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学科教学打造文化课堂一.ppt_第1页
规划学科教学打造文化课堂一.ppt_第2页
规划学科教学打造文化课堂一.ppt_第3页
规划学科教学打造文化课堂一.ppt_第4页
规划学科教学打造文化课堂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规划学科教学 打造文化课堂 兼谈教研论文的写作 朱昌球 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究竟是什么? 教育方针变革六十年 n五十年代六十年代 1950年5月人民教育:“为为工农农服务务,为为生产产建设设服务务,这这 就是当前实实行新民主主义义教育的中心方针针。” n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将教育方针针表述为为:“教育为为无 产阶级产阶级 的政治服务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产劳动结 合。” n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历史问题问题 的决议议提出:“坚坚持德 智体全面发发展、又红红又专专、知识识分子与工人农农民相结结合、脑脑力劳劳 动动与体力劳动劳动 相结结合的教育方针针。” n2002年现在 2002年十六大报报告:“坚坚持教育为为社会主义现义现 代化建设设服务务, 为为人民服务务,与生产劳动产劳动 和社会实实践相结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 发发展的社会主义义建设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改革四十年 n七十年代八十年代 以知识为中心去政治化 n八十年代九十年代 以技能为中心去学术化 n九十年代2005年 以思维为中心去功利化 n2006年现在 以文化为中心去单一化 素质教育三十年 n1982年党和国家提出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坚决实施素质教 育以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要素质不只是要分数 n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发布“教 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质,全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质 。” 提高素质不只是提高文化成绩 n90年代初,产品质量差服务质量低暴露了科学技术上的差距经 济上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上的差距,迫切要求提高人的素 质。 提高科技素质不只是只能提高升学率 教学创新三十年 n1986年1996年目标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华东师大) n1990年1995年成功教育 心理与健康教育(华东师大教科院) n1996年2005年创新教育 创新与实践能力(中央教科所) n2006年2012年有效课堂 低成本与高效率(华东师大教科院) 新课程改革十年 n从2002年8月开始课改理念 n2004年首批实验区试验教材 n2006年扩大实验区实验教材 n2008年全面铺开新课标教材 n2010年实行新高考板块、选做题 n2012年高考命题改革联合与交叉 新课程改革的关联目标 n育德情感态度教学程序创新 n育智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创新 n育体过程方法教学方法创新 n育美价值理念教学手段创新 n育劳综合实践教学途径创新 素质 新课程 教学创新 目的(为何)目标(教何)要素(何教) 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究竟是什么? n传授知识? n学习方法? n训练思维? n提升文化? n素质教育素质 ? n课程改革教材 ? n教学创新高效 ? 教学目的: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素质教育的教学? 三维目标的本末关系应怎样理顺? n知识与能力? n过程与方法? n情态与价值观? n能力为本学什么? n方法为本怎么学? n价值观为本为什么学 ? 教学现状:教什么或怎么教? 开学第一课框架系统应怎样构建? n知识与能力 ? n过程与方法 ? n习惯与思路 ? n情态与价值 ? n知识系统教材系列? n方法系统练习系列? n思维系统检测系列? n文化系统活动系列? 高考备考:讲多于练,练多于考 高中语文框架系统构建 语言文化 语言文学 语言文体 语言文法 语言文字 n(一)语文知识教学 n(二)语文意识培养 n(三)语文思维训练 n(四)语文能力提高 语文教学内容要素构建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科知识教学为基 础,以学科意识培养为承接,以综合思维训练为 转向,以运用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师重视学生学 习发展全过程的创造性的教学。 