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中考物理声现象分类汇编1.(2015.东营)“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 2.(4分)(2015内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倒车雷达”一定是利用了电磁波 b “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c “移动电话”是利用了次声波 d 医院中利用紫外线消毒是利用了无线电波 3.(2015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9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4.(2015娄底)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 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5.(4分)(2015雅安)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6.(2分)(2015郴州)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不文明的行为,交谈时应轻声细语,不影响他人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7.(3分)(2015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 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 c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 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8.(2015遂宁)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9.(2015资阳)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 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0.(2分)(2015贵港)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_来分辨11(2分)(2015菏泽)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2.(2分)(2015茂名)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3.(2分)(2015苏州)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_产生的,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不同14.(2015福州)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15.(2分)(2015盐城)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16.(2015益阳)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 17.(2分)(2015漳州)萍萍帮妈妈涮洗餐具,演奏出锅,碗,筷,勺的“交响曲”,响声是由于餐具的_产生的,根据声音的_可以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 18.(2015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2分)(2015济宁)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 20.(2分)(2015济南)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1.(2015泸州)如图所示是龙舟大赛的比赛场景。运动员通过鼓声来统一划船的节奏,鼓声是由鼓面_产生的。划水时运动员相 对于龙舟是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当运 动员离开龙舟后,龙舟所受的浮力_(选填“减小”、 “不变”或“增大”)。 22.(2分)(2015泰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 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23.(2015河北)图中有关声和电磁波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是摩托车的消声器,其作用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乙是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音色 c.丙是利用卫星系统导航,其信息传播的媒介与“b超”相同 d.丁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24.(3分)(2015武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 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 c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 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25.(3分)(2015桂林)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 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26.(2分)(2015扬州)下列关于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c 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人耳的 d 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响度越大27.(3分)(2015怀化)“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反射 28.(2015德州)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9.(2015张家界)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30.如图4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 .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 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31.(3分)(2015广元)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及地面课堂的实况直播如图所示,下列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从太空直接传到地面课堂的 b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c 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 d 声音传播的速度等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2.(3分)(2015常德)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33.(2015孝感)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c在校园周围植树能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参考答案1。【答案】产生 传播 【解析】试题分析:盗贼的目的是在盗铃的时候不让别人听见,要达到目的,就需要不让铃响,也就是不让声音产生,没有做到;或者不让声音传播,传不到别人的耳朵中,他只是把自已的耳朵捂住了,没有达到目的。【考点定位】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2。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紫外线.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 (1)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2)“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3)“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4)紫外线是不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解答: 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a错误;b、“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故b正确;c、“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d、紫外线是不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故d错误;故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等知识点,比较简单选b3。考点: 回声专题: 声现象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解答: 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故答案为:回声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与回声的知识,属于常见的考试题型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4。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双耳效应;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2)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a错误;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b正确;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5。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据此做出判断解答: 解: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音调点评: 知道并理解音调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解答: 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交谈时应轻声细语,这里的“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大声”和“轻声”都是指的响度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调和响度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是正确判断的关键7。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 声现象分析: (1)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2)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分析;(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4)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解答: 解: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温度有关,故a错误;b、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指人耳听不到声音;不能说统称声音,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声的产生、传播、声速影响因素、声的应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 8。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和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b选项,要区分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它是由频率决定的,小声说话是指响度小,c选项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c9。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 应用题;声现象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 解: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即音调不同,故c正确;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10。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 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故答案为:响度;音色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理解各自的含义和特点可做出判断11。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减弱噪声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还与温度有关解答: 解:a、声音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c、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此选项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空气温度不同,声音传播速度也不同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声音产生、传播、减弱噪声途径及声速影响因素及声音与电磁波异同点的掌握,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12。考点: 响度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 解:“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13。考点: 声音的产生;音色.专题: 声现象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声音的本质与特色,它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我们根据音色能辨别物体解答: 解:(1)小提琴发出声音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听音乐会时,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 通过在音乐厅听音乐会,考查了声音的发生、以及声音的特性等,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1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乐音的三大特征中音色的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声音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难度:偏易【解析】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的品质不同,声音品质决定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是根据音色不同来区分的,答案选b15。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其中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 解: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故选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特性的辨别,尤其是要知道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还包括距发声体的远近16。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答本题要明确】:(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17。考点: 声音的产生;音色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常用音色来区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声是餐具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判断出是锅还是碗发出的响声,这是因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点评: 不同的乐器可以发出相同音调、相同响度,但音色一般不同18。