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第二讲.ppt_第1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二讲.ppt_第2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二讲.ppt_第3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二讲.ppt_第4页
《社会研究方法》第二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研究方法 第二讲:理论与社会研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赵菁 2015年9月17日 本讲概要 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什么是理论(Theory)? 社会理论(social theory):相互联系的概 念体系,是有关社会生活的浓缩的、有组 织的知识。 理论是抽象化的; 由人所建构的; 以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概念、定义及假设说明某 一成体系的观念; 具体说明变量间的关系,以解释、预测现象为 目的; 科学的理想:理论假设观察总结 什么是“好的理论”? 好理论的原则: 解释数据/事件/行为(解释力) 预测未来事件(预测力) 可以检验具体的假设(可证伪) 比其他的解释更为简约(简约性)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实际效用(有用性) 有较大的理论范围(详尽性) 适合所提出的问题(适宜性) 启发价值 具有效度 一、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假定(Assumptions) 概念(Concepts) 关系(Relationships) 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1.假定(Assumptions) 理论中未经检验的起点或信念,为建构理论性解 释所必须。 有关事物性质的陈述,未经检验或不可观察。我 们接受这些假定为研究必要的起点。 隐藏的或未明说的。 例如:大众传媒“强效果”理论(假定:受众是被 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假定:积极的受众 )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Katz, Blumler,and Gurevitch (1974): 社会条件 个人特性 需求 媒介印象 媒介接触 可能性 媒介接触 其他满足手段 满足类型 1)人们接触传媒是为了满足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 和个人心理起源;2)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 媒介接触的可能性,若不具备人们即会转向其他替代性的满足手段 ;其二是媒介印象,对媒介能否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评价;3) 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4)接触行为的结果可能有两种,即需求得到满足或没有得到满足 ;5)无论满足与否,这一结果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 们会根据满足的结果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在不同程度上改变对 媒介的期待。 使用与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Katz, Blumler,and Gurevitch (1974): 社会条件 个人特性 需求 媒介印象 媒介接触 可能性 媒介接触 其他满足手段 满足类型 假定(Assumptions): 1. 受众积极地寻找(非被动地)大众媒介以满足个体需求; 2. 受众使用媒介以满足需求产生的期望; 3. 大多数媒介使用行为可被看作是目的导向的,并与其他需求满 足的手段进行竞争; 4. 受众积极地选择媒体及媒体内容以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 5. 受众能够意识到并说明他们使用大众媒体的动机(自我报告测 量); 6. 媒介使用的动机及其满足在试图提出媒介内容的文化意义之前 即得以充分理解。 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2.概念(Concepts) 建构理论的基本单位,由符号或文字表达;例如 :“高度”的概念 术语(jargon):社会科学概念所形成的一种专 门语言。 抽象水平(level of abstraction):概念的特征 ,从实证、具体、易观察,到非常抽象、不可见 的精神创造物。 单一概念与概念群(single versus concept clusters) 概念群:享有共同假定、 互涉、共同运作的相关概念 的集合 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3.关系(Relationships) 关系种类(kinds of relationships) 强相关、弱相关、直接相关、间接相关、交互影响、 因果关系、结构关系 命题(propositions) 对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论性陈述,常包含对 关系种类的陈述。 假设(hypothesis) 命题的可实证测量版本。 社会理论的四个组成部分 4.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 研究什么或研究谁: 个体 群体 组织 社会互动 社会人为事实 例如:“有进取心的”(aggressive) 二、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理论化方向(direction of theorizing) 分析层次(level of analysis) 理论关注点(focus of theory) 解释的形式(forms of explanation) 理论范围(range of theorizing)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1.理论化方向(direction of theorizing) 1.演绎(Deductive):从一般到个别,从逻 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 式是否确实存在。 2.归纳(Inductive):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 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 。 