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案doc_第1页
书愤教案doc_第2页
书愤教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9 书愤教案 识与能力 准确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赏析书愤,掌握从语言和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承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颔联的分析,赏析诗歌意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歌书愤。并以书愤为例 ,学习鉴赏古诗语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二、知人论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哭流泪,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他的老师也都是有骨气的人。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他出生的第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9 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小饱受战乱的苦难,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绍兴二十三年,他到临安应进 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 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 ,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 扫胡尘”、“靖国难”。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朝廷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9 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 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 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教学目标 三、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课文诵读: 指导学生先听录音朗诵,然后集体朗读课文,再分组读、集体齐读。 五、诗题解读 教师明确:书:即书写,愤:愤懑、悲愤。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愤懑。 六、整体感知 首联: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9 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气势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颔联:曾记 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颈联: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现在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空留下许多感叹。 尾联:真羡慕诸葛亮,他在出师表里表达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他确实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令后人敬仰,千古以来,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七、问题探究 1、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3、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9 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 ,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 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9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创作背景: 陆游自淳熙七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知严州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 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比较 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9 这首诗与书愤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 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九、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学习书愤,感受了陆游沉郁悲愤的爱国情感。学习了从内容、意象,用典,形象上来赏析诗歌的方法。赏析诗歌的角度很多,方法也很多,但一定要抓住诗歌的主要特征,进行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最后让我们集体背诵书愤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书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分析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陆游的爱国精神。 2难点:鉴赏列锦的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9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众所周知,南宋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去,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所以,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里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 陆游,号放翁。南宋时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 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 61 岁,在山阴闲居了 6 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9 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设计题目: 文章题目为 “书愤”,这一“愤”这具体包含了哪些感情? 义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写诗人由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追述 25 年前的 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情壮志,有民族大义。 悲愤。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阻挠,诗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显得异常的沉痛、哀伤。 激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尾联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借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宏大志向。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诗人并没有绝望,其中还蕴含着 渴望为国效力的激动之情。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9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一联词语组合有什么特点?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 同学们曾经接触过的诗篇中,还有哪些诗篇具有这一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句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情寓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手法? 列锦。 列锦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方式,全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效果。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通过列锦手法,勾勒出两幅战争画面,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五、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19 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 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书愤的主旨以及学习诗人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 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陆游等爱 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9 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屈原、杜甫和陆游是有代表性的三个诗人。在屈原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离骚,杜甫的作品中我们学习了蜀相,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书愤。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 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 “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使得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 9300 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以爱国诗居多,这些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此作是诗人陆游闲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 事多艰,小人误国。诗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于是一腔愤情从胸中喷薄而出。 二、诗歌分析。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读准字音,教师指导朗读。 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19 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 句降调。 2解题: 书,动词,记录,记下,书写。愤:气愤、郁愤、悲愤、激愤,愤慨。提问:诗歌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愤”情呢? 3解释诗歌大意。 研读诗歌。 1思考与讨论: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你觉得四联中哪联最能读出题中的“愤”字?为什么? 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举同时 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抗金名将抱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 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杀得金兵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却被被汉奸秦桧等人以“莫须有”之罪诬害而死,年仅三十八岁。朝廷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报国欲死无战场”。 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所谓“塞上长城”是指自己年青时以捍 卫祖国、扬威边疆的名将期待自己,认为自己就像万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19 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是就诗人的经历来看,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可谓壮志难酬、请缨无路。着一“空”字,沉痛之极。 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自己却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壮志难伸。着一“已”字,悲凉之至。 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启发学生:北宋都城在汴京,南宋都城在杭州,在地图简单标识出来,可以看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东南。出师表中这话正说出了陆游的心事,有谁比得上写作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 愤无路请缨、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小结:诗名书愤,四联 56 字,虽无一“愤”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19 字,却句句皆“愤”,愤然之情力透纸背摧入人五内。全诗以“愤”为基调,妙在不曾说破,味之自然生愤。 2阅读思考: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如病起抒怀“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游诸葛武侯书台“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感秋“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南宋王朝一直在金人的侵略下苟延残喘,处于存亡危急之境地。陆游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一生以抗金复国、建功立业为己任。而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最为陆游所钦慕,陆游往往以诸葛亮自况,所以喜欢写咏诸葛亮的诗。 3赏析第二联: 全用名词构成诗句,将时间、地点、场面、事件组合在一起,纯属白描,构成两幅开 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意象两两相合扩大想象空间。有时间与地点的组合;有远近的组合还有情与景的结合。 类似手法举例 4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出来。一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岁、今日落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19 差巨大,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早年的豪壮衬托了晚年的悲凉。二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三是古人和今人的对比。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借古讽今 生活,不谙世事,空怀报国热情, 然而只能是“空自许”,现实已经是“鬓先斑”的凄凉,进而发出感慨,无人与诸葛亮相比。 三、拓展阅读: 陆游词诉衷情 投影背景,学生谈感受,再次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四、结语: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这是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对陆游的高度评价,其诗歌名句有: 五、研究讨论: 比较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在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作品风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19 格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相同点: 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不同点: 蜀相着重 写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和“老臣心”, 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壮志,抒发了壮志未酬,功业未成的愤懑。 蜀相借乐景抒哀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书愤用典、白描、对比 。 甫 沉郁顿挫陆游 沉郁豪雄 六、板书设计: 书愤 陆游 早岁:气壮如山 今日:年华 空老 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