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_第4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说明及参考答案 第第 1 1 课观潮课观潮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学习目标,表层指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浪潮由风平浪静到 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以及连续生动的比喻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背后 指向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的变化,用连续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思维导航第一题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并用简单的语言梳理出大潮的变化。 第二题重在让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大潮的壮观。 第三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不同状态下大潮的样子,比喻要恰当。 参考答案: (1)江面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白线横贯江面)-(白色水墙)-(浪潮飞 奔)-(余波涌来)-江面恢复平静(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3)不能互换,学生说清楚理由即可,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要准确恰当。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笼罩 恢复 依旧 昂首东望 宽阔 盐巴 沸腾 横贯江面 2mn b bn b din ho 3.比较词语填空。 沸腾 奔腾 ;重复 恢复 4略。 (二)阅读练习 (1)一个快乐的孩童;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跳水员;落日非常的美。 (2)颜色,样子。 第第 3 3 课鸟的天堂课鸟的天堂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表层指向通过对榕树枝干和树叶的描写感受榕树的美丽,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后指向学生自读自悟,多元解读自己对榕树美丽的认识,并通过关键 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品词析句,咀嚼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三四年级学段目标“体会关键词 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思路导航两道题都没有唯一答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问题问题 2.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让学生通过对热闹场面的学习感受“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 ,背后指向让学生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表达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 学情调整目标: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用课文 的句式尝试写“面” ,思路导航第三题旨在展开想象尝试写“点” ,学有余力可直接进行简单 的点面结合描写训练。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寂静 规律 缝隙 树梢 照耀 灿烂 船桨 白茫茫 2.略。 3选字填空。 朱 珠 株 株 只 枝 支 只 杆 杆 竿 秆 4选择适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 陆续 连续 继续 持续 (二)阅读练习 (1)描写“面”的语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 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2)描写“点”的语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 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 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第第 4 4 课火烧云课火烧云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通过对人和动物色彩变化的句子来感受火烧云 金灿灿颜色的美。 背后指向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这样写法的生动有趣。 思路导航第一题引导 学生有理由地自由表达,合理即可。思路导航第二题根据学情选用,学生不一定必须喜欢课 文这种表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问题问题 2.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让学生读懂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多,变化 快,感受火烧云的美。背后指向感受作者用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火烧云的美。 思路导航第一题引导学生概括出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的时候,可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体 会 3-7 自然段合起来讲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为学生归纳意义段做准备。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并教会学生这样构词的方式鼓励创新。 思路导航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自然段的观察和比较,感受构段的方式,感受 有条理地表达。在后面的表达练习里面设计了类似的构段表达,可根据学情选作。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h m cn yn 2.略。 3.略。 4.略 (二)阅读练习 (1)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泻千里 的九天银河、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庐山的云雾变化多 (2)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又变成等。 第第 6 6 课课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问题 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围绕中心意思展开描写,引导学生认识本段中 作者围绕着“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一中心组织语言进行描写。背后指向作 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抓段落中心句概括文段内容。 思路导航 第二题重在训练学生感受作者动词描写的精妙和准确,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 问题 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理清文章内容,明白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变化 特点。 背向指向作者的连续观察和有序描写。