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 言 虚 词 而、何、乎、乃、其、旦、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 例: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掩口胡卢而笑。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 熙而乐。 朝而往,暮而归。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 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者。 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 。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例: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灭滑而还。 6.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接着”,或不译 9.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 ,或不译 例: 漫立远视,而望幸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10.通“能” 今译为:能够、才能 例: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其自视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8.通“尔”,你,你的。 例:而翁归。 若欲死而父。 而母立于兹。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 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 一扇、一抚尺而已。 如是而已。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 地而已矣. (2)“而后”:才,方才。 例: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假诸人而后见也。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 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 鸣也。而况石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二.何 1.什么。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例:子何而往?(何:凭什么。)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 例:如太行、王屋何? 其如土石何? 2.形式为“如 何”译为 “把 怎么样”。 3.哪里,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例:却看妻子愁何在。 豫州今欲何至? 何由知吾可也。 4.多么。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 作计何不量! 5.为什么。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何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6.怎么。 例: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何等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通“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 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呵斥。)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把怎么样,怎样。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 今日之事何如? (2)“何消”:哪用得着。 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 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 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 什么是。 例:何为“护官符” 怎么会 ? 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作什么。 例: 客何为者? 敬杰多而财有余, 何为而不成? (6)“何意”: 什么意思。 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 不如何意? 岂料,哪里料到。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 如何。 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什么原因。 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从什么地方。 例:何由知吾可也? (8) “何乃”:怎么能。 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 (10)“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1)“何其”:多么。 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若毒之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孰为汝多知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而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的样子”“地”。 例: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 刃必有余地矣。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5.同“于”。在文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吾尝疑乎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颓然乎其间。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亦无怪乎其私之也。 在 对 在 引进动作的对象 在/比 对 对于 于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无以,则王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例:于是乎书。 四.乃 1.于是,就。 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入见。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 与此案同!”乃罢会。 良乃入,具告沛公。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2.才,这才。 例: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 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 “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3.却,竟然,反而。 例: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今君乃亡赵走燕。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4.是,就是,原来是。 例:视之,乃庞德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诸葛亮真乃神人。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是乃仁术也。 5.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 “仅”等。 6.乃至,甚至。 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一说竟然。) 例:项王乃复印兵而东,至东城,乃有 二十八骑 7.可是 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 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 8.而,又。 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9.这样。 例:夫我乃行之。 10.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 他、她、它(们)的。” 例: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 恐前后受其敌。 其夫呓语。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 的妆饰. 他的 它们的 她的 它的 他们的 她们的 2.其中,其中的。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不受教者常有一二。 3.活用作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的)”、“你” 。 例: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 其爱不若燕后. 4.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 “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舍其文轩。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亦各言其志也! 5.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 例:妻跪问其故。 念悲其远也。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望请其指教。 成以其小,劣之。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例: 既其出。 6.用作助词. 7.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 于“那”之类的词。 例:其不设色者:曰水墨。 怀其璧。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 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其往:其后,那将来) 未必有其实。 8.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 “难道”、“怎么“。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其孰能讥之乎?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其为死君乎? 9.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 于“这”之类的词。 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今存其本不忍废。 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 11.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 于“可”、“还是”。 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 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2.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 “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其皆出于此乎? 则齐国其庶几乎? 13.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其若是,孰能御之? 六.且 1.暂且,姑且。 例: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 死了那厮便来! 存者且偷生。 这个,你且收着。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2.将,将要。 例:以为且噬己也。 今且九十。 久居,祸且及汝。 不出,火且尽。 若属皆且为所虏。 民且狼顾。 旦暮且下。 旦夕且死 范君知其必且西奔。 3.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且人之患志之不立。 余悲之,且曰。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且问备曰。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 久疲。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矫诏纷出。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例:且焉置土石?(且:一说而且。)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且相如素贱人。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5.让步关系,尚且,还。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 系:又,又又。 例: 河水清且涟漪。 示赵弱且怯也。 三军既惑且疑。 磐石方且厚。 四体康且直。 11.复合结构的用法 (1)“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 含阻止之意。 例: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且住,你听我说! 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 之首!” (2)“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 的议论。 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3)“且如”:就像。 例:且如今年冬。 七.若 1.如果,假如。 例: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 彰其咎。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与结盟好。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2.像,好像。 例: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细若蚊足。 仿佛若有光。 貌若甚戚者。 唐雌对曰:“否,非若是也。” 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形若土狗。 呆若木鸡。 若无罪而就死地. 3.你(的),你们(的)。 例:若所市于人者。 若毒之乎? 更若役,何富贵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 若翁廉。 若何为生我家? 若入前为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予我千金,吾生若。 若素名勇。 4.此,如此,这样。 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5.至于。 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6.复合结构的用法 (1)“若此”:如此,这样。 例: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3)“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例:指挥若定。 (4)“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车后若干递送夫。 八.所 1.处所,地方。 例:持童抵主人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某所,而母立于兹。 