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奔徐悲鸿作于1942年 徐悲鸿的马独有一种豪气勃发的意态,以英俊的形象 体现勇敢、自由、奔向光明的时代精神。 1940年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 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1941年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他听闻国难 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 的忧急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 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 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 貌。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 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2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从中我们可看出,文 化创新的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什么?是什么? 单选: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 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 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草本植物曼陀 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 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 A、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我们应积极尝试不同的草本植物 C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 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之佳 者,守之;不佳者,改之;垂绝者,继之 ;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 之。”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在进行国画创新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在进行国画创新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 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推陈出新 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 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 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 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 ,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 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 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 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 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 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 得以兼养孩子。 这说明在文化 创新时我们要 怎么办?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思考: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新,革故鼎新”时要注意什么?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 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 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在文化继承中实现文化创新的要求: 该节目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该节目最大的特点与看点,就是 用用时尚、先锋时尚、先锋的动漫手法,演绎的动漫手法,演绎 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声音还是经典优秀的相声小品。声音还是 原声原声,但画面却用,但画面却用动漫演绎动漫演绎。这。这 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种处理方式,使原本就充满喜剧 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色彩的相声、小品又增加了幽默 的视觉效果。形神俱备的动漫人的视觉效果。形神俱备的动漫人 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物造型,妙趣横生的场景与动作 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设计,为大家熟悉的作品融入了融入了 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时尚元素,注入了新活力。 快乐驿站快乐驿站 由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投资制作、中国广东杂 技团创作演出的杂技芭蕾天鹅湖荣获曼彻斯特戏 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在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 这个事例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这个事例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思考:文化创新的另一重要途径是什么呢?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 长补短”的过程 (3)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 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因此,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 要基础。 3.如何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 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 分析的态度。 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既竞争又合作 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保持 文化的民族特色。 中国版杂技舞剧天鹅湖 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 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 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 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 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 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承 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 的长处,非常精彩! 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 ”的错误倾向。 2.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海纳百川、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封闭主义”与“民 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怎样做?】(难点)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拒绝接受新文化 根本否认传统文化 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3.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 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实践标准 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A.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B.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注历史与现实、东 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 新辉煌。 2008年2月13日,辽宁沈阳,一位女士正在欣赏标价17521元 的金玫瑰。情人节将至,沈阳各商家已经摩拳擦掌,欲借情人 节之机,拉起沈阳“后春节经济”的大幕。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重点) (1 1)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2 2)重要途径之一)重要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粕” ”、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重点)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不同民 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 2)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难点) “ “守旧主义守旧主义” ”、“ “封闭主义封闭主义” ” “ “民族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 ”、“ “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 文化创新的途径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盘抛弃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软”, 但“愚孝”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 因此,我们应这样对待传统文化( ) A (09(09江苏卷江苏卷20)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 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 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 正在成为世界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 A B B C C D 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及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 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故的说法 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说法错误;的说法正确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书营销方案策划书(3篇)
- 旺季营销创意营销方案(3篇)
- 先进操作法课件
- 内蒙古安全培训题库课件
- 创建数据库课件
- 创城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13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宇宙的边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创伤科进修汇报课件
- 第2课《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脑出血康复期患者护理
- 《脑性耗盐综合症》课件
- 【绥化】2025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体彩中心招聘体彩专管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1月浙江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 煤炭信息化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农村妇联会议记录范文
- 油田井下作业案例课件
- 2025年中国工商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题库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香港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AI应用AI Agent架构新范式报告
- 国有企业财会监督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