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从文段中提取信 息、整合信息,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明白作者抓住不同时候的叶子的颜色变化写出叶子 3 的变化特点的方法。思路导航第二题则是在一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连续观察、有序描写 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和有序描写。 基础练习:可以放在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完成,也可以课中当堂检测,还可以课后学生 自主完成。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安排。 阅读练习:建议放在问题二的教学结束后,作为巩固练习,在课堂完成,学法迁移,加 强对学生归纳概括、提取整合信息的训练,同时加深对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的认识。 表达练习:建议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作业,积累素材,在完成课文学习后,进行语言表达 训练。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 第四自然段围绕着“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来写的。 (2) 触着墙、变成、巴、拉一把、紧贴、爬。 思路导航 2: (1) 刚长出来的叶子嫩红的、过了几天的叶子嫩绿的 长大了的叶子绿得舒服 (2)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没触着墙的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 达标检测: 基础练习: 1、 略 2、 略 3、 A、B、C 4、 略 阅读练习: 1、 每年初夏、不久、过不了几天 2、 叶子、花骨朵、小花。小花。俏丽、淡雅。 3、 略。 表达练习:略 第第 7 7 课课 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 问题 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内容理解,概括意义段内容,体会语言的准确。 背后指向作者的连续观察和具体描写。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意义段的归纳概括,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抓住文段中关键的动词感受作者观察的细 致和描写的精准生动,并引导学生学法迁移,在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进行赏析。思路导航第 三题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整体看待这三个自然段,找到时间词,感受作者观察的一 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训练学生借助时间词流利叙述蟋蟀盖房子的过程。 4 问题 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文本解读,了解蟋蟀挖掘工具的柔弱和住宅的 伟大。 背后指向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 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感受工具的柔弱和住宅的伟大。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通过这 种柔弱和伟大的强烈对比,挖掘句子背后蕴涵的情感。 问题 3.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拟人句,背后指向拟人句这种手法蕴含的作者 情感。思路导航第一题训练学生对拟人句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感受拟人句传递的情感。思路 导航第二题迁移运用,训练学生的表达。让学生也能用拟人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基础练习:可以放在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完成,也可以课中当堂检测,还可以课后学生 自主完成。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安排。 阅读练习:问题 1 完成后,学生认识到了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作用后,出示文段, 巩固对动词的训练,感受精妙动词的妙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同时继续巩固学生 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练习:建议放在课后进行,让学生学会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 这部分主要写的是蟋蟀盖房子的过程。 (2) 略 (3) 略。 思路导航 2: (1) 工具是前足、钳子、后足。住宅是清洁、干燥、卫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2) 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思路导航 3: (1) 略。 (2)略。 基础练习: 1、 略。2、略。3、略。4、略。 阅读练习: (1) 这段话围绕着他运球投篮的过程来写的。 (2) 略。 (3) 略。 表达练习:略。 第第 9 9 课课 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 解读说明 问题探究 问题 1 指向学习目标 1,思路导航 1 意在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文中 写小男孩让花园变美丽的句子并朗读,从而体会童话故事情节奇妙这一特点。 问题 2 指向学习目标 2, 思路导航 2 意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5 在提取关键词填空后一目了然地发现课文的对比写法,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真正使 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达到感悟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一潜在目标。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 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洋溢 允许 围墙 告示牌 隆冬 孤独 狂风 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训斥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2) 仁慈 盛开 寒冷 完好 (3) 盛开 大作 成荫 融化 欢笑 光彩 (其他合适也可) (4) 叱责、喧闹、训斥、洋溢、凝视 阅读练习 1、如:a 他惊讶地看见雕像的双眼充满了泪水,泪珠顺着他金黄的脸颊淌了下 来。燕子不解地问: “王子,你为什么会哭呢?b 快乐王子对燕子说: “我这么高 高地立在这儿, 使我能看见自己城市中所有的丑恶和贫苦, 尽管我的心是铅做的, 可我还是忍不住要哭。 ”c 小燕子哭了起来: “亲爱的王子,我不能这样做。 ” (其 他处也可) 2、略。 第第 1111 课去年的树课去年的树 解读说明 问题探究 问题 1 指向学习目标 1 ,思路导航 1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先让孩子 试着给文章分段,然后再概括段意,最后提取关键词填空,重在让学生学会抓关 键词,初步学习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问题 2 指向学习目标 2,思路导航 2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孩子在个性 化的阅读中体会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从而体会到鸟儿与树的深厚情感, 具体感悟对话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 问题 3 指向学习目标 3,思路导航 3 抓住故事结尾鸟儿两次看灯火的情景,以对 话形式表现鸟儿与树之间的情谊。