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概念概念 l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l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l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 l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 l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l第六节 定义 l第七节 划分 一、概念一、概念 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反映:表明概念是一种主观的形式,但有客观的内容。 对象:客观的事物、现象;人的感觉、表象,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等,总之 ,一切可以成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东西。 属性:性质和关系。 特有属性:该对象所有,其他对象不具有的属性。非特有属性是并不为某对 象专有的属性。借助特有属性,可以把一对象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特有属 性反映为初级概念,此时把握的还是对象的偶然的性质,如“人”的初级概念 。 本质属性:特有属性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决定其他特有属性的那些特有 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为深刻的概念即科学概念,它把握的是对象的必然的性 质,如科学的“人”的概念。 对象的特有属性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属性也是多方面的。 一、概念一、概念 2、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概念随着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深入而不 断发展变化 (2)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也引起概念 的发展变化 3、概念的作用 (1)概念是基本的思维形态之一 (2)概念是科学思维的总结 二、概念和语词二、概念和语词 1、概念和语词的密切联系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1)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 概念。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3)同一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人能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动物 2 2、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 特有属性的对象。 例:人:男人和女人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 黄种人和非黄种人 无产者和非无产者 3 3、关于虚概念、关于虚概念 虚概念是反映空类的概念。所谓空类 就是不包含任何一个现实分子的类。 (1)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2)自相矛盾的概念 (3)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相应的对象,但 在想象世界中或在未来世界中有相应对象 。 (4)在科学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加,概念的外延也就缩小 ;一个概念的内涵减少,概念的外延也就扩大; 反过来,一个概念的外延扩大,它的内涵就减少 ;一个概念的外延缩小,它的内涵就增加。 例:人(A)中国人(B)中国青年(C)中 国共青团员(D)优秀的中国共青团员(E) A B C D E 三、使用概念要明确三、使用概念要明确 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含义,即它反映对 象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概念的适用范围,即它反 映的对象是哪些 例:发明与发现 第三节第三节 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1、单独概念 反映一个对象的概念 例:北京、一二九运动、长江、英国等 2、普遍概念 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 例:城市、歌曲、红等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 反映的对象是集合体的概念。 例:工人阶级、森林等 2、非集合概念 反映的对象不是集合体的概念。 例;月亮、国家等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1、肯定概念 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例:人、合法等 2、否定概念 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 例:非人、不合法、非正义战争等。 第四节第四节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二、真包含于关系 三、真包含关系 四、交叉关系 五、全异关系 一、全同关系(同一关系)一、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重合的关系是全同关系。 S与P两个概念,如果凡S都是P,并且凡P都是S, 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 例: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阿Q正传的作者和鲁迅 S P 氢元素和原子量最小的元素 注:全同关系与同物异名 二、真包含于关系二、真包含于关系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 分外延重合的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 S与P两个概念,如果凡S都是P,并且仅 仅有部分P是S,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真包 含于关系。“S是P” 例:工业产品与劳动产品 P 脊椎动物与哺乳动物 S 合同法与法律 三、真包含关系三、真包含关系 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 部外延重合的关系是真包含关系。 S与P两个概念,如果仅仅部分S是P,并 且凡P是S,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真包含关 系。“S是一种P”、 “S是P之一” 例:城市与大城市 S 水生动物与鱼 P 动物与脊椎动物 注:不能并列使用 四、交叉关系四、交叉关系 两个概念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S与P两个概念,如果只有部分S是P,并且 只有部分P是S,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交叉关 系。 例:教师与科学家 青年与工人 S P 医生与军人 注:交叉概念在语言表达中不宜并列使用。 五、全异关系五、全异关系 两个概念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 是全异关系。 S与P两个概念,如果只有部分S是P,并 且只有部分P是S,那么,S与P两个概念是交 叉关系。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1 1、反对关系(对立关系)、反对关系(对立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 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念的 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与P同时真包 含于Q,而且S与P的外延的和小于Q的外延, 那么,S与P是反对关系。特点:对立有中 例:黑与白 S P 学生与教师 左派与右派 2 2、矛盾关系、矛盾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 ,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概 念的关系就是矛盾关系。 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与P的外延的 和等于其属概念Q的外延,那么,S与P是矛 盾关系。 特点:对立无中 例: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 S P 出席与缺席 核国家与无核国家 某家饭店中,一桌人边用餐边谈生意。其中,一 个人是哈尔滨人,两个人是北方人,一个是广东人, 两个人只做电脑生意,三个人只做服装生意。 如果以上介绍涉及餐桌上的所有人,那么这一桌 最少可能是几个人?最多可能是几个人? A.最少可能是三个人,最多可能是八个人 B.最少可能是五个人,最多可能是八个人 C.最少可能是五个人,最多可能是九个人 D.最少可能是三个人,最多可能是九个人 E.无法确定 答案:B 第五节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以缩小概念 的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 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1、概念限制的作用 1 1、概念限制的作用、概念限制的作用 (1)当思维重点由一般过渡到特殊,由概 括转向具体时常用概念的限制。 例: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我们现在从事的战争,我们的战争是 革命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度里进行的。” 1 1、概念限制的作用、概念限制的作用 (2)当人们的注意力从大范围缩小到小范 围时,也经常用到概念的限制。 例:公安人员破案,常用这种方法缩小嫌 疑对象的范围。 到商店买东西也常用这种逻辑方法。 苏东坡与老和尚 北宋时著名诗人和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有一次 去逛庙会。老和尚见他衣不出众,貌不惊人,就显得很冷淡 ,对他说:“坐。”然后对站在一边的小和尚说:“茶。”交谈 了几句之后,老和尚发现苏东坡知识渊博,并非凡人,于是 改变态度,谦恭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最 后,当老和尚了解到此人就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苏东坡时,立 即显得十分殷勤,笑容可掬地说:“请上坐。”