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_第1页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_第2页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_第3页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反腐败的重要土壤,好的家风引人向上,为廉洁奉公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像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帮你守住纪律这条底线,筑牢理想信念这条高线。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1】 “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 这是一些人调侃某些人到了节日才学雷锋的顺口溜。每当听到这句顺口溜,笔者就在想如何传承雷锋精神这一问题。之所以学雷锋学了几十年还有些人在 “ 应景式 ” 的学,是因为雷锋精神还没有植入这些人的心中。因而应该把好的家风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 奠基石 ” ,让雷锋精神在 “ 肥沃的土壤 ” 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确认识家风的重要性,自觉培育好家风。一个家里没有老幼尊卑、大家都好吃懒做、花钱无节制、不愿吃半分钱亏的家庭,要其成员从心底里学雷锋,那是不可能的事 ;一个家里上上下下有礼有节、勤劳好学、生活简朴、富于正义感的家庭,或许不用号召,其成员也会做好事、做善事。由此可见,家风对于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家风是形成乡风民风的基础,乡风民风是形成社会风 气2 / 4 的基础,社会风气是形成党风政风的基础,党风政风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因此家风的培育,和乡风民风、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的培育同等重要,不可小看。因此,自觉培育家风是将雷锋精神植入心中的前提条件。 家长是继承、发扬、创新家风的领路人,应当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家风好不好,家庭成员会不会自觉学雷锋,与一家之长的指引、示范、表率作用密切相关。如果家长平时就以自家为中心,和邻居斤斤计较、对邻居不闻不问,甚至反对子女去 “ 无端帮助别人 ” ,那么一家人都不敢助人为乐 ;如果家长天天打牌喝酒赌博上网,那么要一家人发扬雷 锋的“ 钉子精神 ” 去读书学习就是空想。因此,家长必须给一家人做出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给家人引好路,用好家风培育孩子们乐于助人、勤俭节约、见义勇为、孝老敬亲、勤奋好学等美德,这些美德在家人心中形成了,不用号召家人也会主动学雷锋。 家庭教育是继承和发扬良好家风的唯一途径,家长应当高度重视。良好家风的形成、继承不是短时间可以办到的事情,可以说任重道远。没有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没有耐心细致的家庭教育,没有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就难以形成、继承。因此,家长们都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当家长教会了孩子怎样爱国 、怎样做人、怎样守节、怎样学习时,家庭成员学雷锋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3 / 4 有了好家风为 “ 奠基石 ” ,雷锋精神就会自然植入人心的。 【做好家教树好家风建好家庭专题讨论心得体会 2】 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领导干部严于律己、清白为官、清正做人的品质和风范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焦裕禄临终前嘱托妻子道: “ 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 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 ” 这是丈夫的遗训,也是焦家的家规。从 32 岁失去丈夫,拉扯着 6 个孩子、侍奉着两位老人,几十年里,徐俊雅始终 坚守一条:符合老焦这两句话的事就做,不符合的 “ 说出个天来也不行 ” 。 正是这样的坚守,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有人劝徐俊雅:“ 时代变了。 ” 她说: “ 心不能变。 ” 几十年风雨沧桑,在她的心里,老焦是一面镜子 ;用这面镜子,她照着自己也照着儿女,决不许有丝毫偏差。她告诫孩子们: “ 你们做好了人家会说,看,这是焦裕禄的孩子 ;你们做不好,人家同样会指着你们脊梁骨说,看,那是焦裕禄的孩子 !”“ 焦裕禄的家人,这个名号,我们全家要当得起,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当得起。 ” 如今,焦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共有 27 人,第三代 10 个孩子中,有一半在打工或 待业,谁也没有搞特殊化。 而谷文昌的后人们也都深受他的影响,都把自己看作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吃苦耐劳,生活简朴,真诚待人。 4 / 4 谷文昌去世后,爱人史英萍便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谷文昌的自行车,一并上交: “ 这是老谷交代的,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 ” 老谷走后,史英萍继续过着清贫的生活,省吃俭用之余热心公益。 7 年多时间里,她从微薄的离休金中挤出两万元资助了 18 位特困大学生。 这么多年来,谷文昌的家人从来没有找过县委、县政府帮忙办事,县里多次邀请他们全家回东山走走看看,他们都婉拒了,每年清明节来给谷文昌扫墓, 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来没有让地方上提供方便。 杨善洲在担任施甸县委书记时,就多次谢绝了组织的好意,没有将家人转为城镇户口。如今,大女儿仍在家务农,二女儿、三女儿分别是小学教师和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 现在,只要我想起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他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而是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