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业先进事迹_第1页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_第2页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_第3页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_第4页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 下面本站小编为您整理了个人创业先进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个人创业先进事迹 纪廷虎,男, 1962 年 12 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建安县利民生猪养殖合作社社长,花镇前进村村委会主任。在创业的道路上,他善思勤奋,好学务实,在养猪事业上闯出了一番天地,为他的绚丽人生增添了浓重色彩的一笔。 善思求变办猪场 花镇前进村是安县新县城部的城郊村,全村共有 13 个村民小组, 756 户 2798 人。因县城建设和工业用地的需求,紧邻城周的 5 个坝区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征用,脱离祖祖辈辈靠 种地为生的农民成为城市市民。失去土地的农民,除部分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很快适应的城市生活,并在城中实现的二次就业外,大多数村民因文化、技术、生产习惯等因素只能游离于城市里,靠打短工或社会救济度日。对于因年龄不足无法领取社保,靠打短工维持生计的村民来说,随时都有失去生活来源可能,而沦为城市贫民,给城市文明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面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村主任的纪廷虎,感到肩上负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他冥思苦想,决定为这部分村民寻找一条既稳定、又能增收致富的路子。 思路确定后,他入组到户,遂行民意 ;实地勘察,拍 板2 / 9 定案,决定在距城市 3 公里外的前进村 9 组山腰荒坡上建立养猪场,在带领群众通过养猪致富的同时,吸引脱离土地在城市里无法实现就业的村民的到养猪增加收入。通过立项、报批、筹资、租地、建设等环节的艰辛努力,纪廷虎在荒坡上建起了占地 150 余亩,建筑面积 7000 多平方米, 13 栋生猪养殖房的大型养猪场,吸收了 11 名脱离土地的农民到养猪场养猪增收。 刻苦钻研学技术 养猪,对于农家出生的纪廷虎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但要办好规模化养猪场,使之形成产业,让更多农民通过生猪养殖增收致富,对于懂事后就随父亲从事经商的纪廷虎来说,确 实是一道不宜轻易逾越的障碍。为了克服养殖技术匮乏这道难题,纪廷虎同志先后赴正大公司学习,到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参观,拜学者能人为师,刻苦学习生猪养殖技术。同时,他购买了养猪技术指南、杂种猪快速育肥术与养猪技术光盘 ;订阅了农业科技报、农村养殖报和村镇百业信息报等报刊杂志,坚持自学不断丰富养猪知识。 通过学习,纪廷虎掌握了品种选育,疾病防治,饲料选配,猪场管理等关键技术,先后从北京、广州、湖北、福建等地引进英系、法系、美系大白,挪系、美系长白,台系、美系杜洛克,以及法系、比系皮特兰等一批优良种猪 ,安装最先进的温、湿空调设备,使猪只的生存环境得到更大的提3 / 9 高,同时科学地导入人工受精技术,应用 进行育种测定,种猪质量明显提高。实践中,他总结积累了生姜桔皮保健催肥、姜茶红糖止泻除痢、柿皮枣皮消炎解痛等简而易行验方 100 多个。 2016 年,他引进 物技术养猪法,用益科乐活力菌进行厌氧发酵饲料喂猪,使母猪产仔率提高 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 95%以上,出栏时间由 6 个月提前到 5 个月。由于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管理,他的养猪业不断壮大,所办猪场成为全县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养猪场,起到了 典型样板作用。 扩大规模促发展 养猪技术的掌握和不断丰富完善,为办好养殖场、实现生猪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大地震,给刚刚开始正常运营的生猪养殖场造成了惨痛的损失。面对圈舍毁损,大量生猪死亡的的局面,敢想敢干,不畏困难而折腰的创业能手的纪廷虎,紧紧抓住恢复重建的历史机遇,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不等不靠,奋力自救。他一方面清理废墟,埋葬四猪尸体,对旧场地进行彻底消毒防疫 ;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农户联系,新租荒山100 亩,将原来仅有 50 亩的生猪养殖场扩大到 150 亩,将原来仅有 4 栋 2000 多平 方米养殖房扩大为现在的 13 栋 7000多平方米,将原来的砖混圈舍改造为现在不锈钢金属圈舍,4 / 9 将原来单一养殖商品猪的养殖场改造为目前的商品猪养殖、种猪繁育、仔猪销售的综合性生猪养殖基地,吸收了当地 16名失地农民到养殖场务工。目前,纪廷虎创办的养猪场养母猪近 700 头,育肥猪近 4000 头,每年向社会提供种猪 4000头,商品猪 6000 头,年产值达到 4300 多万元,销售额突破1360 万元。 带领群众奔富路 为回报社会,纪廷虎充分利用养殖场规模大、品种全、有场地的优势,吸引农户进场参观,定期举办专项技术培训班,动员农户养猪 增收致富。在他的带领下,生猪养殖户不断增多,仅周边养殖 300 头以上的农户就达 60 多户。 养殖户的增多,养殖的规模的扩大,养猪的风险不断上升,农户要求组织起来共同应对风险的欲望愈来愈强烈。纪廷虎顺势提出了建立生猪养殖合作社的倡议。他的倡议得到了养殖户的广泛响应,大家纷纷推荐纪廷虎的担任合作社社长。经过充分酝酿,大家一起制定了合作社章程,以 “ 安县利民生猪养殖合作社 ” 注册农民转和组织正式成立。在合作社社员大会上,纪廷虎被选举为安县利民生猪养殖合作社社长。 通过几年的努力,安县利民生猪养殖合作社已发展成为安县规 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农专合组织。目前,安县利民生猪养殖合作社社员覆盖到了花镇的 7 个村 13 个村民小组,5 / 9 并辐射到了安县兴仁、黄土、乐兴、界牌和江油方水、涪城河边等村社,拥有社员 138 户,出栏生猪近多万头,年产值达到个亿,会员们正通过生猪杨一步步走向富裕。 吴军录同志是颍上县西三十铺镇邢庄村党总支书记,颍上县鑫禾源鲜薯精粉厂厂长。