又连忙叫小和 尚:“快敬香茶。”临走时,老和尚请苏东坡题词留念,苏东 坡挥笔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 “茶,敬茶,敬香茶”。老和尚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 这里,苏东坡利用限制的方法寥寥数笔就活灵活现地揭 示了老和尚的心理变化过程,辛辣地讽刺了他按等级待客的 势利眼态度。 2 2、逻辑错误、逻辑错误 (1)缺少限制 例:有一份经济合同“某国营农场征用某生产 队100亩山地育林,这块地上的大树归生产 队,小树是农场的。” (2)多余限制 例:他发表的第一篇处女作就引起了轰动。 (3)限制不当 例:凡初次来到这个城市的人无不感到城市 的变化。 二、概念的概括二、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 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 念的逻辑方法。 小说文学艺术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的上层建筑 1、概念的概括的作用 1 1、概念的概括的作用、概念的概括的作用 (1)有助于人的认识由特殊上升为一般。 例:价值规律作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规律。 价值规律经济规律客观规律 (2)人们思考问题的范围由小到大,逐步扩展 。 例:保持生态平衡,不只是中国人,也是全体亚 洲人,也是整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3)有助于行文的简练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2、逻辑错误、逻辑错误 (1)缺少概括 例:青少年应讲文明、讲礼貌。 (2)概括不当 例:农作物的生长要吸收土壤里的水分、 氮、磷、钾等肥料。 第六节第六节 定义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三部分构成。 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被 联 定 定 项 义 义 项 项 二、实质定义及其方法二、实质定义及其方法 1、实质定义 属加种差定义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 例:菱形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 量关系的科学。 2 2、方法、方法 (1)性质定义 例: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 级动物。 (2)发生定义 例:圆是一个点在平面上以等距离绕一定点 运动而形成的一条封闭曲线。 结婚是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 程序,缔结夫妻关系的行为。 2 2、方法、方法 (3)关系定义 例:叔叔是跟父亲辈分相同而年纪较小的人 。 (4)功用定义 例:笔是用来写字和画画的工具。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是从犯。 三、定义的规则三、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逻辑错误: (1)定义过宽 例: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刑法是惩治违法行为的法律。 科学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2)定义过窄 例: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 。 2 2、定义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 (1)同语反复 例:逻辑学是研究逻辑规律的科学。 合同法就是有关合同的法律。 (2)循环定义 例: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 3 3、定义联项不应当是否定的、定义联项不应当是否定的 例:1、商品是不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产品 。 2、辩证法不是形而上学。 3、侵权行为是非合法行为 特殊情况: “非婚生子女是指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 所生的子女”。 4 4、定义必须清楚确切,一般不应用、定义必须清楚确切,一般不应用 比喻或借代比喻或借代 逻辑错误: (1)定义项含混不清 例:杜林认为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 进行的新陈代谢。 犯罪是对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最大蔑视。 (2)比喻定义或借代定义 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第七节第七节 划分划分 一、什么是划分 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 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 辑方法。 例:工业轻工业、重工业 注:划分与分解不同 二、划分的方法二、划分的方法 1、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一次划分: 例: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连续划分 例: 虚数 数 无理数 实数 整数 有理数 分数 2 2、多分法划分和二分法划分、多分法划分和二分法划分 多分法划分: 例:小说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二分法划分 例: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3 3、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一次划分和多次划分 一次划分 例: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多次划分 例:人 性别:男人、女人 年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 童、婴儿 国籍:中国人、外国人 4 4、分类和列举、分类和列举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显著 特征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若干类, 使每个类相对于其它类都具有确定的地 位。任何分类都是划分。 列举是通过揭示母项的部分子项从 而明确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部门法学有:宪法学、行政法学 、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家庭婚 姻法学、诉讼法学等等。 三、划分的规则三、划分的规则 1、每次划分根据必须同一 逻辑错误:划分根据不同一 例: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 2、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要等于母项 逻辑错误: (1)多出子项 例:重工业有采掘业、冶金工业、造纸业和机 器制造业 (2)子项未尽 例: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 三、划分的规则三、划分的规则 3、划分的子项之间应当互不相容 逻辑错误:子项相容 例:学生党员、团员、三好生、后进生 4、划分应当按层次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逻辑错误:越级划分 例:词实词、形容词、量词、副词。 正确使用概念正确使用概念 大约是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 在他被贬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 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 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 “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 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 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 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 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 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 正确使用概念正确使用概念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 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 ,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 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诗歌鉴赏与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讲义(部编版)学生版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9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酸和碱的反应课件教学
-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微课版) 课件 02 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应用-千行百业应用大爆发
- CN120198439A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控部件外观检测方法及装置
- 老山界课件内容
- 老北京火锅黏土课件
- 配电运维巡视专业课件
- 2025标准木托盘租赁与专业仓储服务合作合同
- 2025成立公司投资入股及企业全面运营合作协议
- 健康照护师初级复习试题含答案
- DBJ04-T 312-2024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标准
- JJF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颈椎病课件完整版
- 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
- 2024版体育赛事赞助对赌协议合同范本3篇
- 环卫公司培训课件
- 仓库年度评审报告范文
- 《工会财务与会计》课件
- 工商银行-(招聘笔试题)
- 物业保洁员礼节礼貌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