学练结合,训练学生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补写 鸟儿与灯火的对话,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融化 剩下 寒冷 煤油灯 森林 伐木 原野 树枝 2、虫 16 S shng 13 丿 3、 (略) (二)阅读训练 1、朋友们没出现,口水龙认为是自己流口水遭大伙讨厌于是准 备到海中做“水龙” ;朋友们寻找口水龙并送上礼物,口水龙带上围兜,再也不 流口水了。 2、围绕寻找口水龙和围兜的来历这一中心意思对话。 (三)表达训练(略) 6 第第 1313 课白鹅课白鹅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 1 【思路导航 1】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这句话是 全文的中心句。 这题是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从而清楚文章所写白鹅的总的 特点,明白全文都是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 (2)课文是从鹅的叫声,步态,吃饭三方面来写出白鹅高傲特点的。 学生自主勾画相 关句子,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 这题是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主题选择 恰当的材料。作者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吃饭三个有鲜明特色的方面用具体事例来说清楚了 鹅高傲的个性,从而领会“总-分”式结构写作的好处,并能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一特点的体 会。 问题问题 2 2 【思路导航 2】 (1)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些词语写出了这只白鹅看似高傲,实际却是尽职尽责。这题 引导中年级孩子通过抓关键词一方面感受鹅叫声之大, 守门的能力之强, 一方面也让学生体 会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从矛盾中产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的兴趣。 (2)这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虽然对鹅守门用上的是贬义词,但是却句句不离鹅看门 本领高强,从词语情感色彩和实际体现的感情的矛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意在“明贬实 褒” ,真正想表达的是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郑重 高傲 脾气 从容不迫 滋味 倘若 侍候 毫不相让 2形近字组词。 略 (二)阅读练习 我家的“白加黑” 准时到床头叫我。 不停地催促我起床上学。 是我家的定时活闹钟。 小龟 伸长前爪 挥动 抓挠 倾斜 收缩回去 伸出头部 伸展开来 第第 1515 课猫课猫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1)1-3 自然段作者从猫的性格矛盾、变化反复、性情多端来写出猫的古怪。 (2) 7 贪玩 尽职 老实 高兴 出走 不高兴 胆小 勇敢 第一自然段中,猫成天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等老鼠出来等感受到它性格矛盾。第二 自然段中写它高兴时让人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给自己解闷;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 少好话都一声不出。第三自然段中它一会对什么都怕,一会儿遇见小虫、老鼠甚至蛇也要斗 一斗。 这个题对应的是第一个目标,是引导学生抓住猫的总的特点:性格古怪,然后通过 1-3 自然段的具体事例进一步体会它有哪些表现, 感受总分结构是如何把一个笼统的观点写生动 的。 问题问题 2 2 【思路导航 2】 (1)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 “你见了绝不会责 打他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两句话是作者直接抒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开辟 抓痒 枝折花落 变化多端 2读一读,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1)de d (2)zh sh (3)le lio (二)阅读练习 小花猫 (1)每次我跟小花猫玩,都感觉特别的开心。 (2)玩绳子 睡觉 “猫爪神功” 弓起 跷起 竖了起来 踮起 靠拢 拨弄 小黑 我的小黑真是很淘气, ( ) ( ) 我的小黑也很机灵哟!( )( ) 第第 1616 课母鸡课母鸡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解读说明:问题 1 对应目标 1,表层是体会作者在对母鸡的厌恶和喜爱之情中,重点要 古怪 8 表达的是喜爱之情,背后指向让学生知道:当我们对事物的情感不只一种时,要将主要表达 的情感作为重点进行详写,其余略写。 参考答案: (1)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先是厌恶,后是喜爱、敬佩。 (2)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中,重点是喜欢、敬佩,因为母鸡对孩子的爱感动了作者,使 他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改变。 【思路导航 2】 解读说明:表层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第二部分(5-9 自然段)的结构,背后指向让学生在 学习了“总-分”式构段方法之后,再学习“分-总”式构段方法。 参考答案: (1)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特点。在表现 这些特点的方式上, 第五至八自然段是从保护雏儿、 找食喂雏儿、 教雏儿本领等方面具体写, 而第九自然段是概括写。 (2)第十五课猫表现小猫的“古怪”特点,先总写,再从猫三对矛盾的性格来具 体表现它的古怪, 而本课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先是从几个具体方面写母鸡的特点, 再作概括叙 述。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 翡翠鹦鹉参考答案 (1)翡翠鹦鹉真可爱,我喜欢它们! (2) 围绕着 “翡翠鹦鹉真可爱” , 短文的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分别写了鹦鹉的漂亮外形, 吃小米有意思, 调皮 , 向我要食 ,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对翡翠鹦鹉的 喜爱 之情。 (三)表达练习 ( ) ( )或者() ()别提我有多喜欢它了! ( ) ( )我真后悔把它带回家里! 第第 1717 课课 长城长城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 1 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表层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让学生从描写长城景物中加 入联想的表达中体会长城是伟大奇迹的特点,背后指向的是作者的表达技巧。 思路导航 1(1)一二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见闻,三四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联想。 (2) 作者登上长城, 想到古代劳动人民。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三自然段中作者联想的句子并 有感情朗读, 从而体会出长城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和智慧的赞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问题 2 对应第二个目标,表层是体会动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背后指向的是关注表达,体 会并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精准、 妥贴地表达情感的方式。 