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综合性治疗.ppt_第1页
肺癌的综合性治疗.ppt_第2页
肺癌的综合性治疗.ppt_第3页
肺癌的综合性治疗.ppt_第4页
肺癌的综合性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进展 石城县人民医院温美福 概念与特点 概念:“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 位置、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 展趋向,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有 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 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的经济费用取得最 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 的生存质量” 特点:病人机体与疾病、计划的合理性、 成本与效益、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的辨证 关系 实质:合理有计划组合和应用5大治疗方法 肺癌治疗的历史 1940年:“矿山病 ”(Bergsucht) 1745年:Dr.van Swieten: “硬化 性绞痛病”( angia scirrhosa ) 1879年:“肺肉瘤 地方病” 19世纪初:少见, 不能治愈! 1875年:发现痰中癌细胞 1898年:Killian硬式气管 镜:诊断率大大提高 1960年1991年:发病率 提速阶段:男性死亡率增加 96%,女性增加451% 治疗历史序:外科放射 有效抗癌药物 现代:花样翻新的“三套 车” Annual Age-adjusted Czncer Death Rtae Among Males US, 1930-1999 Survival according to stage C. F. Moutain, 2000 The challenge of treating lung cancer Global incidence: 1.3 million cases/year around 280,000 new cases/year in Asia Global deaths: 1.2 million/year Approximately 85% of lung cancers are NSCLC Ferlay J, et al. GLOBOCAN 2002 http:/www-dep.iarc.fr/ Approximately 70% of NSCLC patients are diagnosed with advanced disease 九十年代综合治疗九十年代综合治疗I-IIII-III期期NSCLC5NSCLC5年生存率年生存率 aa期期 67%67% bb期期 57%57% aa期期 55%55% bb期期 39%39% aa期期 23%23% bb期期 5% 5% Chest, 1997,111:1710-1717Chest, 1997,111:1710-1717 stage incidence (%) Survival rate in 5 yrs(%) MountainWu A B 10 20 15 15 40 60 30-50 15-30 3-6 1 55.9 33.5 14.7 5.5 7.0 60年代总体5年生存率8%,近年15% 肺癌治疗的历史外科 外科治疗:最早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始于19世纪:非解剖性 1908年:德国Sauerbruch:肺叶切除 1921年:Davis经肺门处理肺血管的肺叶切除手 术 1930年:Allen肺癌的两步分期切除手术 1931年:全球只有6例肺癌外科切除成功的病例 1933年:Graham:全肺切除,Rienhoff:肺门三 血管分别处理、支气管独立处理 1939年:Chuchill血管和支气管分别处理的肺叶 切除和肺段切除现代肺外科的支柱技术 肺癌治疗的历史现代外科 “标准切除”:心包外全肺或肺叶切除 1959年:Chamberlain:”扩大性切除“ 1947年(Thomas)和1952年(Allison)支 气管袖状切除、血管成型术 1971年:Pichlmaier:支气管肺动脉联合 袖状切除手术 1990年代:新的探索:体外循环下扩大范围 的肺癌根治手术、纵隔淋巴结系统清扫 现代肺癌外科的共识 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时代应该结束,要积极开展以外 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新辅助化疗能抑制或杀灭原发肺癌和转移的肿瘤细胞,降 低肺癌的T分期和N分期;使原发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 少微转移灶,提高术后生存率 目前尚无对所有肺癌患者万能的方案。个体化综合治疗方 案和选择,密切观察,随机应变 肿瘤减容术:切除原发灶,明确病理类型,有利于术后化疗 或放疗,减少远处转移,改善生活质量,应有选择的应用 肺癌治疗的历史放射治疗 1895年:伦琴X线:居里镭:奠基 “黄金时代”(一次大战后):X线照射和镭的 联合使用:剂量测定仪、镭插植、镭深部剂量 1940年前:姑息治疗手段 1941年:人工放射性物质 1941年:回旋加速器60Co,1948年临床使用 1970年:英国:SCLC超过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 70年代:各种加速器:主要地位 80年代:计算机技术: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立体 定向放疗、适形强调放疗21世纪的方向 肺癌治疗的历史化学疗法 1940年:尝试:SCLC 1957年:环磷酰胺、氟脲嘧啶失望! 