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集中供热.ppt_第1页
压力管道(集中供热.ppt_第2页
压力管道(集中供热.ppt_第3页
压力管道(集中供热.ppt_第4页
压力管道(集中供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pany LOGO 压力管道培训 2011年8月 . 天津 Company LOGO 热 力 管 道 (GB2) GB类压力管道: 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或民用的燃气和热 力管道。 燃气管道GB1 热力管道GB2 一、 集中供热系统 (一)定义 l 定义 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供热管网向多个用户供热的系统,由热源、 热网和用户组成。 l 作用 热源: 能量转换:将天然或人造能源转化为热能。 热网 : 能量输送:向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线。 用户 : 从热源获得热能的用热装置。 热源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1个或n个) 根据热媒分类2 根据热源分类3 1 根据供热管网分类3 3 (二)主要分类 热电厂供热系统 锅炉房供热系统 余热供热系统 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 (二)主要分类根据热源分类 锅炉房 42.9% 热电厂 51.3% 其它5.8% 蒸汽供热系统 热水供热系统 (二)主要分类根据热媒分类 (二)主要分类根据供热管网分类 单管制 双管制 多管制 自然条件 用户性质 安全、经济 用户规模 (三)选择方法 二、热负荷 根据负荷性质分为: l 生产热负荷 l 采暖热负荷 l 通风热负荷 l 空调热负荷 l 生活热水热负荷 (一) 热 负 荷 类 型 D: 平均耗汽量(kg/h) B1: 年燃料耗量(kg) QL :低位发热量(kJ/kg) b : 锅炉效率 s : 供热系统效率 l 生产工艺热负荷:生产工艺实际数据 按燃料耗量验算 按产品单耗验算 (二) 热负荷计算 W : 年产量(t或件) b : 单位产品耗煤量(kg/t或kg/件) : 回水率 Ta : 年平均负荷利用小时数(h) hb、hma :供汽焓、补水焓(kJ/kg) hrt : 回水焓(kJ/kg) QhqhA10 -3 式中 Qh 采暖设计热负荷(kW); qh 采暖热指标(W/m2), A 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m2)。 l 采暖热负荷:室外采暖设计温度时,为保证室内温度 符合要求,由供热设备提供的热量。 (二) 热负荷计算 住宅居住区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 节能404545555070557050605570 未节能586460676080658060706580 三、供热管网 输送距离长 分支节点多 附件设备多 热水管网发生事故时允许有停供抢修时间 一般管网事故抢修时间不超过12小时, 大型管网事故抢修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一)供热管网特点 常用设计规范 城镇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34-2010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81-98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 CJJ104-2005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46-9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GB50126-200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CJ/T114-200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管件 CJ/T155-2001 多管制管网 枝状管网 平面布置形式 环状管网 (二)平面布置形式 l 枝状管网 从热源引出主干线向用户供热,形成类似树枝状的管网。 特点:型式简单、投资低,调节方便。安全性较差。 热源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二)平面布置形式 l 环状管网:管网主干线之间连通构成环形. 特点:安全可靠,投资高。 热源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二)平面布置形式 供热面积大于1000万m2的热网干线宜连成环网。 