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课程内容 一中国文化不作古的奥秘 二中国文化的门面:儒家 三中国文化的背景:道家 四外来文化:佛教文化 五三足鼎立 六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七环境地理因素 八中西文化对比 九文化之美:琴棋书画 十文化与信仰 考试方式: 每课后一题,共四道题,最后一节课交卷。 自我介绍: 王致兵,学报编辑部, 学习经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佛禅文化 。 一中华文明为什么没有作古? 为什么五千年不断绝? 四大文明古国。唯独中国不作古。 四大文明,或五大文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 埃及、中国。古希腊 独有中华文明没有断绝。其他都是“古”。 为什么中国没有作古?其间,一定有什么奥秘。 此种说法来源于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地球上古文明国家有四”。 只在中国流行,并没有得到世界历史学界认同。 因为只代表世界文明发源地,指两河流域、古埃 及、古印度、中国。这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 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文明,并没有包括在其 中。 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 于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 世界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唯独中国不叫“古”中国,而叫中国。另外的三个国家,现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埃及的人已经不是古埃及人了,生 活现在印度的人也不能称为古印度人。 余秋雨说,现在在印度(当然是他所接触的印度人)只有 一个研究宗教的研究生,才或许多少知道一点关于佛教的 东西。 你不觉得很奇怪吗?为什么这些文化在埃及和印度不能传 承下来,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却可以一直延绵不绝几千年? 今天中国的一个普通老百姓,都能读得懂孔子,或者起码 知道孔子说的是什么意思。 奥秘在哪里? 文化作不作古,区别是什么? 犹如,人活着与死去,区别是什么? 灵魂。灵魂来了,肉体就活了。灵魂走了,肉体就死了 。 文明或文字不作古,犹如灵魂在,灵魂不灭。中国文明的 灵魂一直在,所以不作古。所谓水流不腐。 奥秘在哪里?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绝的奥秘,是“智慧”,中 国文化是一种“智慧”文化 什么是智慧? 一定站得高看得远。 还是来分析: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作古? 用智慧的眼光,看中国的历史,一定要站在通史 的角度上看,而不能站在断代史的角度看 如果站在断代史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就中断了, 如果站在通史的角度看,断代史也不断了 这是个关键。 那么,什么叫“通史”?什么叫“断代史”? 断代史,就是按照历史划分,二十四史当中的每 一个朝代史叫断代史。 通史,就是这个朝代是怎么产生的,诞生的?这 个朝代为什么会灭亡?它的前因、它的未来,也 是说它过去、现在与未来通在一起,叫做通史。 这样就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里没有作古? 没有作古的一个“非常”原因是没有断代史的中断,它是一 部通史的通。 原来,中华文明五千年,甚至八千年没有中断,从伏羲女 娲时代就没有中断 复习下- 中国文明文化为什么没有作古? 这种文化是“智慧”文化。 智慧文化的特点是“通史”。 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什么? 智慧。 那么,中国智慧具体体现在哪里? 儒释道。 先来看看儒家。 二中国文化的门面:儒家 谈中国文化必须谈儒释道 影响中国文化的,更多的是儒家,首先谈 儒家。 这是为什么? 儒家主要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 。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核心。 我们的问题是:儒家文化从什么时候成了 气候?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有人说,中国文化最灿烂的时刻,在先秦,在诸 子百家。中国文化的根在先秦诸子文化,这就引 来一个思考:罢黜百家,是不是一种倒退? 