响程度等级级 故障原因影 响程度等级级 定性提供提供提供 事故后 果分级级 作业业条件危险险 性评评价法 (LEC法) 赋值计赋值计 算后评评定 危险险性等级级 危险险性等级级 定性 半定量 不能提供提供 危险险 等级级 道化学公司火 灾爆炸指数法 根据物质质、工艺艺危 险险性计计算火灾爆炸 指数,判定采取措 施前后的危险险等级级 火灾爆炸危 险险性等级级 事故损损失 定量提供不能提供 危险险 等级级 事故 损损失 单单元危险险性快 速排序法 由物质质.毒性系数. 工艺艺危险险性系数计计 算火灾爆炸指数和 毒性指标标,评评定单单 元危险险性等级级 危险险性 等级级 定量提供不能提供 危险险 等级级 98 4.3 常用评价方法介绍 4.3.1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无法承受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相对地 定性分为若干级,将风险事件 发生的可能性也相对地定性分 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 ,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 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该方法的 优点是简洁明了,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缺点是确定风险 可能性、后果严重度过于依赖经验,主观性较大。 7-9级为不可承受风险(高度),5-6级为需关注风险(中度 ) ,0-4 级为可承受风险(低)。 99 风险评价指数矩阵 危 害 程 度可能性(增加) ABCDE 级级 别别 人员员 P 财产财产 A 环环境 E 声誉R 在行业业 内未听 说过说过 在行业业内 发发生过过 在公司内 发发生过过 在公司内每 年多次发发生 在基层层 经经常发发 生 0无伤伤 害 无损损失 无影 响 无影 响 00000 1轻轻微 伤伤害 轻轻微 损损失 轻轻微 影响 轻轻微 影响 01234 2小伤伤 害 小损损失 小影 响 有限 影响 23456 3重大 伤伤害 局部损损 伤伤 局部 影响 很大 影响 34567 4一人 死亡 重大损损 失 重大 影响 全国 影响 45678 5多人 死亡 特大损损 伤伤 巨大 影响 国际际 影响 56789 低:加强管理不断改进中度: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高度:无法承受 100 101 102 103 104 这是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 作业时的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过程风险率有关的 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D)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 4.3.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05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 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 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类定 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 种情况之间的指定若干中间值,取值见下表。 106 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的分值为10,而非常罕见 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 干个中间值,取值见下表。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