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训练_第1页
记叙文训练_第2页
记叙文训练_第3页
记叙文训练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64 记叙文训练 篇一: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含小说、散文) 【中考考点】 1、阅读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2、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 3、理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 4、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 5、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6、能够从文段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 8、理解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象征等写作特点。 【考点剖析】 一、 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 1、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如老山界,人物:红军某部的同志;时间:从某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64 征路上的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事情的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事情的经过:红军战士如何战胜困难, 翻越老山界;结果:红军指战员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翻越老山界。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2、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也有的文章用第二人称代词“你”或“你们”直接与读者交流,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64 二 、记叙的线索、结构及中心 1、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以 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七根火柴;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 白杨树”。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如藤野先生 。 2、记叙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指什么呢 ?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呢 ?其方法如下:按时间、空间的变化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64 划分;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按选材角度的变化来划分;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在划分时要综合考虑,把握文章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 3、记叙的中心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人和事,有了体验,逐渐形成对生活一定的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 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章的中心意思。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归纳中心意思时常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述。“通过” 就是要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要总结出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等。当然,归纳中心意思不一定非用这种句式,但这种句式给我们提供了归纳中心意思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人物形象刻画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64 1、记叙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 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人物(事情 )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有的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将要叙述的人物 (事情 )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 直接对所叙人物 (事情 )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不论哪种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对文中的议论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及在文中的作用,能较快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64 想。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2、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1)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 2)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 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3)人物的动作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64 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 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 四、散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只是手段,传情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同样的景,可能由于作者自己的人生经验不同,所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大相径庭。对于这类文章,我们要因文悟道。作者对人生 的感悟与客观的景相融相合,从而使作品变得含蓄,也使作品主题得以升华。 象征是一种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作者往往借助联想和想象,把两种具有相似点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其中一种事物为象征体,表达出与另一事物有关的某种意思,也就是象征义。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64 想到舍已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已为人的象征。 五、 记叙文的词、句辨析 大纲指出:“初中阶段,能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记叙文中的关键性 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要会辨析;同样,文中的那些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要会辨析,特别是应研究一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关于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 (卢进勇 )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 !”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 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 ?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致”是反语。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64 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我只觉 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我们说,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例题透析】 例 1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 (1)初冬季节,气温骤降,一路上,山风凛冽,草木凋零。陈毅轻装简从,策马缓辔。 20 多里路程。往返了 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2)那天,恰恰天降大雪,山野里一片粉妆玉琢,白雪皑皑。陈毅脑海里翻腾着思考的波涛:自从他奉命任新四军军长,率领部队入江苏西南部茅山地区后,由于日寇的封锁, 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医药,不仅丧失了战斗力,而且生命危在旦夕;听说茅山深处的乾元观有位爱国老中医,叫辛三仙,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64 采集草药,为贫苦百姓治病扶伤,深受群众爱戴;这次再登乾元观,欲请辛三仙出山,以解部队缺医少药之急 (3)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笃笃笃”,叩响了门,“吱喽”一声,正门开处,一道童问:“长官尊姓 ?来此何干 ?” (4)“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答道。 (5)“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辛师父还留言:倘若长官对出下联,就请明天到乾元观相见,否则” (6)陈毅看那上联是“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不禁一笑。原来,辛三仙把国民党军比作“鸦”,把新四军比作“鹊”,二者同登乾元观,却是祸福不同。陈毅挥笔对出下联: “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7)下联中,陈毅把共产党比作“燕”,把国民党比作“雁”,表明了二者迥然不同的抗战目的和前途。 (8)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拜访辛三仙 ,想到自己多次往返,心有所感,随口吟道: “四顾道观四拜三仙山心动。” (9)辛三仙听后,当即吟出下联 :“三咏雄才三仰四军事理明。” (10)两人相视而笑,携手入观,坐定寒暄。谈笑之间,陈毅以辛三仙的遭遇和处境为题,联成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 (11)陈毅把辛三仙比作南宋抗金爱国名士辛弃疾 (号稼轩 );“京口”指辛三仙故乡镇江。辛三仙听后,苦叹一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1 / 64 招呼道童上酒。陈毅推托说:“我有病,恕不奉陪,今日特来请辛老诊治的。 (12)于是辛三仙一边为陈毅搭脉,一边叫道童取药,眼望陈毅,口中 却说:“陈军长,药能治假病 !” (13)“酒不解真愁 !”陈毅微笑答道。 (14) “真愁 !”辛三仙反复琢磨此两字,想起了镇江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年迈父母,双双投江;妻离子散,杳无音讯;自己孤身一人,从镇江逃到茅山行医。国难家愁一齐涌上心头,不禁老泪纵横。 (15)为了进一步开导老医生,陈毅又与辛三仙下棋,故意让他接连吃掉自己的棋子。眼见棋局已定,陈毅突然问道:“辛老,当初发明象棋时,为什么只准将士阵亡,而不准受伤治愈后重返战场 ?” (16)辛三仙不解弦外之音,显出疑惑的神情。