有人说是为统治者服务 儒家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 丘,殷人也-礼记檀弓上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山东人,怎么说自己是河南人呢?孔子 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发。孔子的先祖,本是商朝的王族 ,也姓子。(商朝的末代君主,姓子,名受,史称商纣王 。)孔子自己填履历时,就说了上面的话(丘,殷人也) 。周武王伐纣时,灭掉了商朝,商朝的王族,包括孔子的 先祖,都被移民了。孔子的祖先被安排到宋国定居,也就 是现在的河南商丘附近。 今天的人说起孔子,都知道他是姓孔的山东人,孔子为什 么姓孔,而不姓子,为什么是山东人而不是河南人呢? 美而艳-左传 孔子往上数六辈的祖先,名字叫孔父嘉,担任宋国的大司 马,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他的夫人是个美女,一天在 路上走,被太宰华父督看见,太宰相当于今天的总理首相 。华父督看到后,垂涎三尺,左传描绘:目逆而送之 ,曰:美而艳。 华父督为了霸占孔父嘉的夫人,设计害死了孔父嘉。孔家 后代因为害怕华父督的迫害,全家逃到了鲁国,也就是今 天的山东。并取孔父嘉的一个字“孔”字做姓。因此,孔子 姓孔,是山东人,是这样来 龙生虎养鹰打伞 孔父嘉死后,孔家家道逐渐衰落。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个大个子 ,大力士,第一房太太姓施,生了九个孩子,但都是女孩。叔梁纥不 死心,娶了第二房太太,这次生了个男孩,名叫孟皮,只是生下来就 是个瘸子。叔梁纥还不死心,又娶了第三房太太,就是孔子的亲生母 亲颜征在。这时候,叔梁纥已经是七十多岁了,也有说法是六十六岁 。 颜征在去附近的尼丘山的山洞里祈祷,希望神灵保佑自己尽快怀孕。 一天夜里,梦见龙,醒来后就怀上了孔子。这就是:“龙生虎养鹰打 伞”的传说之-“龙生” 据说孔子生下来时,十分丑陋,眼睛凸出,鼻孔朝天,嘴巴阔大,耳 朵招风。叔梁纥看到孔子这样,以为是怪物,就把他扔到野地里。但 是,立刻就有老虎跑过来保护他,这就是-“虎养”。 天热了,孔子身上有汗,老鹰在天上看见了,就飞下来用自己的翅膀 当扇子,给孔子扇风乘凉,这就是“鹰打伞”。 这个伟大的孔子,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孔子的儒家文化总结为“仁学”,仁,就是“爱”,从亲人的 爱,到大众的爱,再到万物的爱。 元代皇帝顺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位蒙古皇 帝在圣旨中说: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 子无以法。 孔子以前的圣人,如果没有孔子,他们的精神就流传不下 来;孔子以后的圣人,如果没有孔子,就找不到可以效法 的榜样。 为什么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孔子儒家文化,被历代统治者所肯定,因为孔子的 行为与文化,与中国人当时的生存状态相关。即孔子是务 实的(而老子是务虚的)。 孔子是一个务实家,一个社会活动家。既是教育家,又办 丧葬公司,从一个破落贵族,一个平民,做到鲁国的大司 寇,兼行摄相事,就是司法部长兼国务院总理。 (老子研究哲学,追问宇宙观,追问终极,探讨人类的未 来)孔子只讨论人的问题。 按照西学观念,孔子文化没有知识,只有人伦。比如黑格 尔认为,孔子只不过讲了一些道德教训。 问题是:为什么只讨论人伦问题的无知识 可言的一个体系,一个文人,居然变成了 中国的大成至圣先师? 文化只不过是生存结构的反应。这说明中国人这么活,这 个文化跟当时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最适合。 首先孔子办教育,三千弟子,就跟现在办个三十万的民办 学校一样。 经济上得维持住经营呀。 那时候的社会是贵族世袭制,没有科举制。他办学和办公 司,是一个在野党。因此,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在野党的人 。 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就是因为孔家孔儒,实际上是一个政治组织形态 的雏形,对秦的政权有一定威胁。 孔子,一石三鸟,兼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中国自古 以来只孔子一人,太了不起了! 因此,中国的文人形成一种风气-只有能做事,能当好官 ,你才是最棒的文人。 而不是把文化做得好,学问做得好,好文人与学问无关, 你得把事儿做得好才是好文人。 学而优则仕。文人的风气从孔子这儿来 孟子 与孔子有什么区别? 孟子时代比孔子更恶劣了。这是环境决定思想。 司马迁的贡献:正式把孟子与孔子连在一起,后代并称孔 孟,进而尊孟子为“亚圣”。 孟子深化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时代变得更坏了。人类的文明是个堕落过程。