1980年前:反应率超过15%:Cisplatin、Isosfamide、 Mittomycin、Vinndesine和Vinblastine。单药反应率 11%(联合22%):VP-16。治疗肺癌的基本药物 1980年(划时代):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任何新药出 现的疗效对比“金标准” 90年代:Paclitaxel, Docetaxel, Vinorelbine, Gemcitabine, Irinotecan 现状:80年代后,化疗成为SCLC和晚期NSCLC治疗的主 力 肺癌治疗的历史化学疗法 1968年:Karnofsky:肿瘤内科学的概念 80年代:Hryniuk:化疗的剂量强度概念 “完全杀灭”的根治式化疗:大剂量和超大 剂量化疗里程碑事件! 近20年:“百花齐放” 介入、激光、微波或射频、热疗、冷冻、生 物、免疫、靶向、基因 综合的历史:1962年:手术+放疗首次报告, 1965年:手术后辅助化疗,80年代提出新辅 助化疗1996年开始:理性和规范的阶段,各 种指南共识 肺癌多学科治疗的原则 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分期治疗的原则 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的原 则 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不断求证的原则 肺癌多学科治疗的模式 非手术多学科综合治疗 序贯疗法、放化疗同步、放-化-放的交替 、生物靶向治疗-化疗序贯 新辅助治疗:放疗?化疗?靶向? 术后辅助性放化疗 介入治疗:地位未定 中医治疗:无可替代的辅助地位 手术与化疗_最早的结合 1965 年:第一个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发表 最重要的文献:1995 年British Medical Journal:“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meta 分析”, 和1998 年Lancet:“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放 射治疗”,对有史以来的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 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估,初步肯 定了术后化疗含铂方案的价值,否定了传统钴60方 法的术后放疗 从各种治疗手段的简单相加向循证医学的治疗决 策理性转变 20世纪末手术与化疗的结合 三个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N2-A 期非小 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化疗的作用 美国Keller 等: 完全性切除的、A 期 NSCLC:依托泊甙+ 顺铂 德国 和日本: N2-A 期NSCLC:顺铂+ 异环磷酰 胺和顺铂+长春酰胺 遗憾: 术后化疗并不能改善完全性切除的N2 肺癌 患者的生存时间 已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肺癌,先局部治疗 后全身治疗非理想的治疗模式 NSCLC综合治疗的新认识 ASCO主席:“几乎所有癌肿均需要多学 科治疗” 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病理科、 呼吸内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的有机结 合治疗中心的概念 早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 第三代化疗方案能否提高术后生存率? 法国Le Chevalier :IALT;5年;33国 148中心1867例; 期根治性切除 NSCLC;随机两组 :1.术后4疗程含铂 化疗932例;2.单纯 手术935例 结果:生存优势,5 年生存率提高4.1% % 5年 无疾 病进进 展生 存率 中位 生存 率 中位 无疾 病生 存率 5年 生存 率 化疗疗 相关 死亡 率 辅辅 助 化 疗疗 组组 39.4 p 0.03 50.840.244.5 P 0.03 0.8 单单 纯纯 手 术术 组组 34.344.430.540.4 早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 第三代化疗方案能否提高术后生存率? 日本Tsuboi,早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 期(T1N0M0,T2N0M0)NSCLC(腺癌): 随 机两组: 1组.口服UFT250mg/M2/天X2年; 2. 组.手术后不作任何治疗 化疗组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9% vs. 85.4%, p=0.036) 亚洲结果显示:生存获益在T2N0M0,5年生存 率84.9% vs. 73.5%(p=0.005),而T1N0M0两 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867) 早期NSCLC术后辅助化疗 CALGB 9633 结论:阴性结果 泰素/ 伯尔定辅助化疗 l显著降低31%的复发风险 l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降低38%; 研究第4年生存率绝对值提高12% ) l肺癌引起的死亡(下降49%;研究第4年因肺癌而死亡的绝对值 降低11%) 首次确立卡铂(伯尔定)作为肺癌根治性治疗的地位 循证医学证明泰素/ 伯尔定方案,是IB期NSCLC辅助化 疗的一线“新兴标准”方案(2004年)(2005?) 