夯基育能 n 语:语言文字能力(工具性) n 文:思想文化修养(人文性) n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 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 “语文1”至“语文 5” 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 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n 培养语文意识,启迪语文思维 高中语文新课标 一、知识与课题的研究 提升教师 语言文字(6小题,18分) 语言文法(4小题,18分) 语言文体(4小题,18分) 语言文学(4小题,18分) 语言文化(2小题,18分) 高考阅读学科知识五大板块 高中语文新高考 积累阅读知识 培养阅读意识 一、语言文字知识系统: 语法、修辞、逻辑 语法知识:字法 词法 句法 与英语联系紧密 修辞知识: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 与数学联系紧密 逻辑知识:概念 判断(命题)推理 与哲学联系紧密 n中央电视2台高中学生的文字探究题:( 石家庄一中、长沙某中学、建平中学) “茶龄”是多少岁? 1、46 2、60 3、8090 4、108 儒:不是庸人 仙:不是凡人 佛:不是俗人 浅、笺、贱、线、栈、钱 倭、萎、矮、桥、侨、荞、轿 “类左义右”右声说 例1、字法知识与结构意识 粗茶淡饭活百年的饮食文化 媒体娱乐性(激趣授知 ) 归类求同比较存异转化生成 教学知识性(激智授法 ) 荼(汉)茶(唐 ) n文字是记载语言的符号 表音文字(西方语言学定义) n文字是表达思维的符号 表意文字(中文语言学定义) 1、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加法) 仁、从、比、林 2、三体重叠,强化效应(推演) 鑫、森、淼、晶、众 汉字与逻辑意识 二、语言章法知识系统 立意、选材、布局、行文 审题立意:内涵、关联、修辞、逻辑 语言学知识运用 筛选材料:相近、相反、相似、相关 联想法知识运用 谋篇布局:总分、对比、层递、分承 章法学知识运用 起(开宗明义) 这个婆娘不是人 承(并列分承) 好比神仙下凡尘 转(对比反衬) 养的儿孙都是贼 合 (卒章显志) 偷得蟠桃献寿星 例2、章法要素与文法意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叙 事 抒 情 明 理 亮 旨 章法:语段、句群的逻辑层次文法:文体、语体的逻辑关联 三、语言文体知识系统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记叙文六要素:时、地、人、事、因、果 与历史联系紧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类似于几何证明 说明文三类别:程序、事物、事理 与政治联系紧密 质(内涵理解) 中国12亿=发达国家3亿 量(外延判断) 企业能否强大在于市场份额、经营效率等 情(逻辑关系) 中国有几乎是用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态 (态势预测) 有资本和资源没有技术也能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 例3、文体要素与文体意识 n新闻阅读(一十六分) 生活语言:模糊(问题激趣) 推理逻辑:缜密(逻辑激智 ) 四、语言文学知识系统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三义:三意、四趣、五韵 与音乐联系紧密 散文五诀:事、景、物、情、理 与美术联系紧密 小说六旨:情节环境人物、时代社会理想 与政治联系紧密 诗歌:三意、四趣、五韵 n三意:意象、意境、意蕴 n四趣:情趣、志趣、意趣、理趣 n五韵:声(声律)情(情调)风(风格) 骨(精神)气(气概) n因声求气 n因骨求风 n因韵求情 骨、气、情 形(艺术形象) 吾十五有志于学 象(典型形象) 三十而立 序(时代意义) 四十而不惑 数 (社会规律) 五十知天命 道(自然法则) 六十而耳顺 理(自由境界)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4、文学要素与文学意识 亢龙有悔 飞龙在天 跃龙在渊 惕龙在野 见龙在田 潜龙勿用 文“人事”重情节(激趣 ) 学“道理”重关联(激智) 五、语言文化知识系统 哲学史学政治宗教科技文学 哲学四用:儒道互补,墨法为用 与政治联系紧密 史学两则:史论结合,重在综合 与历史联系紧密 科技八部:山海天工梦溪九章本草霞客 人文与自然混杂 例5、文化经典与文化意识 11.九章算术上有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 ,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 的一幅是: 语文:文言实词 由文到理激智 数学:勾股定理 由数到理激智 贞观政要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 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 B. C. D. 例6、文化经典与文化意识 历史:师古纳谏(史论知智) 语文:文字把握(文法知智 ) 齐民要术(北魏)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 ,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 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 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 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例7、文化经典与文化意识 政治:社会结构(经济知智) 语文:数字表述(语言知智) 宋明理学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 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 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 ,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例8、文化经典与文化意识 历史:阳明心学(由史到论) 语文:尽心专业(由文到道) 中庸哲学 36.请结合自身的学习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简析“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