社会变 得越来越糟糕、越来越麻烦,这早为老子所预见 孔子春秋时代还比较好,虽然大家打仗,但是还讲礼仪, 一仗打完死几百个人上千人就是不得了的大战争,比如宋 襄公跟楚国打仗,“兵半渡可击之”,楚兵正在渡河,他的 将军告诉他现在可以打了。他说不能打,我们是仁义之师 ,怎么别人正在渡河就打别人,渡过河了,将军们说现在 他还没排好阵,赶紧打。宋襄公又说:敌人没布好阵,我 们现在就打太小人。等人家布好阵,把他打得差点当俘虏 。 孔子那个时代讲礼仪:打败了尽量不追击敌人,白发老人 不做俘虏,不随便戮死俘虏等等。 孟子时代全变了。一仗打下来,歼灭几万人。长平之战, 秦国和赵国,一仗活埋四十万人以上!所以孟子就会说跟 孔子的话完全不同。 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咋都不得安宁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你要得仁义,就 不要生命;要生命,你就别要仁义,两者不可兼得。社会 已经混乱到了你咋活都不对。 所以他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背后表达的是什么? 表达的是社会的紧张。你要么面临富贵,要么面临贫贱, 要么面临威武,反正就是不能面临一个正常的生活! 再看孔子孟子的区别:孔子也讲“男女大防”,血缘 社会生活,你不讲男女大防,就会爱上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是乱伦了 吗?!但是孔子讲这个话的时候很柔和 孟子就不柔和了,“男女授受不亲”,以至于孟子的 弟子要问孟子这样奇怪的问题:“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 嫂子掉到河里快淹死了,敢不敢伸手救嫂子?这么荒唐的话都能问出 来,可见当时社会乱了。以至于所有问题都必须用非常苛刻的非常极 端的方式来对待。 这就是孔子跟孟子的区别。 表达了社会的堕落和社会往坏里发展的流变过程。 这个背景读懂了,读孔子和孟子自然读懂。 荀子 那么,儒家三大儒之一的荀子跟孔子的区 别又是什么? 孔子讲以德治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你如果用礼来治国,用道德来治国。老百姓既知道羞耻, 然后世界还井井有条。 每个人用自己内在的要求,内在 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社会是最有序的,你还用不着那些血 腥的刑罚。 孔子显然是反对法家的,主张以德治国,因为那 个时代比较柔和的。 可是到荀儒,以德治国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因为 人已经堕落到确实很恶了。荀子看见的都是恶, 人性如果恶的话怎么办?当然就要用法来治。 所以荀子虽然是儒家,完全背叛他的宗师。居然 提出法家的基础理论。 谭嗣同讲,中国两千年来实际上执行的是荀儒和 秦政-就是秦朝的秦制。秦代立的政治体制和荀 子的儒教。 荀子的儒是什么儒呢?带法家的儒(不是孔子儒家) 荀子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 荀子的两个弟子,一个李斯,一个韩非子 李斯是秦始皇嬴政的宰相。秦国完全是法家的帝国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荀儒比孟儒又堕落了一步,就是说社会更堕落了,人性恶 表达的更完整了。所以荀子开始依法治国了。 一提到“依法治国”的时候 说明大家已经不守法了。更不要 说伦理羞耻之心了。 儒家的流变,流变到荀儒,实际上是社会的堕落 人性的 败坏过程。 注意:这不是荀子的问题。是历史发展的问题。是人类文 明本身带来的问题。这些文化现象只不过是文明现象的一 个“表征”而已 前面我们知道儒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仁,爱。 龙生虎养鹰打伞的圣人孔子思考出了什么人生道 理? “仁”是孔子最重视的道德范畴,是儒家的核心价 值,因此儒学又被称为孔门“仁学”。 仁,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零九次,孔子每次 对“仁”的解释虽然都不一样,但核心就是“爱”。 测试题一: 他很爱她,她美丽动人,一天她遇到车祸 ,脸上留下了丑陋的伤疤。他还会像以前 一样爱女她吗? A 一定会。B 一定不会。C 可能会 统计结果:A10%,B10%,C80%。 分析:继续爱的比例仅为10% 测试题二: 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精英,功成名就,一 天他破产了,什么都没有了,她还会爱他 吗? A 一定会。B 一定不会。C 可能会 统计结果:A30%,B30%,C40% 分析:继续爱的比例为30% 结论: 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难以让人接受 。 如果不是男女关系,而是父女关系,母子 关系,我们会如何选择? 无疑都会选择A 这就是仁的第一层意义:对亲人的爱。 