在NSCLC辅助治疗中,泰素联合卡铂方案是具有更佳治 疗指数的“平衡选择” 共识? 2003年:基于上述大样本期临床研究的结 果,根治性手术后对早期NSCLC患者是否需 要常规进行辅助化疗有望达成共识 2005年: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the smoke clear 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化疗“云开雾散” :争论已经结束?对于PS评分好、完全手术 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采用以铂类为基 础的辅助化疗。Katherine M.W. Pisters, N Engl J Med 2005;352:2640-42 辅助化疗阳性临床试验:化疗方案 研究辅辅助化疗疗方案临临床效益 IALTCisplatin-based 3-44.1% OS 5yrs JLCRGUFT 2yrs2.5% OS 5yrs CALGB 9633Taxol + Carbo 412% OS 4yrs JBR 10Vinorelbine + Cis 415% OS 5yrs ANITAVinorelbine + Cis 4 +/- DXT(深部放疗疗) 8.6% OS 5yrs 完全切除的NSCLC术后辅助放疗 负性生存预后因素! 局部晚期(A)NSCLC的新辅助化疗? 周清华等: 724例 期NSCLC随机 AB两组, A(414例 )新辅助治疗化疗 结束后4周内手术; B(310例)单纯手 术 结果: 生存率优势 明显(p0.01) A B 化疗缓解 率 73.43 肿瘤降期42.75 病理完全 缓解率 14.98 手术切除 率 93.96 3年存活率67.4651.54 5年存活率34.3924.19 10年存活 率 29.3421.64 局部晚期(A)NSCLC的新辅助化疗? 上海: 211例围术期化疗随机,未见术前化疗 优势,5年生存率31.8%vs.36.68% 有益的提示:“T”降期(41.67%)和“T”不 变组(40.51%)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T” 升期组(11.76%) MST:48.0M、37.2M、22.8M,p=0.03 病变缓解者的生存优于未缓解者 局部晚期(A)NSCLC的辅助化疗? 哪类患者可以从辅助化疗中获益? 临床研究的结果不一 IALT: stage III-N2 BR.10: stage II CALBG 9633: stage IB ANITA: stage II and IIIA Walter Weder MD 共识? 目前多主张在术前综合应用多种抗肿瘤方 法,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消灭局部和全身 微转移灶,改善患者预后 多项随机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术前新辅助 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欧美国家已经将新辅助化疗作为A期 NSCLC的标准治疗 但尚待增加积累病例数,获得更好的证据 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期 )的综合治疗 放化疗联合能提高疗效!但毒性反应强! 6/11个随机临床比较:单放与化疗联 合优于单放 一组包括22个临床中心;3033例的Meta 分析:联合化放疗使死亡相关危险度下降 10%(p=0.0006),2年和5年死亡绝对值 减少3%和2% 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期 )的综合治疗 模式: 诱导化疗放疗辅助化疗 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 经验: 诱导和辅助化疗可减少远处转移 同步放化疗可增强局部控制 同步放化疗的总生存率优于序贯化放疗,毒性! 有人认为:未来以同步放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案 ? 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期 )的综合治疗 2003年ASCO的共识:同步放化疗是局部 晚期NSCLC(期)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不能耐受同步放化疗者应接受序贯治疗 争议: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以及超分割放 疗技术的运用 Weighing the benefit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cond-line chemotherapy Disadvantages Toxicity Limited improvement in QoL i.v. administration Need for pre- or concomitant medication Benefits Tumour control Improved survival QoL = quality of life 关于生物靶向治疗 