最低供热保证率 采暖计算温度()-10-10-20-20 最低供热保证率(%)405565 多管制管网 供热系统中热用户所需介质参数差别较大 2 不能间断的热用户; 3 1 热负荷变化较大 3 3 季节性热负荷占全年总负荷比例较大 3 4 (二)平面布置形式 平行于道路中心,敷设在车行道以外,同一条管道 应沿街道一侧敷设; 穿过厂区的热网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通过非建筑区的热力网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带等不利地段 。 DN300mm管道,可穿过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筑物 下专门敷设的管沟内穿过。 架空管道可和其它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应便于检修,不 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热网可以和自来水、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讯线路、压缩 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和重油管敷设在管沟内。热力管应高于 自来水管和重油管,自来水管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三)平面布置形式 (三)平面布置形式 运行安全 节约用地 总原则 降低投资 施工维修方便 燃气管不得进入热网管沟。热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垂 直净距小于300mm时,燃气管必须加套管,套管两端 超出管沟1m以上。 (四)管道敷设方式 低支架中支架高支架 敷设方式 地下敷设 地上敷设 直埋管沟 (四)管道敷设方式 低支架: H:0.31.0m 中支架 H:2.04.5m 高支架 H4.5m 地 上 敷 设 (H)(A)(B)(C)(D)(E) 通行1.80.60.20.20.20.2 半通行1.20.50.20.20.20.2 不通行0.10.050.150.2 B EA DC H (四)管道敷设方式 通行 半通行 不通行 地 沟 敷 设 冷安装 敞槽预热安装 覆土预热安装 (四)管道敷设方式 无补偿 有补偿 直 埋 敷 设 补偿方式特点及适用条件 无 补 偿 冷安装 施工简单,防止轴向失稳,介质温度130,安装温度10 敞槽预热无补偿器费用,允许敞槽施工,有临时热源 覆土预热部分沟槽可回填,需一次性补偿器 有补偿固定墩多,维护量大。保护薄弱部件、减小推力 l选择原则 城镇街道上和居住区内的管网宜采用地下敷设,地下敷设困难时, 可采用地上敷设,但应注意美观。 厂区热力网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 热水管道地下敷设时,优先采用直埋敷设; 管沟敷设首选不通行管沟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采 用通行管沟敷设;通行管沟困难时,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 蒸汽直埋敷设应采用保温良好、防水可靠、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 ,设计寿命不低于25年。 直埋敷设与地沟敷设经济技术比较 热损失投资维修寿命 施工期 施工难度占地面积 直埋1114短小小 地沟2.531.066.361长大大 (四)管道敷设方式 地上敷设管道与建(构)筑物或其它管线距离 (五)间距要求 建筑物、构筑物或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铁路钢轨轨外侧3.0轨顶5.5 电气铁路6.55 电车钢轨轨外侧2.0 公路边缘1.5 公路路面4.5 架空输电线 (水平净距:导线 最大风偏时;垂直 净距:热网在下面 交叉通过导线最大 垂度时) 1kV1.51.0 110kV2.02.0 35110kV4.04.0 220kV5.05.0 330kV6.06.0 500kV6.56.5 树 冠0.5(树中不小于2) 地下敷设热网与建(构)筑物或其它管线距离 (五)间距要求 建筑物、构筑物或管线名称水平净距垂直净距 建筑物 基础 管沟敷设0.5 直埋闭式 热水网 DN2502.5 DN3003.0 直埋开式热水网5.0 铁路钢轨钢轨外侧3.0轨底1.2 电车钢轨钢轨外侧2.0轨底1.0 路基边坡底脚或边沟的边缘1.0 通讯、照明或10kV以下电力电杆1.0 桥墩(高架桥、栈桥)边缘2.0 架空管道支架基础边缘1.5 高压输电线基础边缘35kV220kV3.0 通讯电缆管块1.00.15 电力和控制电缆35kV以下2.00.5 110kV2.01.0 地下敷设热网与建(构)筑物或其它管线距离 (五)间距要求 建筑物、构筑物或管线名称水平净距垂直净距 燃气 管道 管沟敷设 燃气压力0.01MPa1.00.15 燃气压力0.4MPa1.50.15 燃气压力0.8MPa2.00.15 燃气压力0.8MPa4.00.15 直埋敷设 热水网 燃气压力0.4MPa1.00.15 燃气压力0.8MPa1.50.15 燃气压力0.8MPa2.00.15 给排水管道1.50.15 地 铁5.00.8 电气铁路接触网电杆基础3.0 乔灌木(中心)1.5 直埋敷设热力网管道最小覆土深度 u直埋敷设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考虑土壤和地面活荷载对管道 强度的影响并保证管道不发生纵向失稳。