仁的第二层意义:对大众的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仁的第三层意义:对万物的爱 绿满窗前草不除-(宋)周敦颐 孔子的仁,从“孝悌”开始,再推广到对大众的爱,又扩及 到对万物的爱 再来想想: 为什么会产生儒家? 当然,当时是诸子百家,儒家是其中之一。问题是,为什 么儒家就成为老大? 这都是现实的需要。环境。政治等。 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建立一个“君子淑女”国家 为什么说中国是“君子国”? 君子要行“冠礼”,二十岁叫弱冠。三十岁叫 强冠。 中国人成长过程靠头发来表现。女孩子成熟是二七14岁, 来月经就算她成熟了。这一天就要行“及笄之礼”,把头发 梳上去。然后插簪子。怎么知道小女孩成熟几年了?媒婆 上来数齿。不是数牙齿(买马才看马口),是数头发上的 簪子有几支,就知道几年了。一年往上加一根。如果密密 麻麻的,就是老姑娘,剩女,中国古代不骗人。 ji zan 男人成熟本来是16岁,但给男人硬性规定了年龄:20岁。 20岁那天行“冠礼”。举行仪式,以成人的形象来 见长辈,然后换礼服。这一天要取一个字 字和名的关系是什么? 名乃命也,是命。父母给你的就是天命。 字是什么?上面是一个棉字头,代表房子,里面是一个 大头娃娃似的“子”。“字”实际上是在家里养孩子的意思。 是说男人到了这一天,给你取了一个字,从生理上来讲, 你具备了传宗接代的能力。中国古代无后为大,这是大事 。 女孩子叫待字闺中,没出嫁,在家里等,在闺房里等待生 孩子。这是“字”的意思 男人行弱冠礼,代表两个,一个是生理方面的成 熟,一个是成人了,要承担社会责任(犹太、非洲, 割包皮,在下面做功夫。中国人不一样,在头上做功夫)。 但是,这个时候不鼓励你结婚,所以叫弱冠礼。 什么时候才叫强冠? 30岁。三十而婚,就是说20岁虽然成熟了,不可 滥用,还不到最成熟阶段。 鲁国帝王曾经问孔子:从生理讲,女人十四岁成 熟,男人十六岁成熟,为什么规定男子三十而娶 ,女子二十而嫁? 孔子说,虽然身体具备了生育能力,但是心理能 不能承受生活给他的东西。所以女孩子从十四岁 到二十岁之间要学什么? 如何待人接物,教她女红,做家务,如何对待公 婆。教育了一个女人,就相当于教育了一个民族 ,因为女人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任 而男人最终成熟,要靠自己修为 儒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最深刻的。谈中国文 化首先要谈到儒家文化。 孔子死后,弟子结集了论语。 释迦牟尼死了以后,弟子第一次集结,这才出现了后来的 佛经。古希腊也是如此。苏格拉底活着的时候,从来没留 著作,弟子柏拉图记录写书,所写书都是“苏格拉底说什 么”,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分辨不了哪个观点是柏拉图的, 哪个观点是苏格拉底的。 可见所有古代人,他的学说是靠弟子承传的。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 文字不是第一义 文字不能传达真理? 一说出来就不是最高峰,而是第二山头。 我们来捋捋思维 逻辑上如此: 老子的东西失效了,孔子才走到前台 孔子的东西失效了,荀子才走到前台 荀子的东西都失效了,法家才走到前台 从此以后阳儒阴法, 中国社会从秦始皇嬴政以后建立的两千年的帝制,表面上 挂的是儒家,骨子里执行的是法家,这是因为这样的文化 状态才跟生存形势相匹配 礼仪之邦从此变样了。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思考: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吗? 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大多数中国人是信仰“儒教”的。或 者说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直到1911年辛 亥革命之前,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其主流文化就是 “儒教信仰”。 这种观点被中国历史文化学者以及西方研究中国的学者所 普遍接受,并以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常识”。 其实,这种所谓“常识”是认识上的误区。 孔子之前的“儒”,是作为主持礼仪的相礼之人; 孔子之后的“儒”,是孔子所开创的一种新的社会 职业阶层,即文献学家和以教授文献为职业的教 师。 汉代之后,随着“儒术”与政治日渐紧密结合,“儒” 者的主要身份除了教授、研究与传承儒家经典文 献之外,更多的是作为历代帝国的官吏,具体行 使管理国家的职责。也就是“儒”逐渐与官吏合二 为一。 从孔子本人,从来没有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 从文本上来说,儒家经典之“六经”典,不过是百 家中之一家,是可以与其它诸子百家互相驳难讨 论的人间学术。 即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经 典在皇帝那儿也只是一种实用性的“术”,从来没 有获得真正的“独尊”地位。