IRESSA,TARCEVA,AVASTINE 潜在的治疗靶点 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IDEAL 1 IDEAL 2 18.4 0 10 20 30 40 50 6054.4 42.2 11.8 客观缓解 疾病控制 病人(%) 客观缓解,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 疾病控制,客观缓解加疾病稳定 Fukuoka et al 2003; Kris et al 2003 肿瘤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IDEAL 1 IDEAL 2 18.4 0 10 20 30 40 50 6054.4 42.2 11.8 客观缓解 疾病控制 病人(%) 客观缓解,完全缓解加部分缓解 疾病控制,客观缓解加疾病稳定 Fukuoka et al 2003; Kris et al 2003 IDEAL 1和IDEAL 2:症状改善 *数据丢失或数据不全 改善无变化恶化其他* IDEAL 1 IDEAL 2 症状改善率 (%) Fukuoka et al 2003; Kris et al 2003; AstraZeneca data on file 疾病相关的症状 IDEAL 1, n=67 (在入选时有症状) IDEAL 2, n=102 (在入选时都有症状) 2006 ASCO 最新报道 Positive selectionPositive selection EGFR Mutation EGFR FISH EGFR Over expression E-cadherin expression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de. Or Nonsmoker/ Asian) Negative selectionNegative selection K-ras mutation Her2, PI3KCA Mutation (?) Epithelial membrane protein 1 over expression EGFR-TKI 对患者的选择 2006ASCO主题:关注癌症生存者,促进 临床研究成果化,改善医疗质量 2006年亚洲IRESSA应用的结论 吉非替尼作一线治疗有效 在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未出现间质性肺炎 经过基因突变分析;应该对吉非替尼作进一步研 究,鉴别出能从吉非替尼获益的人群 如果此项研究有成果,单药吉非替尼作一线药物治 疗特定人群的晚期NSCLC是一种选择 应该进行进一步的随机试验: 1st-line 吉非替尼 2nd-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1st-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2nd-/3rd-line吉非替尼 J J Clin OncolClin Oncol. 2006 Jan 1;24(1):64-9. 2006 Jan 1;24(1):64-9 IRESSA 的亚洲应用分析_2006 IRESSA 的亚洲应用分析_2006 IRESSA 特别受益人群:女性、腺癌、PS高 晚期NSCLC治疗获益:提示亚裔可能是明显的预测因子 ILD 发生在日本五倍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亚裔人群的反应率和生存受益高?尚不清楚!需 要设计直接比较不同种族人群种族预测因子? 分子基因研究已经深入: 对比亚裔和西方人群高反应的机制,特别是日本人群 EGFR突变至少10倍于西方人群, 活性EGFR下调分子表达变化的重要性;如pAkt、erk 和HER家族, 基因扫描系统-种族基因差异-个体化治疗 Tarceva: BR.21的试验设计 一项Tarceva单药(150mg,每日)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 III期临床试验1; 由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临床试验组赞助在17个国家开展2,3 ; OSI Pharmaceuticals, Inc.协同赞助2; 1. Tarceva (erlotinib)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F. Hoffmann-La Roche Ltd., 2005. 2. Shepherd FA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123-132. 3. Tarceva (erlotinib)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OSI Pharmaceuticals, Inc., 2005. 731例IIIB/IV期 1次化疗失败的 NSCLC患者 双盲随机 2:1分组 Tarceva 150mg 每天1次 (N=488) 安慰剂 (N=243) 临床试验终点: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肿瘤有效率 症状改善 特罗凯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1. Tarceva (erlotinib)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F. Hoffmann-La Roche Ltd., 2005. 2. Tarceva (erlotinib) full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OSI Pharmaceuticals, Inc., 2005. 