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散.ppt_第1页
古代文学史·散.ppt_第2页
古代文学史·散.ppt_第3页
古代文学史·散.ppt_第4页
古代文学史·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散文 主讲人:赵轩 先秦历史散文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秦以前经传诸子凡引尚书,都只称之 为“书”。“尚书”之名当始于西汉,意为上古之书。 v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曾经孔子修订。上自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 四年,计二百四十二年。 春秋由于记事过于简括,而且词句含义过于 深微,必须加以解释。这就产生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部 书,习称“春秋三传”。前二书重在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左传重在 叙述历史事实。 v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一名左氏春秋。它是我国先秦时期内 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 书。它的作者,据司马迁说是“鲁君子左丘明”。 v 左传一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 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反映了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及 诸侯衰落、卿大夫专国的历史过程。作者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映了 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对当时各个阶级、阶层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 矛盾斗争作了深刻的、真实的反映。 v关键词:春秋三传,四书五经,六艺 先秦历史散文 v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 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七国部分史实。 v 国语中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本思想。如召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 v战国策的体裁也是国别史,分国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等 十二国之事。主要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 争,从中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大事和各种社会矛盾。其书名本来不 一,或名“国策”,或名“国事”,或名“短长”,或名“事语”,经西汉学者刘 向整理,乃定名战国策。 v 战国策中描绘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朝秦暮楚追逐功 名的策士苏秦(秦策一),善于讽谏的大臣邹忌(齐策一)、不 畏强暴、不辱使命的唐且(魏策四),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的鲁仲 连(赵策三)、爱子心切而不识大体的赵太后和善于揣摩心理而巧妙 进谏的触龙(赵策四)等等。 v 战国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象“鹬蚌相争 ”(燕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画蛇添足”(齐策)二)、 “南辕北辙”(魏策四)、“亡羊补牢”(楚策四)等,都是流传至今 的有名寓言故事。 (例文) 诸子散文 v1、百家之学和诸子散文的兴起。(三教九流) v2、孔丘和论语。 v3、墨翟和墨子。 v4、孟轲和孟子。 v5、庄周和庄子。 v6、荀况和荀子。 v7、韩非和韩非子。(例文) 三教九流 v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古代中国的宗教与 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 的等级。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有贬义。 v 三教,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即儒教) 佛(即佛 教) 道(即道教) v 九流,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阴 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v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 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 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 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 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 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 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 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 家”。 v名家是专研名实关系的学术派别,偏好辩说 理论,对逻辑学的思惟方式饶有贡献,惠施、公孙 龙等专研解析名相,不过其中含有混淆辩证的矛 盾观念。 v 墨者多来自社会下层,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教育目的,“孔席 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艰苦实践,“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 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 蹻(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汤蹈刃 ,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墨者中从事谈辩者,称“墨 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 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例如巨子腹 的儿子杀了人虽得到秦惠王的宽恕但仍坚持“杀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v 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 行不通时宁可辞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 ”。当首领的要以身作则。 v 墨家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强烈的社会实践 情神。墨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 责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纵横既合纵连横。 v 纵横家: 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主要人物是:鬼谷子.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 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 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 要代表是张仪。最后苏秦失败了,张仪胜利了。 v杂家: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 。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 一的封建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 作以秦代吕氏春秋、西汉淮南子为代表,分别 为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 家兼收并蓄,但略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 ,故有人认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 v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 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 :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农家列为九流之一,并 称: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 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 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 并耕,悖上下之序。 “所重民食“也正是农家的特点,尊 神农氏。 秦汉时期散文 秦 v吕氏春秋与谏逐客书 v 吕氏春秋,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所以又称吕览 ,为吕不韦门客集体创作,思想比较庞杂,兼有儒、道、墨 、法、农等诸家的学说,汉书艺文志将它列入杂家。 v李斯谏逐客书 汉代 v 汉初政论散文 贾谊与新书晁错论贵粟疏 v 刘向新序、说苑 作为宗室很为这一局面焦虑,意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借鉴来 警醒皇帝,他引用大量先秦的经传子史的材料及民间的寓言、 传说编成新序、说苑。新序所载的“叶公好龙”等 故事。此外,刘向还编过列女传等书。 东汉散文与王充论衡 史记与汉书 v史记 v史记是一部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武帝,记述了三千年的历史发展情 况。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八 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v“本纪”记帝王之事,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迹,一般采用编年的写 法; v“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v“书”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 现状; v“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 阶层、不同职业人物的传记,其中还记述了国外和国内少数发展的 发展历史。 v项羽本纪中“鸿门宴” 汉书 v汉书东汉班固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起汉高祖 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专记西汉一代的历史。他的体例 基本承袭汉书,仅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 传”。共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 v苏武传 为代表 v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 v(例文) 古文运动与韩柳散文 唐代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古文始终 占据着文坛的支配地位。宋代的欧、苏、曾、王诸家自不必说,一直到明代“唐宋派” 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清代“桐城派”方苞、姚鼐等的古文,都是韩柳首倡的唐宋 古文运动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古文运动的历史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v 苏轼甚至赞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反对骈俪、倡导古文 。师说阐述尊师重道的必要性,指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 张中丞传后叙为死难英烈立传树碑,热情 歌颂张巡、许远、南霁云的抗战讨叛行动 。柳子厚墓志铭,记 叙柳宗元不幸的政治遭遇和卓越的文学成就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提 要钩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旁搜而远绍”、“含英咀华”、“佶屈 聱牙”、“同工异曲”、“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校短量 长”、“绝类离伦”、“投闲置散”等至今仍为人沿用。 柳宗元散文创作的成就 v最著名的有三戒,以麋、驴、鼠三物,分别讥刺社 会上“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的 小人,揭示他们得意于一时、终不免取祸的可悲下场。 蝜蝂传描写负物爬高成癖的小虫,因贪物负重至于 超载坠地陨身,影射和鞭挞那些“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的贪官污吏。柳宗元还善于将寓言手法融入记叙文,这 方面最成功的范例当推捕蛇者说,通过捕蛇者蒋氏 之口,控诉天空以后六十年间官家赋役带给广大农民的 深重灾难,惊心动魄地反映了“赋敛毒于蛇”“苛政猛于虎” 的社会历史真实。种树郭橐驼传,叙养树事而寓养 民术,也是幻设议论,运寓言体人纪传的写法。 v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热情赞美爱民的好 官、杀贼的童子,文字上剪裁得当,摹写有神。柳宗元 传世之作还有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他的 游记继郦道元水经注之后,异峰突起 。 苏轼散文 前赤壁赋写风清月朗的秋光,后赤壁赋写水落石 出的冬景,前赤壁赋即是代表。它由描写江山风月和 历史遗迹引出对千古风浪人物的感慨。全文随着作者对 景而乐,乐极生悲、悲而复解的感情脉络的发展,通过 对答的形式、水月相喻的手法,对宇宙和人生作哲理性 的思考,反映出作者贬居黄州时苦闷而又达观解脱的情 绪。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四字,情景交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