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概论之历史学.ppt_第1页
社会科学概论之历史学.ppt_第2页
社会科学概论之历史学.ppt_第3页
社会科学概论之历史学.ppt_第4页
社会科学概论之历史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科学概论 历 史 学 主要内容: 历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西方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当代西方历史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一、历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历史这一概念的含义 历史学的性质 历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 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 1.历史这一概念的含义 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 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 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 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后者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 大百科全书 1.历史这一概念的含义 “历史是历史学家的暴君,它自觉 或不自觉地严禁史学家了解它没有透漏 的东西。”。 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还 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选择的记 录。 1.历史这一概念的含义 历史学是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 简称史学,也可以称为历史科学。它不 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 历史事 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2.历史学的性质: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在空间 和时间上的发展。” 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布 朗 历史学致力于对古往今来的人类社 会做出探讨,是一门包容范围极其广泛 的学科。 3.历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 历史学着眼于从社会变迁中探讨整 个文化的发展过程,给人以全面和发展 的观点。这是历史学相比于其他只研究 某一方面知识的学科,独具的优势。 历史学的价值在于使人类了解自己 的过去,无所畏惧地迎接来自现实的挑 战,并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这是历史 学的永恒课题。 3.历史学在人类文化中地位和作 用 “有些民族有预言能力,有些民族 没有预言能力。然而,在所有的人类中 ,没有哪一个部落会如此粗野不文,以 致不试图叙述历史,尽管有些部落的算 术知识还不能数到五。” 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 3.历史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 只要历史学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 特点,它在整个文化中的独特的价值和 重要的地位,就不会被取代。不管这种 地位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人类所认识,它 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价值是不能动摇的。 4.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还 是一门艺术? 4.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 历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 (1)历史学研究的对象历史事 实本身是客观真实的。 (2)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出于什 么目的,处于什么条件之下,对真实的 追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在运用研 究成果时,可以有所取舍,但必须以不 违背事实真实性为前提。 4.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 (3)历史研究者通过对史料的筛选 解读,可以去伪存真,一步步地接近历 史事实的真实。历史学的前行就是在一 步步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中实现的。 所以,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而非艺术 。 二、西方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传统史学:以修昔底德兰克为发展 主线的政治军事史传统 从传统史学走向新史学的广阔天地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传统 西方历史学从古代开始形成的三种传统: 社会文化史传统希罗多德历史 政治军事史传统修昔底德伯罗奔 尼撒战争史 基督教神学传统圣奥古斯丁上帝 之城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传统 希罗多德:西方历史 学之父(前484-425年 ) 西方第一部史书: 历史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修昔底德的史学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创立了西方史学的正宗模式:政治军事史 ,历时二千余年仍保持其正统地位。 修昔底德(前460前396年)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基督教史学家圣奥古斯丁(公元 354-430年) 其代表作为: 上帝之城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基督教史学对历史学编纂的贡献: 创造了统一的纪年法基督教纪年方 法 划分历史发展时期并注重说明划分的各 时期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从基督教神学思想出发撰写贯彻人类始 终的世界通史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德国历史学家兰克确立了“科学的” 历史学的地位,使历史这门学科变成了 一门独立的科学。 十九世纪成为历史学的世纪,西方 传统史学达到极盛。 修昔底德兰克,这就是西方传 统史学所走过的路程。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近代史学之父”兰克(17951886年 ) 兰克学派的创始人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兰克史学的特点: 恪守政治史传统。 “历史就是过去的政治,政治就是现代的 历史。” 英国历史学家弗里曼 史料考证与史料辨伪的理论。 标榜“客观主义”,主张如实直录历史。 “让史料通过我的口说话。” 兰克 1.传统史学:政治军事史 传统史学的缺陷 狭隘性:内容上拘泥于叙述各种琐碎的 政治事件,忽视这些事件与社会、经济 和文化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封闭性:论文刊登在专业性很强的杂志 上,只在少数同仁中交流,而缺乏与广 大公众的对话,失去与整个社会的联系 。 2.从传统史学走向新史学的广阔 天地 鲁滨逊“新史学派”的主张: 开拓历史学的研究领域 改进史学研究的训练方法 历史学要与其他学科建立“同盟” 三、当代西方历史学发展的前沿 领域 心理历史学 计量研究 1.心理历史学 “从根本上说,心理历史学就是用 精神分析理论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 研究个人和集体的生活。” 当代心理历史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 心理历史学研究包括三个方面: 个人传记 家庭史 集体心理学 2.计量研究 现代意义的计量研究包括三个方面: 运用电子计算机 进行系统分析 制作数学模型 2.计量研究 计量研究涉及的研究领域 经济史研究:美国铁路的经济效益、奴 隶制等 政治史研究:美国选举制 社会史研究:社会低层历史 史学著作编纂体例的变化 趋 势:向传统记叙体的回归 演变轨迹:记叙体分析体记叙体 四、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近代历史学发展的轨迹 中国当代史学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向 中国当代史学应注意的问题 1.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轨迹:以二十四史 为代表的官修史书系统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开创中国纪传体史书体例和官修史书的 源流 形成国设史馆,为前朝修史的传统 1.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史学的缺点 历史记载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传英雄 史观,被称为“二十四姓家谱”。 史学成为专制王权的附庸,强调历史学 的作用在于为统治者提供经验教训。 历史哲学贫乏,局限于以王朝循环论和 分合理论来解释历史发展。 1.中国传统史学的发展及特点 中国传统史学的缺点 宣传君权神授的天命史观,隐恶扬善, 维护正统。 历史观念以主张厚古薄今、今不如昔的 历史倒退论为主。 2.中国近代历史学发展的轨迹 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史学一文 ,对中国旧史进行严厉批判,并掀起“史 学革命”的潮流。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 2.中国近代历史学发展的轨迹 梁启超指出中国旧史有“四弊”和“二病” 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二病:能铺叙而不能别裁 能因袭而不能创作 2.中国近代历史学发展的轨迹 在梁启超新史学的推动下,进 步史观开始取代中国传统史学的治乱史 观,迎来了近代史学的革命性变化。 20世纪初年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 殷墟甲骨、敦煌经卷、战国秦汉竹简、 内阁大库档案 2.中国近代历史学发展的轨迹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理论:用新发 现的“地下史料”去印证固有的“纸上材料 ”。 2.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轨迹 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 实证主义理论 “假设不大胆,不能有新 发明”;“证据不充足, 不能使人信仰”。 2.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轨迹 顾颉刚“层累式”的考证中国神话传 说古史的理论 疑古学派的代表学者 2.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轨迹 顾颉刚“层累式”的考证中国神话传 说古史的理论 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 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人物愈放愈大。 我们对待古代史,即便不能知道某一种 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 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2.中国近代历史学的发展轨迹 民国时期蔡东藩写作章回体通俗性 史书中国历代演义,从秦始皇直至 民国初年,为普及历史知识做出了重大 贡献。 3.中国当时史学的前沿领域及发 展趋向 前沿领域: 政治史仍然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其 它领域的研究在迅速发展。如城市史、 乡村史、口述史、文化史、生态环境史 、流行病史、灾荒史、日常生活史、性 别史、社会团体史、下层民众史等等。 3.中国当代史学的前沿领域及发 展趋向 发展趋向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跨学科研究被广泛采用。 研究目光由上层转向下层,更为注重平 常民众的常态生活。 打破人为划定的界限进行整体史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 4.中国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