具体规定应按城镇 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规定执行。 管径(mm)50125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车 行 道 下0.81.01.01.21.2 非车行道下0.60.60.70.80.9 (五)间距要求 l管材:无缝钢管、电弧焊或高频焊焊接钢管。管道和钢材的规格 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l连接方式: 焊接、法兰连接和螺纹连接。 热网连接应采用焊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等连接也应采用焊接,需 拆卸时,采用法兰连接。DN25mm的放气阀,可采用螺纹连接,连 接放气阀的管道应采用厚壁管。 钢号适用范围钢板厚度 Q235AP 1.6MPa ,t 150 16mm Q235BP 2.5MPa ,t 300 20mm 10、20、Q245R及低合金钢热网规范适用的全部参数不限 (六)管材及连接方式 l 弯头、异径管、三通、法兰、阀门及放气、放水装置等。 (七)热力网管道附件 l 阀门 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安装关断阀门。 热水网干线设分段阀门。输送干线23km;输配干线11.5km。 热源 用户 2km 热源 用户 用户 输送干线输配干线 (七)热力网管道附件 热源间的连通干线、环网分段阀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 压力1.6MPa,且直径500mm的闸阀应安装旁通阀。直径按 阀门直径十分之一选用。 直径500mm的阀门,宜采用电动驱动装置。 2km l 放气、疏放水装置 热水、凝结水管道高点安装放气装置,低点安装放水装置。 蒸汽管低点设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 热水管道放水时间 (七)热力网管道附件 DN(mm) 放水时间 (h) 30023 35050046 60057 疏放水小室 l检查室 (七)热力网管道附件 净空高度不小于1.8m,通道宽度不小于0.6m; 保温结构表面与检查室地面距离不小于0.6m; 人孔直径不小于0.7m,不少于2个, 对角布置,人孔避开检查室内设备, 净空面积小于4m2时,可设1个人孔; 至少设1个集水坑,置于人孔下方; 检查室地面应低于管沟内底不小于 0.3m; 爬梯高度大于4m时应设护拦或在爬梯中间设平台。 l弯头、三通、法兰、变径管 弯头、三通、法兰、变径管均选用标准件,弯头的壁厚应 不小于管道壁厚。焊接弯头应双面焊接。变径管制作应采 用压制或钢板卷制,壁厚不小于管道壁厚。钢管焊制三通 ,支管开孔应进行补强。对于承受干管轴向荷载较大的直 埋敷设管道,应考虑三通干管的轴向补强,其技术要求按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规定执行。 (七)热力网管道附件 1 设备及管道 绝热技术通则 GB/T4272 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 热工程设计规范 GB/50264 2 设备和管道 绝热设计导则 GB/T8175 l 保温目的: 减少热损失、节能 运行人员安全 保证用户用热需求 (七)热力网保温结构设计 l 执行标准 l保温材料选用原则 工作温度下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08W(mK), 有随温度变化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松散或可压缩的 保温材料应有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方程式或图表; 3 1 硬质预制成型制品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0.3MPa;半硬质 的保温材料压缩10时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2MPa。 