中国两千多年帝制时 代的政治工具是儒法兼用而“王霸杂之”,而有为 的皇帝则更偏爱用“法”之霸术而非“儒”之王道。 因此,说中国人信仰儒教,是个误会 我们再来看看儒家的“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只解决了极少数人的死亡焦虑问题。对“不朽”的追求。 (德,人人可以追求。功,需要机遇。言,需要天赋。) 其实,中国历史上能使一般民众得到永恒安慰的 信仰,是东汉时期产生的 道教。 三中国文化的背景:道家 必须引起重视的道家。 鲁迅说:只有读懂道家才能读懂中国文化 。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道家是背景。民 间是道家的影响。 为什么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教?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更大,更广,更深刻 。“道”无处不在。你找找生活中的“道”:道理,道 路,文武之道,茶道,医道,为人之道,味道, 老道,小道消息,棋道,盗亦有道,生存之道, 大学之道 中国的很多东西,只有从道家出发,才能理解, 也就好理解了。 因此有人认为:道教在民间的影响力,超 过儒家和佛教。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 发达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则都 是道教徒。(成功的人多?失意的人多?) 世界上的宗教都追求死后的永生或复活或往生。 只有道教追求不死,成仙不死。 道教长生不死,是中国人终极理想追求 道家是什么? 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天 人合一。 道的本质:道法自然。 道的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道的作用:反者,道之动。 但是,很多人说:老子的书,读不懂。 为什么? 太智慧了。 智慧在哪里? 揭示了道的本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道法自然。道的作用:道生一,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规律: 反者,道之动。 想想:为什么统治者不用道家? 因为道家认为:道的规律即“反者,道之动” 。 反动啊,不听话。 统治者要愚民,但道家却教人不听话,怨 不得统治者不用它。 道家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与五行: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核心思想。 中国古代的一切学科都受这一思想的滋润 阴阳五行学说可谓包罗万象。 比如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和五行中的火、木 、土、金、水相对应。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和五行也有一种对应关系。 天文有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与五行一致。 中国土地分布的颜色和五行所配置的方位与颜色完全一样 :南方是红土,北方是黑土,东边土发青,西边土发白, 而中间正是黄土。 虽然,现代科学就宇宙的构成、物质的成份已作 了相当的研究,从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一 直到夸克、中微子,可中国传统科学只用了“五行 ”的学说就把宇宙的构成说尽了: 五行构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 (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比中微子更小的,超弦,是 宇宙具有独立意识的最小生命体,物质世界是由 超弦震动产生的。人类的灵魂就是其中一种超弦 。) 而“阴阳”,概括了人世间的一切 道家的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姓李,唐朝的皇帝也姓李,为了给自己增加 神圣的色彩,唐朝从立国开始,就拼命抬举老子 和道教。 唐高祖李渊,封老子为“太上老君”。从此,老子 就家喻户晓了。孔子一直是人,老子则由人变成 了神。这里也隐藏儒家和道家的不同追求不同境 界。 一个说法是,老子在娘肚子里呆了81年才 出生,生下来头发就白了,因此称为老子 。 另一个说法是,母亲在一棵李子树下,自 己剖开左侧肋骨,由肋下所生。由于诞生 在李子树下,所以老子姓“李”。 八十一年才生下来,里面含有深意,那就 是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最高级的东西,不是做出来的) 这么智慧的道家老子,为什么不愿意见人? 有人说有白化病,不愿意人,也不长期带学生, 学了就赶走,让自立门户。 