陈毅笑着解释道:“有伤即医 治,胜局才有望。” (17)辛三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军长要老朽给新四军治伤病员呀 !”当即献出一年多来采集到的全部中草药,还同观内其他道士商定,把乾元观作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18)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神采奕奕,兴致勃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乾元观正门两旁:“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新民。”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64 1、这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 。故事主要内容是 。 2、第( 3) ( 5)段,通过陈毅与道童的对话,写出了陈毅猥自枉屈,四顾道观的情景。 请在各段人物对话前加上一些描写神情、动作、心理等的词语 ,以表现特定情景的人物形象。 道童 问:“长官尊姓 ?来此何干?” “我叫陈毅,特来拜访辛三仙老医生。”陈毅 答道。 道童 说:“辛师父清早出诊去了,留下上联”,否则” 3、第( 5)段,联系道童答话内容,补出道童“否则”未说出的话语内容。 4、请用简洁的语言阐述第二副对联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第( 10)段,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酒不解真愁”的“真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 6、第( 2)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7、第段中,陈毅“想到自己多次往返 ”请从文中找出与“多次往返”照应的两个句子。 8、简要回答本文略写什么 ?详写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 9、简要概括陈毅的“雄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方面 ? 10、对联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以下给出上联,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3 / 64 请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 11、请简要说说你读本文后的感受,字数不超过 150 字。(提示:作答时切入口要小:既可从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写法中选取某一点评判优劣高下,也可与陈毅市长 (选段 )或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草庐”作些比较,探讨异同或提出质疑 等等。) 【解析】 这些题基本上表现了记叙文阅读考查的出题角度。 1、考查对记叙文基本内容的理解。答案:初冬季节茅山 (或茅山地区某深山处,乾元观亦可 )陈毅四请深山高士,“高士”写成“辛三仙”“辛道士”“辛医生”亦可。 2、考查对记叙文局部内容的理解。答案很活,要求所填词语要合乎人物年龄、身份和特定情景。如第段道童:淡淡、冷冷、伸出头来、看了一眼第段陈毅:笑笑、诚恳、亲切第段道童:脱口、微笑着、神秘地、偏着头等都可以。 3、考查对记叙文局部内容的理解。也是活题,答案如:长官就不必劳 驾了;长官就不必再来了;不用再来了;师父不想见你了,等等都行。 4、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品味。上联理解要点:体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4 / 64 心诚 (多次拜访 ),行为令人感动,包括山川、自然和辛三仙;下联理解要点:赞美陈毅 (含新四军 ),新四军以国为重,深明大义;全联大意:两人互表仰慕之情。 5、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语含义的揣摩品味。可理解为:新四军伤病员缺医少药,不但丧失了战斗力,而且危在旦夕;担心辛三仙不理解,不肯出山。 6、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答题要分两个层次进行,先答景物 (自然环境 )描写、心理描写,再 答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烘托陈毅请医生心之诚,意之切;心理描写的作用是阐述:三顾茅山的原因及请医的迫切心情。写一种即可。 7、考查对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照应的句子有:往返了两次,都未见到老医生,但他并不气馁,再去造访 (如将“往返了两次”“再去造访”变为两句,亦允许 );这次再登乾元观;翌日,陈毅第四次到乾元观如果答:陈毅到达乾元观正门前;伤病员进观那天,风和日丽,陈毅也可。以上只要答出两句即可。 8、考查对记叙文详略处理的理解。可答:略写前三请,详写第四请;详写“请医”,略写“治病”;略 写前两请,详写后两请。只要写出一个即可。作用:避免冗长的叙述过程,详略得当;便于集中刻画陈毅、辛三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突出中心。三处写两处即可。 9、考查对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的概括。“雄才”表现在: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 / 64 才思过人,出口成章,下笔成联,具有儒将风采;身居高位 (军长 ),却能体恤伤病员,为解国难不辞劳苦;有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政治家风范。 10、考查对人物活动及活动意义的概括。答案很多、很活,只要概括了活动内容又合乎对偶 篇二:记叙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 (附有答案 ) 记叙文基础知识及阅读训练( 一) 班级姓名座号 一、记叙文的要素和线索 1一篇记叙文,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 因后果,这样,就有了“记叙文六要素”的说法。 这六要素便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 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1)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 有以一事为线 索的。有以一物为线索的。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以某一问题为线索。等等。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 64 如何找线索:第一,从结构层次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安排结构的线索;第二,注意 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第三,注意文章的标题。以背影为例,分析文章的线索时首 先从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文章写的是我四次见到父亲的背影。第一次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二次是望父买橘子,刻画背影;第三次是父子分手,细别背影;第四次是别后思念,再现背 影。所以这篇课文的线索就是父亲的背影。 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 作用 1、抒情 抒情也是作者思想、观点、立场的流露,是作者对事物的审美与评价,表现着对所写事物人 物的态度,抒情在记叙文中运用得好,可以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A、直接抒情。作者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直呼抒情对象,这样抒情显得更亲 切、明快,更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间接抒情。即作者通过叙述描写议论来抒情。作者往往把情感依托于叙事、绘景、状物、 说理,在叙事、绘景、状物和说理中抒发感情,也就是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寄情于理。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7 / 64 在叙事描写议论中渗透着作者的 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议论 A、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 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B、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 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 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C、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 得严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 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3、说明 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4、描写 A、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又称间接描写)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8 / 64 B、白描和细节描写 白描就是简单勾勒,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朴实的语言,寥寥几笔,勾勒出鲜明的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文章中具有深刻含义的细枝末节的描写。从事物的细微处和人物神态动作的 微妙中 再现文章的真实感和生动性,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时的 描写。 C、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还可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音容笑貌,衣着服饰等的刻画。 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突出其精神思想,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就是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人物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物谈话的具体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心理描写。就是指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客观情势而产生的思考、梦境和幻觉等内心 活动。 神态描写。就是指对人物脸上神情的刻画。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生活、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地点、条件和社会背景等方 面的描写。还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9 / 64 三、几种常见描写作用及答题格式: A、肖像描写 包括神态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B、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D、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 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E、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四、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法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0 / 64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 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法 【作用】 丰富内容,深化主旨,曲折有致。 