3 密度不应大于300kg/m3 3 2 其它:吸水率低、对环境人体危害小、对管道无腐蚀 (七)热力网保温结构设计 3 3 l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 采用钢管、保温层、外护管结合成一体的预制管。 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 CJ/T114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 埋保温管CJ/T129的规定。 聚乙烯 (七)热力网保温结构设计 l 保温计算 计算管网散热损失、供热介质温降,确定经济保温厚度。 (七)热力网保温结构设计 (mm) 热损失费用 0 费用(元) 总费用 保温费用 T0 四、管网水力计算 1 设计计算 3 事故分析 2 校核计算 (一)计算型式 分析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的压力工况2 确定管径、流量和压力损失 3 1 进行事故工况分析 3 3 必要时进行动态水力分析 3 4 (二)水力计算内容 l 计算流量选取原则 从热源引出的主管按热源最大能力计算; 直接与用户连接的支管按用户远期负荷计算; 主干管或分支干管按各用户计算流量之和计算。 热源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二)计算参数确定 l计算长度:管道几何展开长度和管件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Lj(1+)Lz Lj计算长度 (m) Lz几何展开长度 (m) 局部阻力与沿程阻力的比值 (二)计算参数确定 管线 类型 补偿器类型公称直径(mm) 蒸汽管道热水管道 输送 干线 套筒或波纹补偿器12000.20.2 方形 补偿器 2003500.70.5 4005000.90.7 60012001.21.0 输配 管线 套筒或波纹补偿器4000.40.3 45012000.50.4 方形 补偿器 1502500.80.6 3005001.00.9 60012001.21.0 l介质允许流速 h=P/Lj h 单位长度允许压降(Pa/m) Lj主干线计算长度(m) P 主干线压差(Pa) (二)计算参数确定 l主干线单位长度允许压降 工作介质管道种类流速(m/s) 过热蒸汽 DN 20080 DN 20050 饱和蒸汽DN 20060 DN 20035 热网循环水室外管网0.53 式中 Dn 管道内径(mm) Q 计算流量(m3/h) w 介质流速(m/s) l 管网管径 l 压力损失 P = P 1+P2+P3 式中 P 1沿程阻力 P 2局部阻力 P 3静压力 (二)计算参数确定 管网水力计算表 表8-1 开始 节点 结束 节点 管径 长度 m 阻力 系数 流量 kg/s 流速 m/s 管道压降 bar 单位压降 bar/km 67DN900651.310761.760.0240.368 78DN9004911.310761.760.1810.368 89DN9002081.310761.760.0770.368 910DN2504731.5280.540.0900.191 911DN9006191.310481.710.2160.350 1112DN2501431.5130.250.0060.040 1113DN9001531.310361.690.0520.341 1314DN9003581.310361.690.1220.341 1415DN2502291.5280.540.0440.191 1416DN90010121.3100811.650.3270.324 1617DN2505171.5400.7840.2070.401 1619DN9003501.39681.580.1040.298 1920DN2508601.5410.7840.3450.401 1921DN9002811.39281.5150.0770.274 2122DN2504981.5410.7840.20.401 管网水力计算表 (三)计算结果 (三)计算结果 (三)计算结果 l 动态水力分析条件 输送距离长、地形高差大、压力高、温度高、可靠性要求高。 l动态水力分析内容 循环泵或中继泵、输送干线阀门、换热器等发生事故时的压力瞬变。 l安全保护措施 (1)设置氮气定压罐; (2)设置静压分区阀; (3)设置紧急泄水阀; (4)延长主阀关闭时间; (5)循环泵、中继泵与输送干线的分段阀联锁控制; (6)提高管道和设备的承压等级; (7)适当提高定压或静压水平; (8)增加事故补水能力。 (四)动态水力工况分析 l热网循环水泵 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总设计流量; 泵的扬程不小于设计流量下热源、热网、最不利用户压力损 失之和; 并联运行水泵的特性曲线宜相同; 泵的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设计参数相适应; 应减少并联水泵台数,3台或3台以下循环水泵并联运行时, 应设备用泵,当4台或4台以上泵并联运行时,可不设备用泵; 多热源联网运行或质量调节的单热源供热系统,采用调速泵 。 (五)热网设备选择 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应不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 2%;事故补水量不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4%; 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不小于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 和供热系统泄漏量之和; 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应不少于二台,可不设备用泵;开式热力 网补水泵不宜少于三台,其中一台备用 事故补水时,软化除氧水量不足,可补充工业水。 l热网补水泵 (五)热网设备选择 五、热力管道位移及补偿方式 l热位移 管道内介质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因热胀而产生的伸长 。 l热补偿 管道的补偿可采用自然补偿和利用补偿器补偿两种方式。 自然补偿是利用管道布置的自然弯曲和扭转产生变形来吸收管 道的热伸长,以消除管道的热应力。应尽量采用自然补偿,当自 然补偿无法满足补偿要求时,可设置补偿器进行热补偿。选择补 偿器时,应根据敷设条件,采用维修工作量小,工作可靠,价格 低廉的补偿器。 (一)基本概念 方型补偿器 波纹补偿器 套筒补偿器 补偿器 球形补偿器 (二)补偿器类型 l波纹补偿器 由单层或多层薄壁金属管制成的具有轴向波纹的补偿设备, 占地小,介质流动阻力小。 波纹补偿器结构图波纹补偿器外型图 (三)补偿器特点 u套筒补偿器: 由套管和外壳管组成,其补偿能力大,占地小,介质流动 阻力小。 直埋型套筒补偿器 套筒补偿器外型图 (三)补偿器特点 l球形补偿器 由球体及外壳组成,能作空间变形,补偿能力大,安装方便。 (三)补偿器特点 六、管道应力计算和作用力计算 (一)热力管道应力计算 原则:采用应力分类法 一次应力、二次应力、峰值应力 一次应力:管道由内压、持续外载引起的应力属于一次应力, 应力验算采用弹性分析和极限分析; 二次应力:管道由热胀冷缩等变形受约束产生的应力,属于二次 应力,应力验算采用安定性分析; 峰值应力:管件由于局部结构不连续等产生的应力,属于峰值 应力,应力验算采用疲劳分析。 计算目的:判断管道是否安全。提供结构设计依据 (二)管道作用力计算 热胀冷缩受约束产生的作用力 内压产生的不平衡力 活动端位移产生的作用力 管道作用力计算 l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架空和沟道敷设 摩擦力: 内压力: 式中: Pm 摩擦力(N) q单位长度结构荷重 (N/m) 摩擦系数 L管段计算长度 (m) Pn内压力(MPa) P工作压力(MPa) F管道截面积(cm2) (二)管道作用力计算 (2)直埋敷设 摩擦力:Pm= Dc(H+Dc/2)g V 式中: Pm 每米管道的摩擦力(N/m ) H管顶覆土深度(m) 摩擦系数 Dc保温管外径 (m) 土壤密度(kg/m3) DC H 补偿器推力及内压力的计算与架空和沟道敷设计算方法相同 G (二)管道作用力计算 l 固定支架推力计算 (1)地上敷设和管沟敷设管道 固定点两侧管段由热胀冷缩受约束引起的作用力和活动端 位移产生的作用力的合力相互抵消时,较小方向作用力应乘以 0.7抵消系数;固定点两侧管段内压不平衡力抵消系数取。 (2)直埋敷设热水管道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应按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81的规定执行。 (三)管道作用力合成 L1L2 L1 L1 L2 L2 F= (N10.7N2)+(P1-P2) f1=q1 L1 ,f2=q2 L2 P1=PF1 , P2=P F2 F= (f1+N1)0.7(f2+N2) +(P1-P2) F= (f1+N1)0.7N2 +(P1-P2) (三)管道作用力合成 (四)管道支吊架类型 固定支架 活动支架 刚性吊架 弹簧吊架 支架 吊架 强度条件 : PN4 MPa : 式中 Lmax支吊架允许的最大间距(m) Et钢材弹性模量(MPa) q管道单位重量(N/m) w管子断面抗弯矩(cm3) 管子环向焊缝系数 水平90弯管两端支吊架间的展开长度,不应大于水平直管段上 支吊架最大允许间距的0.73倍。 PN4.0 MPa : 刚度条件: (三)活动支架间距计算 (四)固定支架间距计算 固定支架不仅承受管道的垂直荷载,还承受管道各向的推力 和力矩,间距满足以下条件: 管道在两固定架的热伸长值,不得超过两固定架间补偿器的允 许补偿值。 管道的垂直荷重和各向推力和力矩,不得超过固定架结构强度 计算的允许值。 固定架的设置,应能防止管道产生振动。 固定架最大间距与管道直径、介质温度和补偿器类型等有关。 