总之,其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最后不知所踪,没 有记载。但留下了道德经。 最短,最深奥。 庄子与老子的区别 庄子继承了老子一半的思想,发展为道家(韩非 子继承了一半,发展为法家)。 庄子,终生不做官。终生不仕。 庄子主张,辩无胜。(庄子与惠施。濠上之辩。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思考: 道家是中国人的宗教吗? 是唯一的宗教吗? 道德经怎么来的? 老子眼看天下大乱,一天比一天坏,朝廷没救了 ,就弃官而去,准备隐姓埋名。从洛阳来到今天 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守关的关尹喜,怕他一去 ,把一肚子的学问带走,从此没人知道,叫他无 论如何给大家留点东西。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老子的书,有两种版本,一个是道德经 ,一个是德道经。 为什么会有两个版本? 老子的学说,有两个学派在传承。一个是庄子的 道家。以“道经”为上篇,是道家传本道德经 一个韩非子的法家。以“德经”为开篇,是法家传 本德道经 老子的影响 尽管孔子务实老子务虚,老子的务虚文化最后退 为背景,但是老子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太大了,以 至于我们今天说的所有文化都是什么“道” 比如下棋“棋道”,喝茶“茶道”,吃饭“味道”。所有 的东西都有“道”。这个道的观念从老子这儿来。 老子的特点 老子和孔子不同,更像隐士和逸民。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有这种人文幻想。老子最 能放下,“放下”的精神不属于儒家。 老子论“道”,最爱拿妇女打比方。 论“德”,最爱拿刚出生的小孩打比方。 所谓“上善若水”“赤子之心”。 老子与常人不同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子正好相反,人往低处走,甘居下流。 强调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 不争上游。 老子为什么唱反调? 传统的主流的儒家的大众的价值取向,尊老(老 子却婴儿好,),男尊女卑(老子却女人好), 人往高处走(老子却人往低处走)。 因为他认为,好与坏,原本没有区别,没有界限 。一般人认死理,不知道会转换。 大家要的,他都不要。那么他要什么?要都不想 要的,学习江海,海纳百川。学习虚空,藏污纳 垢。 所以,老子说,谁能承受一个国家所有的耻辱, 他就是一国之君。 这就是老子的方法:反过来想,反过来说 ,反过来做,反过来看问题。 唱反调,就是道的运动。 居弱势,就是道的运用。 最柔弱,就最伟大。 总之-反着来,就成功。 道家的价值。真正给中国人争气。让西方人佩服 。中国最高的智慧。 相反相成,也就是对立统一(黑格尔的看家本领 ,被老子确立为宇宙的规律,道的规律) 黑格尔之所以那样赞赏老子,就因为对立统一的 辩证法,本来是黑格尔的独门功夫,看家本领, 而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 法,并把这个辩证法确立为最高存在的规律,宇 宙的规律,道的规律。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好的总是藏起来,比如钱,哪里有放在面子 上的?退而求其次的,现实的,放在面子上。) 为什么道家地位不及儒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衡水市人民医院作业治疗文书书写考核
- 天津市人民医院呼吸康复技术专项考核
- 张家口市人民医院血液滤过技术资格认证
- 北京市中医院困难气道处理技术资格认证
- 张家口市中医院自身抗体检测技术质量考核
- 上海市人民医院消毒灭菌学原理与监测方法进阶试题
- 2025年宁波市卫生健康委部分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69人(第二批)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市海淀区上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博士专项招聘8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大学色彩构成课件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全册考点背诵提纲
- 生物力学正畸方案优化-洞察及研究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污废水减污降碳协同评估指南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2025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语文真题详解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