传统的科学方法演绎 研究者从对某种现象产生 兴趣(如青少年犯罪)开 始;然后发展理论层面的 建构,产生理论预期(社 会阶级层次与犯罪负相关 )。之后给出概念的操作 定义,形成可验证的假设 ,最后通过观察(数据收 集)验证假设。 备考时间与考试成绩 演绎式理论建构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 2.详细说明主题; 3.详细说明理论关注的现象范围; 4.详细说明主要概念和变量; 5.找出关于变量关系的既存知识(定理或 命题); 6.从这些命题逻辑地推论至你正在考察的 特定主题上。 例: 卢家银 、邵国松、赵菁(2015). 中国的社交媒体、政府管控和政治参与 (Social Media, Governmental Monitoring,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归纳式理论建构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作为质化研究中的一种建构理论,由斯特劳斯 (Anselm strauss)和格拉斯(Barney glaser)两位社会学 者在1967年出版的扎根理论的发现一书中提出。 用归纳的方法,对现象加以分析整理所得的结果。 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收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 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发展扎根理论的人不是先有一 个理论然后去证实它;而是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 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和理论。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2.分析层次(level of analysis) 微观理论(micro-level theory) 聚焦社会生活的短期微观层面,在个体及小 群体层面上处理问题。例如:约会行为、学 生与教师的互动 宏大理论(macro-level theory) 聚焦社会生活的长期宏观层面(机构、社会 整体、世界区域)例如,阶级斗争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中层理论(meso-level theory) 在中层聚焦社会生活的关系、进程、结构( 组织、运动、社区),或在一段时期内的事 件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3.理论关注点(focus of theory) 实体理论(Substantive theory) 关注现实生活中某一特定内容或主题 可对某一主题领域给出强大的解释,但 结论 难以概括到其他领域,概念的抽象层次较低 。 形式理论(Formal theory) 关注可在多种主题领域中操作的总体性进程 或结构(例如:权力的实施) 在多种研究主题中均可应用,但缺乏对具体 社会情境的考察,应用中需调整。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4.解释的形式(focus of theory) 因果解释(causal explanation) 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 阐释性解释(interpretive explanation) 因果解释(causal explanation) 因果关系三原则 原因先于结果(时间序列) 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非虚假关系 n正相关与负相关 因果关系图示 用图示表示: a.压力水平(经济的、社会的、情感的)与一对夫妇离婚的可能 性正相关; b.压力水平与一对夫妇离婚的可能性正相关;同时,该夫妇所拥 有资源(经济的、社会的、情感的)的多少与其离婚的可能性 负相关; c.压力水平与夫妇争吵的频率正相关;争吵的频率又与这对夫妇 离婚的可能性正相关; d.压力水平与一对夫妇离婚的可能性正相关,并与这对夫妇培养 出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孩子的可能性负相关。此外,离婚本身对 儿童情绪的调节有负作用; e.压力水平与资源的多少负相关(例如,拥有更多资源的人有更 少的可能性经历压力);压力水平与夫妇吵架的频率正相关, 但资源的多少与其吵架的频率负相关。吵架的频率又与这对夫 妇离婚的可能性正相关。吵架及离婚又都与这对夫妇养育出具 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孩子的可能性负相关。 因果关系图示 压力离婚 +a 压力离婚 + 资源 - b 压力离婚 + 争吵 + c d 压力 离婚+ 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孩子 - e 压力 资源 争吵 离婚 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孩子 + - + - 结构性解释(structural explanation) 将社会进程、事件或因素放入更大的结构中解释。 序列理论 Sequential theory 网络理论 Network theory 功能理论 Functional theory 阐释性解释 (interpretive explanation) n人的言行不能用自然和物理学的方法来分析; 将人的活动视作“文本”; n透过“深层的领会”分析“文本”:对简化资料持保 留态度:不断细读资料,注意自己的先前假定 ,研究者即可触及报告人的“生活世界”,掌握 文字的“本质”这种本质以不同的样子不断 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中; n研究者并非比报告人对研究对象有更超然的关 系。访谈因此不再是某方搜集资料的过程,而 是双方精心合作互动的结果。 n符号学、解构主义、常人方法论、诠释学等取 向 社会理论的五个方面 理论范围(range of theorizing) 经验概括(Empirical generalization) 基于具体概念的狭窄陈述,描述模式或规律 在年纪很轻时结婚(21岁以下)比高龄结婚(31岁 以上)更容易离婚 中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 具有更宽泛的理论范围,使用更抽象的概念 离婚婚姻稳定性;结婚年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 段;婚姻关系的持续放入其他社会力量的情境中 理论框架(theoretical frameworks)/范式( Para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