七、中继泵站与热力站 (一)中继泵站设置原则 距离远、高差大、管网允许压力有限时,为满足末端用 户要求,降低电耗,节省费用,需设置中继泵站。 泵站可设在供水或回水管上,优先考虑回水加压。泵站 位置及水泵扬程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中继泵站不应建在环状管网的环线上。 (一)中继泵站设置原则 1#加压泵站 2#加压泵 站 3#加压泵站 (二)中继泵站布置 (1)相邻两个机组基础间的净距 1)当电动机容量小于或等于55kW时,不小于0.8m; 2)当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小于1.2m; (2)就地检修时,至少在每个机组一侧留有大于水泵机组宽度加0.5m的通道; (3)相邻两个机组突出部分的净距以及突出部分与墙壁间的净距,应保证泵轴和 电动机转子 在检修时能拆卸,并不应小于0.7m,如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 则不应小于1.0m; (4)中继泵站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5)水泵基础应高出站内地坪0.15m以上。 (6)水泵吸入母管和压出母管之间应设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 旁通管管径宜与母管等径。 (7)中继泵站水泵入口处应设除污装置。 (三)热力站 作用:连接热网和热用户的中间设备,其作用如下: (1)将热量从热网转移到热用户。 (2)将热源的参数变换为用户所需的参数,以保证用户系统 安全、经济运行。 (3)检测和计量热用户耗热量。 类型: 根据管网介质分为: 水水热力站 和 汽水热力站; 根据设备型式分为: 有人值守热力站 和 无人值守热力站; 根据服务对象分为: 工业热力站 和 民用热力站。 l供热规模 热力站最佳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具备技术经 济比较条件时,热力站的规模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1)新建居住区,最大规模以供热范围不超过本街区为限。 (2)已有采暖系统小区,在减少改造工程量的前提下,宜减 少热力站的个数。 (3)工业热力站,通常一个单位或数个临近单位设置一个热 力站。 (三)热力站 l水水热力站内主要设备 组合式换热机组(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及部分 控制仪表)、全自动软水器、补水箱等。 (三)热力站 换热器 一级网供水 130 一级网回水70 循环管 二级网供水85 二级网回水60 循环水泵 软水器自来水 补水箱 补水泵 热力站换热器选择 1)选用工作可靠、传热性能良好的换热器; 2)换热器可不设备用。换热器台数和单台能力的确定应适应热 负荷的分期增长,并考虑供热可靠性的需要; 循环水泵选择 1)水泵流量应不小于所有用户的设计流量之和; 2)水泵扬程应不小于换热器、站内管道设备、主干线和最不利用 户内部系统阻力之和; 3)水泵台数应不少于2台,其中1台备用。 当采用质量调节或考虑用户自主调节时应选用调速泵 (三)热力站 补水装置选择: 1)水泵流量为正常补水量的45倍,正常补水量采用系统水容量的1; 2)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3050kPa; 3)水泵台数不宜少于2台,其中一台备用; 4)补给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按11.5小时的正常补水量考虑。 水处理设备:间接连接采暖系统的补水质量应保证换热器不结垢, 采用化学软化处理时,水质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悬浮物 5mg/L 总硬度 0.6mmol/L 溶解氧 0.1mg/L 含油量 2mg/L PH(25) 712 (三)热力站 八、热力管道施工验收 (一)质量复验报告 复验报告应包括材料品种名称、材料代号、钢材规格、钢 厂名称及钢材炉批号、数据来源、化学成分、机械性能。 材料 品种 名称 钢 厂 名 称 钢材 炉批 号 材 料 牌 号 钢 材 规 格 数 据 来 源 化学成分机械性能(不小于) 碳硅锰磷硫 屈 服 点 抗拉 强度 伸 长 率 冲击试验 温度 冲击 值 (二)补偿器安装 l方形补偿器 水平安装时,垂直臂应水平放置,平行臂与管道坡度相同; 垂直安装时,不得在弯管上开孔安装放风和排水管; 补偿器处滑托处的预偏移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冷紧应在两端同时、均匀对称进行,允许误差为10mm。 与球形补偿器相连的两垂直臂倾斜角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外伸部分应与管道坡度保持一致。 试运行期间在工作压力和温度下观察应转动灵活,密封良好。 