特罗凯对各种类型NSCLC都有效 Tarceva (erlotinib)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F. Hoffmann-La Roche Ltd., 2005. BR.21 and ISEL: response according to EGFR IHC status Response rate (%)p value IHC +veIHC -ve Tarceva111.3 (12/106) 3.8 (3/80) 0.10 Gefitinib28.2 (13/158) 1.5 (1/66) NR 1Tsao M-S,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3:13344 2Hirsch FR,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24:503442 NR = not reported III期临床研究显示 EGFR TKIs 与化疗联合无优势? INTACT: 加用gefitinib与化疗联合并无生存改善 1Giaccone G, et al. J Clin Oncol 2004;22:77784; 2Herbst RS, et al. J Clin Oncol 2004;22:78594. 安慰剂组的生存率比期望值高 l特别是在INTACT 1 l研究力度减少 亚组分析: PS 01的腺癌患者有更长生存期 (INTACT 2) Median survival (months) INTACT 1INTACT 2 500mg/day9.928.74 250mg/day9.869.82 Placebo11.079.92 TALENT 和 TRIBUTE 总生存率 TALENTTRIBUTE TarcevaPlaceboTarcevaPlacebo Response rate (%)31.529.921.519.3 Median survival (months)9.910.210.810.6 1-year survival rate (%)41424744 TALENT: gemcitabine + cisplatin + 后续Tarceva 非吸烟患者的生存改善(p=0.25) Placebo Tarceva Median survival (months) PlaceboErlotinib HR (95% CI)p value Never smoker11.4 (n=10) NR (n=8) 0.39 (0.08, 2.04) 0.25 1.00 0.75 0.50 0.25 0 Surviv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0100200300400 Study day NR = not reached 1Gatzemeier U, et al. J Clin Oncol 2005;23(Suppl. 16S Pt I):627s (Abs.7028) TRIBUTE: carboplatin + paclitaxel + 后续 Tarceva 非吸烟患者的生存改善 1.0 0.8 0.6 0.4 0.2 0 0510152025 Survival rate Tarceva Placebo Months on study Median survival (months) No. of patients Tarceva 22.5 64 PlaceboP value 10.1 41 0.01 Miller V, et al. J Clin Oncol 2004;22(Suppl. 14S):628 (Abs. 7061) TALENT和TRIBUTE阴性结果的可能原因? 联合用药发生拮抗? lTaxanes、pemetrexed和bortezomib的 联合应用离体研究证明:拮抗 l非吸烟者明显获益表明:作用受到保留, 而化疗药物的作用降低 采用间断或序贯方法 三药联合是多余的? Tarceva杀死了相同的肿瘤细胞群? 化疗+/-靶向药物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 随机III期临床试验:总结 靶点靶向药药物化疗疗结结果 EGFRGefitinib泰素/卡铂铂无生存效益 Erlotinib泰素/卡铂铂无生存效益 RXRBexarotene泰素/卡铂铂无生存效益 诺维诺维 本/顺铂顺铂无生存效益 PKCAprinocarsen泰素/卡铂铂无生存效益 Aprinocarsen健择择/顺铂顺铂无生存效益 FTI (ras)Lonafarnib泰素/卡铂铂无生存效益 VEGFBevacizumab泰素/卡铂铂生存效益 Docetaxel induces M-phase arrest and apoptosis that is enhanced by the anti-cell survival effect of Tarceva Apoptosis Tarceva induces G1 arrest, which can block the M-phase activity of docetaxel Tarceva DocetaxelDocetaxel Tarceva G1 M S G2 Cell Cycle Apoptosis G1 M S G2 Cell Cycle Apoptosis Sequence effects of docetaxel plus erlotinib: a model of response Gumerlock, UC Davis Tarceva pre-exposure abrogates G2/M blockade effect of paclitax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