落实两个训练点: 一是准确用词; 二是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9 思路导航 2(1)第一句话中,用了“站” “ 踏” “ 扶”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 换成“走” “踩” “摸” 。 (2)此处,作者用了“站” “踏” “扶”而不是用其它动词,作者是 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在看长城写长城的, 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无比崇敬的的思想感情。 此处建议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原文用词的精准妥帖。比如“站在长城上”, 很平实。如果把它改成“走在长城上”,行吗?不行。因为“走”不庄重,不敬畏。面对伟 大的奇迹, 你的感觉是什么?肃然起敬。 所以, 你必得“站着”, 而不是“走来走去”。 “踏 着脚下的方砖”的“踏”字,改为“踩”,行吗?你踩的是谁呀?是我们的长城啊!“踩” 轻浮,“踏”庄严,这就是“平实”中见出的“精确”。再看第三个“扶”字,“扶着墙上 的条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换成“摸”行吗?不行。 “摸”随意,不庄重。简简单单三 个字, 背后的情味是什么?是对长城的无限崇敬。 作者显然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看长城、 写长城的。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却是如此精确、妥帖,这就是高品位的文字。 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 阅读练习一 (1)作者看到岩石、树叶、绿草 ,想到了琴键。听到了雨声,想到了一首又一首优 雅的小曲 。 (2)从作者的联想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沉醉于眼前之景 ,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 情。 阅读练习二 (1)这段中的动词是“磨” “冒” “看” “动” ,从中体会到林海音观察非常仔细,对骆 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 第第 1818 课课颐和园颐和园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 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片精读课文,课文移步换景,按照 浏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根据四年级学生特点和年段目标,引 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我 确定的重难点。所以,首先让学生抓住全文中心句,抓住过渡句,梳理出作者描 写了哪些景点, 体会各处景点的不同作者选择的观察角度、 描写方法也各不相同。 四年级要加强训练重点段的理解赏析,所以我确定了昆明湖的两处描写,让学生 对比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观察角度,学习作者灵活多变的观察。 10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 问题问题 1 1(1)全文的总写句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在 课文中画出过渡句,由此知道作者是按照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游览顺序在 写。 问题问题 2 2 (1)站在 廊内 看长廊,站在 山脚 仰望佛香阁。(2)站在 山 上 俯视昆明湖的。(3)第四自然段中“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 玉”是概括地写。而第五自然段由堤岸到小岛,再到石柱上的石狮子,是由外到 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具体地写。 二、 基础练习 1、 耸 立 (sng ) 几 乎 ( j ) 堤 岸 ( d) 2、 组词 (略) 3、 填空(略) 4、由远及近的顺序,由外及内的顺序均可:4、3、2、 1、5、6 或者 4、1、5、2、6、3.(言之有理即可) 三、 阅读练习 片段一 (1)总写句:可是,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得像无边的 战场。 (2)海上的 海浪 ,岸上的 大石 ,天上的 星星 。 片段二 (1)从上到下 ;从前到后 ;从左 到右 。 第第 2121 课课 搭石搭石 问题问题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作者通过写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画面写出了一行人踩着搭 石过河时“协调有序”的美,问题表层直指抓住中心词“协调有序” ,从音乐美和画面美(听 到、看到)两个不同方面体会“搭石”看得见的“外在美”。在体会“外在美”时,要求教 师引导借助“读文章想画面”这一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链接经验,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 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有了这样的阅读,能更好地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产生情 感共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真正感受到这样的 “协调有序”背后深藏的是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问题问题2.2.对应第二个目标,第4段依据总起句“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精心选取了两个事例,一是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要走搭石时,总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二 是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去。表层指向学习构段方式,本课第4自然段的构段 方式有“典型”处,学习作者根据总起句“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构段, 用典型事例表现看不见的“心灵美”的表达方法。课文第二段同样采用了该方法,尤其是第 二件事: 上了年纪的人细致认真地搭石头的例子也很能看出家乡人的善良美好的心灵。 因此 11 在问题2的最后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中的两件事, 体会课文用典型事例表现看不见的心灵 美,体会文章的中心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 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的含义。此外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抓住阅读文章的本 身特点进行写作的渗透,促进学生自觉的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读写兴趣和习惯,发展其的 写作能力。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基础练习 1、猛涨 平衡 俗语 平稳 山洪暴发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2、搭 石 d 暴 发 bo 间 隔 jin 协调 tio 大概 gi 俩 人 li 3、条 处 块 句 座 束 轮 排 5、责怪 表扬 勤劳 阅读练习阅读练习 (1)鲜活 画面 声音 (2)比喻 多 绿 大 第第 2323 课课 卡罗纳卡罗纳 【思路导航 1】 (1) 面对卡罗纳的不幸,文中的老师、同学、“我”、“我”的母亲对他表达了关 爱。