l球形补偿器 l波纹补偿器 (二)补偿器安装 波纹补偿器应与管道保持同轴; 有流向标记的补偿器,应使流向标记与管道介质流向一致 ; 补偿器要与管道保持同轴; 补偿器芯管外露长度不大于规定的伸缩长度,芯管端部与套 管内挡圈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冷收缩量; 成型填料圈密封的套筒补偿器,填料品种及规格应符合设计 规定,填料圈接口应做成与填料箱圆柱轴线成45斜面,填 料逐圈装入,压紧,各圈接口应相互错开。 非成型填料补偿器,密封填料按规定压力均匀注压。 l套筒补偿器 (三)试压、清洗、吹扫 管道安装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材料、设备资料齐全。 试验方案经有关单位审查同意。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 全交底 各种支架已安装调整完毕,固定支架混凝土已达到设计强 度,回填土及填充物满足设计要求; 焊接质量外观检验合格,焊缝无损检验合格; 安全阀、爆破片及仪表组件等已拆除或加盲板隔离,加盲 板处有明显的标记并作记录,安全阀全开,填料密实; l 试压 管道自由端加固装置安装完成,确认安全可靠,试验管道与 无关系统隔开,不得影响其它系统安全; 压力表已校验,精度不低于1.5级,表满量程达到试验压力 1.52倍,不少于两支;安装在试验泵出口和试验系统末端 。 压力试验前应划定工作区,并设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检查室、管沟及直埋管道的沟槽中有可靠的排水系统; 试压现场清理完毕,具备对试验管道和设备进行检查的条件 。 l试压 (三)试压、清洗、吹扫 l管道清洗 将不能与管道同时清洗的仪表等与清洗管道隔开; 支架的牢固程度能承受清洗时的冲击力; 管道的排水装置应满足排放水量的要求,并能将脏物排除; 清洗装置安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l蒸汽吹扫 吹扫前应缓慢升温暖管,恒温1小时后进行吹扫; 吹扫用蒸汽压力和流量应按计算确定; 吹扫次数一般为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24小时; 吹扫用排汽管的管径应根据计算确定并能将脏物排出,管口朝向、高 度、倾角应计算确定,要保证安全可靠。 (三)试压、清洗、吹扫 管道清洗示意图 (三)试压、清洗、吹扫 九、集中供热系统设计规范 Company LOGO 动 力 管 道 (GD) 动力管道定义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将压力管道划分为GA、 GB、GC、GD四大类,其中GD类管道即为动力管道,具体指火 力发电厂用于输送蒸汽、汽水两相介质的管道。 根据动力管道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的不同,又划分为GD1级、 GD2级管道。 GD1级: 设计压力6.3MPa,或者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GD2级: 设计压力6.3MPa,且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常用规范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 火力发电厂指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 热能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再由蒸汽推动发电机发 电方式的总称。 主要生产过程: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使水变成蒸汽,将 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 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它由5个系统组成:燃料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 控制系统。最主要的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 火力发电厂分类 按锅炉出口蒸汽压力和温度分类如下: 名称 蒸汽压力 (MPa) 蒸汽温度 () 中低压发电厂3.92450 高压发电厂9.9540 超高压发电厂13.83540 亚临界压力发电厂16.77540 超临界压力发电厂22.11550 动力管道设计的一般规定 管道设计一般要求:根据工艺系统和实际布置条件进行,做到: 选材正确、布置合理、补偿良好、疏水通畅、流阻较小、造价低 廉、支吊合理、安装维修方便、扩建灵活、整齐美观,并应避免水 击、共振和降低噪声。 设计参数: 设计压力:介质最大工作压力。