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传动实验指导书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皮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 2.作出皮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3. 分析影响皮带传动拉力的因素。 4. 了解测定转矩、转速的确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带传动是广泛应用的一种传动,其性能试验为(机械设计)教学大纲规定 的 必做实验之一,也是产品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本实验台的完善设计 保证操作者用最简便的操作,同时又概念形象的获得传动的效率曲线及滑动 曲线。采用直流电机为原动机及负载,具有无级调速功能。本实验台设计了 专门的带传动预张力形成机构,预张力可预先准确设定,在实验过程中,预 张力稳定不变。在实验台的电测箱中配置了单片机 , 设计了专用的软件,使 本实验台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显示、保持、记忆等多种入工智能。也 可与PC机对接(本实验台己备有接口), 这时可自动显示并打印输出实验数据及 实验曲线。 1实验系统的组成 2实验机构简介 (1)机械结构 本实验台机械部分,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一台作 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 图 1 实验系统组成框图 图 2 实验台机械结构 1.从动直流发电机 2.从动带轮 3.传动带 4.主动带轮 5.主动直流电动机 6.牵引绳 7.滑轮 8.砝码 9.拉 簧 10.浮动支座 11.固定支座 12.电测箱 13.拉力传感器 14.标定杆 (2) 电测系统 电测系统装在实验台电测箱内,如图1所示。附设单片机,承担数 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记忆、自动显示等功能。能实时显示带传动 过程中主动轮转速,转矩和从动轮的转速、转矩值。如通过微机接口 外接PC机,这时就可自动显示并能打印输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T2 及传递效率曲线T2及相关数据。 电测箱操作部分主要集中在箱体正面的面板,面板的布置如图3所 示。 在电测箱背面备有微机 RS232 接口、主、被动轮转矩放大、调零 旋钮等,其布置情况如图4所示。 图3 电测箱正面面板 图4 电测箱背面面板 4工作原理 调速电机1的转子轴上装有主动带轮4,通过平型带3传动从动论2,从动带论装在直 流发电机1的转子轴上,改变发电机的负载电阻可以对带传动施加不同的负载。改变砝 码大小,砝码力经钢丝绳、滑轮拉紧浮动滑座10,从而张紧皮带并保持不便初拉F0。 (1)力矩的测量 两台电机均为悬挂支承,当传递载荷时,作用于电机定子上的力矩T1 (主动电机力矩)、T2(从动电机力矩)迫使拉钩作用与拉力传感器(序号13),传 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正比于T1、T2的原始信号。 (2)转速的测量 两台电机的转速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带轮背后的环形 槽(本图未表示)中,由此可获得必需的转速信号。 根据两轮上的功率,可求得带传动的传动效率 = 式中 P1、P2为主、从动轮功率(KW) n1、n2为主、从动轮转速(rpm) (3)滑动系数的测量 由于带传动存在着弹性滑动, 因此n2 n1、 滑动系数为:= 当主、从动轮直径相同时,即 D1=D2 则 = 三实验操作步骤 1人工记录操作方法 (l)设置预拉力 不同型号传动带需在不同预拉力 FO 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也可对同一型号传 动带采用不同的预拉力,试验不同预拉力对传动性能的影响。为了改变预拉 力FO,如图2所示,只需改变砝码8的大小。 (2)接通电源 在接通电源前首先将电机调速旋钮粗调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 ”,细调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到底,揿电源开关接通电源,按一下“清零”键, 此时主、被动电机转速显示为“0”。