自 2016 年创办鲜薯精粉厂以来,在短短的 4 年时间里,吴军录同志带领全厂员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艰苦创业, 2016 年实现年产值 504 万元,创利 72 万元。在艰苦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 群众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目标锁定三粉加工产业 红芋栽培一直处于西三十铺镇农业种植业的主导地位,三粉加工是该镇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种植结构和产业的调整,党的富民政策的逐步落实,三粉经济一直支撑着全镇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而吴军录所在的邢庄村,人口、耕地均居全镇 10 个村 (居 )委会之首。粉丝、粉皮生产加工在邢庄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全村 3460 口人, 4285亩耕地,年栽插红芋达 3500 亩,占各类作物面积的 80%以上,年产鲜薯 8700 多吨,加工淀粉 2175 吨,农民 群众以红芋淀粉为原料,从事三粉深加工,实现了增值增收。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三粉生产方式,加工方法已明显落后,停留在粗放型经营水平上的三粉加6 / 9 工,成本高,质量差,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影响农民的收入。这个问题成了困惑农民群众的一大难题。如何突破,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作为村总支书记吴军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如果能在三粉精加工上打开一年缺口,实现新的突破,以新技术取代传统的三粉加工,以深加工求发展,向精加工要效益,实现三粉加工增值增效,把三粉生产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 地方特色的产业,就可以带领全村农民群众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选准这个目标,拿定了主意,他马上付诸于行动,开始实施。 二、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积极上精粉加工项目 吴军录把建精粉加工厂的想法,向西三十铺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和鼓励给了他精神力量。办一个精粉厂,经初步预算,需投资 120 万元。对吴军录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钱从何来 ?他没有被这个数字吓倒,更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他默默地下了这样的决心:看准了事情,就要立即干,对农民群众有益的事情,就要干好。于是,他开始跑资金 ,跟信息,跑项目。 作为村总支书记,村里的工作要总揽全局,通盘考虑,即要学会弹钢琴,对村支两委分工,用好人,按时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做好中心工作,更要在村两委班子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了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跑项7 / 9 目的矛盾,对村里的各项工作任务均超前谋划,抓主动,主动抓,甚至加班加点地干,在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挤时间外出跑资金、跑项目。从 2016 年开始,他通过西三十铺镇镇党委、政府的推荐,先后到县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下20 次,累计行程达 700 多公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精神、他的行动、他的 事业心一次次感动了县有关部门领导,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经考察、评估,经县政府同意,县财政等有关部门决定给予立项扶持。 一个总投资 120 万元的项目,立项扶持 80 万元,还有40 万元的缺口怎么办 ?这部分资金需个人自筹,为了使项目尽快上马,运营投资,吴军录变卖了自己的冷库及家当,出租了自己的房屋,但这还不够,他又走亲串友,四处转借,筹措资金。项目资金解决了,紧接着就是引进技术、设备。他自费到山东、河南考察、学习,分别从山东梁山引进红芋淀粉加工流水线成套设备,和粉丝加工机械设备。鲜薯经机械自动清洗、磨碎、过滤、净化、烘 干后,无泥沙、无杂质、无污染、清白纯净。粉丝精细、纯白,不用任何添加剂,完好地保持了原滋原味绿色食品质地。产品投入市场,倍受消费者看好,价格上扬,销路走俏,与粗放生产的粉丝相比,价格翻了一倍。 三、发展定单农业,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吴军录创办的鑫禾源鲜薯粉厂于 2016 年 9 月正式投产8 / 9 后,先后吸纳了本村及领村的 100 多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些就业人员中,通过自学和培训,有 20 多人已成为出类拔萃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家门口就地就业,除了在厂里从事三粉加工,还可以挤出业余时间干一些家务及农活,个人所得报酬和家庭经济 收入明显提高。在 100 多名职工中,有 60 人人均年收入超过 3000 元。 精粉项目投产后,吴军录又在思考一个问题,要带动农民群众致富,仅靠厂里吸纳的 100 多名职工是不够的,要把精粉加工做成一个产业,连续农户、建立基地,从红芋的种植栽培到淀粉粉丝的精深加工、销售,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就可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经过周官的思考、酝酿,一个新的举措出炉了联系千家万户、发展订单农业。以鲜薯精粉加工为龙头,带动红芋生产基地建设。 2016年春,他与本村的 460 户农民签订了红芋订单生产合同,即由吴军录提供红芋栽培生 产保障资金,作为农户购买红芋种苗支出,秋季厂方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鲜薯。这样,签订合同的农户既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又节约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订单农业,首先受益的农户,他们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