此何所也?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 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 物” 、“的地方”、“的 人”等。 例: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荆柯有所待,欲与俱去。 此疾之所由生也。 3.复合结构的用法 (1)“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例:吾知所以人距子矣,吾不言。 故释先王之成法, 而法其所以为法。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2)“所谓”:所说的。 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所在”:到处。 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所在之处. 例: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九.为 1.成为,变成。 例:此何遽不为福乎?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因而化怒为悲。 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2.做。 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为坛而盟. 3.作为,当作。 例: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 秀才观之。 何以为计? 子墨子解带为城。 相传以为雁荡。 霓为衣兮风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然后以六合为家,函为宫。 4.是。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此为何若人? 必为有窃疾矣。 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燕为楚将。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5.以为,认为。 例:孰为汝多知乎! 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 例: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恐为操所先。 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何辞为? 何以伐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8.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对,向。 例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为之奈何? 如姬为公子泣, 10.治理。 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11.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2.为了。 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慎勿为妇死。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欤?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3.给,替 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为汉家除残去秽。 请为筹之。 保为将军破之! 14.因为。 例: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 “在,当”。 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16.复合结构的用法 (1)“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2)“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十.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复出焉。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在其中 从这里。 从别人那里 对此 从这里。 在这件事情上。 从这里面 2.在哪里,怎么。 例:且焉置土石? 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今其室十无一焉。 虽鸡狗十无一焉。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则牛羊何择焉?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盘盘焉. 5.相当于“之”。 例:谨食之,时而献焉。 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它,指蛇 它,这篇文章。 他们 他们,指五人 十一.也 1.同现代汉语“也”。 例: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吕安插。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曹公,豺虎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 余闻之也久。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是说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缚者曷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苟政猛于虎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 或反诘之意。 例: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岂独伶人也哉! (2) “也者”: 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语气助词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例:是鞭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 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也者。 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 诘之意。 例:唯求则非邦也与? (4)“也么哥” :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例: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5)“也已矣”:罢了。 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6)“之谓也”:说的就是-啊 . 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十二.以 、因为,由于: 例: 臣是以无请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不赂者以赂者丧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以啮人,无御之者。 承接关系 并列关系 目的关系 因果关系 修饰关系 假设关系 、把,拿,用。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以钱覆其口。 屠惧,投以骨。 具以情告。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以为,认为。 例: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皆以美于徐公。 、凭,靠。 例:以我酌油知之。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攻则取。 以勇气闻于诸侯。 、按照,依照。 例:策之不以其道。 今以实校之。 余船以次俱进。 以次进。 、根据。 例: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以:一说拿。) 贵以近知远。 、通“已”,已经,止。 例: 固以怪之矣。 无以,则王乎? 、作语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表时间 表方位 表范围 0、在。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作语助词,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逆以煎我怀。 2、做。 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十三.因 1.于是,就。 例:因取刃杀之。 因屏人曰。 因拔刀斫前奏案。 2.依照,根据。 例:罔不因势象形。 变法者因时而化。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依靠,凭借。 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因河为池。 我欲因之梦吴越。 4.趁着,趁此。 例: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5.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因为。 例: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7.缘由,机缘。 例:于今无会因。 8.沿袭,继续。例:因遗策。 十四.于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在。 例: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乃设九宾礼于庭。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燕王欲结于君。 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 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 例: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受。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8.被。 例: 君幸于赵王。 受制于人。 10.向。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由于。 例:业精于勤,荒于嬉。 12.复合结构的用法 (1)“于是” 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例: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例: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 例: 于是余有叹焉。 (2)“于路”:沿路。 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 在这时 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在这件事上 在这种情况下 对此 (3)“见-于”:表示被动。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十五.与 1.作虚词用 (1)和、跟、同。 例(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2)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例:无乃尔是过与。 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 ,“结交、交好” “ 对付” “参加,参与”“赞许,同意” 。 例:(1)吾与点也.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蹇叔之子与师. (4)则与一生彘肩. (2)比,和-比较 例:吾孰与徐公美? 十六.则 1.却,可是。转折关系 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那么,就。 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及日中则如盘盂。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例:论语六则。 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并列关系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 5.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不然,则其所疏远。 6.原来是。 例: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临视,则虫集冠上。 7.只。 例: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8.同“辄”,总是,常常。 例:居则曰:“不吾知也!” 9.原来已经。 例: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10.复合结构的用法 (1)“则是”:只当是。 例: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2)“则则”:赞叹的声音。 例:连呼则则。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 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2.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 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3.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4.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构成判断句。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5.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 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殡葬服务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看板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管技师-核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7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药学职称考试-辽宁省-辽宁省药学(初级药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网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冷作工-冷作工职业技能监定(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湖北-湖北综合评标专家(工程施工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新疆-新疆综合评标专家(交通运输厅)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水壶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烧结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水轮发电机的基本结构课件
- 《空气动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送达地址确认书(完整版)
- 水泵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完整版医院体检报告范本
- 速成意大利语(上)
- Q∕SY 1535-2012 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层技术规范
- 项目评审检查清单(质量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