考点: 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电磁波的传播专题: 声现象;信息的传递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 解:a、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b错误;c、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c错误;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是有关声音的知识考查,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途径及电磁波的有关应用,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的考查19。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 解: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0。考点: 响度专题: 声现象分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 解:老师说声音大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听的更为清楚,增大声音的响度故选b点评: 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21。考点:声音的产生;参照物及其选择;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声现象;长度、时间、速度;浮沉的应用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2)分析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3)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就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以龙舟为参照物,龙舟上的运动员与龙舟的位置之间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龙舟漂浮在水面上,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与浮力作用而平衡,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龙舟和人的重力,当运动员上岸后,龙舟所受的重力减小,浮力也将减小故答案是:振动;静止;减小点评:此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且各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是一道典型题目22。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 声现象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故选d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防止噪声的途径几个方面去分析,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23。解析: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手按在小提琴上一根弦上的不同位置,其目的是改变音调;卫星系统进行导航利用的电磁波,b超利用的是超声波;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故d正确答案:d24。考点: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 声现象分析: (1)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2)根据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分析;(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跟物体的振幅、距声源的距离、分散程度有关(4)声具有能量,声能传递信息解答: 解:a、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也跟温度有关,故a错误;b、超声波和次声波是指人耳听不到声音;不能说统称声音,故b错误;c、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错误;d、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声的产生、传播、声速影响因素、声的应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25。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专题: 声现象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 解: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26。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专题: 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 解:a、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错误;d、鼓面振动频率越高,鼓声的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题27。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 解:“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选a点评: 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8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乙、丙响度不相同,音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29。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 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音色的特点,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30。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由题意“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解答: 解: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故选a点评: 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中音调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31。解: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b错误,c正确;d、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故d错误故选:c32。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专题: 声现象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听声能辨人,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 解: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声音特征的辨别,要会利用声音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33。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声现象分析:(1)要听到声音需要三个环节,要有声源介质健康的耳朵,还有是都有一定的听觉频率,不在听觉频率范围内也不能听到;(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解答:解: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有声音产生,但是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如果该声音频率不在听觉频率范围就听不到,故a错误;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b错误;c、在校园周围植树能使得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正确;d、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故d错误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声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属于记忆性知识考查,比较基础。2015年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分类汇编1.(2015滨州)某品牌空调器使用的是新型制冷剂r600a是一种对臭氧层破坏较小、极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它在室内汽化时吸热,在室外液化时 。压缩机通过使制冷剂不断发生液化和汽化,将室内的内能搬至室外,制冷剂在室外液化的方式是 (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2.(2015重庆)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3.(2015成都)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4.(2015济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边会看到护城河的河面上飘着淡淡的自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升华 b. 凝华 c. 汽化 d. 液化5.(2015潍坊)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 液化现象 b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升华现象6.(2015广安)小明发现瓶底还有些水的密闭矿泉水瓶静置几天后,内壁上布满了小水珠。瓶内的水变成小水珠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先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7.(2015连云港)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8.(2015威海)柴静录制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使人们对雾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空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它和“雾”一起称为“雾霾”有关雾和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液化现象引起的,液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b霾是扩散现象引起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c汽油燃烧将内能转化成化学能,燃烧不充分排出的尾气是造成霾的原因之一d电能清洁无污染,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利用将有效减少霾的产生9.(2015乐山)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10.(2015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1.(2015雅安)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12.(2015株州)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13.(2015临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液化现象b. 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c. 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 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14.(2015兰州)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白雾弥漫 b夏天,大雨滂沱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千里冰封115.(2015常德)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16.(2015扬州)下列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雪 b露 c霜 d冰17.(2015安徽)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8.(2015呼和浩特)我们生活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多么期盼环境的凉爽;但真正到了深冬时节,却又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c 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19.(2015呼和浩特)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20.(2015杭州)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象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d.水蒸气与液态水烫伤都可能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21.(2015安顺)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1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22.(2015南昌)云、雨、雹、雪、雾、露、霜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其中露的形成属于 ,霜的形成属于 ,这两种物态变化形成时都要 。23.(2015益阳)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 “a”“b”“c”或“d”)。24.(2015河南)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25.(2015河南)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a ; b 。26.(2015厦门)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 )。a37.0 b37.5 c38.0 d38.527.(2015盘锦)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28.(2015黄石)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29.(2015武汉)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 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中班多吃蔬菜身体好健康
- 中班健康:愤怒的小鸟情绪管理活动
- 领域文化课件背景图片
- 预防近视专题班会课件
- 餐饮办证培训课件
- 素质教育绘画课程体系构建
- 项羽儿童美术教案课件
- 项目介绍课件
- 音频技术课件
- GB6783-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明胶
- GB/T 23806-2009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 GB/T 23312.1-2009漆包铝圆绕组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 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调查制度
- SAP联产品生产订单结算过程x
- 2021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宫外孕右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解术、右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手术记录模板
- 教科版 科学小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说明书
- 弱电设备维护保养方案
- 道路及两侧便道保洁方案.docx
- 腾讯公司职业发展体系管理者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