力矩显示为“.”,实验系统处于“自动校零” 状态。校零结束后,力矩显示为“0”再将粗调调速旋钮顺时针旋转接通“开关” 并慢慢向高速方向旋转,电机由起动,逐渐增速,同时观察实验台面板上主 动轮转速显示屏上的转速数,其上的数字即为当时的电机转速。当主动电机 转速达到预定转速 (本实验建议预定转速为12001300 转/分左右)时,停止转 速调节。此时从动电机转速也将稳定地显示在显示屏上。 (3)加载 在空载时,记录主、被动轮转矩与转速。按“加载”键一次,第一个加载指示灯亮,调整 主动电机转速,(此时,只需使用细调电位器进行转速调节) 使其仍保持在预定工作转速内, 待显示基本稳定(一般 LED 显示器跳动23次即可达到稳定值)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 转速值。 再按“加载”键一次,第二个加载指示灯亮,再调整主动转速(用细调电位器), 仍保持预定 转速,待显示稳定后再次记下主、被动轮的转矩及转速。 第三次按“加载”键,第三个加载指示灯亮, 同前次操作记录下主、被动轮的转矩、转速 。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7个加载指示灯亮,记录下八组数据。根据这八组数据便可作出带 传动滑动曲线T2 及效率曲线T2 。 在记录下各组数据后应先将电机粗调速旋钮逆时针转至“关断”状态,然后将细调电位器 逆时针转到底,再按“清零”键。显示指示灯全部熄灭,机构处于关断状态,等待下次实 验或关闭电源。 为便于记录数据,在实验台的面板上还设置了“保持”键,每次加载数据基本稳定后,按 “保持”键可使转矩、转速稳定在当时的显示值不变。按任意键,可脱离“保持”状态。 2.实验台与计算机接口 在 DCS-H 型带传动实验台后板上设有RS232串行接口,可通过所附的通讯线直接和计算机 相联,组成带传动实验系统, 操作步骤为: (1)将随机携带的通讯线一端接到实验机构 RS232 插座,另一端接到计算机串行输出口(串行 口1号或串行口2号均可,但无论连线或拆线,都应先关闭计算机和实验机构电源,以免 烧坏接口元件)。 (2)打开计算机,运行带传动实验系统,首先选择端口,然后用鼠标点击采集 “数据采集”菜 单,等待数据输入。 (3)将实验台粗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 使开关断开, 细调电位器也逆时针旋到底。打开实 验机构电源,按“清零”键,几秒钟后数码管显示“0”,自动校零完成。 (4)顺时针转动粗调电位器,开关接通并使主动轮转速稳定在工作转速(一般取2001300rpm 左右), 按下“加载”键再调整主动轮转速(用细调电位器),使其仍保持在工作转速范围内 ,待转速稳定(一般需2-3个显示周期)后,再按“加载”键,以此往复,直至实验机构面 板上的八个发光管指示灯全亮为止。此时,实验台面板上四组数码管将全部显示 “8888”, 表明所采数据已全部送至计算机。 (5)当实验机构全部显“8888”时,计算机屏幕将显示所采集的全部八组主、被动轮的转速和 转矩。此时应将电机粗、细调速电位器逆时针转到底,使“开关”断开。 (6)移动鼠标,选择“数据分析”功能,屏幕将显示本次实验的曲线和数据。如果在此次采集 过程中采集的数据有问题,或者采不到数据, 请点击串口选择下拉菜单, 选择较高级的 机型,或者选择另一端口。 (7)移动鼠标至“打印”功能, 打印机将打印实验曲线和数据。 (8)实验过程中如需调出本次数据, 只须将鼠标点击“数据采集”功能,同时 按下实验台上的“送数”键,数据即被送至计算机,可用上述6、7 项操 作进行显示和打印。 (9)一次实验结束后如需继续实验, 应“关断”粗调速电位器, 将细调电位器 逆时针旋到底, 并按下实验机构的“清零”键, 进行“自动校零”。同时将 计算机屏幕中的“数据采集”菜单选中,重复上述第4-7项即可。 (10)实验结束后, 将实验台电机调速电位器开关关断,关闭实验机构的电 源,用鼠标点击“退出”。退出后应及时关闭计算机。 撰写基础性实验报告的一般要求 1.实验项目: 不写项目题序 2.实验目的: 2-3条 3.实验原理:写出本实验所依据的主要定理或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说明公式中各量的意义、单位及公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情感开发与互助平台合同
- 合同解除及索赔协议
- 改造造价咨询合同范本
- 工地焊接合同范本
- 1999年建筑合同范本
- 保洁简式合同范本
- 维修平台转让合同范本
- 房东租客专用合同范本
- 单位吊顶装修合同范本
- 农村自建租房合同范本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