如: 老师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 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 前放声大笑!” 这是课文一开始写到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 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 不要开玩笑, 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表达出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和爱护, 不想让他受到伤害。 (聚焦句子,揣摩心理活动,体会思想感情。 ) (2)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情意深厚,应注意 启发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 【思路导航 2】 卡罗纳 神态 老师 动作 “我” 语言 “我”的母亲 心理 如: 老师的特定身份和所处环境课堂, 最能表现人物情感的就是语言描写, 而 “我” 作为卡罗纳的同学,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下,最能表现的就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所以,人物 的身份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们选择描写方式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达标检测 12 (一)基础练习 1、怜悯、屏息凝神、恍然大悟 4、老师对大家说:“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爱的教育是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 “卡罗纳这篇课文写得真感人,你读过吗?” 第第 2626 课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解读说明:问题 1 对应目标 1,表层是让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自己成长故事的方法:具体 介绍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请他做客这两件事,以及在这两件事情中自己的收获。背后 指向的是让学生知道写“成长故事”要将具体的事情与成长的收获结合起来,否则就不是成 长故事。 参考答案: (1)第三至五自然段中,作者一边具体介绍叶圣陶先生怎样给他的作文改字改句,一 边谈了自己的收获:感受用字的准确、句子的规范、做事的认真,并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2)第六至十自然段中,作者简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邀他做客、与他交谈这件事,具体 介绍了自己的收获:叶圣陶先生的亲切、质朴、饱含期待以及堪称楷模的人品,给作者留下 了深刻持久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路导航 2】 解读说明: 表层是让学生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背后指向学习抓住景物 描写体会人物心情的阅读方法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参考答案: (1)作者进入叶圣陶家院子时可能既兴奋、紧张,又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第一次 写阳光像小精灵一样在爬山虎上“跳跃”表明他的兴奋紧张,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表明他 对叶圣陶先生这样一位大作家充满好奇心和神秘感。 (2)作者告别叶圣陶先生时内心可能是平静、充满了思考和希望的。第二次写爬山虎 “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表明他的平静和充满思考, “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 生气”表明他内心充满了希望。 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 我给江主席献花参考答案 (1)短文主要介绍了我 给江主席献花 这个成长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了 _ 等候江主席的到来 ,后介绍了_给江主席献花 。 (2)江主席拥抱我,我感到_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 股股暖流流遍全身 。对于献花这件事,我感到_能够代表香港二百多万青少年,向我们国 家的领袖江主席献花,是多么幸福呀 。 (三)表达练习 花坛的花在盛夏阳光的炙烤下 无精打采,抬不起头来。 这时,我发现花坛里的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扭动婀娜的腰肢,翩翩起舞。 第第 2727 课乌塔课乌塔 13 “问题 1”对应“学习目标 1” ,表层指向作者与乌塔对比,中国孩子与乌塔对比,背后 指向体会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思路导航 1”将解决“问题 1”的思路步骤 化,具体化:第一题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写法,第二题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对比写法 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问题 2” 对应 “学习目标 2” , 表层指向体会直接语言描写和间接语言描写的不同作用, 背后指向学习作者恰当、灵活地选择语言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思路导航 2” 将解决“问题 2”的思路步骤化,具体化:第一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直接语言描写,什么是 间接语言描写; 第二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直接语言描写和间接语言描写, 对比两种语言描写 方式的作用; 第三题引导学生归纳如何恰当、 灵活地选择语言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把课文中作者与乌塔的对比,中国孩子与乌塔的对比填在表中。 人物 项目 作者 乌塔 中国孩子 来到罗马 筋疲力尽、 睡眼蒙 眬、疲倦 睡得正香、已经起身、收拾东西、 外出、惬意地趴在床垫上,吃糖、 看书。 旅游方式 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带他们一起出去玩 (2)这样的对比写法鲜明地突出了乌塔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思路导航 2】 (2)默读课文 5-9 自然段,用( )括出直接语言描写,用 括出间接语言描写。 读一读,完成以下表格。 突出了什么性格特点 概括地说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概括起来说 直接语言描写 热情(坦率) 、自信、 有主见 间接语言描写 打招呼、 自我介绍、 旅 游经历、 旅游准备、 好 奇中国孩子怎样旅游、 道别 从与中心的关系来想:跟中心关 系不大的内容一带而过,使中心 更突出。 从表达简洁、连贯来想:概括起 来说省略了繁琐的交谈内容,更 简洁、连贯。 (3) 选择直接语言描写还是间接语言描写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与中心联系紧密, 能鲜明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就用直接语言描写好, 与中心关系不大或者叙述繁琐的语 言就用间接语言描写好。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找出错别字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改在括号里。 精疲力尽 ( 筋 ) 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