水管道应包括水柱静压的影响, 当其低于额定压力的3%时,可不考虑。 设计温度:介质的最高工作温度。 动力管道的允许工作压力与公称压力换算: 式中 p 允许的工作压力,MPa; PN 管道公称压力,MPa; t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s 钢材在指定的某一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 动力管道管材选择 钢 类钢 号温度 () 碳素 结构钢 Q235A.F Q235B.F0200 Q235A 、B、C0300 Q235D-20300 优质碳 素结构钢 10-20425 20-20425 20G-20430 低合金钢16Mng-40400 合金钢 15CrMo510 12Cr1MoV540555 12Cr2MoWVTiB、12Cr3MoVSiTiB540555 动力管道水压试验要求 水压试验用于检验管子和附件的强度及管系的严密性。 试验压力:不小于1.5倍设计压力,且不小于0.2MPa。 试验用水温度:570,环境温度不低于5。 试验水质:必须清洁且对管道系统材料的腐蚀性要小。奥氏体不锈 钢管道采用饮用水,且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亚临界及以上参数机组的主蒸汽管道和再热蒸汽管道焊缝可采用 无损探伤来代替水压试验。 探伤要求符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 接焊缝射线检验篇)的规定。 管道附件选择原则 附件材料:弯管、弯头、异径管、三通、封头堵头的材料应 与所连接的管材一致。法兰组件的材料,应根据管道的设计参数选用。 附件型式: 法 兰: 设计温度300,PN2.5, 选用平焊法兰; 设计温度300 或PN4, 选用对焊法兰。 弯管及弯头: PN6.3,采用中频加热弯管或符合国家标准的弯头; PN6.3 采用热成型弯头; PN1.0、DN50采用冷弯弯管。 异 径 管: PN2.5,用焊制异径管, PN4.0 用模压异径管。 封头、堵头: 采用椭球形封头、球形封头或对焊堵头。 PN2.5采用平焊堵头、带加强筋焊接堵头或锥形封头。 动力管道三通型式选用表 挤压、焊接挤压、焊接 挤压、焊接、 锻制 锻制、 锻焊 高压 给水管道 -挤压、焊接焊接焊接 低温再热蒸汽 管道 -挤压、焊接 锻制、 锻焊焊接 锻制 高温再热蒸汽 管道 挤压、焊接挤压、焊接锻制、挤压锻制主蒸汽管道 100及以下125210300350600 机组容量(MW) 零件 名称 公称压力 PN(MPa) 介 质 为 下 列 温 度 () 时 采 用 的 钢 材 0200300350425450510540555 法兰 法兰盖 2.5Q235-(A.F/B.F)Q23520号钢,25号钢 4,6.3, 10,20 20号钢,25号钢 12CrMo、 15CrMoA 压力不限12Cr1MoV 螺栓 双头 螺栓 2.5Q27525, 35号钢30CrMoA 4,6.3, 1035号钢,40号钢30CrMoA 35CrMoA 25Cr2MoVA 2030CrMoA,35Cr30CrMoA,35CrMoA25Cr2MoVA 压力不限 25Cr2MolV,20CrlMoVTiB 20CrlMo1VNiB 螺母 2.5Q235(A.F/B.F),Q27520号钢,30号钢35, 45号钢 4,6.3,1025号钢,35号钢 35号钢 40号钢 30CrMoA 35CrMoA 2035号钢,45号钢 压力不限 25Cr2MoV,25Cr2Mo1V 20Cr1Mo1V,30Cr2MoV 垫圈 20Q235A.F,Q235B.F,Q235,20号钢,35号钢 压力不限12CrMo,15CrMo,15CrMoA 软 垫片 10金属石墨缠绕垫片(或石棉橡胶板) 压力不限金属石墨缠绕垫片 动力管道法兰型式选用表 动力管道阀门选择原则 根据系统的参数、通径、泄漏等级、启闭时间选择, 布置在便于操作、维护和检修的地方。 闸 阀:关断用,要求流阻较小或介质需两个方向流动时选用。 截止阀:关断用,要求严密性较高时,选用截止阀。 球 阀: 调节或关断用。要求迅速关断开启时,选用球阀。 调节阀:根据调节方式和调节范围选用。不宜作关断阀使用。 疏水阀:水平安装。按疏水量、选用倍率和最大连续排水量选择。 蝶 阀: 宜用于全开、全关,也可作调节用。 安全阀:根据介质流量和参数选择。水管道采用微启式安全阀;蒸 汽管道根据介质种类、排放量大小采用全启式或微启式安 全阀。 (1)汽轮机自动主汽阀前的电动主闸阀,装设旁通阀 (2)截止阀:作用在阀座上的力超过50kN时,设旁通阀 (3)手动闸阀,满足以下条件设旁通阀; PN1.0 DN600; PN1.6 DN450; PN2.5 DN350; PN4 DN250; PN6.3 DN200; PN10 DN150; PN20 DN100。 25502025 旁通阀 DN 300600100250 关断阀 DN 动力管道何时需要设置旁通阀 (1)按生产过程的要求,需频繁启闭或远方操作时。 (2) 阀门装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