4、补叙法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记叙文的表现方法: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对比; 3、联想; 4、想象; 5、象征; 6 抑扬; 7、照应; 8、 托物言志; 9、借景抒情: 10、正侧描写相结合; 11、虚实结合; 12、托物言志; 13、直抒胸 臆; 14、融情于景; 15、动静结合; 16、用典; 17、设置悬念; 18、首尾呼应; 19、开门见 山; 20、卒章显志;等等。 六、四种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A、对比: 示本质;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1 / 64 B、象征: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的感情; C、欲扬先抑: 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D、夸张讽刺 : 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E、衬托 : 表达的情感,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2 / 64 之使用类似的词“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来表达。 七、记叙文中修辞手法运用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 的一种修辞方法。 1)明喻 甲 (本体 )如 (喻词 :像、似、若、犹、好像、仿佛 )乙 (喻体 )。 2)暗喻 甲是 (喻词 :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 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借喻 只出现喻体 , 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例:燕雀安知 鸿鹄之志 ! 4)博喻 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强调特征,增强气势)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化平面为立体,激发读者联想。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方法。例:蜡 炬成灰泪始干。 2)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3 / 64 修辞方法。 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 ,也不可夹着尾巴。 作用:加 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 ;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生动具体)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感情更鲜明。 例: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扩大夸张 ) 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缩小夸张) 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 作用: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增强表现力,说服力。 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 相近,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连起来用。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用于说理,论述透彻;用于抒情,明快流畅;用于叙述,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4 / 64 层次清晰;用于描写,细腻深刻。) 设问一般是采取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突出某些内容。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于标题,突出主题;强调观点,启发思考;描写心理,渲染气氛;加强语势,烘托感情。) 例:这七人端的是谁 ?不是别人 ,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 胜、刘唐、三阮。 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 作用: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印象更深刻,感情更强烈。 例: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装在套子里的人 )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作用:便于吟诵,便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节奏感强,有音乐美;结构整齐匀称,有建筑美。 例:满招损 ,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5 / 64 使用语 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表示讽刺嘲弄。 作用: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感情色彩和战斗性。 例: 友邦人士 从此可以不必 惊诧莫名 ,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加强语气,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结构上: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用于说理性文章,其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例: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 ! 敌人从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 亡 ,敌人从 哪里进攻 ,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说理透彻,突出事物的性质、特征;内涵丰富,感情深刻。 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 / 64 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 替。 作用: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突出、生动、具体;引发读者联想,揭示出人和物的特征。(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例: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 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音或语义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用:语言含蓄,幽默风趣,风趣婉转,余味不尽。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正大集团宣传语) 指相邻句中词语相互补充,将这些词语连结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作用:文字简洁,语句生动;加强语气,丰富联想。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昏睡的生活,比死更可悲 ;愚昧的日子,比猪更肮脏。 八、词语题型 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表程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7 / 64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 1、某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A、回答能还是不能(一般情况不能,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该词词义 C、结合词语的词性与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D、去掉后,语境有何 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某个词能否换成另一个词,为什么? A、回答能还是不能(一般情况不能,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词语词性和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 +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 、生动、形象或严密。)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A、回答能还是不能(一般情况不能,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8 / 64 B、原因:这些词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篇三: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 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专项指导训练 【必备知识】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 (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 )、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记叙文六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及作用? (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详略安排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是密切相关的) 5划分层次? 1)按 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9 / 64 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及情感的变化。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找主题句 ?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8文章主要内容(中心、主旨)?方法:看题目、开头和结尾、人物(事物)、事件,分析议论抒情句,分析文章的详略点,进行综合、概括。 格 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 ?,表现了 (赞美了、揭示了 )?。 9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0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1 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见的有:对比、衬托、象征、白描、以小见大,直抒胸臆,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 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0 / 64 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 ?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 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1 / 64 12 修辞方法及作用 ( 1)比喻:形象生动 、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3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 ,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 ?的作用。 14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